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8 1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大衛·林奇的「立體派」夢室
——林奇首部傳記《夢室》新書上海分享會
嘉賓:btr (作家、譯者、文化評論人)
時間:8 月 30 號周日 14:30-16:30
地點:單向空間·亞朵聯名店 3 F
(上海市閔行區吳中路1588號愛琴海購物公園2-C幢亞朵S酒店)
主辦方:理想國、單向空間·亞朵聯名店
參與方式:活動免費,掃碼預先報名
本次活動名額有限,歡迎提前報名
【活動介紹】
該如何向你介紹大衛·林奇呢?
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得主,好萊塢鬼才導演……但這些並不能解釋林奇的獨特。沒有哪個電影導演像他一樣,既備受讚譽又飽受爭議,既令人眩暈又讓人神迷。
大衛·林奇一直是個「迷」一樣獨特的存在。
喜歡林奇的人視他為上帝,不喜歡林奇的人認為他和他的作品匪夷所思。但不可否認,無論討厭還是喜歡,大家都擁有一個共同的話題:
如何弄懂林奇?
恐懼、性、暴力、死亡、超現實、潛意識……關於林奇,你能列出無限多關鍵詞,卻沒人有辦法找到一個確切的詞語,來定義林奇在美好與邪惡、平淡無奇與毛骨悚然的衝撞下營造的這片「衝擊平原」,只能在懂與不懂的縫隙裡墊上一句:
這很林奇!(Lynchian)
所以,話說回來,這世界上恐怕只有隻有一個人能寫大衛·林奇……那就是大衛·林奇。
如今,在自己的古稀之年,大衛·林奇還真就給自己,也給所有人奉上了一部,容納他五十餘年藝術生命的首部自傳——《夢室》
8 月 30 日周日下午,我們邀請作家 btr 做客上海單向空間·亞朵聯名店,帶我們一探這間「夢室」的究竟,在現實與夢境之間,看大衛林奇是如何構建起他的「立體派」夢室。
【嘉賓介紹】
▍btr
生活在上海,作家、譯者及文化評論人。主要著作有《上海:城市生活筆記》(2003)、《迷走·神經》(2013)、《迷你》(2016)等。主要譯作有保羅·奧斯特《孤獨及其所創造的》(2009)、薩奇《殘酷極簡思維》(2013)及保羅·奧斯特《冬日筆記》(2016)等。關於文學、電影及當代藝術的評論和寫作散見於《周末畫報》、《Timeout》、澎湃新聞及瑞象館專欄等。
【新書介紹】
點擊書影,即可購買
《夢室:大衛·林奇傳》
作者: (美) 大衛·林奇 / (美) 克裡斯汀·麥肯納
譯者: 胡陽瀟瀟
理想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8
《夢室:大衛·林奇傳》是一部回憶錄與自傳「合璧」的傳記。《紐約時報》曾如此評價它:如果你指望大衛·林奇的傳記和其他人的傳記一樣,那你肯定沒看過大衛·林奇的電影!
本書由克裡斯汀·麥肯納與大衛·林奇合作完成:克裡斯汀先用傳統的傳記寫作方法完成一個章節,林奇則在通讀後做出自己的回應。
《夢室》並沒有給我們提供一個聚焦於林奇的視角,而是給了我們雙重的視角,就好像是兩個相似但並不完全一樣的人物相互映射在一起。李安在看完傳記後評價道:林奇的電影鮮,人鮮,寫起自傳的方式也很鮮。
這是大衛·林奇首次敞開心扉,以輕鬆、坦誠的語言,將自己的一生娓娓道來。
原標題:《大衛·林奇的「立體派」夢室 | 《夢室》新書上海沙龍》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