3天1次大便和1天3次大便,哪個才是大腸癌?哪些異常要警惕?

2020-12-11 騰訊網

我是靜謐的秋

你好11月

國家癌症中心最新數據顯示,腸癌已成為腫瘤發病率第三名,僅排在肺癌、胃癌之後。

在臨床上,腸癌如果能在早期得到診斷和治療,患者5年生存率約在90%。可一旦到了晚期,5年生存率就只剩下10%。

確診直腸癌,他保住了肛門

謝先生57歲,廣西靈山縣人,正是家裡的頂梁柱。2013年2月,原本身強體壯的他開始出現大便異常,變細帶血、一天3遍,持續了2個月。但由於沒有其它症狀,他以為只是吃壞了肚子,沒有多大在意。直到後來出現持續腹痛、腹脹,忍無可忍才到當地醫院就診。

一檢查,結果讓他震驚了——「直腸腺癌」。

謝先生住院後,隨即進行了手術及三期化療,並且成功保住了肛門。

原以為今後的日子會風平浪靜,可癌症實在太頑固,竟又捲土重來。

兩次轉移,死馬當作活馬醫

2019年,謝先生的左側手腳越發無力,持續長達1個月。8月他回醫院檢查,發現多項腫瘤指標異常。

進一步行CT、彩超等檢查後,醫生確診為「腸癌術後化療後雙肺轉移」。

醫生先給予謝先生Cape OX方案化療三個周期,好不容易熬過了化療,檢查結果卻讓他更加絕望:肺部病灶無消退,化療失敗。

失去信心的謝先生此後一個月未再遵從醫囑就診,直到他出現了乾咳症狀。

在家人的鼓勵下,他重新走進醫院,新的檢查結果如同晴天霹靂:頭顱CT結果提示,考慮腦轉移瘤。

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心態,謝先生決定嘗試靶向藥。

治療2個月,病灶大大縮小

經腫瘤綜合治療中心討論,他接受了予貝伐珠單抗+5-FU/LV方案(貝伐珠單抗300mgd 1 5-FU1000mgd 2-6 LV300mg d2-6),化療兩個周期。

幸運的是,經過2個月的靶向治療,他的病灶得到了控制,大大縮小,症狀均有減輕。直到現在,謝先生仍在規範化治療,病情尚未出現進一步進展。

精準醫療是當下的「潮流趨勢」,對比化療,患者會覺得它「指哪兒打哪兒」,效果更好,所以也有很多患者和家屬質疑:為什麼不一開始就用靶向藥呢?放療化療是不是為了賺錢?

其實,事情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為什麼不一開始就用靶向治療?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靶向藥的作用機理。

靶向藥可以阻斷基因到蛋白的表達,由於每種藥作用的位點相對單一,所以副作用會比較小。但靶向藥也有缺陷,通常腫瘤患者會有多個突變位點,而靶向藥只能「打靶」,使癌細胞不能複製增殖,不能直接殺死癌細胞。

這相當於一場「拉鋸戰」,治療過程中,癌細胞不會乖乖等著被消滅,總會有一些漏網之魚出現「耐藥」,一旦耐藥,這種靶向藥的作用就明顯下降,甚至無效。

臨床上,一般推薦先做化療測序,了解機體對特定化療藥的效果強弱、是否會耐藥、是否會有過於強烈的副作用和過敏反應等等。

然後,患者再進行化療,挑選副作用儘可能小的藥物,精準地殺死癌細胞。最後,再有的放矢地進行靶向治療,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化療的次數,減少化療強度,而且不容易出現耐藥現象,從而達到一個更為理想的效果。

所以,對於腫瘤的治療,千萬不要盲目隨從,而是要用科學的手段去對待,選擇適合自己的療法,這樣才可以有一個更好的結果。

再回到開頭提到的腸癌,這幾年發病率可以說是一年比一年高,但大眾對它的了解不足,一些前兆也不自知,從而延誤了治療。

一天3次大便和3天一次大便,哪個才是腸癌?

