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全職媽媽後,老公發豐厚年薪給我。」最硬氣全職媽媽曝光經驗

2020-12-25 牛娃成長記

大家好,我是桃蛋媽,今天跟大家聊聊全職媽媽這個話題。

這個話題真是常聊常新,一年要上好幾次熱搜,被熱門影視劇翻來覆去地拍。

碰到這個話題,有人心酸,有人火藥味滿滿,有人在門外徘徊猶豫,有人在門內冷暖自知。

前有《我的前半生》羅子君,後有《三十而已》顧佳,還有更古早的林品如,全職媽媽/太太,每次被戲劇包裝後,婚姻生活都非常「精彩」,一地雞毛,一盆狗血,令看者唏噓,身處其中者尷尬。

但其實,這些年影視劇還是有所改變,對全職媽媽形象的塑造進步了一點點

比如顧佳版的全職媽媽,就已經把帶娃當成了一項事業,跟羅子君不同。羅子君的全職,用全職太太來形容更貼切,依附和享受是主題,而顧佳,是把全職媽媽當成一個工作崗位來努力的。

但總之,全職媽媽,還是一個令女性焦慮的選項和職業。

要說我們這個社會對於全職媽媽沒有刻板印象和偏見,那是睜眼說瞎話。

桃蛋媽一直覺得,我們的網絡世界、文藝作品,關於全職媽媽的描述和故事,還是太少,而且失真。

今天桃蛋媽想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位好朋友做全職媽媽的故事

她的身上,幾乎找不到關於全職媽媽刻板印象的標籤,同時,她又很有個性,很真實。

如果有什麼能消除人們的偏見,能撫平心中的焦慮,那肯定是現實中真實的人物故事。

桃蛋媽邀請她為「牛娃成長記」做了一篇自述。

全職媽媽千千萬,我這位好朋友只是其中一個,她不能代表什麼,也不能完全說明什麼。

但我希望,她的故事,能為全體全職媽媽缺失的真實畫像,補上一塊明媚的圖景,就足矣。

她為做全職媽媽放棄了什麼?老公從此就當甩手掌柜了麼?全職媽媽怎麼張口跟老公要錢?當全職媽媽最大的成就感和收穫是什麼?

我們聽聽她怎麼說——

大家好,我是丁媽,坐標成都,家有一小棉襖,明年幼升小,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做全職媽媽4年以來的心得與故事。

先從為什麼做全職媽媽說起吧,可能每個全職媽媽都繞不過這個話題(笑)。

我做全職媽媽,來源於三個方面的影響。

第一就是工作,我以前的工作真的太累了,我是做諮詢的,經常要出差,要熬夜。

我有過連續90天沒有休假的記錄,也有過10天往返8次出差的記錄。

所以結婚四五年,我都沒有要孩子。

實話說,這份工作薪水挺可觀,我自己也享受其中。

但是生了娃以後,一切就都得重新洗牌了。這份工作把我的精力用得一乾二淨,沒辦法兼顧到母親這個角色。

我考慮再三,雖然很不舍,在娃1歲的時候,還是從原來的工作辭職了。

我也知道有很多優秀的媽媽能兼顧家庭和工作。第一我覺得人家有這個能力,第二個人家有比較好的一個後援團隊,可能是老人或者得力的阿姨。

但是我沒有這樣一個理想的團隊。

當時我的想法是,換一個強度沒那麼大,可以兼顧到女兒的工作,當然這樣的工作,收入肯定不如以前高。

做全職媽媽的第二個原因,來自帶娃的阿姨。

別誤會,其實我當時請的那個帶娃阿姨很好,女兒是她從小一手帶的,找到一個稱心的阿姨不容易,我挺珍惜她的。

女兒一歲左右時,我辭職了,想休息一下找工作。就在我辭職後兩個月左右,我們家阿姨也辭職了,原因是她母親生病了,她要回去照顧。

我當時想可能一兩個月,阿姨就回來了,我再堅持一下,結果一兩個月之後,阿姨的母親還臥床,她沒辦法出來工作,我就被迫一直帶娃帶到過年,有半年時間

當時我還想,年過了以後,找一個新的阿姨,阿姨適應了之後我就出去工作。

結果就在那時候,我突然發現女兒變了

(丁媽的女兒)

