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超拼多多 京東市值飆升至746億美元 然而受傷的卻是阿里?

2020-12-16 科技樹先生

商界中有一個著名的段子:老大和老二打架,結果老三出局了。

在很多領域,這種現象非常普遍:王老吉PK加多寶,和其正消失了;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打,非常可樂消失了;美團外賣和餓了麼打,百度外賣沒了……

不過,凡事總有例外。在電商行業,以前總是阿里和京東打,唯品會、蘇寧電商、國美在線等只有吃瓜、被邊緣的份兒。然而如今,拼多多的半路殺出、異軍突起,打破了"老三出局"的宿命論。

年初至今 京東、拼多多市值猛漲 阿里微跌

5月15日,受財報利好影響,京東每股收於50.85美元,猛漲3.86%,通過連續兩天上漲,市值達到了3年來的最高點,746.8億美元!

同期,拼多多稍顯疲軟,每股微漲0.76%,收於61.30元,市值達到了734.14億美元。

而就在5月13日,拼多多股價報收於57.83美元,總市值約692.59億美元。京東股價報收於47.03美元,總市值約690.69億美元。連續3天上演了拼多多超越京東、然後又被京東反超的逆轉好戲。

可以說,這兩年,拼多多和京東的總市值一直咬得很緊,幾乎同時漲跌,呈膠著狀態。從年初至今的上漲幅度來看,拼多多累計上漲62.08%,京東累計上漲44.34%,堪稱中國中概股的兩顆明星。尤其是拼多多有短暫超越的高光時刻,足以讓業界感嘆這股"後浪"的奔湧之勢。

那麼,在京東和拼多多兩者呈激烈膠著之勢時,電商的老大,也就是體量的巨無霸阿里巴巴,表現如何呢?

很遺憾,阿里巴巴從年初至今,不僅沒有京東、拼多多動輒4成、6成的激增,反而微降了4.97%(按港股計算),儘管有5300多億美元市值,但在5月14日一度曾被騰訊超越,跌下網際網路市值第一的寶座。

商場如戰場,此消彼長,不進則退。作為網際網路市值第一的阿里,在2020年,股價增速上,被電商老二、老三超越了若干個身位;而在市值體量上,又被騰訊迅速拉小了距離,甚至被超越,這樣的成績單,很難讓人想像到那個所向披靡、氣勢如虹的阿里帝國。

那麼,阿里帝國究竟是哪裡出現裂縫呢?

電商:上有京東、下有拼多多 阿里根基受威脅

先從最重要的說起,我們看看阿里大本營的電商板塊。

阿里的電商分為兩大板塊,一個是擁有廣泛用戶基礎,更下沉、C2C模式的淘寶,另一個則是對標京東,以B2C模式的天貓。

如果說電商是阿里的大本營,那麼淘寶就是大本營中的大本營,則是阿里帝國的頂梁柱,眾多業務都是以淘寶為基礎,實現開枝散葉、逐步布局。

可惜,紮根於四五線城市,向一二線城市邁進的拼多多,正在吞噬原本屬於淘寶的流量。根據App Annie4月9日發布的《2020年第1季度全球應用指數排行榜》顯示,多多的月活躍用戶首次超過淘寶。在月活躍用戶榜單上,拼多多上升2位超過淘寶位居第九,淘寶下降2位位居第十。

該榜單雖然因為未知原因,很快被撤掉,但也客觀體現了一個事實:手機淘寶在活躍用戶方面,隱隱有被拼多多趕超之勢。

淘寶在面臨拼多多釜底抽薪的同時,天貓對京東形成的威脅,並不足夠。去年雙十一購物節中,坐擁主場之利的天貓,成交額達2684億元,而攪局的京東,銷售額也達到2044億元,兩者差距不再懸殊。

對比近兩年京東、天貓的百度指數,可以看出,京東百度指數穩定在20萬左右,天貓穩定在5萬左右,京東達到了天貓的4倍。由此可見,在品牌對用戶心智的佔領度上,京東要遠遠領先於天貓。

電商的中高端用戶,一二線城市人群,有京東的重兵把守,兼有物流天塹,天貓想分杯羹,難度極大;而擁有廣闊群眾基礎的下沉市場,拼多多勢頭實在太猛。阿里的電商板塊,夾在其中,不得不面臨腹背受敵的嚴峻形勢。

金融:微信支付降維競爭 盟友強大 支付寶守住第一頗為不易

除了電商,阿里還有很重要的王牌,即金融板塊的螞蟻金服。雖然螞蟻金服獨立於阿里之外,是市值過萬億的最大獨角獸,但螞蟻金服和阿里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很難割裂出來。

如果沒有微信,騰訊的金融業務,對阿里的威脅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然而有這個12億活躍用戶的超級APP存在,阿里的金融板塊,時刻面臨著巨大威脅。