張先生在確診腸癌前,出現了一天三次大便的情況,因此有人疑惑了,難道一天多次大便會是腸癌信號?那三天一次大便呢?

排便異常是腸癌的典型表現之一,也是判斷腸癌的重要參考。一般情況下,一天排便1~2次是最好的,但由於排便可受飲食、生活習慣、體質等因素影響,所以只要沒有排便困難、明顯拉稀、便血等情況,一天3次大便和3天一次大便都是正常的。

但是注意,如果長時間一天排便次數大於3次,或一周排便次數小於3次,甚至根本沒有糞便,只是排出一些粘液、血液,有排便不盡的感覺,或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以及大便形狀發生改變,則需要當心腸癌!

這些也是腸癌的常見症狀

除了排便異常,還要格外警惕是否有便血的症狀。有超過80%腸癌患者會出現便血,容易和痔瘡混淆,要注意區分。

腹部隱痛也是腸癌的突出表現之一,隨病情發展,痛感加強,可從陣發性發展為持續性,並伴有腹脹。

發展到後面,因為腫瘤會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患者會出現不明原因的大幅度消瘦、貧血、疲乏無力等。

如果出現上述這些表現,很可能是腸癌作祟,建議及時就醫。

建議:腸癌高危人群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查

相關調查顯示,83%的結直腸癌患者首次確診時都處於中晚期,44%的患者已出現肝、肺等部位轉移,而這對治療和預後非常不利。所以,建議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除了關注症狀,還要定期進行腸癌篩查,尤其是腸癌的高危人群:

40歲以上人群;

家族裡有腸癌病史,尤其是一級親屬;

大便習慣發生改變、大便出血、大便性狀發生改變;

大便潛血陽性;

有腸道腺瘤史或者癌症史;

符合以下任意 2 項的人:慢性腹瀉、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慢性膽囊炎或膽囊切除史、長期精神壓抑。

建議以上人群,無論是否有症狀,都要定期進行篩查。

腸癌篩查可由簡到繁

一開始可做大便潛血實驗、肛門指檢等,如果檢查結果為陽性,需再做腸鏡排查。

腸鏡可以直接觀察到腫瘤形態,對於腸癌的靈敏度可達89.23%,準確度可以達到99%,還能直接取組織做病理活檢,這是診斷腸癌的金標準,幫助醫生判斷類型以及發展階段,為後續的治療提供依據。

