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風口」這個詞變得越來越流行。當我們談論創業的時候,我們會關注哪些行業會成為「風口」。當我們談到房地產的時候,我們也會關注房地產市場是否處於「風口」狀態。畢竟,房子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資產。然而,由於中國的高房價,很多有買房需求的人只能等待和觀望,等待合適的買房機會。此外,房屋現在不僅是一種生活功能,也是一種投資方式。因此,房地產「風口」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
眾所周知,在房地產的風口,大家都會一擁而上,「閉著眼」買房,如果轉手賣出去,還能賺很多錢。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今天的「風口」沒有以前那麼明顯了。很多人想知道,房地產市場還在「風口」上嗎?
讓我們先回顧一下國內房地產市場已經經歷過的兩個通風口。在北京奧運會的那一年,全球經濟疲軟,房價比現在低得多。但是在那個時候,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未來的房價會漲這麼多,在那個時候買房的人肯定是賺了錢。2008年後,房地產市場逐漸平靜下來,但僅僅幾年後,房地產市場又開始升溫,到2015年,相信很多人還記得,今天的高房價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過去,中國經濟增長率在10%左右,但近年來,這個數字已經從10%下降到5%。換句話說,未來中國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肯定會下降。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減少,人們將沒有足夠的錢來支撐高房價。此外,一些投機行為將受到抑制,房價上漲也將受到抑制。
現在,很多人在2008年的房產市場上,都會感嘆,真是閉著眼都能買房,那個時候買房的話現在肯定就發財了。早在2019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我們可以發現,雖然房地產市場不止一次傳出「回暖」的信息,但買家的熱情似乎不高,大眾對於如今的樓市,似乎總是持有觀望態度,大眾對購房恢復了理性,對於未來房價是否上漲,或將在2020年迎來一個新的轉機。
此外,2021年很快就會到來,我們知道,中國的老齡化程度已經進入了一個嚴重的階段,也就是說,未來的人口將不會和之前一樣,而房價最根本的支撐就是人口,所以說,2020年就像一個分水嶺,在那之後,人們就更不能閉著眼買房子了。
如今的二手房市場似乎還處於「有價無市」中,「買不起賣不掉」困境仍然讓大眾非常頭痛,國家的一系列調控,讓炒房者痛哭一片,「接盤」變得越來越難,這種現象仍將繼續,房價或將受其影響。在今年兩會後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提到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每個人都想知道,這是不是因為年初流行病的影響。畢竟,這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唯一一次沒有提及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
國家不再用房地產來刺激經濟,房地產經濟大幅增長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過去,房地產業一直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為國民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情況發生了逆轉。在這樣的環境下,房地產經濟已經失去了大幅增長的可能性。
新建住房數量減少,住房進入存量房時代。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城鎮化率已經達到60%,實際城鎮化率可能還會更高。未來,城鎮化將進入緩慢增長期。據統計,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有2.4億,佔總人口的17.3%。按照國際標準,一個國家超過10%的老年人口被認為是老齡化社會。三是城市用地開發進入後期,住房增量下降,二手房市場將成為主導。在劃定城市邊界和耕地紅線的前提下,大拆大建的時代逐漸過去。
貨幣供應量M2增速放緩,貨幣貶值動力減弱。顯然,經濟增長正在放緩,貨幣供應增長不太可能保持在高位。在過去幾年裡,這兩者一直高度一致,因此未來十年貨幣的下行壓力要比過去小得多。
在整體經濟宏觀背景下,房地產行業很難獨善其身。此外,中國房地產業的黃金十年已經過去,中國房地產業的總規模已經達到450萬億,基本上沒有多少發展空間。在過去的20年裡,中國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這導致了大量農民到城市買房,以及大量商人「投機」致富。
二十年過去了,快速城市化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很明顯,未來將是城市群的時代。人民的住房需求幾乎已經確定了基調。但在內地其他城市,房地產市場顯然仍處於緩慢修復階段。銷售業績令人失望。特別是棚戶區改革政策退出後,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購買力出現了下降趨勢。
除了官方的「住房不炒」嚴令之外,一些專家還認為,從2020年開始,房地產市場將進入青銅時代,這意味著它將不像之前那樣穩定。無論是房企併購潮還是大規模裁員,都是這個時代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