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周刊丨伊核協議五年 搖擺不定的伊美關係將何去何從?

2020-12-14 西部網

五年前的2015年7月14日,太空探測器新地平線號歷史性地飛躍了冥王星。

就在「新地平線號」從太空中掠過太陽系的同一時刻,地球上發生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籤署了全面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協議。

至今,伊核協議已經5年了。

2020年7月15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在內閣會議發表講話時表示,伊朗敦促有關各方結束對伊武器禁運,以挽救伊核協議和多邊主義成果。

2015年7月14日,中國、俄國、法國、德國、英國、美國及歐盟同伊朗在維也納籤訂《聯合全面行動計劃》,簡稱「伊核協議」。

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 梅赫裡尼:今天是歷史性的一天,我們非常榮幸地宣布,我們已就伊朗核問題達成協議。我們體現出勇氣、政治意願、相互尊重和領導力,我們帶來了世界所希望的對和平的共同承諾,使我們的世界更加安全。

聯合國安理會隨後通過第2231號決議,確定了這一多邊外交的重要成果。

但3年後,2018年5月,美國宣布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恢復並追加制裁,對伊朗實施「極限施壓」

伊朗政府發言人 拉比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影響與美國背棄的其他(國際)協議的影響是不可比擬的,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孤立了自身,羞辱了自己!

據伊朗衛生部統計,截至當地時間14號,伊朗累計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突破26萬例,伊朗仍是中東地區疫情最嚴重的國家。

在美國制裁和疫情蔓延雙重壓力下,伊朗正面臨經濟困境。

7月15日,伊朗外交部就伊核協議籤署五周年發表聲明稱,解決伊核問題,除了伊核協議之外,沒有其他選擇。

巴科尼娜 俄羅斯戰略研究所研究員:目前的聯合國對伊朗武器禁運將於2020年10月18日到期,這是聯合國安理會2231號決議的一部分。這一決議對伊核協議予以了確認。因此,如果對伊武器禁運屆時不能自動取消,就意味著伊核協議將徹底死亡。

而就在伊核協議籤訂5周年之際,伊朗的納塔茲核電站再次引來關注。

納坦茲核電站,距離德黑蘭南部大約300公裡處,佔地10萬平方米,該電站深入地下15米深處,由鋼筋混凝土構成。根據2015年的伊核協議,在協議生效後15年內,伊朗生產的濃縮鈾豐度不得高於3.67%,且只能在納坦茲核設施進行相關活動,並接受核查。

但2020年7月2日,納坦茲核電站內一處廠房發生火災事故。

美國蒙特利米德爾伯裡國際研究所發布的衛星圖像顯示,該建築物很可能發生了爆炸。

《紐約時報》引述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東情報官員的話說,「爆炸是由安置在基地內的爆炸裝置引起的。」英國廣播公司波斯語頻道宣稱,收到來自一個自稱「祖國獵豹」組織的電子郵件,聲稱納坦茲遭到了襲擊。

△圖片來源:路透社

針對西方的各種猜測,伊朗表示,「出於安全考慮」,將在方便的時候公布事故原因。

穆薩維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那裡什麼都沒有,就是一個用於儲備物品的倉庫。納坦茲的主要工作沒有停滯,發生的事件對那裡的活動沒有產生重大影響,他們將會立即重建和取代它。

路透社注意到,進入七月份以來,短短兩周半時間,伊朗境內已連續發生九次原因不明的火災或爆炸事故。

此前的6月26日,伊朗首都德黑蘭附近帕爾欽軍事基地的軍火庫發生了爆炸。

幾個小時後,伊朗第六大城市設拉子的一個小鎮停電,7月3日,該鎮發生大火,7月4日,伊朗西南部胡齊斯坦省首府阿瓦士的一座發電站發生火災;7月10日凌晨,德黑蘭西部發生爆炸。

