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大公司盯上賣菜這門生意對我們來說是好事嗎?

2020-12-24 西部文明播報

最近大家討論比較多的是網際網路公司扎堆賣菜,各種看法都有。

大致總結了一些,目前主要玩家大概就這麼多,幾乎是所有有實力的玩家都上場了,而且大家打的不可開交,各種補貼戰略,就是為了在你我這等小民面前爭寵~

這熱火朝天的局面,第一眼看過去,讓人好感動:

難道它們真的如此迫切想為人民服務?

今天就讓筆者給大家梳理一下背後的真相。

管道歷來是大生意,旱澇保收的好生意

因為當管道形成,管道擁有者可以兩頭掐,掐服務提供商和終端用戶。

當前網際網路幾大管道,淘寶,百度,,京東等。

淘寶從阿里最初喊出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到「天下沒有不難的生意」,成就了如今的地位以及眾多的衍射管道(比如螞蟻就是金融管道)。

百度更不用說了,這麼年的驕傲放縱時常被批卻屹立不倒,就是因為一家獨大,搜索的管道握在手裡,當然現在也不穩了,管道漏水了~

京東過一段時間就跟供應商,物流商鬧一下,原因何在,苦都讓別人吃了,只自己掙錢,但鬧歸鬧,商家該忍還得忍,誰讓人家有巨大的管道。

自然是中國網際網路最大的社交管道,乃至生態系統....

....

各大管道的江湖地位已經形成,相互之間也很難再形成競爭,但資本內心對money的渴望和焦慮夜不能寐,還得幹點啥!

想來想去,就瞅上我等做飯的這個環節了,貌似還沒有形成固定的管道,如果誰掌握了,豈不又多了一個搖錢樹?

這就是網際網路巨頭盯上賣菜的原因!

