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順跨海大橋效果圖,被譽為湛江「紅門」。
7月18日16時58分,經過近4小時的連續混凝土澆築,由中鐵大橋局承建的湛江調順跨海大橋西主塔成功封頂。至此,該橋兩個主塔全部順利封頂。
該大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團隊設計,以「風調雨順,湛江紅門」為主題,主塔顏色「中國紅」的視覺設計一經公布便讓其擁有了「湛江紅門」的美稱。該橋集交通要道、海灣景觀等於一身,預計今年年底完成合龍,於明年建成通車,將成為湛江灣又一座地標式跨海大橋。
歷時21個月順利封頂
新材料新工藝助力項目攻堅克難
調順跨海大橋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北部,跨越湛江灣連接湛江市調順島及海東新區,全長約9.36公裡,是湛江市首個PPP項目,為廣東省重點工程。大橋主橋全長591米,主跨296米,為雙塔雙索麵斜拉橋,索塔採用門形,分為下塔柱、下橫梁、上塔柱和上橫梁四個部分。整幅橋面寬37.5米,設計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80公裡。
大橋主塔高136.9米,相當於50層樓的高度。西主墩於2018年11月開始第一根鋼護筒施工,從海底110米到海上136.9米,從一無所有到正式封頂,共歷時21個月。施工中,中鐵大橋局超前謀劃、精心組織,攻克了地質條件複雜,潮汐頻繁、潮差流速大,大體積混凝土澆築,塔梁同步施工等一系列難題。
據了解,大橋主塔共分24節澆築施工,為了讓主塔快速安全地「長高」,項目部採用液壓爬模施工技術,合理布置大型塔吊,採用BIM技術進行仿真施工模擬,通過測量精準定位、監控線型檢測技術等新材料新工藝,確保了塔柱施工安全和質量。通過細化塔柱施工責任矩陣,強化工序銜接,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將原本7天1節的速度提高至5天1節,確保了塔柱施工進度。
此外,中鐵大橋局調順跨海大橋項目總工高博表示,由於大橋為跨海大橋,為確保工程質量,主塔採用與港珠澳大橋一樣的環氧鋼筋、C55海工高性能混凝土,外表面均塗裝防腐材料。為了減少環氧鋼筋在運輸過程中損壞,項目部專設一間鋼筋加工廠,把加工環氧鋼筋的專家和機械從中山「搬到」施工現場,專人負責,現場安裝,確保大橋防腐標準滿足設計要求。
7月18日下午,調順跨海大橋西主塔完成封頂施工。
西進城區東接機場
湛江「紅門」打通對外連接快車道
調順跨海大橋作為湛江「一灣兩岸」的重要連接載體,集交通要道、海灣景觀等於一身,建成後將成為湛江灣上一座堪稱「實力與顏值擔當」的地標式橋梁。
作為湛江灣上的第二座跨海大橋,調順跨海大橋項目是湛江市路網規劃中灣區內環的北線重要組成部分,海東新區路網規劃「三縱四橫」中的「第二橫」,也是湛江市重要的東西向主通道,對推動湛江迅速融入、對接、服務大灣區,助力廣東省東部海洋新城建設,加快廣東粵西片區經濟快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建成後,該大橋將構築起湛江市「北連高速、南通港區、西進城區、東接機場」的對外快速連接通道,從根本上拉開城市骨架,改變市區交通格局,對促進區域開發和城市發展有著積極作用。
對市民而言,調順跨海大橋的開通,將緩解海灣大橋交通壓力,方便遂溪、赤坎等地的市民前往坡頭吳川等地。同時,這也是湛江灣西岸市民直通新的湛江國際機場的「新通道」——通過調順跨海大橋直達海東大道,轉入汕湛高速公路吳川支線,與機場實現「無縫對接」。
【記者】李赫 劉穩 (發自湛江)
【通訊員】周文韜 楊凝
【圖片】楊凝 王鑫楠
【作者】 李赫;劉穩
橋見未來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