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智能相對論 ,作者AI新媒體
智能相對論
深挖人工智慧這口井,評出鹹淡,講出黑白,道出深淺。
文 | 魏啟揚
來源 | 智能相對論(ID:aixdlun)
這個世界沒有什麼可畏懼的,反正我們只來一次。——朱德庸
抗日戰爭1939年至1942年2月期間,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以長沙為中心的第九戰區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這就是被湖南人民銘記於心,被中國人民印刻史冊的「長沙保衛戰」。
時隔78年之後的2020年,一場以防控新冠病毒疫情為中心的「長沙保衛戰」再次打響,與抗戰時期的「長沙保衛戰」有所不同,此次」戰疫」的主戰場在黃花機場,其主要任務也只有一個——那條貼在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疫情防控聯合指揮部會議室醒目位置的標語:守好一扇門,護好一座城。
這裡的「門」,既是家門,也是國門;這裡的「城」,往小裡說是長沙城,往大了說,則包括湖南乃至中國的其他城市。
黃花機場為何如此關鍵?我們來看看黃花機場在防疫期間不同階段所肩負的任務到底有多重要。
疫情初期,武漢封城後,所有武漢和湖北籍旅客回家,落地黃花機場成了最佳選擇,如何將這部分重點人群處置、防控,黃花機場不光責任大,壓力更大;疫情後期,全球蔓延擴散之後,黃花機場作為湖南唯一一條境外入湘通道,「外防輸入」的主要任務自然而然的落到了肩上了。
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在疫情防控這場「長沙保衛戰」中,只要黃花機場這道「空中之門」守住了,那麼長沙就守住了,湖南也就守住了。
事實上,黃花機場自1月22日進入「戰時狀態」以來,迄今130餘天的時間內,一共處置了進出港旅客4萬餘名,其中包括2例確診病例和1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此外,黃花機場還在3月10日和5月24日分別承接了來自伊朗和美國的兩次臨時航班。
就目前來看,黃花機場較為出色的完成了阻擊疫情入境的任務,為長沙和湖南正如火如荼進行的復工復產工作創造了一個安心的環境。
這個戰果的獲取到底有多難?
機場集團、海關、邊檢、機場公安、長沙市縣參戰單位心中自然有一本帳,這不是某一個單位、某一個人的單獨勝利,而是無數平常小人物協同合作的集體勝利。
有句名言說到,「一個人能承擔多大的責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一個人越敢於擔當大任,他的意氣就越風發。同樣,當一座城市、一方領導、一眾普通人能夠在關鍵時刻義無反顧的承擔起責任,在成就他人的同時,也必將獲得更多尊重與發展空間。
01
請戰
勇敢是處於逆境時的光芒。——茨威格
上海醫療專家組組長、上海華山醫院傳染科主任張宏文醫生曾在一次演講中說到:重度流感肺炎的死亡率是9%,SARS死亡率是10%,那你為什麼對流感就不怕,對SARS就這麼怕呢?因為你對SARS一無所知,你恐懼,所以你害怕SARS。
新冠肺炎爆發初期,我們同樣一無所知。
醫護人員勇敢逆行,是職責所在;黃花機場的「守關人」們牢牢釘在前線,同樣是發自內心的大愛無私。
1月21日,此時大家尚沉浸在「迎接新年」的喜慶氛圍之中,距離湖南宣布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急響應也還有2天時間,但長沙縣就已經作出反應召開會議,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對相關工作進行調度,開始在高速路口、黃花機場等重點場所開展體溫檢測,排查重點區域往來人員,在「外防輸入」上先行一步。
同一天,黃花綜合保稅區、黃花鎮、長沙黃花機場、機場公安、長沙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等多個作戰單位的戰疫突擊隊先後成立。雖然是自願報名,但所有「戰士」無一後退。
請戰只是這些「守關」戰士們展示勇氣的一部分。
邊檢站的江蘇籍民警王欣晨,原本定在春節期間結婚,接到任務後,果斷將婚禮推遲,直到5月回家匆匆辦完婚禮,僅3天時間又重新歸隊返崗;
邊檢站的工程師歐詩衡,疫情期間一直忙碌在一線,父親病重也沒請假,遺憾錯失父親彌留最後一面;
機場的曾軍榮,疫情期間罹患早中期腸癌,經過40多天治療後,剛下病床又搶著值班再上火線;
星怡康體檢中心的11名護士聯名請戰,在申請書上按下鮮紅手印表示決心,而作為民營醫療機構的他們,本是可以退居後方的……