根據易觀數據對行動支付的市場監測,從2014年開始,財付通的份額迅速增長,從不足10%,飆升到40%左右,與之對應的是,支付寶從一度接近80%,下降到53%左右。

而在線下場景的支付中,微信支付依靠其高頻的特點,以及龐大的盟友軍團,份額要遠遠高於支付寶。

目前,除了阿里之外,頻繁使用支付的場景,電商中的拼多多和京東,本地生活服務的美團,打車的滴滴,主要接入的都是微信支付,可見,支付寶的對手幾乎是大半個網際網路巨頭,其競爭壓力可想而知。

內容:布局分散、對手過強 大文娛虧損依舊嚴重

社交方面,騰訊一家獨大的局面不可撼動。而在另一個Kill time的內容娛樂方面,阿里有機會麼?

2016年,阿里推出了雄心勃勃的大文娛戰略,該版塊囊括阿里影業、合一集團(優酷土豆)、阿里音樂、阿里體育、UC、阿里遊戲、阿里文學、數字娛樂事業部。一個涵蓋劇集、綜藝、文學、音樂、現場娛樂的超級內容生態呼之欲出。

然而,到目前,阿里影業未見太大建樹,優酷土豆的用戶量被騰訊視頻、愛奇藝,甚至後浪西瓜視頻等遠遠甩開。UC瀏覽器雖然轉型為內容分發模式,但這個市場被手機百度、今日頭條牢牢佔據。其他音樂、文學、遊戲等,基本沒看到掀起太大的水花。

在收入上,內容板塊表現也非常尷尬。以今年1月阿里發布的2019財年Q3財報為例,在阿里整體業務營收及淨利潤仍保持不錯增長速度的情況下,阿里大文娛在當季度運營虧損高達70億元,經調整後仍有60億元虧損,虧損率高達93%,較之去年同期增長了1.7倍。

同樣,大文娛的一把手也是頻繁換將。相關資料顯示,阿里在文娛板塊上至今輪換了三任總裁、十位核心高管,更換了三次戰略思路,包括俞永福、楊偉東,以及目前的樊路遠。甚至前不久有傳言安排蔣凡去大文娛集團,雖很快被否認,但也側面說明,大文娛在阿里內部不太受重視。

除了文娛之外,阿里的本地服務,也遇到同樣情況。例如阿里收購了餓了麼,將口碑和餓了麼合為"口碑餓了麼",但和美團的競爭中,絲毫沒有佔到便宜。

此外,阿里還推出了天貓精靈,可看出是進軍IoT和AI領域的決心。但智能音箱未來僅是一款創新的硬體產品,還是形成入口級的平臺產品,尚存在諸多變數。畢竟,賣硬體是一個利潤低、成本高的髒活累活,和網際網路的輕模式,存在極大區別。

而且,天貓精靈和百度小度音箱、小米小愛音箱的爭奪非常激烈,硬體市場最容易陷入價格戰的泥淖,導致盈利遙遙無期。

亮點:阿里雲、釘釘抓住了產業網際網路風口

談了這麼多問題,阿里的業務亮點同樣存在不少。在2020財年的前三個財季,阿里巴巴雲計算業務的營收分別為77.87億元、92.91億元和107.21億元,合計營收277.99億元,三個財季營收的同比增長率分別為66%、64%和62%,表現搶眼。

4月23日,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發布最新雲計算市場追蹤數據,阿里雲亞太市場排名第一,全球市場排名第三,。可見,阿里雲布局早,技術實力明顯領先於同行,預計還會繼續處於國內"霸榜"的領先地位。

同樣,疫情期間,阿里釘釘異軍突起,曾經長時間排在蘋果商店APP下載量第一,並支持2億人在疫情期間實現遠程辦公,還有數千萬中小學生在線教育,體現了巨大的社會價值。

結束語:

儘管阿里在雲計算、釘釘等方面表現搶眼,不過於,相對於To C消費網際網路賺錢營收的立竿見影,To B的產業網際網路,其賺錢周期要長很多。阿里雲計算、釘釘能否像To C業務那樣,短期內創造支撐起阿里帝國的大規模營收,尚需時間來驗證。

2020年第一季度已經結束,阿里財報即將22日對外公布,相信屆時的財報增長數據,依然亮眼好看。但對於阿里這樣的巨頭而言,投資者更需要新的增長故事。而目前來看,阿里在C端市場面臨的情況,可謂強敵環視,還是非常嚴峻的。

