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當前豬價的走勢一如既往超預期。
本文筆者談談當前三元母豬生產所帶來的料肉比與白條等級數據,疊加中長期飼料漲價,很可能持續面臨投入端抬升與產出端下降的問題。
料肉比上升抬高成本
料肉比代表飼料轉化效率,指生豬增重一千克所消耗的飼料量。實際料肉比為實際出欄體重所對應的飼料消耗比例,校正料肉比為折算125千克出欄體重後的飼料消耗比例,標準料肉比為125千克出欄體重對應的理論飼料消耗比例。由此可以看出兩個信息,第一,今年高豬價下的邊際利潤增加導致出欄體重大於125千克,後市豬價下降難以繼續支撐大體重,頭均產肉量會較之今年下降,換句話豬肉產量增幅會小於出欄量增幅;第二,折算125千克後的校正料肉比大於標準料肉比說明三元母豬的商品代在養殖過程中消耗的飼料量更大,按照當前飼料價格測算,造肉成本高出約0.45元/千克。
圖1 樣本養殖點料肉比變化
數據來源:中糧期貨研究院
宰後白條等級下降間接抬高成本
上文的料肉比數據顯示同等出欄體重下前端飼料投入較之非瘟前有所增加,或者說飼料報酬下降,那麼接下來關注後端養殖產出,即活豬品質的變化。通過樣本點屠宰企業宰後白條的等級數據(數字越低,豬肉品級越優)可以看出,當前豬肉品質出現了下降。2017年樣本屠宰企業宰後白條1級-3級合計佔比達到63%,4級及以下約為37%;2019年受非洲豬瘟影響,3月-6月-9月宰後白條1級-3級佔比較之非瘟前下降約20%,同時5級以下的其他佔比大幅提升;2020年宰後白條1級-3級佔比較之非瘟前下降約17%,突出問題表現在雖然5級以下佔比較之2019年非瘟高發期下降,但4級-5級白條佔比進一步提升到了40%。由此看出,在當前非瘟可防可控的背景下,三元母豬生產導致的肥豬品質下降問題正在日益凸顯,明年將是三元母豬生產較為突出的一年,造肉效率的下降將間接體現到造肉成本上升。
圖2 非瘟以來樣本屠企白條等級下降
數據來源:中糧期貨研究院
玉米和豆粕價格上漲抬高育肥成本
1)玉米:隨著飼用需求的恢復,新作缺口成為明牌。市場各主流機構對明年缺口預期在4000-5000萬噸左右,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缺口預估也在2500萬噸左右。9月份颱風對東北主產區帶來的倒伏減產行情一度成為9月份盤面上漲的事件性主導邏輯。但筆者認為減產行情將會持續發酵,後期的容重、黴變、惜售、收割成本增加等均會影響四季度新糧上市後的節奏。
根據我們前期調研,結合市場各機構的調研報告,預計今年全國產量同比下滑910萬噸,其中黑龍江、吉林兩省單產減幅分別為7%、8%,此外,興安盟及呼倫貝爾三旗市受旱情影響較為嚴重,東北三省一區合計減產850萬噸。
需求方面,根據生豬存欄恢復預估整體豬料需求恢復18%;受祖代及在產父母代存欄的大幅恢復,禽料有望繼續增長,增幅預估在8%;而蛋禽養殖利潤下滑,產能去化,預計蛋禽料同比減5%,整體預估全年飼料需求增幅約8%。2020/21年度產需缺口5000萬噸,若進口量額外增加1000萬噸的情況下,我們預計年度缺口在4000萬噸左右。按照天下糧倉預估,2020/21年度國內產需缺口5384萬噸,年度庫存消費比處於極低位置。
根據現在期貨盤面玉米指數來看,明年玉米均價的預期大概率在2600元/噸附近,那麼較之今年,125千克出欄商品豬頭均玉米成本將多出約104元,折合單位體重成本增加0.8元/千克。
圖3 玉米盤面走勢
數據來源:文華財經 中糧期貨研究院
2)豆粕:基於全球大豆供需的脆弱性,油籽和蛋白市場價格將易漲難跌。CBOT大豆價格展望為950至1150美分,如果拉尼娜造成南美產量損失達到1000~2000萬噸級別,則上方空間巨大,將視南美產量而定。當前中國飼用需求強勁,2020年5月至9月期間,月均995萬噸的進口大豆到港,去向包括壓榨、轉化為大豆庫存、膨化及食用等雜項(大概有150萬噸),截止9月底大豆庫存增加約390萬噸至693萬噸、豆粕庫存增加約87萬噸至103萬噸,目前都處於歷史同期偏高水平,但沒有普遍脹庫的壓力,說明豆粕表觀需求強勁,且後期存欄恢復將支撐需求。
根據現在期貨盤面豆粕指數來看,明年豆粕均價的預期大概率在3300元/噸附近,那麼較之今年,125千克出欄商品豬頭均豆粕成本將多出約30元,折合單位體重成本增加0.23元/千克。
由此看出,明年玉米豆粕價格的上漲預計將增加生豬育肥成本接近1元/千克。
圖4 豆粕盤面走勢
數據來源:文華財經 中糧期貨研究院
從三個時間維度分析未來豬價
短期看,今年春節前豬價低點已見,節前月度出欄量環比增幅有限,疊加10月超賣以及消費旺季,豬價區間在28至34元/千克之間,節奏以反彈為主。
中期看,明年生豬出欄量增長是確定的,根據能繁母豬數量、母豬結構及PSY等相關指標測算,預計2020/2021年度生豬出欄量約3.4億頭,明年缺口仍舊很大。2021年生豬年均價大概率高於23-25元/千克。
長期看,未來豬價跌破25-18元/千克以後,若市場證實高成本群體演繹補欄積極性下降甚至說淘汰落後產能的邏輯,那麼遠期豬價將得到支撐,長期豬價將超出市場預期。
此外,不確定因素如疫情、進口量下降及消費回升等都將利多豬價。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zj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