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命運不公,就和它鬥到底!
前言:
《哪吒之魔童降世》別名(哪吒降世),是2019年7月26日上映的一部喜劇動畫片。這年頭,對神話進行解構式「改編」,已不稀奇,但編得好的,屈指可數。《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在於將哪吒形象設定在魔童上。當哪吒成了魔童,他的反叛才有了更多現代化。
在世人印象裡,哪吒永遠是那個穿著紅肚兜、戴著銀手鐲、手執火尖槍、腳踩風火輪的小萌娃。哪吒的氣質,似乎決定了他的定位。所以,《哪吒之魔童降世》開篇就將哪吒定性為魔童,來挑戰哪吒在人們心中的形象,但恰恰是這種冒險,才成就了這部電影。
該影片講述的是:哪吒是魔丸轉世,一出生就被人們視作妖怪,人人避之而不及。小小的哪吒因此備受冷漠,沒有朋友,即便只有3年壽命,人們想的也只是能早日收服這個「妖怪」。可調皮搗蛋頑劣不堪的哪吒卻有一顆做英雄的心,從海夜叉手中救下小女孩,不料卻被村民誤會,認為是他擄走了小女孩。面對百姓的誤解和即將到來的天雷,哪吒是否會命中注定立地成魔?
目前,《哪吒之魔童降世》在豆瓣的評分是8.5分。在預告片剛爆出,影迷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它完全憑藉質量實現逆襲,算是暑假檔的「黑馬」。電影中,每一個角色都很立體,尤其是圍繞哪吒的覺醒、親情、友情都進行了合理的鋪墊,所以最終呈現的效果既感動又豐富。今天,我們就以「成見」為角度,來漫談《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國式看客」背後的成見弊端。
01、【人心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無法搬動】:成見的愚蠢,比真理更可怕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裡,哪吒縱然是魔丸轉世,但被乾坤圈壓制住的時候還只是個剛出生的娃娃,既便如此百姓依然不待見他,諷刺他是妖怪、魔童,見到他就跑,他雖搗蛋調皮,可從未傷害過別人,只因他太孤獨,太想找個朋友玩而已。
沒辦法,總有那麼一群典型的「中國式看客」,他們聽風就是雨,完全活在刻板與成見中。尤其是影片中那個舉著拐杖的老人,更是不明是非的代表。其實,這群陳塘關百姓很像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人,面對事情只會輿論譴責,根本不會去分辨事情背後的真相。
哪吒滿臉悖逆天下的傲氣,不過是孤獨和成見日夜吞噬所留下的傷口,成見是哪吒心中的一座大山。敖丙本性也是善良的,可從小就背負著龍族千年的期盼和責任,披著一代代龍王身上最堅硬的龍鱗製成的萬龍甲,任何的刀槍劍戟也難以傷他分毫,可是卻在成見的面前不堪一擊。
成見擺在那裡,你若在乎他,那你就永遠會被他控制。哪吒想扭轉大家對他的成見,敖丙想要扭轉妖族的成見,可惜他們都沒有成功,成見是一座大山,怎能輕易移除。他們對你有成見時,你做什麼都是錯的,玩耍是錯,救人是錯,就連呼吸都是錯的,他們只希望你從未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
當一個人或一個群體背負著刻板印象和成見,大眾不會因為你做了什麼事而改變他們的想法。這才是成見與愚昧真正可怕的地方,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比真理更頑固,難以自拔。
哪吒和敖丙兩個人沒有絕對的對錯,沒有涇渭分明的黑白,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羈絆,因緣巧合下的相識,因果造化下的想殺。哪吒和敖丙是一體兩面的,就像鏡中你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卻因各自所處的環境不同,走上的道路也不同。只因他們是妖,和眾生不一樣的名字。
是魔是仙,自己說了算,不認命,就是哪吒的命!最後他決定自己的命自己扛,不連累別人,我命由我不由天。成長是一種美麗的疼痛,就像蛹這個細小的生命,短暫的沉睡後痛苦地咬破自己織成的繭,羽化成蝶,他們自己短暫的一生中,專注自己的生命,用重來來拒絕死亡,穿透生死的界限,讓生命更加燦爛。
很多人喜歡這部電影,皆是因為能從電影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懷著一顆赤子之心來到這世間,卻因旁人的成見,而改變自己的初心,甚至有時,覺得自己跟這個社會格格不入,但內心深處,卻充滿有人認同的奢望。既然成見對人影響深遠,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聊聊成見的弊端!