她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語言、運動、思維都表現出了特別大的不一樣,進步是跨越式的。

這個變化就發生在這前前後後半年的時間,當然可能與孩子本身發展也有關。

除了能力的進步,女兒的性格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她一歲左右時是個不苟言笑的小孩,沒有什麼笑容,也沒有什麼聲音。

但是一歲半之後就變成了一個特別活潑特別愛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小孩。

這半年,女兒周圍環境最大的變化就是,從本來由阿姨帶變成由媽媽主要來帶。

然後我老公就跟我商量說,要不然就先自己帶,帶到女兒上幼兒園或者什麼時候再出去工作。

這是我做全職媽媽的第二個原因,第三個原因其實就是家庭經濟條件。

我老公掙得還可以,我們之前的儲蓄也都在,況且成都的生活壓力也沒有北上廣那麼高,所以我全職帶娃,經濟上算是有保障。

再者說,如果我就是為了找一個工作,去參與社會,覺得自己在工作在參與,但不能全情投入這份工作,在工作上也沒有很大的創造力的話,也沒有什麼意義。

基於這三個原因的影響,我就想通了,自己的價值在帶娃上實現得更多,所以就進入了全職媽媽的角色。

再來說說女兒吧,桃蛋媽經常打趣我,說我是牛娃媽媽,其實我真不敢當這個稱號,牛娃多的是,我是有自知之明的,我家娃只是英語好點兒。

女兒現在5歲,詞彙量3000左右吧,要說牛,也就這點還可以。

這也跟我全職帶娃有分不開的關係,早期我花了不少時間,在家陪娃親子閱讀。

每天至少閱讀1到2個小時英文原版書。能買到的適合女兒的書,我都買回來了,比如牛津樹,還有很多。

(丁媽家的部分英文書)

現在女兒已經有自主閱讀能力和習慣,不用非要我陪著了。

我覺得學英語就這一條秘訣,大量閱讀,大量輸入,沒有別的捷徑。

女兒在幼兒園同學裡,也算英語好的。娃上的國際幼兒園,環境裡面能解決的只是聽說問題,閱讀這項,不管是上哪個幼兒園或者小學,都不可能在課堂上去閱讀,不可能在學校裡去閱讀。

這些都是回家之後要解決的問題,時間花在哪裡,哪裡就有回報。英文和中文一樣,每天花1到2個小時閱讀肯定是有意義的。

這個事情不是每個家長都會做的,做和不做在孩子身上體現出來是不一樣的。

女兒上的幼兒園屬於成都比較好的國際幼兒園,一年學費10W,桃蛋媽說我太捨得給孩子花錢了。

其實我覺得這個錢花得還是值的,我就一點要求,希望孩子真心愛幼兒園,愛幼兒園裡的老師。

每次放假放久了,女兒就盼著上幼兒園,去了幼兒園她就很開心,回來她會跟我說,她覺得 Teacher Peter很搞笑,是一個很有趣的人,我就覺得很棒。

我對幼兒園沒有特別不切實際的期望,所以我也沒有什麼特別失望的地方,整體是滿意的。

再說說興趣班選擇吧,我家娃對運動類都不是很感冒,但是我覺得運動對她的健康有益,對長高、視力都有幫助,也能培養一個孩子的品格和心性,所以我比較堅持,算是小「逼」了一把娃。

