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財散走」,指的是啥呢?老話在理嗎?

2020-12-12 棒奔霸

導讀:農村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財散走」,指的是啥呢?老話在理嗎?

現如今的農村,跟過去已經大不一樣了。環境變得越來越好,也越來越適宜居住,這裡環境靜怡,空氣相當的新鮮。夜空之中能夠看得到星光閃爍,比起繁雜的城市,這裡反而更加適宜居住。現在農村的房屋的模樣,也跟過去不再一樣,越來越多造型別致的別墅民房,看上去不但美觀大方,而且居住在裡面是相當的舒適,加上建造面積很大。在帶上一個獨立的院子,這才是真正的田園風格的民居房。

對於蓋房子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房屋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居住的時間長短。房屋的布局走向規格建造,關乎到居住是否舒適,而且按照農村的老話來講,還關乎到家庭運勢。所以對於房屋的建造,從開工到居住,各地都有不同的講究和說法,這也就延伸出了許多的俗語老話,這些俗語都是圍繞著農村房屋開展,有的卻是具有一定的道理存在,是值得借鑑和參考的,也有的擱到現在已經過時,只能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來看。

房屋的布局很關鍵,這也直接影響到居住的舒適度,有的房屋看似高高大大,但裡面的設計卻不能令人如意,進去之後仿佛是像走迷宮一般,不論是看上去還是住進去,都會感覺到不舒服,這種情況的現象也不在少數,跟商品房的戶型類似,都是關於房屋內在布局的考量,如何才能居住之後感到舒適方便,才是最為緊要的,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大口對小口,家敗財散走」,這裡的大口和小口指的又是什麼呢?

房屋也是有口子的,在農村蓋房之時,都會預留口子,這口子是有區別的,有的被叫做大口,有的被叫做小口,大口指的是門,小口呢自然是是窗口,預留下口子,是房屋建造完畢之後,等待乾燥一段時間之後,在裝修之際,會把門和窗戶都一一的按照完畢,這樣才算是建造的差不多,這句俗語所說的大口對小口,指的是門和窗口是不能正對著,主要體現在東西廂房上,就像貼對聯一樣,要工整,門對著門,窗戶對著窗,這樣不但看起來感覺很協調,也適宜居住。

