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桃蛋媽,今天跟大家聊聊全職媽媽這個話題。
這個話題真是常聊常新,一年要上好幾次熱搜,被熱門影視劇翻來覆去地拍。
碰到這個話題,有人心酸,有人火藥味滿滿,有人在門外徘徊猶豫,有人在門內冷暖自知。
前有《我的前半生》羅子君,後有《三十而已》顧佳,還有更古早的林品如,全職媽媽/太太,每次被戲劇包裝後,婚姻生活都非常「精彩」,一地雞毛,一盆狗血,令看者唏噓,身處其中者尷尬。
但其實,這些年影視劇還是有所改變,對全職媽媽形象的塑造進步了一點點。
比如顧佳版的全職媽媽,就已經把帶娃當成了一項事業,跟羅子君不同。羅子君的全職,用全職太太來形容更貼切,依附和享受是主題,而顧佳,是把全職媽媽當成一個工作崗位來努力的。
但總之,全職媽媽,還是一個令女性焦慮的選項和職業。
要說我們這個社會對於全職媽媽沒有刻板印象和偏見,那是睜眼說瞎話。
桃蛋媽一直覺得,我們的網絡世界、文藝作品,關於全職媽媽的描述和故事,還是太少,而且失真。
今天桃蛋媽想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位好朋友做全職媽媽的故事。
她的身上,幾乎找不到關於全職媽媽刻板印象的標籤,同時,她又很有個性,很真實。
如果有什麼能消除人們的偏見,能撫平心中的焦慮,那肯定是現實中真實的人物故事。
桃蛋媽邀請她為「牛娃成長記」做了一篇自述。
全職媽媽千千萬,我這位好朋友只是其中一個,她不能代表什麼,也不能完全說明什麼。
但我希望,她的故事,能為全體全職媽媽缺失的真實畫像,補上一塊明媚的圖景,就足矣。
她為做全職媽媽放棄了什麼?老公從此就當甩手掌柜了麼?全職媽媽怎麼張口跟老公要錢?當全職媽媽最大的成就感和收穫是什麼?
我們聽聽她怎麼說——
「
大家好,我是丁媽,坐標成都,家有一小棉襖,明年幼升小,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做全職媽媽4年以來的心得與故事。
先從為什麼做全職媽媽說起吧,可能每個全職媽媽都繞不過這個話題(笑)。
我做全職媽媽,來源於三個方面的影響。
第一就是工作,我以前的工作真的太累了,我是做諮詢的,經常要出差,要熬夜。
我有過連續90天沒有休假的記錄,也有過10天往返8次出差的記錄。
所以結婚四五年,我都沒有要孩子。
實話說,這份工作薪水挺可觀,我自己也享受其中。
但是生了娃以後,一切就都得重新洗牌了。這份工作把我的精力用得一乾二淨,沒辦法兼顧到母親這個角色。
我考慮再三,雖然很不舍,在娃1歲的時候,還是從原來的工作辭職了。
我也知道有很多優秀的媽媽能兼顧家庭和工作。第一我覺得人家有這個能力,第二個人家有比較好的一個後援團隊,可能是老人或者得力的阿姨。
但是我沒有這樣一個理想的團隊。
當時我的想法是,換一個強度沒那麼大,可以兼顧到女兒的工作,當然這樣的工作,收入肯定不如以前高。
做全職媽媽的第二個原因,來自帶娃的阿姨。
別誤會,其實我當時請的那個帶娃阿姨很好,女兒是她從小一手帶的,找到一個稱心的阿姨不容易,我挺珍惜她的。
女兒一歲左右時,我辭職了,想休息一下找工作。就在我辭職後兩個月左右,我們家阿姨也辭職了,原因是她母親生病了,她要回去照顧。
我當時想可能一兩個月,阿姨就回來了,我再堅持一下,結果一兩個月之後,阿姨的母親還臥床,她沒辦法出來工作,我就被迫一直帶娃帶到過年,有半年時間。
當時我還想,年過了以後,找一個新的阿姨,阿姨適應了之後我就出去工作。
結果就在那時候,我突然發現女兒變了。
(丁媽的女兒)
她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語言、運動、思維都表現出了特別大的不一樣,進步是跨越式的。
