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裡陸軍中尉見證中國人民脫貧攻堅:這裡的基建比我想像的更棒

2020-12-2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馬裡陸軍中尉見證中國人民脫貧攻堅:這裡的基建比我想像的更棒

來源:解放軍報作者:庫裡巴利責任編輯:喬楠楠2020-09-12 08:07

脫貧攻堅,中國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中國人民也不等不靠積極作為——

奮鬥是脫貧的秘訣

■馬裡陸軍中尉 庫裡巴利

如果回國後有人問我中國是什麼樣子,我會告訴他們,去親眼看看吧,你們會找到滿意的答案。

第一次來中國,我驚嘆於這裡的隧道、輕軌、高架橋,人們可以非常便捷地出行,簡直太方便了。儘管在來之前,我就已經知道中國在基建方面非常厲害,因為我們馬裡的一些公路就是由中國企業承建的,但是來到中國後,我發現這裡的基建比我想像的更棒。

有人說這些現象只屬於城市,在鄉村,還有許多人為了脫貧而奮戰。為了讓我們了解中國脫貧攻堅的實踐和成果,我所在的陸軍勤務學院組織我們去參觀了重慶市武隆區一個正在進行脫貧攻堅的山村——中嶺村。

在我看來,如今的中嶺村已經算不上貧困。從寬敞的馬路到整齊的房屋,從現代化的學校到茶園和蜂蜜等產業,讓我很難感受到貧困的痕跡。從當地村民的講述中,我了解到,因為中國政府一系列脫貧攻堅的舉措,讓這個村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很好奇他們走了一條怎樣的脫貧之路,直到我在村裡看到了一位失明的老婦人。儘管眼睛看不見,但她依然在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動。那一刻我明白了,貧窮並非命中注定,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來改變命運,而不是只等待別人的幫助。

奮鬥,是脫貧的秘訣。中嶺村的貧困我不曾親見,如今的富足卻是親眼所見。為了擺脫貧困,中國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包括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現代農業、提升教育水平等等。但同樣重要的是,中國人民也有著擺脫貧困的強烈意願,並為之艱辛付出。

貧窮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即便是發達國家也有很多窮人,更不用說非洲的許多發展中國家。馬裡經濟發展落後,擺脫貧困離不開其他國家的援助,但也不能過於依賴經濟援助。比如,我給你錢,你花掉了,你還是一樣,並沒有進步,但如果我教給你一門技術,你就能自己實現發展,這樣才是長久的、可持續的。中國朋友告訴我,這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中國是幫助民眾脫貧的好榜樣,中國的成就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回國後,我會跟我的同胞分享中國脫貧攻堅的經驗,告訴他們中國人民有多麼強烈的意願想要改善自己的生活,告訴他們中國政府為了幫助貧困人口脫貧採取了多少措施。希望這些寶貴經驗,也能幫助我國的民眾擺脫貧困。

脫貧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但首先要在思想上有所改變,然後付諸行動,而後才能達成目標、改善生活。通過雙手改變自己的命運和人生,改變自己國家的面貌,每個人都應該心懷夢想,腳踏實地地行動起來。

(解放軍報記者徐琳,通訊員張大科、黃一蘋採訪整理)

 

 