星怡康體檢中心志願者請戰書
長沙縣第二人民醫院護士程芳微信朋友圈
就如莎士比亞在《麥克白》一文中所述,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
疫情雖然來勢兇猛,變化多端,但如此多的「守關」戰士站了出來,他們就是我們的希望,就是戰勝疫情的基石。
02
衝鋒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梁啓超
從來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面對未知的兇險,每個人都會心懷恐懼。但是出於責任和擔當,有些人義無反顧地選擇逆行,他們就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如果說請戰是一種態度,那麼關鍵時期衝鋒在前,表現的更是一種無畏的決心和精神。
1月25日大年初一,長沙海關旅檢關員王勃維處理一架來自馬來西亞的境外航班時,在負壓隔離室發現了一名旅客為高度疑似病例,由於口罩和面罩,還有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對講機的聲音傳出去斷斷續續,感覺情況不對的同事們都圍了過來,情急之下,王勃維寫下字條貼在玻璃牆上,「危險,不要進來!」選擇一人承擔感染風險。
然而,在隔離室外的戰友,看到他的「叮囑」後,毫不猶豫地拿起紙筆寫下「兄弟,我進來了」……後來,這名旅客被確診為湖南口岸首例入境旅客新冠肺炎陽性病例。
在黃花機場的「戰疫」中,每個人衝鋒在前的方式都有不同,王勃維這名普通的海關關員由於職責所在,主動承擔了最危險的任務,下面的案例則從另外的視角反映其他「衝鋒」戰士的責任擔當。
3月26日,根據疫情形勢的變化,海關文件要求所有入境航班需做整機流調,為減少旅客滯留時間,及時準確分流,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疫情防控聯合指揮部決定將流調臺前置到海關內。
旅客流調流程的變化,也意味著機場疫情處置工作或將面臨一些未知挑戰,為此所有的「參戰」人員都異常緊張。長沙縣第二人民醫院護士程芳主動請戰,凌晨3點處置流程基本理順之後,她打電話給醫院黨委委員夏宇匯報工作進展,夏宇在電話那頭的回答「我就在你身後」,程芳回頭一看,與夏宇一起站在玻璃房外的還有機場疫情防控聯合指揮部指揮長。
衝鋒在前的不光有一線戰士,還有各級黨政負責人。
3月26日凌晨5點,所有旅客通過新流程精準分流到位,相比之前,又快了一個小時。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疫情防控聯合指揮部正是用這樣一套高效決策、高效指揮的打法將境外疫情入湘的通道死死守住。
3月25日晚上11點多,女兒發來消息,程芳簡單回復兩句後就和夥伴們入關了。
在疫情防控初期,由於對疫情缺乏了解,很多一線工作人員對防控工作存在一些畏懼情緒,對此,長沙縣根據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經驗,就公共區域防控工作的技術標準首創了全國縣級《新冠肺炎預防控制指導手冊》,分類指導十八類公共場所防疫,極大的穩定了「軍心」,在規範了防控工作流程的同時,也將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疏漏一一堵上了。
長沙縣衛健局局長唐鋒則用自己的專業精神承擔責任,衝鋒在前。
1月28日,一架滿載湖北籍旅客的境外航班落地長沙,可當時並沒有針對這部分重點防控人群處置的規範性文件。到底是就地放行,還是集中隔離?在這個關鍵時期如何做出決策?此時唐鋒站了出來,「沒文件,就聽長沙縣的!」要求機場各方按照標準的防控要求進行處置,在與各方對接了4個多小時後,唐鋒收到了來自上級的籤呈文件。
事後證明,唐鋒的堅持是有價值的。
根據國家衛健委將新型肺炎納入法定乙類傳染病管理,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防控措施,確定了地方屬地管理的原則,這才有了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疫情防控聯合指揮部在1月29日確定「五方四步三統一」的協調運作機制。
03
守關
一個能夠升起月亮的身體必馱住了無數次日落。——餘秀華
戰時衝鋒展現的是個人的熱血和勇氣,短暫的浮華之後將會回歸平靜,黃花機場的「守關」任務更多是在測溫、查驗、流調、篩查的各個工作流程之間的往復循環,需要的是極大的定力與默默的付出。
