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小麥越冬管理 及早應對災害天氣

2020-12-19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加強小麥越冬管理 及早應對災害天氣

  眼下,小麥逐步進入越冬期。如何加強田間管理,為明年豐收打好基礎,成為種植戶最為關心的事情。

  據全國氣候趨勢預測會商資料,預計今年冬季(12月至明年2月)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頻繁,勢力偏強,主要以西北路徑影響我國。特別是隆冬(明年1月)可能出現大範圍強低溫雨雪天氣,一旦出現極端災害天氣事件,很有可能發生大面積小麥死櫱死苗,將對明年夏糧豐收構成嚴重威脅。對此,廣大農民朋友應加強小麥越冬管理,提高麥田抗凍能力,具體要採取以下三項技術措施:

  一是培育壯苗,提高抗凍性能。晚播的弱苗,應重點抓好葉面噴肥和中耕提溫,促麥苗早發。對因播種早或播量大的旺長麥,可以進行中耕碾壓,促進地下次生根噴發,抑制小櫱生長或分櫱過多,也可用「壯豐安」等藥劑進行化學控制。對適期播種的壯苗,應及時開展化學除草或中耕除草,防止雜草與麥苗爭肥水、爭陽光。

  二是普澆冬水,穩定麥田溫度。懸根苗、有旱情(冬前根層土壤相對含水量小於75%)等各種問題苗,耕種粗放、坷垃較多以及秸稈還田的地塊,冬澆要提早。壯苗麥田,當日平均氣溫下降到5左右、夜凍晝消時澆越冬水為最好。井灌區建議採取管道輸水+小畦灌溉的方式,每畝灌水40~50方。渠灌區採取小畦或窄畦灌溉,每畝灌水50~60方。有噴灌條件的根據小麥根層墒情狀況,每畝灌水15~30方。長勢較弱麥田結合冬灌,可畝施尿素5~10千克。

  三是中耕耙耱,保麥安全越冬。在小麥越冬上凍之前,各類麥田,尤其是澆水後龜裂嚴重的麥田,務必及時普遍進行中耕劃鋤或碾壓耙耱,也可採取秸稈覆蓋麥田、撒施牲畜圈糞或農家土雜肥等措施。

(文章來源:農業科技報)

(責任編輯:DF064)