相關焦點

  • 外軍眼中的中國脫貧攻堅|布吉納法索陸軍準尉:有好的教育,才有好的...
    外軍眼中的中國脫貧攻堅|布吉納法索陸軍準尉:有好的教育,才有好的未來來源:解放軍報作者:班傑銘責任編輯:喬楠楠2020-10-26 08:——有好的教育,才有好的未來 ■布吉納法索陸軍準尉 班傑銘幾年前,在尼日讀書時,我看到了中國援建尼日的一家醫院。
  • 兩支作家隊伍走進壤塘:有一種脫貧攻堅「潤物無聲」
    作家合影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在脫貧攻堅戰役中,文學不能缺席,作家更不能缺席。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9月22日-25日,「我們向著小康走——中國作家阿壩行」和「名家看四川——壤塘脫貧採風」兩支作家隊伍走進了「懸天淨土」壤塘。著名作家阿來、李舫、吳克敬、娜夜、任林舉、熊育群、胡竹峰、蘇滄桑、李東華、葛水平、馬金蓮、周李立、黑陶,走出書齋,深入壤塘脫貧攻堅主戰場,在這個收穫的季節,捕捉脫貧攻堅多彩場景,感受脫貧攻堅火熱生活,為書寫脫貧攻堅「四川故事」邁出堅實的步伐。
  • 中青網評: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彰顯「人民至上」
    他強調,脫貧攻堅的重大勝利,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打下堅實基礎,極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徹底改變了貧困地區的面貌,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群眾生活質量,「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千年小康夢,百年奮鬥圓。在即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歷史性地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是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壯舉。
  • 田間地頭,感受中國減貧實踐(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戰脫貧攻堅)
    2018年,獨龍族整族脫貧,實現「千年跨越」。圖為獨龍江鄉新貌。 新華社記者 胡 超攝 在中國脫貧攻堅實踐中,一些在華留學生走進田間地頭,與農村群眾和駐村幹部展開深入交流。他們中的一些人,還利用所學知識參與中國脫貧攻堅實踐。
  • 田間地頭,感受中國減貧實踐(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戰脫貧攻堅)_新聞...
    2018年,獨龍族整族脫貧,實現「千年跨越」。圖為獨龍江鄉新貌。新華社記者 胡 超攝在中國脫貧攻堅實踐中,一些在華留學生走進田間地頭,與農村群眾和駐村幹部展開深入交流。他們中的一些人,還利用所學知識參與中國脫貧攻堅實踐。
  • 天津出版打造精品助力脫貧攻堅
    天津人民出版社的《深度貧困縣高質量脫貧路徑研究──貴州省正安縣脫貧攻堅範式》,在深入正安縣各鄉鎮、街道調研的基礎上,提煉了國家級深度貧困縣高質量精彩脫貧的正安脫貧攻堅範式,分享了我國扶貧脫貧工作的一線經驗,展現了我國扶貧脫貧工作的地域性成果。
  • 以務實進取之姿收脫貧攻堅全勝之果
    今年3月,青海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對全省脫貧攻堅工作再動員、再部署,強調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確保取得最後勝利。如何讓工作舉措更加有力、更加精細?
  • 參與和見證脫貧攻堅,讓我驕傲一輩子!
    我叫張紅,2017年12月由畢節市商務局派到威寧自治縣小海鎮銀光村駐村。銀光村位於威寧自治縣小海鎮東北部,轄9個村民小組,貧困人口最多,基礎條件差,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15戶1556人,貧困發生率為44%,屬於深度貧困村,如今,村裡已經脫貧摘帽。
  • 中國攝影藝術節: 一個也不能少——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
    兩個主題展分別為:一個也不能少——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和見證·造像——抗擊疫情影像展覽。其中,「一個也不能少——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用攝影展覽記錄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創舉,描繪當代中國發展以人為本的生動細節。「見證·造像——抗擊疫情影像展覽」從紀實的視角出發,真實再現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聚焦武漢、輻射全國的戰疫影像,還原出一段不可磨滅的中國戰疫記憶,直擊心靈,飽含深情。
  • 【紀錄中國】《丙洲捕蟹人》 |《加油,脫貧攻堅》 | 《百年巨匠...
    >微· 觀《丙洲捕蟹人》(二更作品)《加油,脫貧攻堅》之「永不停歇的扶貧路』」《加油,脫貧攻堅》之「恪盡職守』」 視·界《百年巨匠》巴金(下)微·觀《丙洲捕蟹人》(二更作品)《加油,脫貧攻堅》之「永不停歇的扶貧路」主持人海霞傾情講述脫貧攻堅主戰場上溫暖感人的人物故事。2017年4月,徐冬梅終於獲得了駐村扶貧的機會,成為了安徽省委黨校安徽行政學院派往阜南縣王寨村四人扶貧工作隊的副隊長。
