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站臺》是堂吉柯德式的笑話,還是現實的縮影?

2020-12-24 小奧工作室

近日剛剛看完西班牙導演加爾德拍攝的影片《飢餓站臺》,看完後內心五味雜陳,333層的垂直式監獄,這些人究竟如何存活?本文就對片中的一些細節進行個人解讀,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

《飢餓站臺》海報

一、相關人物解讀

本片中出現的人物屬於不同的階層,性格迥異,也有著各自維持生命的方式,主要的幾個人物如老頭、女管理員、亞裔女性、黑人壯漢,這四個人有共同之處,都曾是男主格倫的室友,最後都命喪黃泉。

1.老頭

老頭是格倫的第一個室友,因為意外殺人入獄。他對格倫的疑問進行解答,在生活溫飽尚能解決之時,作為一個「導師」型人物和格倫相處 ,但是當生存環境突變,他也立馬成為為自己利益而泯滅人性的人,但是他的行為中,始終保留著文明的影子,是一個即便要做出最汙穢之事也不會犯大過大錯的人。

2.亞裔女人

這個女人在全片既是愛的象徵,也是惡魔的象徵,在老頭眼中,她是尋找兒子的母親,在管理員眼中,她是殺人如麻的瘋子,但是在格倫眼裡的亞裔女人,是雙重的,因為女人對他的回報,他渴望與她結合,但是因為管理員的描述,他又害怕被她殺害。在片尾,女人還是死了,格倫傷心欲絕,這說明他們之間是有男女之愛的。

3.管理員

管理員是這個垂直社會中最單純的一類人,生活在體制的騙局中,有嚴格的自律,並且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現狀。社會需要這類人,但是她的最終結果也是死亡,他看到了反覆勸說之下依舊無果的現實,在換到200多層後,絕望自殺。

4.黑人壯漢

黑人壯漢代表的是憑自己努力不斷進取的人 同時也願意聽取智者的指引,有改革的決心。他是現實社會中積極進取之人的代表,但是現實並不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實現價值,會有人阻攔 也會有人帶領他去改革,他最終走上改革之路 也死於改革之路。

二、片中疑問解讀

1.小女孩真的存在嗎?

我的回答是不存在,根據前文我們知道,亞裔女人尋找的是兒子不是女兒,且這個小女孩看起來像是生活在333層,並且沒有受過飢餓的樣子,這看起來根本不可能,並且在片尾時,格倫已經被打的血肉模糊,這個小女孩極有可能是他的幻覺。

2.奶凍究竟有沒有傳達信息?

答案是沒有,既然小女孩不存在,那麼奶凍自然是送上了0層的。在片中1/3的地方,主廚端著奶凍找是誰把頭髮掉進去的,那根頭髮並不是哪位主廚的,而是格倫的。這說明,當下層階級傳達信號給上層時,不明真相的他們依舊以為是自己服務不到位而導致顧客的投訴,所以信息並沒有傳達到位,或者說沒有解讀成功。

關於這部影評還有很多的細節值得推敲,導演用90多分鐘沒有講整個故事條理清晰的說明白,但是影片中暗含的政治傾向、文學諷刺、現實中階級的差距的表達,都在影射當前人類社會存在的問題。