相關焦點

  • 拼多多向阿里亮出「獠牙」
    按照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計算,拼多多三季度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為4.664億元,去年同期為淨虧損16.604億元。受此消息利好,拼多多美股股價再創新高,收漲20.41%,報134.21美元/股,總市值達1607.33億美元,反超京東300億美元。
  • 拼多多市值超京東 拼多多總市值約692.59億美元
    憑藉著最近不斷上漲的勢頭,拼多多市值再一次超越了京東。截至美股周二收盤,拼多多股價報收於57.83美元,目前總市值約692.59億美元。京東股價報收於47.03美元,目前總市值約690.69億美元。而在盤中,拼多多和京東的市值都一度超過700億美元。  傳奇來了
  • 「貓狗拼」成績單:拼多多有點野,京東還很穩,阿里該急了
    在收入和淨利潤指標上,三家公司都超出了市場預期,其中,拼多多居然盈利了(Non-GAAP規則下淨利潤為正)。在用戶增長上,拼多多繼續保持高速,與阿里的年活用戶數量差距縮小至2570萬人,阿里用戶增長遭遇瓶頸,月活用戶數據不及市場預期。京東則保持原來的速度繼續增長。資本市場直接進行了「打分」。
  • 盈利不足十分之一,拼多多憑什麼市值高過京東?
    而拼多多的市值也一躍超過京東,達到1812億美元,成為ATM(阿里、騰訊、美團)之後上市市值第四的網際網路公司。京東的獲客成本在300元以上,阿里的獲客成本更是高達1000元以上。在活躍用戶數之和阿里系電商差不到3000萬情況下,拼多多能將成本壓到如此之低,讓人徹底相信了社交裂變的力量。因此,拼多多的盈利是個分水嶺,代表只要扛得住,前期用低價迅速吸引性價比敏感型用戶,中期用補貼收穫一二線城市用戶的模式,很有可能是行得通的。
  • 2021 拼多多加速蠶食阿里
    來源:億歐網全文3631字,閱讀約需8分鐘文丨寒江編輯丨城南本文核心觀點1、依靠「下沉」,拼多多突出重圍,成為阿里、京東之外的「電商第三極」;2、拼多多正不斷引入高端品牌,改變用戶「拼多多主要用來買農副產品和日用品」的固有印象;3、上線多多批發、合作極兔快遞、試水多多錢包,拼多多開始主動蠶食阿里
  • 電商平臺:阿里、京東與拼多多的絞肉機大戰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裡,如果把十幾家中國最頂級的上市網際網路公司分為銷售實物商品的消費類公司和銷售虛擬商品的內容類公司,那麼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美團、唯品會等消費類公司的市值均得到大幅增長,而騰訊、百度、網易、微博、愛奇藝等內容類公司的市值則只收穫微增甚至下跌。
  • 美團股價暴漲7倍,阿里市值跌至7325億美元!背後原因何在?
    今天我們的話題就是美團和阿里巴巴,美團這家公司的股價,在短短2年的時間內就反彈了7倍,目前市值超過了1.79萬億港元,而阿里巴巴就有點慘了,本來阿里今年的市值有望超過10000億美元,由於阿里各種利空因素爆發,使得阿里當前的市值為7325億美金,要說到今年各家網際網路公司的股價漲幅,阿里是大幅跑輸了美團、京東以及騰訊等!
  • 市值千億的拼多多的黑洞
    千億市值背後的營收增速窘境 快速增長的用戶數一直是拼多多最引以為傲的。2018年6月,拼多多年活躍用戶數達到1.44億人,正式超越京東。2019年6月,拼多多的用戶規模距離阿里巴巴的不到2億人,這被外界解讀為老牌電商平臺即將被拼多多趕超的危險信號。2020年6月16日,憑藉超預期的活躍用戶增長,拼多多總市值突破千億美元。雖然最終沒能站穩腳跟,但這已經是今年以來,拼多多第二次問鼎這一高位。拼多多的增長曲線讓人驚訝。
  • 財報相繼出爐:阿里、京東、拼多多走向了三岔口
    先來看看營收方面,京東在二季度的營收拔得頭籌,季度營收首次突破兩千億大關,達到2011億;而阿里以1538億的成績位居第二,也即將達到疫情之前的頂峰時刻;而拼多多只有122億的營收,和兩位對手的差距依舊很大。當然,成立才五年的拼多多,在業務規模方面和阿里京東有著比較明顯的差距,靠如今這種體量取得如此成績已然不錯。
  • 5歲拼多多崛起 「貓狗拼」三國鼎立時代來臨?
    誰能料想,曾經深陷「假貨門」的拼多多竟被「砍」出了國內第二大電商平臺,拼多多創始人黃崢也被「砍」成了國內第三大富豪。截至美股6月4日收盤,拼多多市值為793.67億美元,直逼京東的826.98億美元。京東和拼多多一直在爭奪老二位置,二者你追我趕,勢均力敵。這意味著,以「貓狗戰」的電商時代已徹底翻篇,「貓狗拼「三大巨頭正在拉開新一輪市場競爭。