初期我們嘗試了特別多的運動項目,遊泳、網球,還有所謂高級一點的騎馬滑雪擊劍,但是女兒都不喜歡,唯獨網球,還可以湊合去上上。

我家興趣班的探索還算效率比較高(主要還是娃放棄得快,哈哈),現在已經基本選定了網球作為深度發展的項目。

這種深度發展,其實並不是要怎麼逼娃,我就是希望她能堅持下來,我對她的運動方面沒有特別高的要求,只是希望她有強身健體這麼一個習慣。

運動也好,藝術也好,對天賦要求挺高的,我覺得我家娃這方麵條件沒有那麼優秀,不會走專業那條路。

我覺得全職媽媽,在娃小的時候,更像是一個陪玩吧。

現在的小朋友太苦了,上了小學以後,估計就沒什麼玩樂的時間了,所以這幾年我全職基本上大量的時間就是在陪娃玩。

每天的行程都挺滿的,沒有哪一天在家閒著的,動物園、遊樂園、公園,每天都有各種行程。

有可能早上看到下雪了,我們就開車200公裡去成都周邊的山裡玩雪。

甚至為了玩,還逃學不上課,我是會為了玩給孩子請假的。

為了能讓娃多玩一點,有時候課外班我會安排在幼兒園沒有放學的時候,我提前把娃接出來,讓她上到6點,晚上她就可以玩。

在學習上,我很少佔用娃玩的時間,大部分佔用的是幼兒園的時間。

女兒每天都有至少一兩個小時時間,純粹由她自己安排,想玩什麼玩什麼,我不會幹涉。

在我們家,教育娃這件事,是我的「一言堂」。

我覺得,既然我放棄了工作,全職帶娃,我把這件事當成一項事業去做,那我肯定是比家裡其他成員在帶娃這件事上更專業的。

幸而娃她爹也認同並且支持我,他從來不會在娃的教育上對我指手畫腳。

娃她爹工作壓力很大,但是相對我原來的工作,他被工作佔用的時間沒有我多,因為很多事情不需要自己親自執行,所以基本上他一周還能給女兒洗四五次澡,陪陪娃。娃睡了以後,他還會繼續工作一會兒。

他這點做得挺好的,不是那種「不動如山」的爸爸,他一直努力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多陪伴孩子。

娃她爹已經盡了他自己的能力,我覺得他挺棒的。

我身邊有很多有衝突的家庭,我覺得是來自於家庭成員都想參與娃的教育,表達意見的人很多,但是卻沒有一個主持會議說了算的人。有很多家的爸爸並沒有參與孩子的具體陪伴和教育,但是意見特別多,這種就太討厭了。

還有一個大家可能關心的問題,全職媽媽沒有收入,跟老公張口要錢會不會沒有底氣?

這一點我事先就做了打算,在全職帶娃之前,我就和娃她爹溝通好了。

我不希望每個月伸手跟他要一筆錢,這樣很奇怪,他說他也是這麼認為。

結婚後生娃前四五年,我賺得並不比他少,我們對於家庭的財務貢獻差不多,他也明白我為了娃放棄了多少。

所以我倆商定,以後家裡每年會給我一部分整體的預算,這個預算由我來協調和支配,不會出現幹個什麼都要伸手要錢的狀況。

我成了全職媽媽以後,老公並沒有變,對我和從前一樣尊重,我覺得這是他認可我對家庭付出的一種表現。

並且他也做了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儘量不缺席孩子的旅行,不缺席孩子學校的表演、家庭日等。

我覺得這樣就很好了,疫情之後有兩三個月沒有上班,其實他陪孩子還是盡心的。

但是要讓他全面參與深度規劃,甚至承擔我的焦慮,我覺得沒有必要,也不可能,他也做不到,這是一個不現實的目標。

家務這一項,對我也沒有太大困擾和壓力,我很少做家務。

在成都一個只做家務的鐘點阿姨的費用,其實是不太高的。如果不住家的話1000多2000塊錢一個月。

她來打掃衛生,然後做一頓飯,價格跟你家裡的大小,家務的多少,吃飯的人多少都有關係。

其實我覺得在成都過這樣的生活,壓力真的沒有那麼大,可能確實成都是一個中產可以活得很幸福的城市。我覺得在北京就不行,至少房子就買不起。

桃蛋媽那天問我,這些年全職帶娃有沒有慶幸或遺憾?我說肯定有,先說說慶幸的地方吧。

孩子優不優秀還得看以後,有很長的路和考驗。但我覺得,我深度參與娃的教育,讓娃有了很強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她很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她並不覺得表達自己是對別人的一種傷害,或是一件錯誤的事情,這一點我覺得特別好,這是她的性格特點。