02、【「中國式看客」背後的成見弊端】:成見的定義,成見的弊端 ,成見的力量
成見的定義:就是人們腦子裡的早已存在的,對人、對事物或是對於某些思想表示贊同或反對的看法。
這種原有的看法,成為人們思想上的一種牽制力。由於它的存在,使人除了一種單純的觀點外,不能看到或注意到其他事物。因此成見,又分以下幾種特質:
①是「無實證的揣測」,又可稱為「預先判斷」。指一個人在欠缺實證、調查,掌握充分論據之前,就「預先」做出自己的喜好、傾向或看法。
②是「渲染主觀看法」,又可稱為「認知偏誤」。通過極為單薄的經驗,或者不具有足夠代表性的事實,就做出對群體以偏概全的解釋。
③是「選擇性接受」,又可稱為「確認偏誤」。當我們有了一個看法,即使我們知道自己的看法過於片面,仍選擇性地接受對我們有利的解釋,而忽略、排除那些反對我們的證據甚至反對者。
總而言之,成見是一種極為主觀,缺乏客觀實證的個人見解。簡單來說,我們通常都會選擇性眼瞎,只看自己想看到的。成見不僅會影響個人對於他人的認知,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是是各種社會矛盾以及民族矛盾的根源。
寫到這裡,我不僅想起一個群體,同性戀者。這是一個敏感話題,多數人都選擇避而不談,也包括我自己,沉默就是成見,成見就是大山。
後來,我看了柴靜的《看見》,裡面有一篇專門寫關於同性戀的話題,我雖對這一邊緣群體感到同情,但我依然保有成見。直到某天,國外傳來幾例同性戀代孕成功的報導,我才知道國外對同性戀者是開放的。
魯迅先生說:「從來如此,便對麼?」說的是,我們反對同性戀就是對的嗎?好比舊社會反對男女自由戀愛一樣,頑固、愚昧、狹隘。無論今天的人們怎麼強烈反對,總有一天,社會會認可同性戀,這是歷史的大勢所趨,阻礙歷史的向前,終將被歷史所唾棄。
成見就像障眼法,眼見不一定為實。倘若我們任由自己基於內心的情緒去看待這個世界,那我們永遠看不到事實的真相。《殺死一隻知更鳥》中有一句話:「你永遠不可能真的了解一個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來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
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有成見,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成見是我們的大腦為了自我保護的一種運作方式。可成見也會影響個人的生活狀態,我們很多人講的壓力,推究起來,是因為我們背負了太多的成見。
比如,在世人眼裡,理所當然認為「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但關於婚姻,不過是一種成見,就像杜尚說的,人不一定要結婚。我們每個人都在極力避免成見,但又毫無意外地無一倖免。
盧梭有言:「人類的真正感情,最不應該讓成見給束縛。」
其實,我們每個人對世界的看法,都是自己內心的投射。你對世界的惡意,也源自你內心黑暗的陰影。當我們心中裝滿成見的時候,真相也會變成我們內心的成見。反過來,當我們面對別人荒謬的成見,該如何應對?
03、【面對別人荒謬的成見,我們需要打破成見】:學會自我認識,勇敢同命運抗爭,享受獨孤
看完《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電影,印象最深刻就是申公豹所說的那句話:「成見是人心中的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也無法搬動。」影片中的申公豹遭受著師傅元始天尊的成見,海底龍族遭受著天庭的成見,哪吒遭受著陳塘關百姓的成見,甚至是善良的敖丙,也遭受著李靖的成見。
整體來說這部電影寫的是哪吒打破成見,跟父母和解,尋找友情等等行為,更像是在看自己。看完後,深深感嘆,活著都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都是在負重前行。誰都不喜歡成見,孤獨,這才有了強烈的共鳴,那我們該如何打破成見呢?