  • 最前線丨熱門中概股集體上漲,京東、拼多多、B站盤中股價創歷史新高
    拼多多(PDD.US)高開高走,盤中最高見67.08美元/股,創歷史新高,市值一度站上800億美元。拼多多最終收報66.46美元/股,漲8.42%,年內漲幅達75.73%,最新總市值暫時定格在795.94億美元。
  • 拆解拼多多:成立5年硬剛阿里 網際網路史上最強「造富神話」
    數據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上市僅兩年,拼多多就成為了股價接近翻10倍的超級明星股,崛起速度令人咋舌。其創始人黃崢也成為了繼馬雲、馬化騰、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後,中國排名第四的富豪。2020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顯示,40歲的黃崢財富估值從212億美元上升至306億美元(約超2000億人民幣),蟬聯80後白手起家首富,同時也登頂上海首富。
  • 拆解拼多多:成立5年硬剛阿里,網際網路史上最強「造富神話」
    受此消息影響,拼多多股價隨後快速上漲,達歷史最高點156美元,公司市值約為1.2萬億人民幣。2020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顯示,40歲的黃崢財富估值從212億美元上升至306億美元(約超2000億人民幣),蟬聯80後白手起家首富,同時也登頂上海首富。
  • 「打不到的怪獸」拼多多讓阿里慌了?
    1000億年GMV,京東用了10年(2013年),唯品會用了8年(2017年),淘寶用了5年(2008年),拼多多用了2年3個月時間就做了。拼多多年後啟動最新一輪融資,估值已經超過100億美元,而現在的唯品會市值不過99億美元,京東605億美元。
  • 京東&天貓不正當價格被罰;拼多多市值超美團;深圳誠品歇業
    此外,調整還包括,將服務於POP品類的生態業務中心的多個事業部直接升級為京東零售下的獨立事業部,成立市場營銷與商業化中心等 拼多多市值超美團 周三美股收盤,拼多多漲7.77%,報179.11美元,市值飆升到2196億美元,一舉超越美團的市值(2184億美元),僅次於騰訊、阿里,成為第三大網際網路公司。
  • 螞蟻官宣IPO,估值相當於拼多多與京東的市值總和
    據悉,螞蟻集團IPO估值至少2000億美元,躋身A股前四,港股前六。以此計算,這恰好等於目前拼多多(988億美元)與京東(966億美元)市值的總和。那麼,它憑什麼估值2000億美元?又是靠什麼賺錢?此外,根據阿里巴巴年報,阿里巴巴持股螞蟻集團33%的股權。目前馬雲持股螞蟻集團8.8%,依然對螞蟻集團擁有50%以上的表決權。
  • 騰訊系圍剿阿里,美團、拼多多、京東借勢社區團購
    如果將當下的社區團購視為騰訊系電商大賽馬,是騰訊系對阿里的一次戰略合圍,也就理解了京東近期的變化。不久前,隱退幕後的劉強東宣布出戰,劉強東親自指揮京東的社區團購之戰,京東在牌面弱於美團、拼多多的前提下,不得不祭出重招:12月11日,宣布7億美元戰略投資興盛優選。
  • 淘寶、京東、拼多多下沉「肉搏」
    為阻擊拼多多攻勢,京東一年多前升級推新社交電商京喜,今年3月淘寶特價版也高調上線。京喜在618期間,低線城市的訂單反超一線城市,截至9月底,京東財報披露一年內新增的1億用戶,有80%來自下沉市場。淘寶特價版雙11時公布交易用戶突破億,在打通與1688、淘寶直播的數據端後,內部戰略地位進一步提高。
  • 劉強東卸任京東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總經理
    近年來,國內電商江湖格局一向清晰,阿里、京東、拼多多分列前三,雖競爭激烈,但排位座次卻長期穩固不變,直到京東陷入至暗時刻。2019年1月24日,是中國電商史上一個難忘的時刻。雖然剛剛經歷了因系統問題被用戶「薅羊毛」數千萬的事件,但拼多多仍保持了連續三天的上漲,市值達318.38億美元。而京東受「餘震」影響,當天收盤市值為319.74億美元。
  • 電商逆戰:京東下鄉,拼多多進城
    2020 第二季度的財報,呈現出一個戲劇化現象——近年來高速增長的拼多多發布業績後,股價大跌 13.52%,市值蒸發 150 億;而京東發布財報後,卻創下股價歷史新高,漲幅約 20%,市值突破千億美元大關。雖然市場對兩家電商公司的反應截然不同,但更為有趣的是,在公司戰略層面,京東和拼多多卻是面對面朝著對方領地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