相關焦點

  • 小麥該如何越冬?2020年冬小麥越冬期管理技術
    對於近日東北、西北地區大範圍「斷崖式」降溫降雨雪現象,為積極應對天氣變化,防止作物出現凍害,必須要做好冬小麥越冬期的管理,幫助小麥科學過冬。那麼今年小麥該如何過冬呢? 針對不同情況麥田,分類管理、確保安全越冬
  • 做好越冬前後管理 確保小麥高質高產
    「我看這個麥苗的分櫱率和長勢不是很好,抓緊讓您來看看,我們該如何管理。」「這個情況是由於今年天氣冷得早,積溫不足,再一個是因為今年雨水不足,明年早春進行管理讓苗情升級,不會影響夏糧的產量。」
  • 日照市種植業生產應對雨雪寒潮天氣管理技術措施
    為預防寒潮天氣對農業的影響,降低農業生產風險,科學做好應急管理,建議採取以下措施:一、小麥一是鎮壓劃鋤。鎮壓可壓碎土塊,彌封裂縫,沉實土壤,減少水分蒸發,提升地溫,可有效抵禦低溫凍害。鎮壓過後進行劃鋤,可疏鬆表土、增加土壤通氣性、提高地溫,對於抵禦凍害以及凍害產生後的補救都有顯著效果。二是澆水防凍。可以在降溫之前灌水,能夠有效抵禦早春凍害。
  • 小麥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加強小麥中後期的田間管理,促進優質增產
    在大田作物生長的中後期,管理重點是大田作物生長。極端天氣嚴重影響田間作業,例如乾旱,洪水,病蟲害和其他災害,這將減少田間作物的產量。考慮到作物生長中後期田間管理的實際情況,為了保證作物的大量生產,需要做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執行國家農業政策,特別是有關作物中後期田間管理的各種措施。
  • 小麥越冬水越晚澆越好嗎,越冬前正常小麥是什麼樣的,看完明白了
    今日是大雪節氣,北方天氣很是寒冷。就在昨天,還有位農戶朋友問,這個節氣還能不能澆小麥越冬水?其實這就和一些農民朋友的觀點有相似之處了,因為有一部分農民朋友認為小麥越冬水澆得越晚越好。那麼,到底什麼時候澆小麥越冬水最合適呢?什麼樣的小麥適合澆越冬水?另外,如果不能再澆小麥越冬水了,怎樣做能讓冬小麥提高抗寒、抗凍能力呢?
  • 加強田間管理 保障冬小麥安全越冬
    新疆新聞在線網訊(通訊員 都古爾加甫 胡侍琦)眼下,正是冬小麥管理的關鍵時期,博湖縣及時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做好冬季麥田管理工作,確保冬小麥安全越冬,為來年豐產豐收夯實基礎。11月19日,在博湖縣塔溫覺肯鄉科克莫敦村村民柯其忠的麥田裡,縣農業農村局的技術人員正在查看小麥生長情況。柯其忠今年播種了近500畝地的冬麥,由於冬小麥播種進度快,秋播後適時搶墒播種,他的冬小麥普遍長勢良好,麥田呈現出苗全苗齊的喜人景象。
  • 新疆新源縣:加強田間管理 保障冬小麥安全越冬
    眼下,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13萬畝冬小麥進入越冬期。為確保冬小麥安全越冬,農業技術人員積極深入田間地頭,查看冬小麥長勢,給種植戶講解冬小麥越冬知識,為明年冬小麥豐產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 順平開展冬小麥越冬氣象服務
    12月14日,順平局組織氣象服務工作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積極開展冬小麥越冬期株高、密度、分櫱數、大櫱數等生育狀況及土壤墒情調查。同時,積極做好決策氣象服務及公眾服務,製作發布農用天氣專報和設施農業天氣預報等服務產品,提醒農民加強田間管理和溫室大棚管理;通過釘釘群、微信群、簡訊平臺等渠道將預報預警信息和服務產品及時發布;向農民提供農事建議,提醒加強麥田管理,加強跟蹤服務工作,確保小麥苗期正常生長順利越冬。
  • 正陽縣今冬小麥苗情好於往年
    正陽縣今冬小麥苗情好於往年本報訊(通訊員朱朝彬)日前,據農業農村部門田間調查,今年正陽縣小麥冬前苗情較好,長勢健壯,平均畝群體82.3萬,分櫱2.4個,次生根6個,葉齡5.7葉。今秋正陽縣播種小麥181萬畝,其中優質小麥82萬畝,麥播期間,為高標準、高質量地種足種好小麥,正陽縣加強農資市場管理,確保農資安全入戶;優化種植結構,大力發展優質專用小麥;以基層農技推廣建設補助項目為依託,開展技術培訓,切實提高播種質量;強化麥播期間農情調度,及時發布麥播進度和監測預警信息,積極開展科技服務行動,落實麥播技術,為奪取明年夏糧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 鄉村微課堂 | 小麥越冬怎麼辦?做好這4點
    越冬期。冬麥區冬前平均氣溫穩定降至0-1℃以下,麥苗基本停止生長,這段停止生長的時期稱為越冬期。 每年的秋冬季是種植冬小麥的時期,在氣溫逐漸下降,如果幫小麥度過寒冷的冬季,是冬小麥種植過程中重要的措施。那麼小麥如果管理才能時期安全越冬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詳細介紹吧。