當然了,最根本的原因是,別的也幹不了,比如殖民火星這種無聊的事兒。

作者/來源:宇宙長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俠客島:網際網路巨頭入場「賣菜」,你會買嗎?
    這種社區團購的模式,已經形成了幾家頭部創業公司;最近這一現象闖入眼帘、登上報端,是因為僅在2020年,就有多家網際網路巨頭加入這場最新「激戰」。有人說,巨頭入場、高額補貼,搶佔和擠壓了小商小販的生存空間;也有人說,這是新的商業形態,甚至可能改變未來企業競爭版圖。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些網際網路巨頭不惜「放下身段」,加入「賣菜」這麼傳統的生意?
  • 不賣菜,網際網路巨頭應該賣什麼?
    觀點幾乎涇渭分明,一派人指責巨頭不講武德,不搞創新卻在搶賣菜小販的生意,另一派則認為,這些巨頭都是網際網路屬性的,最擅長的是「收平臺稅」,不要苛求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去做研發。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都自詡科技公司,但為什麼不僅爭相「放貸」,還都捨不得放棄電商、「賣菜」的蛋糕?
  • 集體燒錢做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的宇宙盡頭是「賣菜」?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盧曉 北京報導對於網際網路公司來說,宇宙的盡頭絕對不是鐵嶺,但或許是「賣菜」。誰也不能否認社區團購今年的紅火勢頭。一把手的表態,是觀察公司動向的最好風向標。幾個月間,親自下場對社區團購志在必得的網際網路大佬們越來越多。無論是源於流量還是著意賺錢,現在所有人都認為「預售加自提」是一門好生意。但橫亙在網際網路公司「賣菜」道路之上的,還有熟諳低線市場遊戲規則的社區團購土著們。圍繞團長、資金、供應鏈……網際網路巨頭公司與本地土著們的開城大賽戰況正酣。
  • 網際網路巨頭正在奪走賣菜商販的生計-虎嗅網
    那位賣雞蛋的老奶奶,她的雞蛋,在大資本補貼過的5.99元20枚的雞蛋面前,還賣得出去嗎?四一個社會,應該魚龍混雜,大要有大的活法,小也應該有小的活路,就像海洋,鯨魚能活,小魚小蝦甚至海藻單細胞生物也能活,這才叫良好生態,不能只讓鯨魚活下去,而把小生物都淘汰掉。
  • 中美網際網路巨頭:一個研究上火星,一個研究搶菜販生意
    整個第一地球上,只有1個富人,以及20億窮人!那1個富人被稱為「終產者」,他通過做生意買下了整個地球。土地、沙漠、草原、河流、湖泊、大海,甚至大氣層都是他的。讓巨頭瘋狂的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嘛,幹啥事之前,得先取一個「牛逼哄哄」的名字。所以,它們賣菜不叫「賣菜」,而叫「社區團購」。這玩意兒有多火呢?
  • 生意好做嗎?
    誰會想到這十五年過去了,信息化帶來的變革還如此巨大。多少巨頭公司,都是網際網路企業。這只能說明中國有網際網路的土壤,其中人口基數大是個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剛好近幾十年來,因為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這麼良好的經濟基礎,給網際網路的發展提供了持續的動力。
  • 社區團購興盛 經不起「賣菜革命」折騰的小販怎樣了
    那種認為「網際網路+社區團購」不是創新的觀點,我認為有失公允。事實上,這也是優勢產業對弱勢產業的慣性衝擊。巨頭們前期為搶奪市場份額,各種補貼是少不了的,消費者可能買到遠低於市場價的菜。但是,一旦戰局塵埃落定,社區團購業務只剩下極少「寡頭」在做,消費者還能繼續享受「福利」嗎?不好說。想想外賣一度出現零元免費餐,可現在呢?再想想某款熱門生鮮App上,很多菜的價格明顯貴於市場價。
  • 就算千人唾、萬人罵,為什麼巨頭還是要搶菜攤生意?
    有個話題在微博熱搜上掛了一周:社區團購會不會奪走賣菜商販的生計?網友們的意見很大:以後賣菜是不是都得抽成20%,先交一大筆入場費?經歷過O2O團購、網約車、外賣大戰之後,這屆網友對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的套路已經相當熟悉:先融資燒錢搶市場,讓菜農沒生意可做,最後只能淪為為平臺打工,壟斷形成以後,巨頭再漲價。
  • 網際網路大企業集體燒錢賣菜,你薅羊毛了嗎?
    沒錯,這就是正站在風口上的社區團購,號稱是中國零售最後一戰。騰訊、拼多多、阿里巴巴、滴滴、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燒錢大戰愈演愈烈。這一波,你準備好薅羊毛了嗎?「這簡直就是坐等收錢的生意。」有網友如此評價。但如果想賺得多一點,那麼團長要建立社群(一般是微信群),維護社群關係,在群內分享商品,組織顧客團購,等等。所以,團長的核心優勢是有「人脈」,最起碼要混個社區臉熟。社區的小賣部、菸酒店因而成了香餑餑。
