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片區:雙輪驅動的科創「大腦」

2021-01-20 北京商報

【編者按】在做深做實「兩區」建設、推進北京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在北京自貿區全面落地的寶貴窗口期,北京商報特別策劃一組系列報導,聚焦自貿區的啟航與成長。通過實地調研,講述海南、深圳與上海自貿區三個先行樣本因地制宜的發展故事,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治理經驗與制度創新。同時,聆聽來自北京自貿區三大片區頂層設計者和親歷者的權威聲音、來自區內企業的一線聲音,搭建政策制定者與企業間的信息橋梁,為北京自貿區的遠航出謀劃策。

北京創新發展將邁上新臺階。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健康、科技服務等產業的北京自貿區科技創新片區,已形成海澱、昌平兩大組團「雙輪」驅動的建設格局。總面積31.85平方公裡的科技創新片區,包括中關村科學城21.59平方公裡和北京生命科學園周邊可利用產業空間10.26平方公裡。前者是承載北京高端科技創新功能、培育高精尖產業、推動北京高質量發展的引擎,目前已聚集了華為、用友網絡、北鬥星通等科技創新企業2萬餘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31家。後者是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創新資源最為集中的園區之一,目前聚集了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等一批頂級研發機構,入駐了440多家創新型醫藥健康企業。

「我們一直認為產學研用高水平的互動是中關村不斷創新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 海澱區委書記於軍表示,海澱近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推進這項工作,例如科技企業創業再出發的15條措施等;提升營商環境方面,海澱全面推進區塊鏈+政務服務,建設了確權融資中心和基於區塊鏈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平臺;人才服務方面,海澱通過建設國際人才會客廳和人才驛站,來探索為國際人才進行全方位服務。

對於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的發展,海澱區區委常委、副區長梁爽表示,海澱將持續發揮中關村科學城創新策源地優勢,吸引頂尖機構,開展支撐底層關鍵技術的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研發;拓展金融科技應用場景,防範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

按照功能規劃,科技創新片區將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健康、科技服務等產業。

那麼,中關村科學城的科技服務業該如何發展?「海澱制定完成《中關村科學城創業孵化平臺載體分類分級評價和資金支持方案》,通過無償資助、業務獎勵和補助等多種方式,支持孵化器、眾創空間、創業基地發展,不斷提升創業孵化平臺載體創業服務能力。」梁爽表示。

信息服務業該如何發展?梁爽表示,海澱定期組織編制公共數據開放計劃,搭建「海澱區大數據平臺」。依託「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鼓勵開源軟體代碼庫和開發工具服務商在區內落地。

生物與健康產業該如何發展?梁爽表示:「我們圍繞醫藥健康產業,重點發展新藥研發、高端醫療器械和智能醫療。加速醫藥研發成果轉化。圍繞『網際網路+醫療』,為網際網路醫院、智能醫院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生命科學園以及周邊地區則是全市醫藥健康產業的核心區域,也是自貿區科技創新片區的主陣地。昌平區委書記於長輝表示,將聚焦醫藥健康產業,創新發展,打造全市醫藥健康產業的「核爆點」。

對於北京生命科學園的體制應該如何完善,昌平區副區長董貴蛟表示,「按照『市區統籌、以區為主』的要求,我們引入了第三方專業服務團隊,建立了『管委會+運營公司+開發企業』的工作機制。下一步,將對標世界先進園區,徹底理順園區管理體制,全力支持專業服務團隊開展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的產業運營服務,加快導入全球創新資源」。

對於如何繼續補齊北京生命科學園的創新要素,董貴蛟表示,目前正在集中布局一批關鍵平臺,其中與高瓴資本合作建設的國際研究型醫院已開工,運營後每年可完成400-600個臨床試驗和臨床研究;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醫療器械技術審評、食品藥品審核查驗「三大中心」已經確定入駐生命園;大分子生物藥中試、細胞與基因治療中試等一批專業服務平臺也正在加快建設。

對於如何優化北京生命科學園的創新環境,董貴蛟表示,「軟環境」方面,將按照「市場化運營、政府提供必要支持」的原則,積極引入市場化會議機構,高標準策劃招商推介、學術交流等系列活動,支持入園企業建立創新聯合體,打造更具「黏性」的生態體系;「硬環境」方面,將加快生命園三期開發建設,高起點做好城市設計,高標準建設配套設施,解決好企業和人才所關心的住房、教育等問題,真正實現產城融合,為各類主體創新創業做好服務保障。