黃花機場一共設置了11個測溫點,2個流調點,巡查一圈需要多久?長沙市政法委的陳勇給出的答案是1個小時。機場疫情防控聯合指揮部的所有人員每天都要在這些點位中反覆巡查,當我們在家中禁足隔離時,對於他們來說,每天3萬步只是起始數據;其中安檢隊員每天還要人身檢查蹲起2000餘次、執行體溫檢測400餘人次、安檢通道大消毒6次以上……這些數字的背後是以信仰為指引的擔當。
分析處理8萬多條數據需要多長時間?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疫情防控聯合指揮部數據專班的10個小夥子1月23日只用了一天時間就將這個任務拿下了,一共排查出1100多重點防控人員。
8萬條數據本身就不是一個小數字,在8萬條數據的背後,是以N作為乘數的關聯數據。僅以平均每人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5月之前沒有任何一人請假這些數字尚不足以體現數據專班的工作付出,他們首創的「分流防控工作法」作為經驗典型被國家移民局通報表揚,則從另外一個維度對數據專班的工作作出了肯定。
「守關」的戰士們在各自的崗位耐受著寂寞,但又實實在在貢獻了「戰疫」力量,無數股力量的匯聚,則形成了海關邊檢國門關、重點人群管理關、醫院酒店排查關和社區防控家門關這四道關口的安穩。
與此同時,在疫情爆發初期,長沙市口岸辦、黃花綜合保稅區利用園區外貿企業的優勢,發動企業動用各種資源全球採購。三一重工、山河智能、遠大、中聯重科等企業源源不斷的從海外發來防護服、醫用口罩、護目鏡、甚至靜電空氣淨化機這些國內緊缺的重要防疫物資。
下面這個案例或許不如警匪追逐那麼驚心動魄,但又實實在在體現出「守關」戰士的特殊價值。
在整個疫情防控期間,黃花機場發現了兩例境外輸入病例。一例是一旅客用護照購買機票,從廣州入境,在黃花機場中轉時,經過核酸檢測為確診病例;另外一例是一常德石門籍旅客由境外返湘,在黃花機場落地後並沒有發熱症狀,但根據其旅居史,長沙縣疫情防控指揮部向石門縣交接這名旅客時進行了「重點描述」,後在石門經過核酸篩查被確診。
以上看似都是「小事」,但正是因為無數件這樣的小事積累,才構建起黃花機場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銅牆鐵壁。
04
冷暖
一朵成功的花,都是由許多雨,血,泥和強烈的暴風雨的環境培養成的。—— 冼星海
疫情無情人有情。
疫情爆發初期,幾乎所有人都對疫情充滿恐懼,然而長沙縣2月1日宣布湖南年僅4歲的最小患者經過長沙縣第一人民醫院醫護人員9天治療,痊癒出院。當時這條新聞報導的篇幅不長,不到100字,但在微博上卻獲得了1.1億的閱讀量,無數網友點讚。
能夠引發如此關注,結合當時的背景,可以將其原因歸結為長沙縣適時的激發了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
這個案例或許只是最艱難的那段時間在人們心中的共情產物,那麼網友「龍微環遊記」從德黑蘭回國過程的視頻記錄,以第一人稱視角展現了長沙縣對境外回國人員疫情防控工作處置的細節究竟細緻到了怎樣的程度。
更難能可貴的是,如此細緻的工作非但沒有讓旅客感覺到繁瑣和不便,反而是打從心眼的感受到溫暖與關懷。
「龍微環遊記」的Vlog當時在全網刷屏,在國內的網友表示:「真的太感動了!看見這麼嚴格的檢測就放心了。」在國外的網友也是心有戚戚,「有一種感動,叫祖國接我回家」。
在滿滿的正能量背後,是我們對頑強生命的重新認識, 是人情冷暖的寫實。
事實上,黃花機場嚴格的防控措施,很多旅客在剛開始時不支持不理解,個別旅客甚至還有些抗拒,但後來隨著社會對疫情認知的加深,旅客們更能體諒到「守關」戰士的艱辛與不易,他們並不只是簡單的履行自己的「守關」職責,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冒著常人難以想像的風險守衛一方水土、一座城市的健康和安寧,其背後是千家萬戶無數人的幸福安馨。
因而當每個過關旅客都會對工作人員們說上一句「謝謝,辛苦了!」,當湖北籍隔離旅客在「湘鄂一家親」的微信群中倡導集資,每人捐獻8毛錢製作錦旗送給機場防疫指揮部時,這些發自內心的祝福,這些來自「小人物」的肯定,成為「守關」戰士們的記憶珍藏,更是動力來源。
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才能磨鍊自我,從而進入更高境界。
或許,這就是黃花機場「戰疫」「守關」戰士們所秉承的信心與原則。
推薦閱讀
▶
▶
▶
■ 編 輯:陳妙榮
■ 校 對:林 毅
■ 責 編:洪雨師
■ 審 核:姚 燦
■ 資料來源:智能相對論
■ 由【中共長沙縣委網信辦】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來源。
原標題:《守門與護城,沒有硝煙的「長沙保衛戰」》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