腸癌發病率高,早期診斷率低,所以為了更好的防患、抵抗它,平時要多關注自身健康,定期篩查,發現異常,及時檢查治療。

相關焦點

  • 3天1次大便和1天3次大便,哪個可能是大腸癌?2個症狀不得不防
    很多人會通過糞便排洩的情況來了解身體是否有疾病,確實,糞便是疾病的警報器,某些消化系統疾病在發展過程中糞便會有異樣,如果可以及時察覺並馬上採取應對措施,身體健康才不容易受到影響。部分人三天排便一次,也有部分人一天三次糞便排出,究竟哪一種情況是對健康不利需要去了解清楚。
  • 三天一次大便和一天三次大便,哪個是大腸癌,每天排便幾次算正常
    經常有很多人問我,醫生,究竟每天排便幾次才算正常? 有的人說一天一次,有的人說一天兩次,大多數人都集中在每天1-2次,可是也有很多人有這樣的困惑,是不是一天三次或者三天一次就意味著大便不正常。 很多人擔心自己的排便次數異常,可能與大腸癌相關,下面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 患上大腸癌的人,大便多有3個特徵,及時發現或能躲過一劫
    腸癌的發病率高,可以分為大腸癌以及結腸癌兩種類型。很多人平時出現了腸道病變,在腸道功能紊亂影響下帶來許多不良症狀而沒有重視,任由腸道疾病繼續發展,有可能就會導致大腸癌形成。大腸癌出現之後糞便會有一些明顯的標誌,因此觀察到糞便有不良症狀存在需要警惕大腸癌。那麼,大便有哪些標誌說明大腸癌已經形成呢?
  • 三天一次大便和一天三次大便,哪個危害更大,多久排便一次最健康
    通過排便能排出體內代謝廢物和毒素,糞便生成後結腸不停蠕動,使得各部結腸收縮,把糞便推向遠端結腸,通常一天排1~2次大便。排便過程較複雜,有的人一天拉三次大便,但也有的人三天才拉一次大便,那哪種更傷身呢。
  • 大便帶血,別再傻傻以為是「痔瘡」,實際卻是大腸癌來臨的徵兆
    71歲的袁爺爺(化名)3個月前發現大便中帶血,以為是痔瘡出血,就一直沒去醫院檢查,自行買了痔瘡栓使用。 4月初,袁爺爺到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就醫,經過腸鏡檢查和病理活檢,袁爺爺被確診為直腸癌,入院接受治療。醫生提醒,出現便血是明顯的肛腸疾病的信號,不可忽視。
  • 大便不成形是腸癌?早期真正與腸癌有關的症狀,常見3個
    比如大腸癌造成的大便不成形,就與普通腸胃疾病相似!所以,這裡也需強調一點:並不是所有的大便不成形,都是腸癌的信號!在臨床看來,有很多因素都會造成大便不成形,比如一次性吃下了大量含脂肪、蛋白質的食物,這些物質不能被機體完全吸收和利用,大便自然會呈現出溏稀、不成形的狀態。
  • 一天大便三次,和三天大便一次相比,哪種傷身?哪種情況是腸癌?
    30歲的小張是一名電商模特,最近商家要上新款,於是小張開始加班,常常一拍就是幾個小時,熬夜是常有的事兒,吃飯也不規律,都是等工作結束才能吃飯。由於小張很年輕,所以即使是高強度的工作,身體也沒出現什麼問題。
  • 有這3個症狀一定要警惕
    有這3個症狀一定要警惕 2020-08-31 17: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每3分鐘有1人死於大腸癌!身體出現這4個信號是癌前兆,莫忽視
    大家對「癌」應該都不陌生了,在我們國家相對高發的癌症就是消化道腫瘤,比如腸癌就是其中的一種,據2015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我國每3分鐘就有一人死於大腸癌,每1.5分鐘就有一例被確診為大腸癌。但是如果腸癌能夠在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的話,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甚至能達到90%以上,所以在平時一定要提高警惕。每天放屁數十次,30歲男子被確診腸癌晚期30歲的小王是一名公司白領,平時工作很努力,經常受到領導的誇獎。
  • 大腸癌發出的第一個信號,常在大便上,上完廁所,記得回頭看一看
    很多人在上完廁所之後,直接按抽水馬桶,從來沒想著也要認真看一看自己的大便,作為消化內科醫生,我們常常告訴患者,每次上完廁所後,一定要注意觀察自己的大便。 之所以要觀察大便,是因為異常的大便,往往提示著腸道疾病的來臨,特別是大腸癌。 來自國家癌症中心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發的大腸癌人數約四十六萬,高居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三位,那麼,當大腸癌來臨的時候,大便究竟會有怎樣的信號呢?
  • 大便出現這些顏色和形狀,暗示健康出現異常