北京商報記者 姚倩 濮振宇

曠視科技黨委書記、副總裁蔣燕

期待探索建立人工智慧開源基金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國內人工智慧雖然發展迅速,但也面臨著一些挑戰。曠視科技黨委書記、副總裁蔣燕表示,「此前,全球大部分人工智慧企業使用的都是谷歌的TensorFlow深度學習框架和Facebook的Pytorch框架,這兩個框架佔據主流地位,但是從未來的角度看,隨著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這樣的格局是有隱患的,我們認為底層的技術、『卡脖子』的技術一定要由我們自主研發,要是自主可控的」。

為避免「卡脖子」的隱患,2020年3月,曠視科技向全球開源了深度學習框架天元MegEngine,開放了現在的35萬行代碼。蔣燕建議,希望未來政策層面能更多支持國內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框架,如鼓勵、引導更多的企業、科研院所、高校使用自主研發深度學習框架。「只有用的人越來越多,框架才會越來越完善,這個生態才能打造起來。」她說。

目前,國內很多中學、大學都開設了人工智慧相關的課程,蔣燕希望這些課程未來能更多地將國產深度學習框架納入學習的教材中,只有從人才培養的源頭做起,人工智慧產業才能走得更遠更好;在資金方面,希望有關部門能持續探索建立國內自己的人工智慧開源基金。

對於北京自貿區未來的發展,蔣燕也提出了一些期待。「在營商環境方面,不論軟體的應用上,還是自主生態的構建上,都希望北京自貿區能為企業帶來更多便利。」

北京商報記者 錢瑜 濮振宇

博雅輯因執行長魏東

完善的產業生態助推企業發展

2016年,也就是公司成立的第二年便入駐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產業生態和集聚效應在公司的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目前博雅輯因已經建立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針對造血幹細胞和T細胞的體外細胞基因編輯治療平臺等四大平臺。經過多年發展,博雅輯因在廣州、美國設立子公司,但研發中心總部始終位於北京。

人才集聚、科技創新等因素均是吸引力。博雅輯因執行長魏東表示,生物醫藥行業是一個人才、技術密集型行業。北京是全國的科研高地,也是國內頂尖科研人才集聚的高地之一。在科技創新方面,北京市各級政府機構、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區等在政策和具體工作問題的解決上給予了創新企業很多支持。

如政策指導,園區經常組織各種各樣的政策宣講會和企業溝通會,邀請行業專家答疑解難,幫助企業管理人員提高專業水平,讓企業少走彎路、規避了風險。

園區內生物醫藥企業聚集,人才濟濟。魏東介紹,公司身處的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聚集了生物醫藥創新企業、CRO、基因檢測企業等。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完善的產業生態環境支持。

在政策支持下,博雅輯因的成果轉化提速。「我們關注到,在北京自貿區的科技創新片區中,生物與健康是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創新發展全球領先的醫療健康產業的相關支持政策,將能夠支持生物醫藥行業在北京的進一步發展。」魏東說道。

北京商報記者 姚倩

北京服務外包企業協會理事長鍾明博

儘快完善數字貿易相關法律法規

作為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外包是我國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北京經濟版圖中蓬勃發展的一部分。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專訪時,北京服務外包企業協會理事長鍾明博表示,目前,服務外包與服務貿易其他領域之間的交流協同還存在一些問題,希望能在下一步發展過程中得到解決。

「第一個問題主要涉及數字貿易當中的法律法規,比如數字經濟中數據的所屬,以及相關的交易規則,我們希望儘快能出臺法律法規對此加以規範。第二個問題主要涉及跨部門的管理,服務貿易的首要主管部門是商務部門,但服務貿易實際上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金融、文化、旅遊、教育等各個領域,這些領域涉及到的各個主管部門之間管理的條條框框仍然比較多。我們希望未來能夠打通各部門之間的壁壘,形成更加一體化的管理。」鍾明博說。

鍾明博進一步舉例稱,「金融業有自身的監管規則,由銀保監會、證監會負責,而IT產業,則由工信部設立標準加以監管。但當企業的外包服務涉及金融業務的時候,這個標準誰來制定?如何來規範?這些跨部門的領域,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跨部門的管理仍有改善的空間」。

除此之外,鍾明博還表示,北京的人力成本較高,相應地使得服務外包企業的資金負擔相對較重,不過這也倒逼企業向高端化轉型。另外,京津冀協同仍有提升空間,這涉及到區域城市之間人才的流動等各個方面。