①學會自我認識,合理增加接觸
《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的哪吒從小就活在旁人的成見裡,一面是父母口中的吒兒,一面是百姓眼裡的妖怪和混世魔王,小小的身軀拷上禁錮的枷鎖,不曾有人為他吶喊的命運不公。他渴望有人陪伴,內心也有被人誤會的小委屈。但那又怎樣?別在意別人的看法,是魔是仙,只有你自己說了算。
真正的虛心,是對自己毫無成見,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縛,對一切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具體分析情況對於任何方面反映的意見,都要加以考慮,不要聽不進去。——鄧拓
承認自己存在成見,尋找成見來源,明確成見對象,關注自身行為,認真對待他人建議,多角度理解他人行為,換位思考。克服焦慮心理,與外群成員接觸,尋找共同點,製造共同愛好,活在當下。
②放下心中的芥蒂,勇敢同命運抗爭
沒有一個偉人沒有被誤解過。用不存成見的心情和人交往,才可以交到朋友。因此,我們應該拋棄這些慣有的成見,讓自己不偏不倚的接納現實,就算一人獨自行走,就算在期望中失望,就算在孤獨中療傷,也要勇敢突破自己。
「若命運不公,就和它鬥到底。」當哪吒真正「覺醒」之後,他選擇放下了心中的芥蒂,勇敢的去和命運抗爭。「3年,確實有點短,但我很快樂啊」,當哪吒含淚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不禁鼻頭一酸。
當我們跳出電視劇,審視自己,就會發現,我們身上一直缺乏故事裡那些褒揚的精神:勇於抗爭的勇氣,堅韌不拔的毅力,改變命運的決心。作為俗人,自我理解才是最好的和解方式,一個懂得自我理解的人,內心就會平靜,持久,並永葆初心,不會迷茫也不會焦慮。
《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的哪吒,最終做到了把內心的迷茫和外界的遭遇,緊密相連。衝破成見的黑暗,勇敢選擇自己想要的樣子,是親情、友情。真實自我的體現。我想,這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③打破成見,享受孤獨
二刷《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時候,我才真的明白,哪吒一直在掙扎,他不是真的喜歡孤獨,他渴望有人陪伴,渴望被人認可。可最終,他選擇接受現實,遵從內心,享受孤獨。孤獨是哪吒的影子,從出生到自刎,哪吒一個人走下去。即便如此,哪吒也很堅強,就算只為自己綻放,也絕不投降,哪吒精神,也是我們都想成為的樣子。
或許我們都是俗人,缺乏勇氣,也不懂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既羨慕詩和遠方,又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熊和魚掌不可兼得,只能矛盾著。生活給了我們成長,但也剝奪我們的勇氣,既然如此,我們不如學習哪吒精神。總有那麼些少年人物是每一代人都認識的,而哪吒就是其中一個,不管你是哪個年代的,你的童年裡都有一個哪吒影響著你。
或許你曾是孤獨的少年,被質疑、被排擠,但也請你相信,總有一天,你會成為自己的英雄。無論你背負著什麼,勇敢直面自己的內心,聽從內心的想法,學會享受孤獨,無論你的道路多麼艱難,無論你是否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去放手一搏吧!當你放下一切去拼去博的時候,你會發現世界其實真的很美好!
結尾:
剛開始聽說《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電影上映,內心是排斥的。可事實上,近百年哪吒形象多變,既有《封神演義》《西遊記》稚氣又囂張跋扈的一面;也有《非人哉》逗比、腹黑的一面,最為人傳道的還是《哪吒鬧海》裡割肉還母、剔骨還父的孝子,《哪吒之魔童降世》老酒老套路,依然得人心。
雖然《哪吒之魔童降世》是部動畫片,但影片裡的哪吒不再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而是個敢於表達憤怒也敢於表達愛的凡人。影片裡,哪吒與父母的和解,勇敢打破成見,都有著現代化和倫理表達的多樣性。這樣的哪吒,才是真正走出神話故事,與每個人都有聯繫的哪吒。他是哪吒,也是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