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發育好的娃,嬰兒時期常出現「有趣」反應,反應越多智商越高

2020-12-14 布穀媽媽

俗話說:"三歲看老"。

聽到這話,旁邊的姥姥首先表示質疑:"3歲前,孩子啥也不會,咋就能一眼看到他未來?"是啊,3歲前的小寶寶還不懂事呢,怎麼就能看終身了?

有心理研究表明:"孩子在3歲前,大腦會快速發育,並且形成一定的思維和反應模式。而這些模式,會為他將來的社交和智商方面奠定基礎。"

也就是說,孩子前三年發育的大腦,一定程度上決定未來處事的智慧。你可能會問,孩子智商不是父母決定的嗎?

確實,一個人的智商會從父母那裡遺傳,但不是完全由此決定。就像愛因斯坦的爸爸和兒子也並沒有超越他一樣,他們只是攜帶了這種基因而已。科學家研究發現:"孩子出生後幾個月和前幾年的經歷,都會對他大腦發育產生巨大的影響。"

即使父母智商沒有"高人一等",但如果在孩子頭幾年的生命裡用心培養,也照樣能養育出一個智商"爆表" 的娃來。

01寶寶大腦發育受什麼影響?

神經學家認為:"在嬰幼兒時期,孩子大腦的學習潛能處於一生中巔峰狀態。"

我們總說,孩子內心是一片空白,因為他們看上去特別簡單。但其實,嬰兒的大腦活躍度是成年人的2倍!很意外吧?那個看上去只會吃了睡、睡了吃,啥事也不幹的小寶寶,他的大腦居然在高速運轉。

當你看到有些大人學外語費勁巴拉、抓耳撓腮,但一個小寶寶卻能在國語的基礎上輕鬆掌握另外一門語言時,你就不會再感到意外了。因為這個小不點現在的學習力爆棚,哪是我們能比的。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如果我們把握好孩子生命之初的這段時期,及時刺激他大腦發育,提高智商。就能影響他將來人際交往的方式、看待問題的思維模式以及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從而影響他一生。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在講述嬰兒期生長時,提出與大腦發育息息相關的幾個要點:

①語言

在孩子語言發展階段(1-3歲),家長若能時常與他說話交流,有助於大腦的開發。

②育兒態度

如果在育兒過程中,給予孩子愛、溫暖和尊重,能增強孩子自信和自尊,讓他感覺自己是被愛和有價值的。這些信息對大腦的發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③環境

保證孩子生活的環境安全且豐富多彩,能讓他擁有安全感的同時,又自主探索並開動腦筋解決問題。

我們若能把握這幾個要點,平時在生活中適當引導,便能很好地開發寶寶大腦,促進智力發展。

02 嬰兒大腦的有趣反應

美國育兒專家西爾斯認為:在嬰兒時期,寶寶會把對外界的認識,在大腦中形成圖像。圖像越多,意識發展越好。

西爾斯博士把寶寶的意識狀態,分成了6種,且這些意識每天會循環幾次:

狀態1:深層睡眠

這時候寶寶會睡得很踏實,呼吸均勻有規律,四肢放鬆,即使你擺弄他的身體他也不會有太大的反應。

狀態2:淺層睡眠

在這個狀態的寶寶很容易醒,可能你的腳步聲就輕易把他嚇醒了。他睡著也不安分,身體和四肢還在微動。

前2種意識都是寶寶處於睡眠狀態,並且一個小時左右交替出現一次。後4種意識,都是寶寶在清醒狀態中出現的。

狀態3:將醒或快睡著

寶寶這時有點小迷糊,眼皮可能半閉合,四肢也不停扭動。一旦他醒過來,就會進入下面3種狀態。

狀態4:清醒且活潑

寶寶在這種狀態下是完全清醒的,並且表現很活躍,整個身體都在動。

狀態5:哭鬧

通常會很大聲地哭,似乎很煩躁,四肢也會胡亂揮舞著。

狀態6:安靜地觀察

這時候的寶寶,像個小天使。他一動不動地睜大眼睛打量著周圍,好像在思考什麼。

閨蜜一聽,嬰兒居然有6個狀態,還以為他就是睡和醒兩種呢。那哪種狀態適合學習和接受新事物呢?

寶寶睡著了你在旁邊說話他也不會搭理你,迷迷糊糊時,估計看著你也煩躁。哭鬧就更別說,人家脾氣大著呢。當你發現寶寶睜大了好奇的眼睛盯著你時,沒錯,就在第6種狀態,是學習的好時期。這時候你若提供一些新的知識,能讓他在大腦中形成精神圖像,便能促進大腦發育。

但只有在狀態6時,寶寶才會在腦海中形成圖像嗎?

當然不是!