這個變化就發生在這前前後後半年的時間,當然可能與孩子本身發展也有關。
除了能力的進步,女兒的性格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她一歲左右時是個不苟言笑的小孩,沒有什麼笑容,也沒有什麼聲音。
但是一歲半之後就變成了一個特別活潑特別愛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小孩。
這半年,女兒周圍環境最大的變化就是,從本來由阿姨帶變成由媽媽主要來帶。
然後我老公就跟我商量說,要不然就先自己帶,帶到女兒上幼兒園或者什麼時候再出去工作。
這是我做全職媽媽的第二個原因,第三個原因其實就是家庭經濟條件。
我老公掙得還可以,我們之前的儲蓄也都在,況且成都的生活壓力也沒有北上廣那麼高,所以我全職帶娃,經濟上算是有保障。
再者說,如果我就是為了找一個工作,去參與社會,覺得自己在工作在參與,但不能全情投入這份工作,在工作上也沒有很大的創造力的話,也沒有什麼意義。
基於這三個原因的影響,我就想通了,自己的價值在帶娃上實現得更多,所以就進入了全職媽媽的角色。
再來說說女兒吧,桃蛋媽經常打趣我,說我是牛娃媽媽,其實我真不敢當這個稱號,牛娃多的是,我是有自知之明的,我家娃只是英語好點兒。
女兒現在5歲,詞彙量3000左右吧,要說牛,也就這點還可以。
這也跟我全職帶娃有分不開的關係,早期我花了不少時間,在家陪娃親子閱讀。
每天至少閱讀1到2個小時英文原版書。能買到的適合女兒的書,我都買回來了,比如牛津樹,還有很多。
(丁媽家的部分英文書)
現在女兒已經有自主閱讀能力和習慣,不用非要我陪著了。
我覺得學英語就這一條秘訣,大量閱讀,大量輸入,沒有別的捷徑。
女兒在幼兒園同學裡,也算英語好的。娃上的國際幼兒園,環境裡面能解決的只是聽說問題,閱讀這項,不管是上哪個幼兒園或者小學,都不可能在課堂上去閱讀,不可能在學校裡去閱讀。
這些都是回家之後要解決的問題,時間花在哪裡,哪裡就有回報。英文和中文一樣,每天花1到2個小時閱讀肯定是有意義的。
這個事情不是每個家長都會做的,做和不做在孩子身上體現出來是不一樣的。
女兒上的幼兒園屬於成都比較好的國際幼兒園,一年學費10W,桃蛋媽說我太捨得給孩子花錢了。
其實我覺得這個錢花得還是值的,我就一點要求,希望孩子真心愛幼兒園,愛幼兒園裡的老師。
每次放假放久了,女兒就盼著上幼兒園,去了幼兒園她就很開心,回來她會跟我說,她覺得 Teacher Peter很搞笑,是一個很有趣的人,我就覺得很棒。
我對幼兒園沒有特別不切實際的期望,所以我也沒有什麼特別失望的地方,整體是滿意的。
再說說興趣班選擇吧,我家娃對運動類都不是很感冒,但是我覺得運動對她的健康有益,對長高、視力都有幫助,也能培養一個孩子的品格和心性,所以我比較堅持,算是小「逼」了一把娃。
初期我們嘗試了特別多的運動項目,遊泳、網球,還有所謂高級一點的騎馬滑雪擊劍,但是女兒都不喜歡,唯獨網球,還可以湊合去上上。
我家興趣班的探索還算效率比較高(主要還是娃放棄得快,哈哈),現在已經基本選定了網球作為深度發展的項目。
這種深度發展,其實並不是要怎麼逼娃,我就是希望她能堅持下來,我對她的運動方面沒有特別高的要求,只是希望她有強身健體這麼一個習慣。
運動也好,藝術也好,對天賦要求挺高的,我覺得我家娃這方麵條件沒有那麼優秀,不會走專業那條路。
我覺得全職媽媽,在娃小的時候,更像是一個陪玩吧。
現在的小朋友太苦了,上了小學以後,估計就沒什麼玩樂的時間了,所以這幾年我全職基本上大量的時間就是在陪娃玩。
每天的行程都挺滿的,沒有哪一天在家閒著的,動物園、遊樂園、公園,每天都有各種行程。