7月15日下午,伊朗唯一運行的布希爾核電站附近的布希爾港一家名為德爾瓦的造船廠突然發生火災,7艘船被毀。

目擊者:陽光照射在其中一艘舊船上產生了一團小火,當我去拿滅火器把它撲滅的時候,一團火焰冒了出來。

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宣稱,此前,以色列的F-35隱形戰機曾經過長途奔襲,對德黑蘭北部地區進行了深夜偷襲,而伊朗的防空雷達並沒有發出預警。

穆薩維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如果查明除了「祖國獵豹」組織以外,還有外部政權在這一事件中發揮了作用,那麼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一定會對此作出決定性和重要的反應。他們將看到肇事逃逸的時代已經結束。

儘管以色列官方並沒有表態,但路透社注意到,5月13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曾無視病毒大流行,對以色列進行了閃電訪問,還戴上了印有美國和以色列國旗的口罩。

巴科尼娜 俄羅斯戰略研究所研究員: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和美國伊朗事務特別代表胡克訪問了中東,爭取地區內伊朗所有對手的支持,包括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和阿聯等,但美國的計劃並沒有得到其所有盟友的支持。

另據美國《防務新聞》披露,今年3月,美國空軍在內華達州諾帕試驗場成功進行了由波音公司生產的F-15E戰機投擲新型B61-12戰術核彈的試飛。

B61-12的最小當量只有300噸,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50分之一。更重要的是,B61-12已經具有鑽地能力,可以對地下目標進行核打擊,還可以不依賴轟炸機,由F35和F-15E等輕型戰機攜帶。

《防務新聞》認為,這大大降低了投擲「核炸彈」的技術門檻。

7月13日,美國空軍與波音公司達成價值12億美元的合同,購買8架最新改良的F-15EX戰鬥機,作為F-35戰鬥機的補充。

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注意到, F-15EX的另一個大買家是以色列。目前,以色列還在申請購買8架由波音公司生產的KC-46加油機,此款加油機正是航程較短的F-35和F15的絕配。

這一系列戰機購買行動不由得使人聯想起1981年6月7日的巴比倫行動,當時,以色列曾出動14架飛機,經過空中加油,炸毀了伊拉克的核設施。

從伊核協議的醞釀到最終籤署,經過了13年的時間,被看作是冷戰後國際社會通力合作的典範。

但是伊核協議最重要的相關方美國,卻霸道地單方面撕毀伊核協議。

近期出版的前總統國家安全助理博爾頓的新書,披露了其中的內幕。

6月23日,前總統國家安全助理博爾頓的新書《生事之屋:白宮回憶錄》在美國正式上架。

2015年,博爾頓在《紐約時報》撰文鼓吹對伊朗動武。他還多次呼籲美國退出伊核協議。

2018年,博爾頓擔任了不需要國會投票通過就能任職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與川普的「退群+甩鍋鷹派」不同,博爾頓被看作是對伊朗強硬的「戰爭鷹派」。

博爾頓 時任白宮安全事務助理:我們將繼續加大對伊朗政權的壓力,直到伊朗放棄其核武器計劃,結束其在整個中東的暴力活動,包括進行和支持世界各地的恐怖主義。

在最近出版的新書中,博爾頓寫道,當川普徵求他對伊核問題看法時,博爾頓重點推薦了自己2000年發表在《芝加哥國際法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我們應該認真對待全球治理嗎?》,其中對全球治理委員會報告《我們的全球夥伴關係》充滿了敵意。

博爾頓強調,由於全球主義者試圖限制美國使用武力,

「接下來的圖景將是美國主義者與全球主義者的戰鬥。」——博爾頓

「用美國主義對抗全球主義」也成為當時白宮政策圈子裡的班農、博爾頓、庫什納等人的核心理念。

而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則成為「美國優先」理念的重要一步。

川普:非常感謝!(退出協議)將使美國更加安全,非常感謝!