只是說,在這一狀態,他能有效吸收周圍環境事物,自主學習東西。但其他每個狀態,他大腦都在快速發育。

比如他哭鬧時,可能就是告訴你:"我餓了,要吃;困了,要睡;不舒服了,要抱抱。"如果媽媽對寶寶發出的信號及時作出回應,餵奶、哄睡、擁抱。這種模式重複很多次後,寶寶下次再哭,他的腦海裡就會形成一個圖像,預計哭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

發展心理學把這種有趣的圖像稱為"圖式"。寶寶需求得到的回應,會累積越來越多的圖像,慢慢就變成了思考和認知的過程,也就是意識的發展。他腦海裡填充的圖像越多,大腦發育也就越好,智商也就越高。

但有些觀念認為"不能把孩子寵壞了",寶寶不哭時才抱一抱哄一哄,哭鬧時卻置之不理。這樣,寶寶的大腦是一片空白,他不知道自己有需求時,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他腦海中自然不會形成精神圖像。孩子間的差距,也就這樣慢慢拉開。

03如何促進寶寶大腦發育

在知道了寶寶大腦發育與什麼相關,以及意識狀態能形成圖像後,我們想要促進寶寶大腦發育,幫助他發展智力,也就很簡單了。

01教寶寶語言

《童年的秘密》一書提到,嬰兒從出生開始就在觀察並學習語言,大腦中的神經元也因此不斷聯結。

你會發現,即使1個月的寶寶,如果你看著他眼睛說話,他也會盯著你,努力張開嘴發出"哦,哦"的聲音來回應,好像在認真學習語言。這也表明,父母是孩子語言的啟蒙老師。我們可以以什麼樣的方式,讓寶寶更好地發展語言呢?

A簡單一點:

我們跟嬰兒說的話不要太複雜,簡單的詞語就可以了。比如:"寶-寶-我-愛-你。"把每一個字音節拖長一點,讓他能聽清楚每一個字的發音。

B活潑一點:

有次侄子來看望布布,剛開始他跟布布聊學校的事情,布布聽著聽著就困了,似乎馬上能睡著。結果侄子在一旁抑揚頓挫背詩詞,布布反而精神起來,眼睛一眨不眨盯著侄子看,好像她也能聽懂似的。太平淡的語調,小嬰兒一會就覺得乏味,但輕鬆活潑的語言,能吸引他們注意力。

C給寶寶反應時間:

和寶寶說話,就得像和一朋友說話一樣,給他留一點回應時間。他如果用"嬰語"回答你,你也馬上回應他。一個良好的互動能刺激他大腦中的神經元,產生精神圖像。

02營造良好的環境

有時候,家長也有很多事情要忙,不能時刻陪著孩子。這時候,一個能讓寶寶自主探索的環境就很重要。尤其孩子在6歲前,會有一系列敏感期,如果他能在環境中汲取營養,也能很好地促進大腦的發育。

比如給孩子準備可以讀的童書,能隨意塗鴉的畫筆和紙板,能探索手能力的益智玩具等等。

另外,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讓他覺得自己是被愛的、有價值的。一個溫暖的家庭環境,能讓孩子充滿安全感地去發展自己能力,而不用分出精力去考慮其他。

03保持積極的育兒態度

心理學家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中提到,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從父母這裡得到2樣東西:

Ⅰ安全感:

朋友家一個孩子特別膽小,總是害怕獨處,也害怕與別的小朋友交流。儘管朋友跟他重複了無數遍:"不用怕,沒人會傷害你。"但小女孩依然沒有變的勇敢起來。

其實,孩子的安全感很大程度來源於父母。朋友夫妻倆經常出差、加班,陪伴孩子的時間本來就少,回家後還經常處理雜事,常把娃晾一邊。孩子越來越孤單,膽子也越來越小。

父母要幫娃建立安全感,很好的方法就是身體接觸。比如時常抱抱他們,出門多牽他們手,多給予愛撫和陪伴。孩子跟你聊天時,再忙也記得回應他們。有時候他們不需要你認真傾聽他們說什麼,只要知道你在聽就行了。你的聲音、表情、動作、反應,都能刺激到孩子大腦,讓他們做出相應的反應。

Ⅱ價值感

孩子只有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才會認為自己是值得被愛的,是有能力的。我們常有種錯覺是"幫孩子準備好一切是愛他"。其實不是,幫孩子包辦了一切,就讓他失去了創造價值的機會。他也就不能開動腦筋、證明自己。

哪怕是一歲的孩子,你也可以讓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比如把尿不溼扔垃圾桶。隨著孩子長大,他會用行動告訴你,他想要做什麼。這時候,不要阻止他,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讓他自己去做就好了。

《正面管教》一書提出了很多關於父母如何與孩子建立聯結、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愛和有價值的方法。這本書風靡全球,很受父母歡迎,家長可以備一本。點擊連結就能購買哦~

04布穀媽媽說:

由於篇幅有限,布穀媽在這裡先講到寶寶早期智力發育,後續會寫更多關於寶寶不同年齡階段大腦的不同發育狀況,以及我們可以怎麼做,能幫助孩子發展智力,做一個高智商娃。

喜歡就關注哦~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

相關推薦:

1、新生寶寶養育要點,兒科醫生提供的5個標準,你家娃達標了嗎?