有可能早上看到下雪了,我們就開車200公裡去成都周邊的山裡玩雪。
甚至為了玩,還逃學不上課,我是會為了玩給孩子請假的。
為了能讓娃多玩一點,有時候課外班我會安排在幼兒園沒有放學的時候,我提前把娃接出來,讓她上到6點,晚上她就可以玩。
在學習上,我很少佔用娃玩的時間,大部分佔用的是幼兒園的時間。
女兒每天都有至少一兩個小時時間,純粹由她自己安排,想玩什麼玩什麼,我不會幹涉。
在我們家,教育娃這件事,是我的「一言堂」。
我覺得,既然我放棄了工作,全職帶娃,我把這件事當成一項事業去做,那我肯定是比家裡其他成員在帶娃這件事上更專業的。
幸而娃她爹也認同並且支持我,他從來不會在娃的教育上對我指手畫腳。
娃她爹工作壓力很大,但是相對我原來的工作,他被工作佔用的時間沒有我多,因為很多事情不需要自己親自執行,所以基本上他一周還能給女兒洗四五次澡,陪陪娃。娃睡了以後,他還會繼續工作一會兒。
他這點做得挺好的,不是那種「不動如山」的爸爸,他一直努力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多陪伴孩子。
娃她爹已經盡了他自己的能力,我覺得他挺棒的。
我身邊有很多有衝突的家庭,我覺得是來自於家庭成員都想參與娃的教育,表達意見的人很多,但是卻沒有一個主持會議說了算的人。有很多家的爸爸並沒有參與孩子的具體陪伴和教育,但是意見特別多,這種就太討厭了。
還有一個大家可能關心的問題,全職媽媽沒有收入,跟老公張口要錢會不會沒有底氣?
這一點我事先就做了打算,在全職帶娃之前,我就和娃她爹溝通好了。
我不希望每個月伸手跟他要一筆錢,這樣很奇怪,他說他也是這麼認為。
結婚後生娃前四五年,我賺得並不比他少,我們對於家庭的財務貢獻差不多,他也明白我為了娃放棄了多少。
所以我倆商定,以後家裡每年會給我一部分整體的預算,這個預算由我來協調和支配,不會出現幹個什麼都要伸手要錢的狀況。
我成了全職媽媽以後,老公並沒有變,對我和從前一樣尊重,我覺得這是他認可我對家庭付出的一種表現。
並且他也做了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儘量不缺席孩子的旅行,不缺席孩子學校的表演、家庭日等。
我覺得這樣就很好了,疫情之後有兩三個月沒有上班,其實他陪孩子還是盡心的。
但是要讓他全面參與深度規劃,甚至承擔我的焦慮,我覺得沒有必要,也不可能,他也做不到,這是一個不現實的目標。
家務這一項,對我也沒有太大困擾和壓力,我很少做家務。
在成都一個只做家務的鐘點阿姨的費用,其實是不太高的。如果不住家的話1000多2000塊錢一個月。
她來打掃衛生,然後做一頓飯,價格跟你家裡的大小,家務的多少,吃飯的人多少都有關係。
其實我覺得在成都過這樣的生活,壓力真的沒有那麼大,可能確實成都是一個中產可以活得很幸福的城市。我覺得在北京就不行,至少房子就買不起。
桃蛋媽那天問我,這些年全職帶娃有沒有慶幸或遺憾?我說肯定有,先說說慶幸的地方吧。
孩子優不優秀還得看以後,有很長的路和考驗。但我覺得,我深度參與娃的教育,讓娃有了很強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她很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她並不覺得表達自己是對別人的一種傷害,或是一件錯誤的事情,這一點我覺得特別好,這是她的性格特點。
還有安全感,女兒不見得是一個很開朗的孩子,但是她是一個在陌生環境、陌生人面前很自在,可以自處的人,我覺得這很棒。
如果是老人或者是阿姨帶娃,他們也許並不那麼願意孩子生長這樣的個性,他們可能對娃服從的要求更高一些。
