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上午11點,在甕開高速開州湖特大橋高139米的主塔上,隨著混凝土的連續灌注,開州湖特大橋甕安岸3號主塔順利封頂。
開州湖特大橋甕安岸主塔順利封頂
開州湖特大橋位於貴州省貴陽市開陽縣米坪鄉境內,由中鐵廣州局集團承建,是甕開高速公路項目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
主塔混凝土澆築現場
甕開高速公路全長48.552公裡,是《貴州省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規劃》項目之一,建成後將與江(口)都(格)高速公路連線成網。
屆時,甕安行駛到開陽所需時間將由一小時四十分鐘縮短為一小時,該線路對完善黔中地區高速公路網具有重要作用,將大大提高開陽盛產的磷及磷化工產品運輸效率,助力沿線縣鄉農產品加快出山。
力創「國優」產品 引進新型技術
上午11點,記者跟隨施工人員,通過施工升降機來到3號主塔塔頂,主塔距地面139米,距開州湖湖面有400多米,放眼望去,高高的主塔縱橫於山水之間,四周景色一覽無餘,但高空無疑加大了施工難度,如施工材料的運輸,施工人員的安全等都必須嚴密安排,不容一絲懈怠。
開州湖特大橋橫跨洛旺河峽谷,全長1257米,高空施工安全控制是其施工重難點,對此,甕開V標項目部採用液壓自動爬模法施工,共分25節澆築,以保障安全施工。
記者在項目部了解到,主塔施工面臨諸多難題:錨碇基坑開挖約32萬立方,開挖方量大;最大開挖深度近70米;錨體混凝土體積大;主纜錨固系統精度高等。
在大橋開工伊始,項目部就以打造貴州省高速公路品質工程、廉潔工程為目標,並力創國家優質工程和「魯班獎」工程,建設過程中,項目部始終圍繞這一目標不斷攻堅克難,引進新技術新材料,解決難題保證順利施工。
為解決山區道路運輸難問題,主散索鞍單體重量達120噸,已有的棧橋無法承受此重量,為此,項目部採用分體式安裝技術,將主散索鞍拆解成兩塊分別運輸到施工現場後,再進行拼接,據介紹,這是分體式安裝技術在懸索橋領域內首次應用。
此外,為儘可能滿足主纜錨固系統的高精度要求,該橋主纜錨固索採用了無黏結可更換鋼絞線,以保障精準施工、安全施工,這也是省內在建項目首次採用此種材料。
據項目部負責人劉賜文介紹,開州湖特大橋主跨達1100米,為雙塔單跨鋼桁梁懸索橋。
按照預定施工方案,主跨將分為76個節段,每個節段重達230噸,主跨加勁梁分節段將採用纜索吊機單側吊重230T、運輸1100米、轉體九十度架設板桁技術,利用纜索吊整節段架設,如果開州湖特大橋順利採用該技術進行建設,在同類型採用該技術的橋梁中,開州湖特大橋跨度排名世界第一。
防疫復工兩手抓 齊心協力促建設
在全國疫情防控期間,為實現抗疫復工實現主塔順利封頂的目標,項目部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地方政府、建設業主和上級部門的要求和部署,認真落實主體責任,於2月23日陸續組織施工人員進場復工。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施工生產,採取有效措施,狠抓各項要求的落實,依法合規有序有效的推進項目施工,千方百計確保開州湖特大橋3號主塔勝利封頂。
在主塔混凝土灌注現場向下眺望,聳立於湖面的高塔讓人不由得腿軟,據甕開V標項目部黨支部書記、工會主席王輝介紹,最多時有20多人在塔頂上施工,這些施工人員需通過施工升降機,再爬幾個筆直的樓梯才能到達塔頂,有時一天要來回幾次,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封頂時大家臉上都帶著發自內心的笑容,塔頂「黨員先鋒崗」的旗幟高高飄揚。
大橋施工地擺放著黨建文化宣傳欄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在項目黨支部的統一指揮號召之下,項目部100多名參建員工以敢於擔當的態度、衝鋒在前的勇氣、舍小家顧大家的行動,踐行新時代央企的使命擔當,確保疫情防控和項目全面復工生產「雙勝利」,終於圓滿完成甕開高速公路開州湖特大橋3號主塔勝利封頂。
智能用電監管 國內領先技術
甕開V標項目部黨支部書記、工會主席王輝向記者介紹智慧用電系統
為提升項目施工用電安全管理水平,甕開高速公路V標項目部引進智慧用電雲監控系統,項目部是目前省內唯一一家使用該系統的建設項目,該系統有效提高了項目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促進項目效益實現最大化。
據項目部安全總監劉雪飛介紹,智慧安全用電雲監控系統由溫度傳感器、電流互感器、用電監測器和火災控制器四大組件組成,綜合採用物聯傳感、移動互聯、雲計算及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對用電線路進行實時監控,智能採集漏電、溫度、電壓、電流等數據,通過物聯網卡實時上傳至雲平臺,經雲端伺服器診斷分析後,反饋於監控終端(PC、APP)。
通過手機 APP 與 PC 客戶端軟體,隨時隨地掌控區域內用電線路的安全狀況,完全實現電氣火災防控由被動轉主動、事後變事前、人防轉技防,防患於未然,有效避免電氣火災等安全事故的發生。
劉雪飛回憶說,此前攪拌站03號二級箱-1#的漏電電流發生漏電預警,當時電流值為500mA。
接到手機APP報警信息後,項目部電工立即趕往該處進行檢查,發現當時外電電壓較低,只有300V左右,若繼續強行啟動,有燒毀電機的風險。
對此,項目部立即和供電部門取得聯繫,證實外電壓確實不足,並及時進行調整,確保了設備的正常運轉,為項目部避免了相應的安全隱患和經濟損失。
目前項目部共採用「智慧用電雲平臺」監控設備20套,主要用於開州湖特大橋主塔塔吊、電梯、鋼筋加工廠數控用電設備、攪拌站大型用電設備、安全體驗館和項目駐地關鍵用電區域。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聶毅 餘瑞琦
編輯 餘瑞琦
編審 聶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