  • 梅雨季節農作物管理技術措施!
    梅雨季節農作物管理技術措施 每年的6月、7月會進入梅雨季節,出現連日降雨天氣。持續陰雨天氣,對在田農作物生產會造成了一定影響,為此,農業技術專家提醒廣大農戶要積極應對,切實加強農作物田間管理,及早抓好溝渠清理以及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最大程度減少因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
  • 汝南縣東官莊鎮多舉措抓好小麥冬季田間管理工作
    駐馬店網訊(記者王飛通訊員王蓓)為進一步促進小麥正常生長,實現小麥安全越冬,
  • 冬小麥和蔬菜大棚注意防範低溫災害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於民星 據省氣象臺預報,受強冷空氣影響,預計28日夜間到31日全省將出現寒潮天氣,氣溫明顯下降,過程降溫幅度10~14°C,最低氣溫出現在30~31日,魯西北、魯中山區和半島內陸地區-14~-12°C,局部可達-16°C以下,其他地區-10~-7°C。
  • 小麥抗漬播種與冬前管理技術指導意見
    截至11月5日,我省大部地區旱茬小麥播種工作基本結束,土壤墒情適宜,整地質量普遍提升,已出苗的小麥長勢均衡。但稻茬田受10月降水偏多和騰茬較晚等因素影響,田間溼度大,整地播種時間延遲,仍有2-3成稻茬小麥不能在最適播期內播種。
  • 這裡的牲畜越冬「口糧」不用愁
    這裡的牲畜越冬「口糧」不用愁 2020-12-10 18: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直在種小麥,關於小麥你真的了解嗎?
    小麥作物介紹小麥屬禾本科小麥屬,是溫帶長日照植物,適應範圍較廣,根據對溫度的要求不同,分冬小麥和春小麥兩個生理性,我國以冬小麥為主。小麥的整個生育期可分為:營養生長階段、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並進階段,生殖生長階段,可細分為:出苗、分櫱、越冬、返青、起身、拔節、挑旗、抽穗、開花、灌漿、成熟各期。春小麥無越冬期和返青期,長江以南和四川盆地冬小麥也無越冬期和返青期。
  • 我縣召開安全生產暨應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天氣及煤礦「四關閉一...
    今天上午(12月14日),我縣召開安全生產暨應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天氣及煤礦「四關閉一到位」會議,縣委副書記、縣長朱陽輝強調,在思想上必須重視再重視、整治上必須徹底再徹底、落實上必須到位再到位,進一步織牢安全生產監管「防護網」,確保全縣安全生產平穩大局。
  • 小麥田冬前發黃的原因及補救措施
    又到了一年當中的最寒冷的季節了,按照常理來說我們的大田農作物管理也該到了告一段落是時間了,但是每年都有一部分農民朋友不能安心的在家休息,比如種蔬菜的大棚更加的忙、種草莓的當前處於最關鍵的管理時期、種果樹的冬季修剪等等,我們在地的大宗農作物管理也不能疏忽大意,油菜小麥需要清溝瀝水、間苗(移密補稀)、油菜追施臘肥、採取防凍防寒措施、防病防蟲除草,弱苗黃苗採取「促弱轉旺」措施等等
  • 「四個到位」做好低溫天氣應對工作
    本報訊 12月15日全市應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天氣視頻調度會議召開結束後,中方縣瀘陽鎮「四個到位」切實做好低溫雨雪冰凍天氣應對工作。思想動員到位。鎮黨委迅速召開黨政班子成員、鄉鎮站所、各村支部書記、主任參加的「切實做好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防範工作緊急會議」,下發《關於切實做好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防範工作的緊急通知》《歲末年初安全風險提示》等文件,統一思想認識。組織領導到位。
  • 亞洲區域災害早期預警能力提升研討會提出加強跨國跨界合作 攜手...
    12月15日,中國氣象局組織的2020年亞洲區域災害早期預警能力提升研討會通過線上形式召開。本次會議主題為「新興風險情景下,亞洲區域災害早期預警能力提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會上,多國專家達成共識,認為新興風險不限於一國,要在管理體制、技術創新等方面深化跨國跨界合作,加強數據共享聯動,提升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能力,促進亞洲區域各國在早期預警方面攜手應對新興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