  • 網際網路巨頭盯上了菜籃子
    以及如你所知,在買菜的道路上,最具基層氣質的拼多多(PDD.US)「只會遲到,不會缺席」:今年8月上線「多多買菜」,被公司視為最重要的業務,黃崢將其譽為「試金石」。「門外漢」滴滴、字節、快手也緊跟步伐。滴滴上線「橙心優選」,字節正在醞釀推出「今日買菜」,而快手已經深入長沙展開調研。雖然都是平地起高樓,但這三者的出現給社區團購的火再添一把乾柴。
  • 網際網路巨頭爭相賣菜,大戰之下3類人被無情碾壓,菜販:咋活?
    一、巨頭爭相賣菜 近段時間最火的關鍵詞無疑是「網際網路賣菜」了,目前社區團購大戰已經打響,各大巨頭紛紛加入這場大戰中,消費者也趁機薅羊毛,低至0.99元/斤的土豆、0.69元一棵的大白菜、5.9元/斤的雞腿……這些東西的價格顯然要低於市場價,還源於巨頭們投入了數億的補貼砸錢,從而打價格戰,將菜品以低於成本價賣出去
  • 菜攤的「兩分錢」為何被巨頭盯上?就連二馬都出動了
    誰能夠想到菜市場也會成為眾多網際網路巨頭爭相搶奪的「香餑餑」。在經歷了年初特殊時期之後,網際網路巨頭都看上了社區團購這塊大肥肉,大家熟悉的網際網路大佬基本上都加入了這場爭奪,比如拼多多黃崢、滴滴程維、京東劉強東以及美團的王興,就連二馬(馬雲、馬化騰)也加入了。
  • 網際網路公司自降身價甘願「賣菜」為哪般?不只為蠅頭小利
    短期看,不管哪個公司想要最後真正在社區團購上獲得盈利,都要先經歷「燒錢」的過程,拼到最後看誰扛得住,結果自然也只會有2-3家能站穩腳跟。這個過程對於入局的眾多公司來說是很殘酷的,對於老百姓而言前期肯定也會獲得實惠的。那麼,一旦過了這個階段呢?
  • 全行業陷入「燒錢大戰」 網際網路巨頭們「降維打擊」傳統菜販
    而另一邊,15元的三黃雞、2元的吐司,手機屏幕前也有不少人掐著時間準備在網絡市場上實現「秒殺」。  近日,一篇名為《網際網路巨頭正在奪走賣菜商販的生計》的文章引起廣泛的討論。文中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當網際網路企業都湧入賣菜,那些靠賣菜為生的小攤販怎麼活?  在這一場產生於雲端,基於算法和資本的戰爭中,傳統的菜販們似乎毫無還擊之力。
  • 網際網路巨頭和老奶奶搶幾捆菜的生意,這不是大企業該有的格局
    我也忍不住試了一試,方便,便宜,省時,但看著路邊寒風裡賣菜的老奶奶,我又不淡定了。網際網路巨頭在跟老爺爺老奶奶搶菜,這不是網際網路大佬們該有的格局。經濟的活躍不只是網絡經濟的活躍,商販也需要生活,需要養家餬口的人很多。社區團購方便了一部分懶人,卻嚴重的幹擾了市場的發展,損害了千千萬萬的人們權益,而很多人就是靠這些養家餬口。
  • V評|彭波:為「社區電商」辯——網際網路企業為什麼不能賣菜?
    一張謠言的截屏圖片,把社區電商及網際網路平臺賣菜的網絡輿論,推到風口浪尖。社區電商遭到非議,網際網路平臺賣菜成為「罪過」,扣的帽子也挺大:不應該剝奪菜販子的生存權利!由於切中了市場的痛點,這種新型電商很快受到市場和用戶的歡迎,「興盛優選」得到迅猛發展,增長速度不可思議,公司營業額:2018年1億,2019年100億,2020年300億,預計2021年600億。「興盛優選」的成功,吸引了投資商,也出現了效仿者,一時間風聲水響。這是網際網路的奇蹟。
  • vankri數字資產交易所平臺:網際網路賣菜還繼續?
    vankri數字資產交易所平臺資訊,在vankri數字資產交易所平臺看來,當網際網路玩家們以同樣的套路試圖攫取新開展紅利的時分,我們看到的是以一種以愈加理性和客觀的方式為動身點的新心情正在醞釀。同挪動網際網路時期關於薅羊毛的熱衷不同,如今的人們關於資本的見地愈加客觀,這一點在網際網路賣菜的身上表現得較為明顯。
  • 北大彭波:為「社區電商」辯:網際網路企業為什麼不能賣菜?
    由於切中了市場的痛點,這種新型電商很快受到市場和用戶的歡迎,「興盛優選」得到迅猛發展,增長速度不可思議,公司營業額:2018年1億,2019年100億,2020年300億,預計2021年600億。「興盛優選」的成功,吸引了投資商,也出現了效仿者,一時間風生水起。彭波認為,這是網際網路的奇蹟。
  • 放心,搶著賣菜的網際網路巨頭,奪不走菜販們的飯碗!
    這陣勢,與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賣菜」的還是那些老面孔,賣的同樣還是那些菜,只不過,社區團購這4個字讓很多人摸不著頭腦,不就是賣個菜嗎?先是一口一個生鮮電商,現在又是一口一個社區團購,有必要嗎?然,此賣菜非彼賣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