北京商報記者 錢瑜 濮振宇

掃碼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太湖灣科創帶 創新驅動新格局——無錫打造蘇南模式「升級版」主題...
    原標題:太湖灣科創帶 創新驅動新格局——無錫打造蘇南模式「升級版」主題報導(上)蘇湖熟,天下足。太湖流域自古以來便是物產豐饒之地。改革開放以來,蘇南模式發軔於此,太湖成了經濟騰飛、產業興旺的熱土。時移世易,物換星移。
  • 「雙輪驅動」+「數字科技賦能」邦邦好朋友大會暨科技賦能生態大會...
    面對數位化創新浪潮,人保金服聚焦車生活,希望通過邦邦汽服延伸保險關鍵上下遊產業鏈,形成科學生態布局,形成強大的科技研發和服務體系。聚焦產業生態+供應鏈深耕 實現保險與汽配的「雙輪驅動」在本次大會中,邦邦汽服CEO龔託不僅對邦邦汽服三大戰略進行了全面升級,並通過一輛賽車圖譜完美詮釋了邦邦汽服未來驅動行業轉型的發展藍圖。2021年,邦邦汽服將通過「產業生態戰略」、「數字科技賦能戰略」、「供應鏈深耕戰略」,深化邦邦汽服在保險生態圈與汽配生態圈間的融合與轉型,利用科技創新與數智驅動手段,實現「雙輪驅動」,成為兩者間最具優勢的連接器和賦能器。
  • 福建森美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改和投資雙輪驅動促生產
    5月30日,福建森美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精餾車間內,員工正在操作精餾塔化工工藝自動化生產控制系統進行生產。自去年底該生產系統投入使用以來,公司的設備材料能力提高22%,節省蒸汽用量0.2噸/小時,每年可累計增加企業利潤164.14萬元,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
  • 武漢自貿片區三周年,改革任務完成率超98%
    2017年4月,湖北自貿區武漢片區正式掛牌,三年來,通過深入實施自主創新示範區與自由貿易試驗區「雙自聯動」、創新與開放「雙輪驅動」,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有力推進了科技、金融、投資、貿易融合創新。截至目前,武漢自貿片區實施方案中的207項改革工作事項,已完成和基本完成203項,完成率98.1%。聚集「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首先要有大量富有「科技」含量的人才,而這正是武漢自貿片區的優勢所在。
  • 集聚寧波中心城區40%創新資源,甬江科創大走廊吹響科技創新號角
    集聚寧波中心城區40%創新資源,甬江科創大走廊吹響科技創新號角 2020-11-26 16: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引進人才、「雙輪驅動」、打造高地...蕭山5G產業,有喜人進展!
    引進人才、「雙輪驅動」、打造高地...蕭山5G產業,有喜人進展!>蕭山三江創智小鎮戴村板塊而在其正北30餘公裡處,錢江世紀城中國(杭州)5G創新谷16樓上,思元智能科技的研發人員正在電腦前、實驗室埋頭搞研發、忙測試。「以錢江世紀城的中國(杭州)5G創新谷為研發和總部辦公基地,三江創智小鎮為生產製造基地的蕭山5G產業生態布局已初步形成。」區投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標是打造「全國一流、全球領先」的5G產業高地。
  • 奮達科技吸引近30家機構參與調研 「雙輪驅動」戰略獲看好
    研發投入持續增加 成立工研院提前布局未來技術在投資者交流環節,投資者對公司業績增長和未來發展較為關注,奮達科技表示,業績實現高增長的重要原因是公司把技術驅動作為企業發展的源動力,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研發投入自上市年份2012年的2,722萬元增長至2019年18,455萬元,增長577%,複合增長率達31.41%,佔營收比例由3.46%提升至5.22%。
  • 走過不凡2020,WeLab中國區以創新科研驅動金融科技應用與輸出
    2020年7月底順利在中國香港地區開展虛擬銀行WeLab Bank(匯立銀行)業務,為香港消費者帶來革新的數位化銀行體驗;在技術上率先加碼隱私計算等創新科技的投入,以領先行業的研發成果大大提升了自身產品的用戶體驗,亦進一步提升了金融科技的輸出能力,其中國區C端和B端業務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 投資唱主角·這樣幹④宜賓:雙輪驅動「跑得快」
    作為我省未來經濟增長點和創新主要承載地之一,4號「選手」宜賓表示要為「產業發展雙輪驅動」代言。通過做優做強傳統優勢產業,加快發展智能終端、軌道交通、汽車等新興產業,為宜賓加上滿滿動能。今年一季度,凱翼汽車累計實現整車銷售1.26萬量,銷售收入9.4億元。作為宜賓市引進的產業發展重點龍頭項目,凱翼汽車目前已經成為宜賓打造千億級汽車產業的龍頭引擎。
  • 版圖再擴增,創新奇智如何憑雙輪驅動模式駛上商業化快車道
    用兩年多的時間完成了多數公司可能需要七八年的成長,在新興 AI 企業中,2018 年成立的創新奇智實力非常強勁。成立半年不到,其就完成了億元級別的天使輪融資。2019 年,陸續完成總金額為 4 億元的 A 輪和 A+輪融資,以及近 4 億元的 B 輪融資。當然,融資能力並非是創新奇智最核心的亮點,圍繞著零售、製造、金融行業的 AI 產品商業化能力與成果才是其最具說服力的成績。
  • 平湖市:聚焦「科創夢」 全面融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