2、孩子未來的人際關係,藏在童年裡,5個鍛鍊方法,媽媽做對了嗎?

3、2歲娃執拗頑固咋回事?媽媽做對4點,幫孩子打造「科學家頭腦」

相關焦點

  • 腦發育好的孩子,嬰兒期會有這些「有趣」表現,佔得越多越聰明
    的確,3個月大的寶寶能有這樣反應還真是少見,同行的朋友告訴我們,孩子在睡覺的時候出現微笑,說明他們腦部發育好,一般人睡覺的時候,臉上的表情不會有太大變化,小寶寶因為早期腦部發育較為迅速,所以無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也直接說明寶寶非常聰明。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有這3個反應,說明大腦發育好,智商低不了
    對於孩子的智商發育一直都是父母比較關心的話題,孩子的智力不僅影響自身的健康,對於以後學習、工作都要著重要的作用。孩子在睡著的時候,正是身體發育的時候,同時也是孩子腦復發育的高峰期。因為腦部發育好,孩子的智商就會高也就更聰明,所以,家長們都很重視孩子的睡眠問題。
  • 孩子反應慢是因為智商低?研究證明:智商高的人往往反應更慢
    反應快,智商反而不高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是否知道什麼是下意識反應?下意識反應其實很簡單,直白地說,就是不經過大腦思考直接作出的快速反應。例如,當手碰到熱水,當大腦還沒反應過來,指揮你拿開的時候,其實你已經彈開,把手拿起來了。這種本能就是下意識,不用經過大腦思考的反應。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若有這3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將來雙商好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若有這3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將來雙商高風雨育兒課堂2020-06-09 22:35:49李玫瑾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 孩子睡覺時若有這三個反應,李玫瑾:暗示大腦發育快,將來雙商高
    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孩子睡覺的三個反應,是大腦發育快的信號,將來雙商很高。這絕不是空話,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晚上不能在十點進入深度睡眠會導致他的智商測驗中得分偏低。
  • 家裡的孩子睡覺總有這3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將來智商抵不了
    發現很多孩子作息時間規律的,智商高分並且把我們身體發育也很好,但是作息不規律,睡眠時間不充足的孩子,智商測試中,得分就偏低。可見孩子平時規律的生活作息對大腦發育和身體成長來說,都佔據著很重要的作用。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睡眠時間和作息習慣,就一定要及時培養和注意。
  • 孩子熟睡後常出現這個動作,暗示其大腦可塑性很強,更易成小學霸
    >微笑是大腦對外界刺激做出的一種正常反應,通常在清醒狀態下較為常見,如果寶寶在睡著後還經常面露微笑,說明其大腦神經發育成熟,大腦皮層仍處於興奮狀態,能對外界刺激做出靈敏的反應。幸孕姐小貼士:微笑是寶寶與生俱來的本領,如果在10周左右仍未出現,可能是大腦發育出現了問題,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
  • 反應慢的孩子智商更低嗎?研究表明:智商高的孩子,往往反應更慢
    我們常常認為,智商高的孩子應該具有反應速度快、思維敏捷等特徵。例如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哪個孩子總是第一個舉手回答,那麼這個孩子一定是高智商的。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最新研究表明:智商高的孩子,往往反應更慢。這是為什麼呢?
  • 孩子手上「螺紋」越多智商越高?袁隆平開心的說:我有十個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小的時候,經常聽到家裡的爺爺奶奶說,一個人手上的螺紋越多的話,那麼這個人也就越聰明,越富貴。大家也都覺得螺紋越多福氣越好。手上「螺紋」越多智商越高?關於這個螺紋,聽到最多的說法就是:手上螺紋越多,孩子越聰明。但是其實,這個手指螺紋,實際上就是我們的指紋,它的形成至今都沒有什麼科學依據,跟遺傳更是沒有任何關係。而民間的說法,也只是圖一個好的寓意罷了。
  • 6歲前是腦部發育最佳時期,分年齡的訓練,讓孩子擁有全腦思維