當然娃現在大了,我會跟她說還是要有禮貌,我認為你這樣做不是很對,你沒有尊重別人或者之類的。
但是在她兩三歲時,我對她說的最多的都是好、可以。
女兒可能覺得,媽媽就是自己的後盾,能為自己兜底,給她的範圍比較大。
比如說她在大冬天說她要到水池裡面去玩一會兒,我就說好,你去試試,結果她去了,就說好冷要上來。類似於這樣的事情也蠻多的。
她想自己去感知去親自探索世界,我不會阻攔她。
有一次出國去玩,我查了攻略,那個地方有一個小溪是從阿爾卑斯山流下來的,很多人夏天的時候會在裡面玩水,但我們是3月份去的,還挺冷的。
因為是從冰山上流下來的雪水,水是刺骨涼,我問她你要不要去玩?她說我要,我就讓她去玩。但是我給她準備了雨靴,準備了換洗的的衣服,玩完了之後,就換了。
類似這樣的事情,老人或者阿姨肯定不會讓孩子做這種嘗試的,他們會說太髒太冷太危險了,但我會在保證安全的範圍內,不去阻撓娃嘗試探索的。
我媽有時候會過來我家幫我,做飯或說整理一下家裡。但是老人單獨帶孩子的時間確實很少,基本上都是我自己。
我家在教育娃上,確實是我說了算,娃受我的教育理念影響最大,這一點我很慶幸。
教育觀是人生觀的一個折射。因為你教給孩子的東西,都是你認為最好最有價值的東西,沒有人會教給孩子自己認為錯的事情的。
當然不是說別人不可以給我提建議,但是最後做決定拿主意具體執行的人是我。
再說說對娃未來的規劃吧,這個分為兩方面,一是希望娃走什麼路,二是希望娃成為什麼樣的人。
明年就要面對幼升小了,女兒中文的表達是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閱讀比英文差多了。她三歲半英文就可以認讀了,我一直等到她4歲半,中文都沒有這種自主認讀的跡象。然後我就找了一些資料,開始推動她閱讀,讀古詩。這塊兒比起英文來還是薄弱。
小學肯定不會再讓娃讀國際小學,國際學校的選擇面很窄,我覺得公立或者私立都可以,學區房也有。
也不是專門為娃買的,我以前就是房地產行業的,基於對不動產價值的判斷,很早就置業了學區房。
我私心是不希望女兒走高考這條路的,但如果她不想出去非要高考,那就考,我尊重她自己的意願。那時候都18歲了,她還沒有點自己的判斷嗎?我希望她的人生還是她自己做主,我只是儘量支持她。
我希望孩子成為一個能讓自己幸福、能讓別人幸福的人,性格上滿足、自信、快樂。
這幾年來,我做全職媽媽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我深信,女兒最愛的人是我。
我天天跟娃在一起,日常相處的點點滴滴,讓她相信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她的人,也是她最大的支持者。
女兒知道,在她需要的任何時候,媽媽都在。
說完了做全職媽媽慶幸的事,再來說說遺憾吧。
我的遺憾是,當初自己沒有結婚沒有孩子,最初做職業選擇的時候,沒有選擇一條進退比較自如的事業方向,導致後來完全無法兼顧事業,只能放棄。
帶娃和上班,就像兩個圍城,城裡的人各有收穫,各有遺憾。
我有一些朋友,她們生了娃依然奮鬥在工作崗位,近些年和她們聊起來,她們言語之中,也會透露沒有做全職媽媽的遺憾,覺得自己沒有好好陪伴孩子的成長。
她們有的是做醫生的,有的是做警察的,都是很忙碌的職業,是有使命感的職業。
我經常跟她們說:「你們是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的,不一樣,我也慶幸我沒有做那樣的工作,因為我不知道我做了那樣的工作,我會不會因為使命感,沒有辦法放棄工作,只能放棄陪伴孩子。」
如今我實在沒有辦法想像,如果我放棄陪伴孩子會怎麼樣?因為這些年我和女兒都收穫了很多,我已經完全認可並投入了現在全職媽媽的角色。