    排便頻率,一星期最少3次一天排便3次或者3天排便1次都不能判斷是否有排便的異常,但正常的排便頻率應為一星期最少3次。一般來講,健康人的糞便形狀各異,顏色應是褐色或者啡色的,因為人體正常排洩的糞便中含有「膽紅素」,這是人體代謝的產物,是人體的紅血球分解而成的一種化合物,由於其有一定的色素特點,所以如果糞便顏色發生改變,則可能預示著健康出現了問題,比如綠色大便可能是身體給自己發出的警惕信號!
  • 大便顏色淺黃是什麼原因 膽結石大便顏色淺黃是什麼原因
    寶寶消化不良會出現以下特徵:第一,口臭,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臭味;第二,食欲不振,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磨牙;第三,寶寶面頰潮紅,皮膚粗糙,大便稀水樣,每天次數可能達3-4次,大便中含有一些不消化的顆粒;第四,對於比較小的寶寶來說,還可以看寶寶的眼睛下部,如果有發青或者眼袋比較大的現象,這種情況也是消化不良的表現。大便有泡沫是癌症嗎疾病的發生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尤其是惡性疾病。
  • 腸癌在身體「作怪」,大便可能出現4個異常
    想必很多朋友都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大便就是排出機體外的廢物,它對人體已經沒有任何用處,不過就是消化剩餘的殘渣而已。殊不知,通過大便的狀態,甚至是它的顏色異常,都能揪出體內潛在的疾病,就連早期疼痛症狀不典型的大腸癌,都會在糞便下暴露無遺!
  • 大便有這4種「異常」,當心息肉已發生病變
    一、經常便秘或者腹瀉 正常人每天排便的次數為1到2次,一般不會超過3次。 若是發現自己平時排便正常,飲食習慣也沒有太大的改善,但是近期經常出現便秘或者腹瀉的情況就要考慮是腸道出現了異常。 因為腸道裡面長出了息肉之後就會對其造成刺激,使人的腸道排便習慣發生變化。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之後通過藥物或者調整飲食結構沒有使病情改善,患者就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 排便有3個症狀,當心胰臟癌大腸癌「找上門」
    腹瀉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拉肚子,這是一種很常見的腸胃道症狀,一般來說每人每天會大便1-3次,在這個範圍內的排便其實都是正常的,但如果是每天排便在3次以上的,或者糞便非常稀,呈現水樣便的情況,那麼也就算是腹瀉了。
  • 醫生坦白:有這3個症狀要更加警惕!
    需要注意的是 這些才是大腸癌的症狀! 一、排便不規律 平時一周排便3次 最近一天排3次的o 這種情況就要注意了 二、便血 大腸癌
  • 大便帶血,究竟是便秘還是腸癌?痔瘡和腸癌該如何判斷?
    但實際上,便血可不單單是痔瘡一個因素,這背後或許隱藏著另一個大魔王:大腸癌!大腸癌其實就包括了結腸和直腸的癌變,由於肛周就和腸道相連,所以痔瘡和腸癌的症狀也有一定相似之處,比如便血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在平時了解關於痔瘡和腸癌的分別還是必要的!1、痔瘡從科學角度來看,痔瘡分為內痔和外痔兩種,便血、分泌物是痔瘡的典型表現。
  • 嬰兒大便有粘液 寶寶大便一天多少次正常
    寶寶大便有血絲黏液大便帶血,聽起來挺嚴重的,其實,大便中帶有紅色物質或少許鮮血,只要沒有影響孩子的生長,多半只是小問題,並不可怕。不過,只要發現孩子大便有紅色物質,都要去醫院諮詢,諮詢前要先去化驗一下大便。孩子排便後,要馬上將一些大便取出,放入乾淨的小瓶子或保鮮膜內,在1個小時內送到醫院檢查,而且要反覆查2~3次。拿著結果再去諮詢,這樣才能得到滿意的答案。
  • 中醫疑難雜症科宋躍進教授:小孩便秘經常3-4天不拉大便怎麼治療?
    目前臨床上治療兒童便秘,均已潤腸通便和開塞露強制排便為主。不過孩子便秘用開塞露,結果還會造成腸道功能異常,會給孩子造成傷害。中醫對治療兒童便秘有著完整的治療體系和手段,不用擔心孩子會受到任何傷害。兒童便秘的主要原因為:孩子乳食不節,損傷腸胃,傷津耗液,鬱而化熱,可導致便秘,臨床上對症下方,往往都能得到比較好的效果。
  • 解大便出血是什麼症狀 解大便出血是什麼症狀女
    剖腹產一個多月拉大便會出血正常嗎剖腹產一個多月拉大便會出血正常,孕婦在產後身體的恢復情況是因人而異的,對於產後出血的症狀,出血的時間對人們來說也是很困擾的,由於不同人們的身體狀況不同,導致出血的原因也不同,要控制的難度大。有些婦女在分娩20多天、30多天、40多天,甚至70多天後陰道還在不時地流血。待產產婦最為擔心的問題就是分娩後會不會出現產後出血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