  • 「這是真正了不起的奇蹟」(我看中國脫貧攻堅)
    「我從事羅中農業交流與合作已經快30年了,見證了中國農業走向現代化的進程,見證了中國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見證了中國農民一步步從貧困走向富裕。目前,中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這是真正了不起的奇蹟。」
  • 中國吹響奪取全面脫貧攻堅勝利的號角
    近日,習近平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成績、分析目前存在的困難與挑戰、對下一步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我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令人鼓舞,今年是我國脫貧攻堅工作收官之年,全面脫貧攻堅勝利的號角已經吹響,2020年,中國必定會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向全世界遞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 脫貧攻堅,文學在記錄在鼓勁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厲、一鼓作氣,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堅實基礎。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階段,廣大作家深入脫貧攻堅一線,或主動投身於脫貧攻堅,或用心記錄、用情書寫脫貧歷程,發揮了文學的鼓勁和記錄作用。
  • 「關注」對黨忠誠締造脫貧攻堅奇蹟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以每年減貧1000多萬人的成績,締造了當驚世界殊的減貧奇蹟。中華民族消滅絕對貧困的千年夢想,今年就要實現。在偉大的脫貧攻堅歷程中,忠誠激發的力量足以感天動地,產生的成效令人歡欣鼓舞。
  • 「中國果農的日子越來越甜」(我看中國脫貧攻堅)——訪日本蘋果...
    > 「中國果農的日子越來越甜」(我看中國脫貧攻堅)——訪日本蘋果種植專家鹽崎三郎
  • 決戰大別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牽頭聯繫大別山片區脫貧攻堅紀實
    這裡春天山花爛漫,秋日色彩斑斕,美不勝收。這裡又是一片貧瘠的土地。因特殊地理環境等因素影響,大別山片區洪澇與乾旱等自然災害頻發,交通閉塞、基礎落後、產業薄弱。大別山片區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是國家脫貧攻堅主戰場中人口規模和密度最大的片區。「出門便爬坡,吃糧靠肩駝,農閒背被兒,男兒難娶婆。」多年來,「貧困」二字如影隨形,緊緊糾纏著大別山的父老鄉親。
  • 中國脫貧攻堅的「康保」樣本
    (新春見聞)中國脫貧攻堅的「康保」樣本中新社北京1月10日電 題:中國脫貧攻堅的「康保」樣本中新社記者 王慶凱「荒涼?破敗?似乎都不合適。我想了三天,想到一個詞——滿目瘡痍。」河北省康保縣委書記劉雪松向中新社記者回憶起2017年剛從富裕的廊坊市文安縣平級調任康保縣時說,這裡的貧困曾一度讓他想不到恰當詞彙形容。深入「骨髓」的貧窮距離中國首都北京西北300公裡的康保縣,平均海拔1450米,年均氣溫2.1攝氏度,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氣候高寒乾旱。
  • 脫貧攻堅,我在一線
    但讓他十分欣慰的是在18年底,公司領導到家裡慰問時,他的愛人說到:「我也是一名黨員,我是肯定支持他的工作的」。這給了趙勇吃了一顆定心丸,也給了他勇氣和鼓勵紮根一線身赴脫貧戰場。18年10月1日是他和愛人結束愛情長跑的終點,也是他們組成家庭成為家人的起點。國企假期結束,10月8日,趙勇就奔赴一線趕到雷山縣大塘鎮著手脫貧攻堅工作。
  • 文化名家這樣說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創作的難點也在於此,如何講好發生在今天中國的鄉村巨變故事,是對當代作家的一個巨大考驗。優秀作品不僅能讓世界讀者了解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也能讓他們領略到中國文學的魅力。人民網文娛:您認為,作家如何更好地深入脫貧攻堅現場、更敏銳地捕捉時代新氣象?
  • ...國際社會對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認識和評價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領導中國人民攻堅克難,向如期實現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性目標奮勇前進,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熱議。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擺脫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中樹立了嶄新豐碑,為人類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為世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