文章暫且先解讀這麼多,也許不夠深刻,如果有朋友有其他疑問的話可以留言,我們一起討論,之後我會再發一個更細緻版的解讀。

註:如果說看不了現實片的朋友,這部影片並不推薦,因為有太多血腥鏡頭會引起不適。

相關焦點

  • 電影《飢餓站臺》:墜入地獄 深不見底的是站臺還是人性
    最近一部小眾的西班牙科幻驚悚片《飢餓站臺》刷爆了各大平臺,看過的人直呼過癮,豆瓣評分為7.8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部西班牙的懸疑力作。這部影片最吸引觀眾的看點就是站臺的設計,因為這個站臺引起了許多讓人驚悚的事情,但相比電影畫面帶給觀眾感官上的血腥和驚悚外,更吸引人的是站臺所隱喻的看不到的,對人性的思考所帶來的驚悚感。
  • 影評|《飢餓站臺》
    《飢餓站臺》作者|布萊恩·塔羅裡科翻譯|趙大白如果把《飢餓站臺毫無疑問,《飢餓站臺》的作品概念非常好,幾乎整部電影都是在一種未來主義式或加繆式的空間結構裡發生的——一個深不可測的建築,這個數百層高的建築是一座監獄,每層樓都有兩個人,每天載滿美味佳餚的「平臺」都會從建築內部的一個大洞裡逐層降落,但每天都只會提供一次食物。
  • 飢餓站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無題電影,ID:Jzimovi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本期影片—《飢餓站臺》加爾德·加茲特魯·烏魯蒂亞執導,伊萬·瑪薩格主演,在第34屆西班牙戈雅獎上榮獲最佳新人導演獎。
  • 《飢餓站臺》:現實無法做到的獵奇、極端實驗,電影幫你完成
    看了一部網紅電影《飢餓站臺》,覺得裡面的隱喻太多。01《飢餓站臺》裡面的監獄被稱為「垂直管理中心」,裡面的人每隔一個月會隨機換一層住,頂層的可能調至底層,屁股的可能升到腦袋,這非但沒讓他們將心比心,反倒加劇了今朝有酒今朝醉。
  • 《飢餓站臺》:顛覆三觀的人吃人電影,萬惡資本主義的控訴片
    如果要選擇一部電影,用作萬惡資本主義的控訴片,用《飢餓站臺》這部「人吃人」的電影再適合不過。《飢餓站臺》對階層對抗的描寫是最赤裸的,它發生在一個監獄,這個監獄的設計非常奇特。整個監獄是一座塔,一共333層,每一層居住兩位囚犯。樓層沒有樓梯,只有一個升降平臺。
  • 飢餓站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揭示了資源匱乏時人類的做法!
    讓我們一起回顧並解釋《飢餓站臺》。一、影評故事情節:《飢餓站臺》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主角格倫來到了一個特別的監獄。在那裡,食物從樓上搬到樓下,每一層只能吃兩分鐘。在那之後,食物會轉移到下一個樓層,樓層較低的人會吃剩菜,甚至沒有食物。
  • ——《飢餓站臺》影評
    在未來的反烏託邦國度中,囚犯們被關押在垂直堆疊的牢房裡,飢腸轆轆地看著食物從上層落下,靠近頂層的人吃得飽飽的,而位於底層的人則因飢餓而變得激進。由加爾德·加斯特盧-烏魯希亞執導的《飢餓站臺》是一部扭曲的社會寓言,講述了人類最黑暗和最饑渴的一面。
  • 《飢餓站臺》你是否真正看懂了
    《飢餓站臺》是一部西班牙電影,於3月20日在Netflix平臺上推出,一上線就被封為神作,它富有新意的設定,寓意深刻的故事和開放性的結局。在爛番茄平臺上,《飢餓站臺》的新鮮度高達83%,其口碑非常出色。
  • 《飢餓站臺》:333層「地獄」,竟是最真實的人間
    這部西班牙電影《飢餓站臺》是出自一位新人導演之手,他毫不隱晦地講明自己要表達的含義,拍攝手法卻並不稚嫩。只是對於很多觀眾來說,這部影片真的太直白了。不過,《飢餓站臺》並沒有直白地講明故事的發生時間,只是從簡介中得知這發生在一個不太遙遠的反烏託邦社會裡,既可認定是未來,也可當做是現在。故事的主人公葛蘭主動來到了「垂直監獄」,一是想要在監獄裡戒菸、看《唐吉坷德》,二是在半年後離開監獄時可以有一張正式的文憑。
  • 西班牙高分反烏託邦電影推薦《飢餓站臺》
    「人不能主動改變」,不管是自私還是吃人,都是被逼。如果說借鑑的話,我覺得《飢餓站臺》有許多故事的影子:《雪國列車》的直筒空間、加拿大短片《下一層》的饕餮與墜落、《浪潮》或《路西法效應》的社會實驗、《心慌方》的激發人性惡趣味,比起《雪國列車》,《飢餓站臺》少了許多玩套路、耍詭異的「俗氣」,藍灰色調與赤紅燈光的反差在吸引觀眾自覺帶入末日感,每間房以最少的物品反襯著居住者精神生活的匱乏,在這棟「垂直自我管理中心」,
