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的印度政壇上,總在叫囂"印度已經不是1962年時的印度",還公然宣稱能打贏"2.5線戰爭"。近期的印度也在蠢蠢欲動,頻頻在中印邊境搞事。大概細想一下便知,印度所謂維持有23萬兵力的5個山地打擊軍簡直是一群紙老虎。
印度建立山地打擊軍始於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之後。當時,印軍第7旅直接從平原部署到青藏高原一帶,造成的後果便是許多人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非戰鬥減員相當嚴重。這個旅還沒上戰場就垮了一半,到了戰場上又被摧枯拉朽般解決了一半。事後印軍才想起來:哦,山地打擊軍應該常態化存在、部署,高原反應造成的非戰鬥減員才會減弱。
所以此後的印軍高度重視山地軍的部署。目前,印度陸軍總兵力編成13個集團軍共40個師級單位,其中超過13個是山地師。13個山地師一共編成5個山地打擊軍,算上後勤人員總兵力達到了23萬人。而13個山地師裡,大約有11個部署中印邊境,另2個獨立裝甲旅和1個步兵師。
在2015年,印軍還號稱要組建常備兵力達到9萬人的"第十七山地打擊軍",軍費、裝備還會優先向該軍傾斜。結果5年過去了,因為經費的縮水不得不將其縮編為3.5萬人,其裝備也下降到和第三山地打擊軍差不多的水平。
在印軍的一個山地師裡,大約有3個山地步兵旅和1個山地炮兵旅。山地步兵旅下轄的3個步兵營中只有小口徑、中口徑迫擊炮,炮兵營裡也只有大約18門120mm迫擊炮;山地炮兵旅的3個炮兵團大約擁有48門105mm輕型榴彈炮、60門120mm迫擊炮,防空團則只裝備牽引式高射炮和可攜式防空飛彈。只有第三、第四兩個新銳的山地打擊軍在軍屬單位裡配備有155mm榴彈炮團,各裝備24門FH-70 155mm榴彈炮。
總體來說,印軍每個山地師大約擁有口徑在105mm以上的身管火炮大約126門,11個部署中印邊境的山地師再加上2個軍屬山地炮兵旅,姑且算它1434門榴彈炮好了——其中全部都是準備時間超過3分鐘的牽引式火炮,在現代戰爭中無疑是活靶子。而前段時間印軍步兵第23師在印度媒體上短暫露面,卻連身管火炮都沒有配齊!
印軍確實不再是1962年時的印軍,但印軍給人的直觀感覺就是一群紙老虎。雖說山地打擊軍23萬兵力始終是一個不可小覷的數字,但苦於機械化程度嚴重不足,後勤人員至少達到了5萬餘人。剩餘的18萬輕步兵在高原上只能靠自身的"11路公交車"進行機動,因為印軍連全地形高機動車族都沒能大批量裝備。
他們口中聲稱的"先進裝備",確實不假:15架CH-47"支奴幹"和若干"阿帕奇"武裝直升機、M777 155mm榴彈炮確實算得上是新銳的先進裝備。但是在印軍手裡能發揮出幾成戰力,這差不多得看天:要知道,5噸級的輕型直升機在高原上使用,最大載荷除了1名飛行員以外只能攜帶80公斤的物資;CH-47"支奴幹"平時能吊運M777機動是不假,到了高原上就必須給現實條件讓步。
如果印軍拿1962年的中國邊防部隊當目標,那麼他們應該超過了。但距離1962年也過去了將近60年,期間解放軍在高原上的後勤體系早已經實現了從騾馬化/人工化,從摩託化甚至是機械化的轉變,戰鬥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他們卻還沉迷於"1962",這簡直是現實版的刻舟求劍。印軍甚至是印媒、印度政客的自大、無知,在此刻暴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