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陸怪離的商戰中,企業憑藉姓名、商標、專利構築自己的領地。資源的稀缺,決定每一次攻防進退背後,都是獵手們處心積慮的利益較量。
天眼查專業版告訴我們,就算你註冊了幾萬個商標,也會有人不辭辛勞、漂洋過海來碰你。2018 年,坐落在錢塘江畔的阿里巴巴,就遇上了一場來自 6000 多公裡外的杜拜碰瓷。
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
2018 年,加密貨幣 " 阿里巴巴幣 " 在杜拜橫空出世,推出阿里巴巴幣的是杜拜一家名為 AlibabaCoin Foundation(阿里巴巴幣基金會,以下稱 "ABBC")的區塊鏈公司。
但這家公司和馬雲的阿里巴巴沒有任何關係。馬雲隨後向美國法院提起訴訟,指控這家公司涉嫌侵犯其商標權。
ABBC 稱,"Alibaba" 一詞取自中東的民間故事《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並無意侵犯阿里巴巴的商標權,有理有據、理直氣壯。因此,美國法官拒絕了阿里要求該基金會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的請求。
之後經過數月談判,ABBC 宣稱已與阿里和解。但 4 天后,美國法院批准阿里巴巴重新提出的訴訟請求,禁止 ABBC 侵犯阿里商標權,在美國任何地點不得使用阿里巴巴的商標。
究竟達成了什麼交換條件,雙方均守口如瓶。
視線回到國內,就在 11 月 10 日," 雙十一 " 的前一天,阿里、京東的 " 雙十一 " 商標爭奪戰有了新進展,因對國家知識產權局此前關於 " 雙十一 " 商標的判決不服,兩巨頭將國家知識產權局告上法庭,被天眼查稱為 " 雙十一 " 商標的中場戰事。
人怕出名鵝怕壯。天眼查專業版顯示,騰訊被碰瓷導致的訴訟量達 164 次,遠多於其他大廠。同時,鵝廠也是告別人次數最多的企業," 宇宙最強法務 "、" 南山必勝客 " 並非浪得虛名。
電商三巨頭,倆是萬瓷王
小企業喜歡跟大廠攀親戚,蹭流量和消費者信任,碰瓷動機不難理解。但這絕非小企業專利,大廠們也屢試不爽。
" 微信用 " 商標,和 " 微信 " 僅一字之差,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微信 App 和騰訊,這個商標卻是阿里巴巴去年 9 月申請註冊的。
今年 8 月,阿里還註冊了一家新公司——阿里巴巴京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京西。乍一看以為是京東的親弟,沒想到是阿里的表弟。
被網友發現後,阿里雲回應 " 隨口起的,之後將改名 "。但 ZAKER 新聞發現,至今,京西公司仍然行不改名闖江湖。
照理說,大廠這麼出名了,還要攀親戚嗎?熙熙攘攘,利來利往。
北京市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徐嘉敏律師告訴 ZAKER 新聞,大企業間互相搶註含有對方元素的商標,某種程度上能達到限制競爭對手商標名稱選擇和使用空間的目的。
天眼查專業版顯示,你聽過的網際網路大廠,都有因碰瓷成為被告的經歷,阿里和拼多多被告高達 3000 多次,堪稱 " 萬瓷王 "。其中一部分,是因為平臺山寨商家碰瓷名牌,拖了阿里和拼多多下水。
以淘寶為例,上海衣念公司自 2006 年起多次向淘寶公司投訴侵害其商標權的產品,至 2009 年 11 月,淘寶網僅刪除相關商品連結,網站仍存在大量被投訴商品的信息。上海一法院認定淘寶公司需承擔商標共同侵權責任。
拼多多上的侵權商品也不少。根據拼多多發布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年報,近幾年拼多多都攔截了上千萬個侵權連結。
2017年拼多多主動下架 1070 萬件疑似侵權商品,攔截 4000 萬條侵權連結;
2018年拼多多攔截了超 3000 萬個商品連結;
2019年,拼多多表示,97% 的疑似侵權連結上線前即被平臺攔截封殺。
所以被告 3191 次,還是拼多多努力過後的成績。