在書中,博爾頓披露,2018年4月,當法德兩國領導人訪美時,都曾勸說川普不要退出協議,馬克龍還提出一項包含「四大支柱」的「新協議」來挽留美國,隨後來訪的時任英國外長詹森也提出了類似建議,但川普不為所動。

詹森 英國首相:我們仍然認為 《聯合全面行動計劃》(《伊朗核協議》)是防止伊朗核擴散的最佳途徑,也是鼓勵伊朗人的最佳途徑。

博爾頓還認為,美國的外交政策沒有一致性,外交官員們只能跟著川普的感覺走。

博爾頓:事實是,總統不太喜歡聽匯報,他認為自己掌握了該知道的一切。

不過在美國媒體看來,博爾頓和川普理念相似。在為川普擔任國家安全顧問的17個月裡,博爾頓力主美國退出他認為「有缺陷」的國際組織和國際協議,例如《伊核協議》、《中導條約》等。

劍橋大學教授 易思:關鍵在於美國現政府單方面違反了安理會2231號決議,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實際上,之前幾乎沒有任何國家有這樣的做法,這種做法顯示美國政府是由多邊主義轉變到了單邊主義。美國在很多國際事務中一意孤行,不單是伊朗核協議,還有其他領域。我認為,這種做法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另外,更重要的是我們不應該聽從美國的說法,我們需要繼續維護《伊朗核協議》。

進入2020年,隨著美國暗殺伊朗聖城旅指揮官以及新冠疫情的蔓延,伊美關係也愈加搖擺不定。

6月29日,伊朗向美國總統川普等數十人發出逮捕令,稱其涉及伊朗「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遇襲身亡事件,並請求國際刑警組織協助。

回望歷史,我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5年前能達成伊核協議?

有兩個背景值得注意,一個是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使各國意識到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另一個是福島核電站危機,使人意識到全球核安全問題的嚴峻性。