還有安全感,女兒不見得是一個很開朗的孩子,但是她是一個在陌生環境、陌生人面前很自在,可以自處的人,我覺得這很棒。

如果是老人或者是阿姨帶娃,他們也許並不那麼願意孩子生長這樣的個性,他們可能對娃服從的要求更高一些。

當然娃現在大了,我會跟她說還是要有禮貌,我認為你這樣做不是很對,你沒有尊重別人或者之類的。

但是在她兩三歲時,我對她說的最多的都是好、可以。

女兒可能覺得,媽媽就是自己的後盾,能為自己兜底,給她的範圍比較大。

比如說她在大冬天說她要到水池裡面去玩一會兒,我就說好,你去試試,結果她去了,就說好冷要上來。類似於這樣的事情也蠻多的。

她想自己去感知去親自探索世界,我不會阻攔她。

有一次出國去玩,我查了攻略,那個地方有一個小溪是從阿爾卑斯山流下來的,很多人夏天的時候會在裡面玩水,但我們是3月份去的,還挺冷的。

因為是從冰山上流下來的雪水,水是刺骨涼,我問她你要不要去玩?她說我要,我就讓她去玩。但是我給她準備了雨靴,準備了換洗的的衣服,玩完了之後,就換了。

類似這樣的事情,老人或者阿姨肯定不會讓孩子做這種嘗試的,他們會說太髒太冷太危險了,但我會在保證安全的範圍內,不去阻撓娃嘗試探索的。

我媽有時候會過來我家幫我,做飯或說整理一下家裡。但是老人單獨帶孩子的時間確實很少,基本上都是我自己。

我家在教育娃上,確實是我說了算,娃受我的教育理念影響最大,這一點我很慶幸。

教育觀是人生觀的一個折射。因為你教給孩子的東西,都是你認為最好最有價值的東西,沒有人會教給孩子自己認為錯的事情的。

當然不是說別人不可以給我提建議,但是最後做決定拿主意具體執行的人是我。

再說說對娃未來的規劃吧,這個分為兩方面,一是希望娃走什麼路,二是希望娃成為什麼樣的人。

明年就要面對幼升小了,女兒中文的表達是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閱讀比英文差多了。她三歲半英文就可以認讀了,我一直等到她4歲半,中文都沒有這種自主認讀的跡象。然後我就找了一些資料,開始推動她閱讀,讀古詩。這塊兒比起英文來還是薄弱。

小學肯定不會再讓娃讀國際小學,國際學校的選擇面很窄,我覺得公立或者私立都可以,學區房也有。

也不是專門為娃買的,我以前就是房地產行業的,基於對不動產價值的判斷,很早就置業了學區房。

我私心是不希望女兒走高考這條路的,但如果她不想出去非要高考,那就考,我尊重她自己的意願。那時候都18歲了,她還沒有點自己的判斷嗎?我希望她的人生還是她自己做主,我只是儘量支持她。

我希望孩子成為一個能讓自己幸福、能讓別人幸福的人,性格上滿足、自信、快樂。

這幾年來,我做全職媽媽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我深信,女兒最愛的人是我。

我天天跟娃在一起,日常相處的點點滴滴,讓她相信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她的人,也是她最大的支持者。

