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出一篇四年前的舊文,很感慨,現在的先生,已經完全不是當時的樣子了,人要改變,什麼時候都來得及。
曾經我跟兒子都很喜歡看《我愛發明》,可是看多了,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後來漸漸就不看了,原因是這個節目的情節內容編排千篇一律,更重要的是,對觀眾極其有誤導性。
比如有一期是農民發明家鄧尾,用九年時間發明了「香蕉樹粉碎還田機」、「地下根莖切碎機」,他發明的過程很艱苦、經歷多次失敗,期間還被很多人質疑、反對、嘲笑。
比如他發明第一代、第二代的機器,與傳統人力比拼,總會渲染旁人的嘲笑、家人的阻止、被試驗人的拒絕,也許這是節目的編排需要,但是,這樣一次又一次的拒絕質疑,會極大地誤導觀眾,我們在面對別人的創新、甚至異想天開時,為什麼都只是懷疑、嘲諷呢?
每次看到這種情節,我都會跟兒子說,不要學這種嘲笑別人的人,不管他的想法、嘗試有多荒謬,不管最終失敗還是成功,我們都要尊重他們。
要知道,我們的生活,正是有了他們,才變得越來越方便,他們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物力、財力,來實現他們心中的想法,我們最終享受他們的成果,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我們都應該對他們心生敬意,表示我們的欽佩鼓勵支持。
生活中, 也有這樣的人。
裝修時,我一定要在床邊牆上安裝放書的擱架,從裝修工、老公到朋友,都說這個牆是中空的,不能裝,而且裝了以後不好看,會破壞整個房間風格。
可我還不死心,還是想嘗試下,即使最後實在不行,那我也盡力了。
我想辦法,自己設計、在網上淘合適的木板、跟木工說我的想法,讓他用工具拼接。花了不少力氣,終於裝好了,大家都說,嗯,還不錯。
後來我發現支架的螺絲有點鬆動,牆體是空心磚,不好固定。老公看到就埋怨:「你看,我早說這個不好固定,現在鬆了吧。」
「那總歸想想辦法固定啊。」
「沒辦法了,現在只能這樣了。」
「沒想辦法,不嘗試怎麼就下斷言不行呢?」
「反正我認為沒辦法了,就這樣吧。」
我不信這個邪,百度、請教朋友,然後買了萬能粘膠。
我的想法是把螺釘粘在牆裡,再支架粘牢在擱板上。第一個,很成功,看上去挺牢靠了。再接再厲,弄第二個,可是失敗了,可能粘膠暴露時間太長,沒有粘性了。
老公看到又說:「你看,我說不行吧,你粘住了嗎?現在快掉下來了,還越弄越難看了!」
「我知道,不過第一個不是粘住了嗎,第二個我重新再弄。」
「我說不行你還不信,真是固執。」老公搖著頭嘆息。
我心裡很生氣,你不幫忙不想辦法不說,還在旁邊一個勁冷嘲熱諷,事實有一個已經固定住了,你還斷言不行。做什麼事,最終做好了,就輕描淡寫:嗯,還行,不錯;沒弄好,就冷嘲熱諷:我說了不行就不行,你還那麼固執。算了,我就大人大量,不跟你計較了。
我常常被氣得牙根發癢,心想:我在忙,你在笑,鬧到最後,還要你來原諒我、寬容我?真是滑稽!
正因為我有太多這樣的體驗,所以每當我聽到看到別人做各種嘗試的時候,我能幫的一定幫,不能幫的,也一定會給他一個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加油」,希望我們都能給別人更多的善意,而不是嘲諷。
如果世界上的人,能多些寬容、理解、鼓勵,少點嘲諷、責難、反對,就像有首歌唱的那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得更美好!
大家好,本文由拂塵記原創,寫日常感悟,聊親子日常,拂生活塵埃,感人間之愛。歡迎關注,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