如今,在全球面臨疫情威脅的時刻,更需要加強國際合作。伊核協議作為大國協調所建立的多邊安全框架更顯得彌足珍貴。

編輯:鍾瑩

相關焦點

  • 3倍預算也救不了伊核研究?伊朗欲接受伊核協議,俄專家敲響警鐘
    哪怕是當中看似逃脫美方管控的伊朗,伊核協議終止之時,其實並沒有為伊朗帶來嚮往多時的自由,也不曾為中東帶去任何一點安穩的感覺,反而為沉寂多時的伊朗帶去了殘忍的血光之災。12月15日美媒「新聞周刊」報導稱,距離伊朗失去其最主要的核武器研究專家之一之後的不到1個月,伊朗國防部長阿米爾·哈塔米14日宣布,國防研發部門的年度預算將獲得256%的增長幅度,即將以3倍於往年的數額投入國防創新建設。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波斯人而言,256是一個特別的數字,它等於4的4次方。
  • 定點清除是在「暗殺」伊核協議嗎?
    然而,這場精準實施、尚無人認領的暗殺行動僅是為了破壞伊朗發展核計劃嗎?事件對美國今後對伊朗政策影響如何?有分析直指,在這個特殊節點落下這樣深思熟慮的一步棋,是對美伊關係、伊核協議「一石多鳥」的一計狠招。    行刺者能達到目的嗎    刺殺法赫裡扎德的動機是什麼?希望藉此阻斷伊朗核計劃推進?
  • 英法德啟動伊核協議爭端解決機制,稱不會對伊「極限施壓」
    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當天早些時候公開提議以「(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協議」替代伊核協議,從而確保伊朗無法製造核武器。英法德三國聯合聲明說,「伊朗宣稱它有權中止履行伊核協議」,三國因而不得已啟動爭端解決機制。
  • 伊朗副外長:雖然美對伊歐極度施壓,伊核協議尚未破裂
    中新網2月27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伊朗外交部副部長阿巴斯·阿拉格希表示,雖然美國在對伊朗和歐洲施加最大壓力,《聯合全面行動計劃》(即伊核協議)還沒有破裂。據報導,當地時間26日,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聯合委員會政治總司長級會議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會議結束後,阿拉格希說:「歐洲方面想保留《聯合全面行動計劃》。而且需要強調的是,協議還沒有破裂,雖然美國不僅對伊朗,也在對歐洲施加最大壓力。」 阿拉格希還說,德黑蘭仍然對所有旨在穩定伊核協議局勢的倡議持開放態度。
  • 伊朗退出伊核協議,核計劃將不受任何限制,美國多地爆發反戰遊行
    當地時間1月5日晚,伊朗外交部長扎裡夫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作為第五階段也是最後一個「補救」步驟,將針對伊核協議第36條,對離心機的數量將不再有任何限制。此步驟在伊核協議範圍內,而所有五個步驟在有效執行對等義務後均可逆。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全面合作將繼續。
  • 英法德啟動伊核協議爭端解決機制,伊朗警告稱「戰略性錯誤」
    1月5日,在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高級將領蘇萊曼尼在伊拉克遭美軍襲擊身亡後,伊朗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問題全面協議。14日,伊核協議締約國中的英法德三國表示將啟動伊核協議爭端解決機制。伊朗外交部則警告稱,英法德此舉犯了戰略性錯誤,三國要為此承擔後果。
  • 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呼籲推動伊核協議儘快重回正軌
    耿爽說,伊核協議是多邊外交重要成果,維護伊核協議就是維護多邊主義,維護中東地區和平穩定,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耿爽指出,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持續對伊朗極限施壓,破壞各方維護伊核協議努力,是造成伊核問題當前困境的根本原因。今年以來,美公開在安理會推動延長對伊武器禁運,要求啟動「快速恢復制裁」機制,單方面宣布對伊制裁已經恢復。
  • 伊朗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協議|川普威脅將對伊朗實施大規模報復
    伊朗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協議當地時間1月5日晚間,伊朗國家電視臺報導稱,伊朗宣布將不再遵守2015年伊核協議的任何限制。伊朗在中止履行伊核協議的第五階段中,放棄了最後一個限制,即「離心機數量限制」。伊朗國家電視臺援引總統魯哈尼政府的聲明說,伊朗不會對其濃縮鈾庫存量以及涉核研究與發展施加任何限制。
  •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敦促美重返伊核協議 不進口美英疫苗
    1月8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就美國與伊朗的關係、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等熱點問題進行電視講話。他再次強調,美國應儘快解除對伊朗的制裁併重返伊核協議。在提到制裁時,哈梅內伊強調,美國必須儘快解除制裁併重返伊核協議。他表示,目前伊朗議會和政府關於減少履行伊核協議的措施「正確且合乎邏輯」,在美國及歐洲國家未能遵守協議內容的情況下,伊朗也沒有義務去履行職責——但他同時提到,如果相關各方都能遵守承諾,伊朗也將重新履行伊核協議。
  • 聯合國高官:伊核協議對地區和國際安全至關重要
    新華社聯合國6月30日電(記者尚緒謙)負責政治事務的聯合國副秘書長羅斯瑪麗·迪卡洛6月30日說,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獲得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核可,是多邊外交和對話的重大成就,對於全球核不擴散體系以及地區和國際安全至關重要。