    智商和思維並不是天生的,孩子在出生時都是一樣的,如果您也希望孩子智商高,腦思維靈活,要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腦部發育。人的大腦分左腦和右腦,各自擅長的能力都會有多不同。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左右腦在大腦中起到什麼作用,有很多家長只知道培養孩子的右腦發育,但是對左腦的認知卻比較少。
  • 智商高的反應慢,智商低的反應快?|心理學解釋:智商與反應速度
    生活中那些反應慢的人,總是會被我們貼上愚笨、智商不高的標籤;而那些遇事反應機警的人,則會被我們認為是智商高、聰明,事實果真如此嗎? 其實不絕對,有研究表明:高智商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反應會比較慢,而那些反應很快的人實際上智商都比較低。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孕中期常吃這3類食物,有利寶寶大腦發育,孕婦自己也有好處
    文:豆媽逗娃 原創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又聰明。說起寶寶的聰明程度,這離不開大腦發育的狀況。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在孕中期吃哪些食物,能讓寶寶的大腦發育得更好。胎兒大腦發育的高峰期經過科學研究發現:孩子的智商水平確實與胎兒時期的發育有關。其中,有2個高峰期。
  • 精細動作是大腦發育的標誌,這樣「玩」,寶寶智商將會更進一步
    粗.大動作發育又名大動作發育,我們常說的「三翻六坐七滾八爬九扶立周會走」都屬於大動作發育;精細動作發育指的是手的動作發育,比如拿、捏、穿、扣、撕、敲等動作發育,同時也是手眼協調
  • 孕婦孕吐越嚴重,說明寶寶智商越高?寶寶智商高低主要這2點決定
    而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孕媽在懷孕期間,都是有各種孕吐反應的,醫生也說過在懷孕前三個月孕吐反應很大是最正常的,在三個月以後就會趨於穩定。而要是在三個月以後還是孕吐嚴重的,這就要注意了,因為孕吐嚴重對寶寶來說並不是好事,但是現在卻有傳言說是孕吐嚴重的是好事,越嚴重說明寶寶的智商越高。
  • 嬰兒時期,男寶的大腦發育就已落後於女孩
    曾經聽到過這樣的說法,說是女生的心理年齡一般都要比男生成熟,難道說,不僅僅是心理年齡,男生的智商發育也會比女生慢嗎? 從某種程度上,這個猜測還真沒毛病,甚至還有科學依據支撐。
  • 新生兒頭圍接近這個數,意味著大腦發育越好,量量你娃是多少
    哈佛的一項研究表明:新生兒的頭圍和智力有一定關係,不僅反映了大腦發育程度,還可以間接判斷身體發育狀況。研究顯示,新生兒頭圍在34cm是最合適的,接近這個數,意味著大腦發育越好,比其他頭圍的孩子更聰明,快量量你娃是多少。 人們常說大腦發育好的孩子,都有合適的頭圍,那麼,頭圍接近最佳範圍,究竟對新生兒有哪些好處呢?
  • 高智商的孩子反應快,低智商的孩子反應慢,反應速度和智商有關嗎
    孩子的反應速度同孩子的智商無關有拖延症的寶寶通常會讓身邊的人變得非常的苦惱,他們行動緩慢和反應速度的緩慢經常會被別人誤認為是不是智商有所問題。比如老師提問一個問題,有的孩子就會脫口而出,有的孩子就會沉默不語,但這僅僅是一個表面現象。
  • 寶寶小手越靈活智商越高?0-4歲是大腦開發關鍵期,要把握機會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並不知道該如何通過手部運動開發大腦,也不知道從什麼年齡階段開始鍛鍊手指。如有人問18歲再鍛鍊手指還能提高智商嗎?答案顯然是不行的。科學研究表明,兒童大腦開發的關鍵時期是0到4歲,4歲的時候智力就發展了一半,等到8歲的時候智力基本就穩定下來了。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這個階段,對寶寶進行手指訓練。
  • 嬰兒喜歡撕紙是聰明嗎?孩子有三個表現證明比同齡人大腦發育的好
    孩子出生之後,父母們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智商,但是嬰兒太小並不會說話,那麼孩子怎樣才能證明孩子是聰明的。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0-2歲的孩子處於感覺運動階段,也就是孩子的一切感覺都來自於運動。先有運動再有感覺和思維,把這些運動放到孩子的具體發育上就是我們能夠看到的大運動發展和精細運動的發展。尤其是精細運動的複雜程度,和孩子的智商發育有著緊密的關係。
  • 李玫瑾:孩子睡覺有這三種反應,長大後智商會很高,有科學依據
    從寶寶的輔食添加一直到生長發育,每一個環節都會佔據父母很大的精力。特別是孩子的大腦和智商發育,更是讓父母操碎了心。養出高智商寶寶幾乎是所有家長的共同心願,而在這之前,父母首先要學會判斷孩子的智商發育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