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開天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並不陌生:相傳在天地還沒有誕生以前,宇宙是漆黑混沌的一片,像一個大雞蛋一樣,盤古就睡在這個雞蛋中。後來盤古揮動斧頭砸開了這個雞蛋,於是雞蛋中輕而清的物質變成了天,重而濁的變成了地。盤古怕它們再度合攏,就頭頂著天,腳踩著地,等到天地形成後,方才倒下,盤古的全身則變成了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我們知道盤古開創了天地,可盤古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
目前,關於盤古的最早記載,出現在西周軍事志《劉濤大明》中。後來到了三國時期,吳人徐權把它發揚光大,他說盤古來自混沌:「天地混沌如雞。盤古就出生在這裡。八千年前。天地開放。楊青是天堂。多雲是地球。盤古在裡面。上帝在天堂。神聖至極。天空有十英尺高。地球有十英尺厚。盤古的一天有十英尺長。所以八千年前。天非常高。地球很深。盤古很長。所以天空延伸到9萬英裡。還有三個國王。」
徐權是吳國的一個小官員。後來,他放棄了官職,成為一名道士,週遊世界。當他來到這條河裡的南通白山時,他聽到了盤古的傳說,並把它記錄在自己的書裡。在徐的整本書中,盤古是一個無所不能、無私的創造者的形象。
三國以來,關於盤古的民間記載很多,對盤古的描寫也越來越豐富。明代,董四章在編纂《廣博志》時,引用古籍典籍傳說,豐富盤古形象。吳楚地區也有一個傳說,陰陽只有盤古夫婦產生。如今,南海有古墓葬,桂林有古廟。在祈求祭祀的時候,我們應該說:「盤古的祖先是不可移動的,移動的人是兇猛的。」今天,江西會昌有盤古山脈。於都、成都、淮安等地都有盤古廟。可見,與盤古有關的事物在中國境內分布廣泛,盤古在民間的影響可見一斑。
目前,對於盤古的來歷還沒有統一的看法,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是「鄉土」理論。持此觀點的學者大多把盤古與「胡」聯繫起來,認為盤古實際上是「胡」「虎」是古代傳說中高新的一隻狗。高新是黃帝的曾孫,五大皇帝之一。相傳,古代有一次戎武將軍的叛亂。古天皇說,誰能砍掉他的頭,誰就娶他的女兒,把土地給他。結果,「胡」咬掉了榮武將軍的頭。古天皇不得不履行諾言,後來「胡」成了人。但「虎」本來是一隻神奇的狗,盤古是一隻巨人,「虎」起初並沒有創造天地萬物的奇蹟,所以這句話只能算是猜測,無法證實。
第二種是「外來理論」,其中除了極少數來自巴比倫文化的主張外,更多的主張盤古傳說來源於印度婆羅門神話,但也有所不同。但這一觀點存在諸多漏洞:如果說三國以前沒有盤古神話,那麼中國本土文化傳統如何解釋天地的形成?誰是偉大的創造之神?此外,雙方學者在使用基礎史料時,沒有深入追查史料的來源,使得有限的史料不清,挖掘的意義不夠,也極大地影響了對盤古神話傳播過程的正確認識。
到目前為止,盤古來自何方的問題仍不確定。」自盤古開天闢地以來,三帝五帝都來到了今天,「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肯定,盤古神話在今天自然登上了中國創造神話的寶座,成為中國歷史偉大開端的不朽話題,同時也體現了中華民族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