  • 外交部:希望美新政府儘快無條件重返伊核協議
    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記者許可、鄭明達)針對有報導說,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提名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稱拜登政府準備重新加入伊朗核協議,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方注意到有關報導,希望美新政府儘快無條件重返全面協議並恢復履約,解除所有相關制裁,以實際行動履行應盡的職責
  • 「伊核之父」被殺 誰在幕後火上澆油?
    △美聯社報導截圖事件發生後,伊朗高層紛紛作出回應,直指此次暗殺行動的幕後黑手就是以色列,並警告「將對以色列或美國採取的任何魯莽舉動進行報復」。頃刻間,本就緊張的中東局勢被再次引爆。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馬吉德·拉萬希致信聯合國強調,在本屆美國政府的剩餘任期內,伊朗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其人民及其利益。他警告美國和以色列在這段時間內不要採取任何冒險主義行為。
  • 伊朗外長:若美歐遵守伊核協議將釋放善意,但重新談判是不可能的
    當地時間12月3日,綜合路透社、彭博社、《衛報》等外媒報導,伊朗外交部長扎裡夫當天在一場視頻對話中表示,若美國和歐盟都能履行其在伊核協議中原有承諾,伊朗將會釋出善意;若美國解除所有對伊制裁,伊朗則將遵守伊核協議,但重新談判是不可能的。
  • ...根據伊核協議所作出的解除對伊制裁的承諾繼續適用。-FX168財經網
    2020-09-21 06:07:14來源:FX168 【歐盟:美國無權重啟聯合國對伊制裁】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兼「外長」博雷利稱,美國已於2018年5月8日通過總統備忘錄的形式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並在此後停止參加與該協議相關的任何活動,因此,美國不能被視為伊核協議參與方,不能啟動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中的「快速恢復制裁」機制。
  • 伊朗議會議長卡利巴夫:伊朗無意退出伊核協議
    △卡利巴夫接受伊朗國家電視臺採訪(圖片來源:法爾斯通訊社)當地時間3日,伊朗議會議長卡利巴夫在接受伊朗國家電視臺採訪時表示,伊朗無意退出伊核協議,根據《反制裁戰略法案》中的規定,只要伊核協議相關各方遵守其承諾,伊朗也將履行其承諾。
  • 【伊朗中止履行伊核協議,耿爽:伊方受外部因素被迫減少履約,全面...
    【伊朗中止履行伊核協議,耿爽:伊方受外部因素被迫減少履約,全面協議來之不易】據伊朗法爾斯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1月5日晚,伊朗政府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第五階段,伊朗取消了所有伊核協議對其限制措施。伊朗邁出了第五階段也是最後一步。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中方注意到伊朗方面宣布第五階段減少履行舉措,也注意到伊方表示這是最後一次減少履約。
  • 外交部:期待美方早日重返伊核全面協議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小茹)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今天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透露,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聯委會政治總司長級會議將於12月16日在維也納舉行。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參與方將在會議期間評估當前的伊核局勢,審議全面協議執行情況,並協調下一步行動。
  • 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推動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儘快重回正軌
    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是多邊外交重要成果,業經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核可,具有法律約束力,應得到切實有效執行。維護全面協議就是維護多邊主義,維護中東地區和平穩定,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美國單方面退出全面協議,持續對伊朗極限施壓,破壞各方維護全面協議努力,是造成伊核問題當前困境的根本原因。
  • 海外網評:面對伊核困局,美國讓歐洲很尷尬
    聲明稱,伊朗近期計劃再安裝3組離心機的行為與伊核協議「背道而馳」,這一舉動「令人深感擔憂」。此外,英法德三國認為,伊朗議會近日批准《反制裁戰略法案》擴大伊朗核計劃的舉動,「與伊核協議和伊朗的廣泛核承諾相左」。三國表示,如果伊朗還想「保留外交空間」,就不應該通過上述法案,否則將危及維持伊核協議所做的共同努力,並可能損害與即將上任的美國新政府恢復外交關係的重要機會。
  • 美國以色列不會允許伊朗擁有核武器,拜登重返伊核協議困難重重
    伊朗為什麼要發展核武器,伊朗為什麼要成為核武器國家,伊朗的目的是要把美國勢力趕出中東,伊朗要統一分裂千年的伊斯蘭世界,伊朗要成為中東新的霸主,伊朗要實現中東的事務由中東人自己做主的夢想。歐巴馬籤署的伊核協議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伊朗發展核武器問題,歐巴馬的伊核協議只是延緩了伊朗核武器的發展,但伊核協議一旦到期,伊朗核武器問題又會成為美國面臨的最嚴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