  • 《飢餓站臺》影評:細思極恐,一個不太遙遠的「反烏託邦」
    下午我看了一部電影《飢餓站臺》,本來以為會有震撼的畫面,結果全程就只有餐桌、相同的空間、寥寥幾人,但是卻演繹出了社會的真實。全程突出了上層人不管不顧下層人,而下層人更看不起下層人,上下兩層幾米的距離就是天堂和地獄,上層的更貪心和卑鄙,下層的更無下限,社會需要怎麼樣去平衡這樣的關係,可能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
  • 垂直監獄上層人吃肉,下層人吃人,《飢餓站臺》謎團全解析!
    大家都看了《飢餓站臺》了嗎?這是一部高概念,高設定,高諷刺,高封閉的西班牙電影,讓人聯想到了奉俊昊的《雪國列車》,也讓人回憶起了《心慌方》,不少人也把這部電影和《移動迷宮》一起做討論。要想展開《飢餓站臺》的解析,不得不一開始就啟動劇透模式。
  • 《飢餓站臺》:被反噬的「堂吉柯德」悲劇人物構建烏託邦制度失敗
    外國最近出了一部高分驚悚科幻電影《飢餓站臺》,這部電影是2019年在西班牙上映高分的電影,電影一出就受到了大家熱議,因為這部電影獨具的創意場景就是把人放入垂直堆疊的牢房裡,牢房共有333層,人數大約有666人左右,牢房的中間有一個食物站臺,每天都會有食物降落在站臺上,到了時間食物站臺就會往下降落到下一層,越往下一層事物將會變得越來越少。
  • 真正的管理者從未出現——解讀《飢餓站臺》中的反烏託邦世界
    西班牙導演加爾德·加茲特魯·烏魯蒂亞的處女作《飢餓站臺》正是一部反烏託邦題材的電影作品。《飢餓站臺》設定簡單,劇情也並不複雜。講述了在一個中間被掏空的333層監獄坑中,食物被擺放在一個平臺上,每隔一天,平臺會自上而下在每一層依次停留一段時間,供該層所在的人食用。毫無疑問,電影簡單的設定充滿著隱喻和象徵意義。
  • 飢餓站臺:監獄眾生相!極度飢餓時,人什麼都能做得出來
    而接下來要說的這部西班牙電影《飢餓站臺》便可以說是書中描述景象的具體呈現了。故事發生在一個神秘的監獄裡。這裡關押著各種各樣的囚犯,也有像男主格倫那樣為了達成「戒菸」等個人目的,為了重新改造自我而自願進來的人。進入這座監獄之前,可以隨身攜帶一件物品。有帶繩子的想爬出去的,有帶刀保護自己的,還有帶狗陪伴的。
  • 《飢餓站臺》:西方式生存聖經被這部電影撕得底褲都不剩
    因為疫情,所有新電影都集體「冷藏」,所以最近熱起來的幾乎都是19年國外上映的電影,前有美國口碑票房大爆的《隱形人》,後有西班牙驚悚大尺度的《飢餓站臺》。《飢餓站臺》於19年9月6日在多倫多電影節上映,但要不是疫情壓制住了猛烈的新片大潮,估計這部電影就沒什麼出頭之日了(論運氣多重要)。
  • 開放式結局的《飢餓站臺》,述說幾處細節的合理性,您看懂了嗎?
    NO.120小耐撕(Nice)/文西班牙高概念、高口碑電影《飢餓站臺》,影片定位是R級,所以少不了會有一些勸退運鏡,需要一定心裡接受能力。一個不太遙遠的「反烏託邦」公民自願將自己監禁起來,設定在一座宛如監獄的高樓裡,但每個月會隨機交換樓層,有階層翻轉的可能,隨著對這種設定本質、這個平臺展示了自己作為對電影中科幻監獄的劇情,以及一個深刻的寓意……《飢餓站臺》獲得了第44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午夜瘋狂單元
  • 《飢餓站臺》:甭問世間第幾等,你在地獄哪一層?
    近日,西班牙電影《飢餓站臺》火了,從3月20日在Netflix平臺上首先推出以來,該片就以其令人稱奇的場景設定、荒誕驚悚的故事走向,卻又與現實一一對應的深刻映照,半閉合又半開放的隱喻式結尾,掀起了熱烈的討論。在爛番茄平臺上,《飢餓站臺》的新鮮度高達83%,其口碑非常出色。
  • 《飢餓站臺》影評:殘酷的人性實驗,真實的社會寓言
    再到我們今天要講的《飢餓站臺》,它們豆瓣評分至少都在7以上,也深得中國影迷的喜愛。在自由文明的國度,我們會說:「人人生而平等」,但我們清楚的很,這只是一句「烏託邦」式的理想口號,條條大路通羅馬,而有的人就出生在羅馬,人是分三六九等的。
  • 《飢餓站臺》:反烏託邦的社會實驗場
    333層地獄是對影片《飢餓站臺》的一個形象描述。這部西班牙科幻驚悚片講述了一個反烏託邦的社會實驗——監獄坑(又名垂直自我管理中心),每一層的監獄坑類似於圓形方孔銅錢,數百個「銅錢」堆疊在一起形成了這個巨大的社會實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