    《綱要》指出,到2025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跨界區域、城市鄉村等區域板塊一體化發展達到較高水平,在科創產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基本實現一體化發展,全面建立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近年來,浙江省平湖市依託獨特區位優勢,持續有序推進G60科創走廊建設,打造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的高能級科創平臺。
  • 鄭西須水河核心板塊將突出科創,重點發展科技服務業
    將突出科技創新特色,重點打造科技創新區、國際商務區、活力創新區、人文生態區四大主題片區,打造成鄭西科創水岸。其中科技創新片區有望重點培育高效能優化平臺、智能硬體檢測平臺、人居環境檢測中心、工程技術服務平臺、信息互聯產業聯盟、科技諮詢服務中心、創新培育孵化基地等重點項目。
  • ...閔行、青浦、松江、金山五區攜手,打造上海西翼科技創新和產業...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作為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平臺,覆蓋上海市松江區,江蘇省蘇州市,浙江省杭州市、湖州市、嘉興市、金華市,安徽省合肥市、蕪湖市、宣城市9個市(區)。近年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始終錨定「科創+產業」戰略定位,打造科技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產業和城市一體化發展的先行先試走廊,已成為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創新中軸線」。
  • 新華財經·讀財報|研發驅動創新 科創50指數成份股表現優異
    科創50指數:研發驅動創新 成份股表現優異截至2020年9月17日,科創板已上市企業數量達到174家,市值超過百億元的有73家,佔比達到41.95%。根據申萬一級行業分類,科創板中電子、機械設備、計算機和醫藥生物行業的個股佔比達到75.29%。
  • 靠技術與資本雙輪驅動助力企業拓展
    此次論壇的主題是:靠技術與資本雙輪驅動助力企業海外拓展  2015年7月7日,由《國際融資》雜誌策劃,並和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北京環境交易所聯合主辦的2015(第六屆)清潔發展國際融資論壇暨2015十大綠色創新企業頒獎典禮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成功舉辦。此次論壇的主題是:靠技術與資本雙輪驅動助力企業海外拓展。  自最初的探索到今天,這已經是第六屆清潔發展系列論壇。
  • 科創資源「大管家」來了!鄭洛新自創區(新鄉)科技大市場今日開業
    摩米創新工場是一家集技術成果轉移、項目孵化器、企業加速器、產業聚集園於一體的創新服務平臺,廣泛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技術轉移、融資渠道等專業科創服務,目前已在寧波、東莞等全國多個城市以不同的落地模式服務區域創新需求。
  • 泉州推動32個片區更新改造
    其中西華洋滯洪片區改造工程面積約7795畝,是近年來中心城區建設面積、體量、投資量最大的項目。2019年下半年,西華洋滯洪片區改造建設即已正式啟動,將打造站前商業商務區、泉州品牌企業總部基地、數字科技基地、文旅休閒街坊、西華洋服務中心五大功能區。
  • 市委書記張兵在2020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席會議上發言,提出嘉興...
    張兵表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方案》出臺後,嘉興第一時間進行了學習研討,切實感到G60科創走廊推進的能級越來越高、機制越來越好,定位越來越清、措施越來越實,視野越來越寬、方向越來越明。嘉興作為G60科創走廊的發起城市之一,正大力實施創新驅動、人才強市戰略,積極打造面向未來的創新活力新城,全市科技創新能力和經濟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 萬業企業(600641):自主創新+產業整合 "雙輪驅動"戰略轉型獲市場...
    今年9月,公司旗下上海凱世通順利通過了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公示的2020年度上海市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項目評審,承擔的「集成電路設備射頻電源系統研發與驗證」項目成功進入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中集成電路科技支撐專項擬立項項目名單。這是凱世通繼去年「高能離子注入機關鍵技術研究與樣機驗證」項目被正式列入該計劃之後,再度獲得政府及業界專家肯定。
  • 「地評線」京彩好評:乘「創新驅動」巨輪破浪前行丨時評
    文章強調,「堅持創新驅動,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們要始終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搭建更多創新平臺,吸引更多創新人才,應用更多創新成果,提升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在創新中尋找出路,以創新突破世界經濟增長和發展的瓶頸。把「科技引領」航舵,促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