阿里巴巴和拼多多面臨的侵害商標權訴訟,開庭日期已經排到了明年 2 月。京東的相關訴訟最少,為 424 件。
" 你說的每句話,都有可能成為商標 "
商標戰場上瀰漫的,不是硝煙,而是金錢的味道。
2012 年蘋果 iPad 為了進入中國市場,向深圳唯冠公司支付 6000 萬美元才拿到IPAD商標——每個字母1億元人民幣。
因此,大廠們都使出渾身解數,打造自己的商標護城河。
上海市協力(鄭州)律師事務所劉侃侃律師打了個比方,如果將商標比作一塊陸地,企業就是領主。當陸地總面積越來越難以擴張時,領主的地盤爭奪戰就會愈演愈烈。
天眼查專業版顯示,騰訊是申請註冊商標的 " 領頭鵝 ",商標申請量達到了 34925 個,註冊量也高達 20652;阿里巴巴次之,申請和註冊商標數分別為 24008 個和 14835 個。
近日,騰訊又申請註冊了 " 穩住我們能贏 "、" 進攻暗影主宰 "、" 逆風不倒 "、" 順風不浪 " 和 " 我拿 BUFF" 等商標,經常玩手遊的玩家們對這些一定很熟悉。
對此,網友評論說:"你可以有說話的權利,但你說的每一句話都會成為商標。"
阿里註冊商標的套路可以總結為 " 族譜式 "。由於阿里巴巴諧音 " 阿里爸爸 ",為防碰瓷,阿里姐姐、阿里妹妹、阿里哥哥、阿里弟弟等商標都被阿里納入囊中,果然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齊齊。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拼多多註冊了 " 拚多多 "、" 拼哆哆 " 和 " 拼夕夕 ",山寨了很多個自己,但拼多多的註冊商標數僅為 348 個。
同樣年輕的字節跳動,註冊商標數則達 4287 個,相當於 12 個拼多多。 " 昨日頭條 "、" 明日頭條 " 和 " 每日頭條 " 等商標,都被字節跳動收入囊中,甚至還包括令人拍案叫絕的 " 今日頭牌 "。
網際網路公司為啥註冊這麼多商標?
網際網路公司比其他行業更執著於註冊商標。ZAKER 新聞隨機抽取餐飲食品、地產、科技的頭部公司,伊利、華為的申請商標數超一萬,不到騰訊的 40%。
劉侃侃稱,網際網路公司掌舵者比傳統行業更理解商標的戰略價值,會提前布局。
另一方面,則是由網際網路 " 無限遊戲 " 的特性而決定的。美團王興和字節張一鳴都是這一理論的忠實擁躉和實踐者。他們認為,有限遊戲在邊界內玩,無限遊戲的參與者則是不斷學習,找到規則,改變邊界。
所以美團從團購,到外賣、電影票、酒店旅遊、到店綜合,再到出行、零售,打造 " 超級平臺 ",邊界不斷擴張,商標數量也隨之高速增長。天眼查專業版顯示,目前美團所屬的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共申請註冊了 4444 個商標,近兩年申請數為 2147 個,佔總數的近一半。
今年美團股價一路飆升,取代百度,成為騰訊、阿里後的第三位,似乎證明資本市場對無限遊戲的高度認可。
有的企業甚至連自己頭號人物的名字都沒落下。
天眼查專業版顯示,阿里巴巴早在 2011 年就開始申請註冊了 18 個 " 馬雲 " 商標,京東更是從 2011 年起申請了 156 個 " 劉強東 " 商標,劉強東的妻子章澤天的名字,也被章澤天旗下公司申請了 94 次商標," 奶茶妹妹 " 商標也被該公司納入囊中。
企業頭號人物的名字也值錢嗎?雷軍早就回答了這個問題。
雷軍曾在採訪中表示," 剛開始(2010 年),小米什麼都還沒做,大家就給了我們 10 億美金的估價,大家說可能因為你是雷軍。的確是因為我雷軍,雷軍這兩個字背後是我 20 年的經驗,我已經無數次證明我能把事情做好做成。"
這下明白了嗎?為什麼動輒註冊幾萬個商標,連老闆名字都不放過,除了防身,還能堵路。
畢竟,路子夠野,盤子才會夠大。
文 / 黃嘉敏
編輯 / 盧俊龍
圖 / 陸盛華
版權聲明:ZAKER 新聞對本稿享有著作權,轉載請聯繫授權並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侵權責任。聯繫郵箱:media@myzaker.com。 如有線索提供,請聯繫 ZAKER 新聞小秘書微信號:ZAKERnews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