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內容創作者@科學火箭叔憑藉他反直覺的腦洞科普知識在百度百家號擁有大量百萬爆款視頻,但大部分人其實很難想像他曾經過山車一樣的人生。他曾衝上雲霄與好萊塢製片人談笑風聲,也曾跌落谷底經歷中年危機的至暗時刻。值得慶幸的是,最終,他的勇氣和累積的能量,使他用中年叛逆拯救了中年危機,成為了一個被自己喜歡也被他人喜歡的自媒體人。
至暗時刻的勇氣
「沒有終局的成功,也沒有致命的失敗,重要的是繼續前進的勇氣。」無論是在一場真實的戰爭裡,還是一個人自我對抗的過程,邱吉爾的這句話永遠都能給人以鼓舞。同時,很生動地描述那些在困頓中不輕易放棄信條的人,最終抵達終局的原因。
百度內容創作者@科學火箭叔 就是這樣一個從至暗時刻走出來的人。他曾經是動畫製作公司合伙人,合作夥伴都是好萊塢製片人,甚至他們的動漫電影《重返大海》進入北美院線,有無數人為其買單,他一度走在動漫行業的金字塔的頂端。擁有令很多人羨慕的光鮮履歷和體面。
可華麗長袍之下的蝨子也只有他自己可以體察。動漫製作周期的漫長導致用戶反饋滯後,而市場喜好瞬息萬變,等到片子上線,片子裡的故事和價值觀也許已經不符合大眾口味,虧損其實才是他們公司甚至那個行業的常態。很長一段時間內,他除了那份所謂的體面和光環,什麼也沒有,甚至正如他所說,「曾經那份熱愛似乎都消退了。」
由於投資人的突然撤資,在事業與生活的重壓和困窘之下,他去做過滴滴車司機,一邊開車一邊與形形色色的人聊天,那時候他終於有時間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很快他意識到自己是時候改變人生賽道了,從事了這麼久的動畫事業其實也未必真的是自己所真正熱愛,他後來坦言,「他喜歡的也許只是那個氛圍,也許很難,但是我需要開始新的徵程了。」
中年叛逆的底氣
於是,在世俗眼光35+的人生節點,他做了一些在別人看來挺叛逆瘋狂的事情。
偶然的機會,在他去參加兒子幼兒園的創意課程的時候,他發現他的知識分享很受到小朋友的喜歡。分享的次數多了以後,他也發現中國創客教育並不夠完善,考慮到行業本身及自己的經驗,他找到了新徵程。在家人的支持下,很快他就建立了線下創客機構。為了解決大多數父母對課程價值的質疑,他開始正式地製作一些呈現課程精華內容的視頻以供家長們了解創客本身。
也許是之前創業積累的經驗,也許是天然的敏感,這些視頻得到了很好的反饋。後來甘戍冬在朋友的建議之下,把一些視頻發布在了秒懂百科、百家號等內容平臺,竟然收穫了意外好的反響。20年的疫情,這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專注與線上視頻製作,也正是這一年,憑藉那些反直覺的腦洞科普內容,讓他在全網擁有了200萬粉絲。
當他談及個人內容迅速成長的時候,他認為「從大家習以為常的內容裡尋找不失嚴謹的腦洞,是自己抓住用戶的關鍵,在這之後,我所能做的則是把這些翻譯成最通俗易懂的內容講述給大家。」他自己平時也會通過書籍、視頻、生活觀察積累視頻內容話題,讓自己的內容更加豐富。
在話題挑選上,他有自己的原則。「我也不會完全去迎合粉絲的口味,更多還是從我喜歡的內容入手,因為我自己本來也不是一個小眾愛好的人,我喜歡的內容一定有很多人喜歡,而我要做的就是做好內容,找到同類就好了。」
無論是事業或是生活,都在這次中年叛逆中變得美好起來,而這次叛逆的底氣,除了家人的支持,更多地來自於兒時的閱讀時間 ——每天放學跑到「新華書店」看書,從《宇宙的最後三分鐘》到史蒂芬·金系列再到每月一期的《科幻世界》……「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我看的都是我現在講的這些,宇宙、武器、歷史、科幻……我現在真的很喜歡正在做的這件事情。」
人到中年,叛逆的底氣最終來自於兒時獨處時間的累積與沉澱,那就像是為人生裂縫準備好的光。
充滿理想主義的樂觀的人
科學火箭叔本人實際上也是一個充滿浪漫主義的樂觀的人,也許正因為如此,他才恰好擁有繼續前行的勇氣。
他堅信,「 你生命中就是會遇到某個時間點,不存在所謂的早或晚,會讓你突然意識到你是時候去改變了,然後你就去改變,就會得到完全不同的收穫。」正如科學火箭叔高中的時候,整天無所事事沒有思考過未來。直到一檔深夜電臺,他聽到一個尚未畢業的大三學生因為過於優秀而被巨頭公司挖走的有點雞湯的故事,突然地反思與自省,開始認真規劃自己的未來和人生。
我也堅信,也正是只有這樣一個充滿理想主義的人才能對自己講出這樣的的期許,「我希望未來我的視頻裡可以出現更多原創的動畫素材,有更加豐富的視覺元素,有走出室內到實際的研究場所去講解和實驗的畫面,做出像是BBC或是Discover這樣節目的品質……」
談及對自己視頻內容的期許,@科學火箭叔 有聊不完的想法,有無限的追求,是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他對於視頻製作的享受和喜歡。
「沒有終局的成功,也沒有致命的失敗,重要的是繼續前進的勇氣。」困頓之下的中年人,原本就擁有叛逆的權利和能力,那種因為人生厚度所賦予的、讓改變發生的能量小宇宙是時間給中年人的饋贈。
勇敢一些吧,哪怕中年反叛吶,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
大咖請回答·深度對話一檔聚焦於百家號創作者個人創作故事的人物專訪。我們將在對話裡尋找創作者們的堅持和價值,在探討裡發現他者對人生和世界的影響力,在文字裡尋找中國創作者的力量。
【戳此處關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