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際華集團際華三五零二職業裝有限公司
    為白衣戰士鑄鎧甲
    
    2月3日至3月4日,際華三五零二累計生產醫用一次性防護服107萬套件。(資料圖片) 通訊員高廣亮攝
    戰疫感言
    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敢打硬仗,能打勝仗,是軍工企業的本色。站在新起點,我們將繼續弘揚偉大的抗疫精神,並融入無私奉獻、攻堅克難、忠誠擔當的軍工精神,加快推進科技裝備、應急醫療等產業發展,為奪取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作出新的貢獻。
    ——新興際華集團際華三五零二職業裝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周長勝
    9月11日早8時許,新興際華集團際華三五零二職業裝有限公司三分廠車間內,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在趕製服裝。看到公司黨委書記周長勝走進車間,大家興奮地圍了上來,「周書記,您從北京領獎回來啦,咱公司可是獲了兩個大獎啊!」
    「對,公司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和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這份榮譽屬於全體三五零二人!」緊緊握著職工的手,看著車間內「讓黨旗在防護服生產一線高高飄揚」的標語,周長勝的思緒回到幾個月前。
    1月25日(農曆正月初一),周長勝接到上級部門緊急通知:新冠肺炎疫情突發,前線防護服告急,你們要緊急轉產防護服。
    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際華三五零二曾轉產過隔離服。周長勝深知防護服對於抗擊疫情的重要性,毅然接下這一重任。
    「工人放假在家,怎麼辦?」「不掌握生產工藝和流程,原材料也沒有保障,怎麼辦?」……任務接下來了,面臨的卻是一連串難題。
    「再難也不能退縮,我們是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軍工企業!」公司黨委緊急召開動員會,迅速成立指揮領導小組,組織職工返崗,購置專業設備,籌措生產材料,全力轉產擴產。
    生產、設備、設計等部門積極響應公司黨委號召,迅速行動,一場爭分奪秒的「轉產防護服」戰役就此打響。
    1月30日,公司三分廠備補組組長黃洪濤在工作微信群發布通知:「公司馬上轉產防護服,能上崗的抓緊報名。」
    「我可以,我報名……」「我也去,掙不掙錢不重要,只要能保障前線醫護人員的平安就行」……聽說要為白衣戰士生產「護身鎧甲」,公司員工紛紛主動請纓,回到生產一線。2月3日全面復工時,返崗員工達到2719人,復工率86.95%。
    醫用防護服屬於二類醫療器械,其質量安全直接關係到一線醫務人員生命健康。為掌握生產工藝流程,公司職業裝研究院黨支部書記劉壯洪迅速組織發動技術人員研究防護服國標,起草防護服註冊和生產標準。
    「當時我們手裡沒有一件防護服,後來輾轉從省胸科醫院借到一件。」拿到防護服的劉壯洪如獲至寶,和同事們徹夜鑽研,摸索生產工藝和關鍵生產要點。用3天時間完成了防護服註冊和生產標準起草,2天時間設計、試製完成了防護服樣品。
    生產防護服需要大量的專業設備和原材料,公司先後投資900萬元從國外購置、租借、籌措專業生產設備370臺。但其中200多臺熱封機款式不一、新舊不一,需要維修、調試後才能投入使用。公司設備保障部副部長路孟奎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和同事們吃住在廠區,電話不關機,改錐不離手,全天24小時保障設備正常運轉。為籌措原材料,公司副總經理盧金寶緊急趕赴山東、滄州等地,兩天內籤約原材料130噸。
    黨委指揮,支部請戰,黨員爭先,際華三五零二與時間賽跑,激情飛揚,信心滿滿。
    一分廠黨支部黨員、職工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在公示板上堅定地籤下自己的名字;二分廠黨支部黨員、職工紛紛遞交請戰書,摁下紅手印莊嚴承諾;三分廠黨支部召開誓師大會,量化生產目標;所有參戰黨支部都籤訂了目標考核責任書……防護服生產大會戰打響,幾乎一夜之間,車間由「軍裝綠」變成「天使白」。
    2月3日,公司全面復工轉產防護服,新的問題又擺在了面前。「熱封膠條是保證防護服密封性的重要一環,但工藝複雜,容易受氣溫等因素影響,員工操作起來有難度。」剛剛轉產的生產線因為熱封膠條工序「卡了脖子」,公司技術管理部部長張彥君迅速召集技術骨幹,多次試驗、調整熱封機參數,很快就摸索出一套熱封機的最佳速度、壓力和溫度參數。
    順利解決了這一難題,生產線馬力全開,人倒班、機不停、連軸轉,從日量產460件起步,5天後日產過萬件,10天後日產超過2.1萬件,15天後日產突破3萬件,一個月後日產超過5.6萬件。自2月3日至3月4日,累計生產醫用一次性防護服107萬套件,發往武漢火神山、雷神山等重點戰疫醫院,佔到全國武漢防護服日供應量的五分之一。
    嚴格的材料檢測、嚴密的質量管控……際華三五零二生產的防護服,以過硬的質量贏得前線醫護人員的廣泛好評。「合身、輕便、隔離效果好,穿著家鄉生產的防護服,安全感十足……」河北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井陘縣中醫院醫生王慧娟在戰地日記中這樣寫道。
    回想起連續奮戰的那些日子,周長勝感動地說:「大家都憋著一口氣,多生產一件防護服,就多武裝一個白衣戰士;多開一條生產線,就多闢千條生命線。」在強大信念支撐下,公司2000多名一線職工每天工作長達15小時,沒有休息過一天,沒有一個人請假。
    「榮譽是全體員工拼來的,這既是對過去成績的肯定,也是對未來發展的鞭策。」周長勝說,公司將繼續弘揚偉大的抗疫精神,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謀劃建設應急物資生產儲備保障基地,為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河北日報記者任學光 通訊員焦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