開門之後正對著一個窗戶,不但看起來很突兀,對於生活上也極其的不便,按照人的習慣,通常都是從這個門出來之後,去另外一個屋,都是直接就能夠進去的,如果正對著的是個窗戶,是很不便得,而且不熟悉的情況下,還很容易導致碰撞,除了不便之外,按照農村的說法,這樣的布局,屬於是漏財的表現,到時候家裡是存不住財氣的,所以不論是從協調性還是其他方面,這樣的布局是不可取的,也被叫做「門對窗必遭殃」,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財散走」啥意思?大口是什麼?
    而今天筆者帶來一句在農村流傳非常廣的蓋房子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財散走」,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聽說,下面筆者就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是大口小口?做過裝修的工匠都應該知道這個叫法,房子在建設的過程中,總是會利用模板給房子留出很多個口,這些口有門口、窗口、通風口、煙道口,這些口都是為了房子日後使用而設立的,而這個大口在農村指的就是門口,小口指的就是窗口。為何大口不能對著小口?
  • 農村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財散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比如對於農村建房,老人們常告訴人們說,建房房子一定要注意,不要「大口對小口」,如果這樣建設的話會對家庭不利,最終造成「家敗財散走」的局面。那麼這兩句話是如何理解的呢?我們都知道,在建設房子的時候我們都是要提前選擇好房子的建設位置、朝向以及房子的內外布局等等。
  • 農村俗語「大口吃小口,家破財散走」,這話啥意思呢?有啥說法嗎
    對於農民來說,手裡有了錢也是和城市的人一樣,第一件事就是房子的問題,城裡人居住是不用蓋房子的,購買小區就可以了,但是農民要想改善居住的環境,就要蓋房子了,這幾年宅基地已經確權了,也是明確了宅基地蓋房的標準,那麼很多的農民就會選擇在年底的時候蓋上房子,那麼對於蓋房子來說,在農村也是有關於蓋房子的俗語,就比如這句「大口吃小口,家破財散走」,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大口對小口,家財人財散」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所居住的房屋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口對小口,家財人財散」,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東高不算高,西高壓斷腰」,指的是啥?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東高不算高,西高壓斷腰」,指的是啥?老話在理嗎?冬季來臨,天氣也變得愈來愈冷。過去農村的冬季,是全年最為閒暇的季節,農田裡面也沒有了什麼農活。忙碌了一年也終於可以在這個寒冷的季節稍微地休息一下。
  • 農村俗語「前包後窪,不孤就寡」,說的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前包後窪,不孤就寡」,說的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在農村生活,擁有新鮮的空氣,以及優美的環境,跟繁雜的城市相比,農村相對靜怡了許多。尤其是家有餘糧,自己能夠種植蔬菜,在今年春天疫情發生的時候,農村反而成為了很多人最為嚮往的地方。在農村生活,房屋的建造是必不可少的,農村的民居跟城市的單元樓相比,不但擁有更多的建築面積,而且通常都有一個獨立的小院子,採光更加的充足,更加的適宜居住。
  • 農村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啥意思?老話很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啥意思?老話很在理在農村的俗語可謂是包羅萬象,無所不知,大小事務事無巨細的都有描述,關於天氣的、農業的當然最多的還是生活的。在農村一直以來都講究「一命二運三風水」」,尤其是對於房屋的修建說法頗多,房屋的建築走勢結構包括高低,不但能夠改變房屋的審美,而且還關乎到家庭的運勢,所以對於此類的俗語是不在少數,有的俗語確實屬於封禁迷xin的糟粕,隨著時代的進程,已經失去了應有的價值,但也有一些此類的俗語,直到現在,依然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
  • 農村俗語「東西路箭房,十人九傷亡」,啥是路箭房?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東西路箭房,十人九傷亡」,啥是路箭房?老話在理嗎?農村的俗語有的是關於農業生產的,有的是關於修房蓋屋的,也有的是關於天氣變化的,俗語可謂是事無巨細包羅萬象,什麼都有涉獵。直到現在很多俗語老話依然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當我們平時做錯了什麼事情之後,還會有人說:看看,讓你不聽老人言,這會吃虧在眼前了吧!所以也有人把俗語叫做了十句俗語九句真。俗語也並非都是具有道理,像一些特殊年代的俗語,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慢慢的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 農村俗語「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說的是啥意思呢?老話很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說的是啥意思呢?老話很在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是村民最美好的期盼,在過大年的時候,還經常喜愛在水缸上面用紅紙寫上清水滿缸,在豬圈、雞窩等地方貼上六畜興旺,或者是牛羊滿圈,這也是對於來年美好的期望,對於六畜來源久長,這種概念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分別指的是:牛、馬、羊、豬、狗、雞,這也側面的說明了馴養家畜的悠久歷史,這些原本都是野生動物的六畜,被馴化之後成為了家庭常見之物
  • 農村小老鼠坐天下,老話「貧富看老鼠」說的是啥呢?在理?
    隨著農村環境,以及人們生活習慣改變等多方面原因,如今農村老鼠是不如以前多了,而且過去那碩大老鼠也不見了,映入人們眼帘的則是體型甚小的小老鼠,就好像一粒花生米,跟永遠長不大是的。至於原因就是大老鼠不適應環境以至於難以繁衍生存,或漸以消亡,或遠走去了他鄉。
  •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呢?老話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呢?老話有道理嗎?俗語和老話,是農村聽到最多的,而且這些老話至今有的還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俗語也有十句俗語九句真的說法。這些俗語老話關於什麼方面的都有,真的是無所不能無所不至。其中關於農村房屋的俗語是真的不少,過去農村蓋房子,跟現如今可不一樣,有的是需要積攢半生才能蓋的起來。所以對於蓋房子,一直以來都是人生中的大事。
  • 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也是嚴寒的開啟,冬至這一天也是全年白晝最短的一天。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的黑指的是陰雨天氣,疏則是沒有陰雨天氣,是畢竟晴朗的天,所以可以理解為冬至這一天如果是陰雨天氣,那麼到過年春節的時候,將會出現大晴天,如果冬至這一天是大晴天的話,那麼到了過年的時候,將會出現雨雪天氣。
  • 農村俗語:「家中出三,妻離家也散」,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不止風景自然,其實上也充滿了文化底蘊。跟人交流的多了,就會發現,從他們的嘴裡經常能聽到一些很經典的話語,通俗有趣,即俗語。多是老祖宗根據經驗總結的,被後人用於日常生活中。這些俗語,話糟理不糟,啟迪做人做事。今天我們給大家分享一句俗語:家中出三,妻離家也散,不知道你聽過沒?
  • 農村俗語「豆見豆,必定瘦;谷隨谷,守著哭」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農村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種植有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豆見豆,必定瘦;谷隨谷,守著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
  • 老祖宗說:「門咬門走口人,門衝道必傷人」啥意思?說的在理嗎?
    而俗語就是大部分農村人知識的來源。比如農諺類的「冬天鏟去草,春來害蟲少」就告訴莊稼人,要想春天莊稼長的旺盛,不生雜草和蟲害,冬天的時候就要手勤點吧草芽趁早鋤了。再比如「要吃白面,伏裡耕三遍」小麥是否高產,關鍵在於伏天是否把地翻耕的鬆軟度和施肥的大小。
  • 農村俗語「不怕紅杏出牆,就怕野花進房」是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夫妻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不怕紅杏出牆,就怕野花進房」,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蔥韭蒜,莫見面;辣對辣,葉不發」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耕作有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蔥韭蒜,莫見面;辣對辣,葉不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呢?老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門前老墳住千年,屋後水坑早搬家」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自古以來農民對蓋房子這件事情就特別重視,因為一座房子的蓋成不僅要花費一家人大半生的心血和精力,房子寄託了全家人的希望,所以人們在蓋房子時,從選址到建成,處處有很多講究,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就是關於房子選址的禁忌:門前老墳住千年,屋後有水早搬家,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
  • 今日大雪,農村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是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關於大雪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俗語是根據大雪節氣的冷暖來判斷未來天氣變化的,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很多人會將節氣大雪和氣象大雪混為一談,認為大雪節氣就應該下大雪,其實並不是這樣,大雪節氣和小雪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氣溫、光照等氣象特徵的一個節氣。
  •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今天要分享的這句「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下面就來一起看看這句話作何解釋吧!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是啥意思呢?這句俗語有道理嗎?看看大家怎麼說?@李阿冰雖然俗語「大屋摞小屋,三年兩年哭」有點誇張,但是卻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