總之,女性做了母親以後,有所失去,也有所得,每個人的每個選擇都很不容易。
我的娃是個女孩,我希望她將來能看到更大的世界,比我的選擇更多一些。
我的人生,從認真上學,然後高考,好好工作,結婚生孩子,走的是一個比較傳統的路線,我還是希望女兒有更多的人生選擇空間。
如果將來有一天女兒跟我談,她不願意結婚,不願意生孩子或者怎麼樣,我不會強迫她,我希望她有更多的自主權。
哪怕將來她有了孩子,也想做全職媽媽的話,我也覺得那是她的事,她決定了我會去支持她。
但是一定是她想清楚了才做的決定,不是因為懶,或者說無奈之下,或者因為對方的要求不得不做,我不希望是這樣的。
如果今天讀到這篇文章的你,正在猶豫要不要做全職媽媽或者全職爸爸,也許我可以給點建議——
你肯定會收穫跟孩子特別親密特別特別幸福的一些時刻和記憶,然後你當然失去了在事業上更多的想像空間,也失去了你所謂的社會地位,很正常。你要是不做全職媽媽,你可能收穫了事業上成功的,你必然也會失去很多陪伴孩子的機會,可能孩子也會失去在母親/父親全力支持下有幸得到的更好更陽光的性格,或者是更好的教育。得和失,都很正常,這是一個選擇問題。
有人曾經問我,對《三十而已》裡的全職媽媽顧佳有什麼看法?
第一我覺得她很認真很努力,第二我覺得她運氣不好,沒選對老公。
但是要說我運氣很好選對老公,我也不會這麼下定論,人生那麼漫長,誰說得清楚以後。
顧佳最重要的一點,是她有對自己的人生兜底的能力,我覺得,這個是最重要的。
祝願每個做選擇的媽媽,都能聽從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無論在家裡還是外面的崗位,都認可並實現自己的價值,首先你要幸福,你周圍的人才能幸福,希望你過得滿足、自信、快樂,並且擁有這種為自己人生兜底的能力。
」
我的好朋友丁媽固然是幸運的,她有一個好的人生伴侶,好的家庭經濟條件,這一點,已經是很多女性未能擁有的。
但不可否認,她自己也很有能力,能奮鬥掙錢,也能慈眉帶娃,她想得明白,非常清醒、有計劃地走進全職媽媽這個角色。
她所強調的「人生兜底」的能力,桃蛋媽理解的就是——掌控與周圍人的關係,掌控身邊的環境,擁有一項被認可的不可替代的能力,進而掌控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對於丁媽而言,首先,她與老公、與女兒的深厚情感聯繫,這是關係的支撐點。
第二,她事先與老公約法三章,從財務上、教育權上,掌握了長久的主動權,這便是環境穩定的重要支點。
第三,她在女兒教育上的全情投入、陪伴和規劃,塑造了女兒陽光勇敢的性格,優秀的英文能力,便是她被認可的不可替代的能力。
這其中,有幸運的成分,也有能力的加持,因為這三點,她過得從容、滿足、自信、快樂。
她的故事,沒有什麼鮮明的主題、激烈的衝突,只是娓娓道來的日常心境與普通生活,但桃蛋媽覺得——
其中自有一種力量在。
你對全職媽媽怎麼看?你會選擇做全職媽媽麼?桃蛋媽期待你的留言。
桃蛋媽會持續給大家提供真實的家長故事和有用的教育乾貨,同時為了養家養娃,我也不得不接一些廣告恰飯。
有時候廣告的標題挺惹人厭的,我沒有權力改金主爸爸的標題,但至少可以保證接的都是有一定口碑積累的教育品牌,不會恰爛錢。
遇到這類廣告標題,大家有需要就點開看,沒需要直接忽視就可以,在此感恩大家的包容和理解。
如果你也想投稿,歡迎發消息給公眾號後臺聯繫桃蛋媽。
「牛娃成長記」更多媽媽投稿:
產後抑鬱:我離地獄那麼近,你卻當我是矯情
《「您家娃真漂亮,長得跟明星似的!」
這句話坑了我八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