女兒知道,在她需要的任何時候,媽媽都在。

說完了做全職媽媽慶幸的事,再來說說遺憾吧。

我的遺憾是,當初自己沒有結婚沒有孩子,最初做職業選擇的時候,沒有選擇一條進退比較自如的事業方向,導致後來完全無法兼顧事業,只能放棄。

帶娃和上班,就像兩個圍城,城裡的人各有收穫,各有遺憾。

我有一些朋友,她們生了娃依然奮鬥在工作崗位,近些年和她們聊起來,她們言語之中,也會透露沒有做全職媽媽的遺憾,覺得自己沒有好好陪伴孩子的成長。

她們有的是做醫生的,有的是做警察的,都是很忙碌的職業,是有使命感的職業。

我經常跟她們說:「你們是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的,不一樣,我也慶幸我沒有做那樣的工作,因為我不知道我做了那樣的工作,我會不會因為使命感,沒有辦法放棄工作,只能放棄陪伴孩子。

如今我實在沒有辦法想像,如果我放棄陪伴孩子會怎麼樣?因為這些年我和女兒都收穫了很多,我已經完全認可並投入了現在全職媽媽的角色。

總之,女性做了母親以後,有所失去,也有所得,每個人的每個選擇都很不容易。

我的娃是個女孩,我希望她將來能看到更大的世界,比我的選擇更多一些。

我的人生,從認真上學,然後高考,好好工作,結婚生孩子,走的是一個比較傳統的路線,我還是希望女兒有更多的人生選擇空間。

如果將來有一天女兒跟我談,她不願意結婚,不願意生孩子或者怎麼樣,我不會強迫她,我希望她有更多的自主權。

哪怕將來她有了孩子,也想做全職媽媽的話,我也覺得那是她的事,她決定了我會去支持她。

但是一定是她想清楚了才做的決定,不是因為懶,或者說無奈之下,或者因為對方的要求不得不做,我不希望是這樣的。

如果今天讀到這篇文章的你,正在猶豫要不要做全職媽媽或者全職爸爸,也許我可以給點建議——

你肯定會收穫跟孩子特別親密特別特別幸福的一些時刻和記憶,然後你當然失去了在事業上更多的想像空間,也失去了你所謂的社會地位,很正常。你要是不做全職媽媽,你可能收穫了事業上成功的,你必然也會失去很多陪伴孩子的機會,可能孩子也會失去在母親/父親全力支持下有幸得到的更好更陽光的性格,或者是更好的教育。得和失,都很正常,這是一個選擇問題。

有人曾經問我,對《三十而已》裡的全職媽媽顧佳有什麼看法?

第一我覺得她很認真很努力,第二我覺得她運氣不好,沒選對老公。

但是要說我運氣很好選對老公,我也不會這麼下定論,人生那麼漫長,誰說得清楚以後。

顧佳最重要的一點,是她有對自己的人生兜底的能力,我覺得,這個是最重要的。

祝願每個做選擇的媽媽,都能聽從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無論在家裡還是外面的崗位,都認可並實現自己的價值,首先你要幸福,你周圍的人才能幸福,希望你過得滿足、自信、快樂,並且擁有這種為自己人生兜底的能力。

我的好朋友丁媽固然是幸運的,她有一個好的人生伴侶,好的家庭經濟條件,這一點,已經是很多女性未能擁有的。

但不可否認,她自己也很有能力,能奮鬥掙錢,也能慈眉帶娃,她想得明白,非常清醒、有計劃地走進全職媽媽這個角色。

她所強調的「人生兜底」的能力,桃蛋媽理解的就是——掌控與周圍人的關係,掌控身邊的環境,擁有一項被認可的不可替代的能力,進而掌控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對於丁媽而言,首先,她與老公、與女兒的深厚情感聯繫,這是關係的支撐點。

第二,她事先與老公約法三章,從財務上、教育權上,掌握了長久的主動權,這便是環境穩定的重要支點。

第三,她在女兒教育上的全情投入、陪伴和規劃,塑造了女兒陽光勇敢的性格,優秀的英文能力,便是她被認可的不可替代的能力。

這其中,有幸運的成分,也有能力的加持,因為這三點,她過得從容、滿足、自信、快樂。

她的故事,沒有什麼鮮明的主題、激烈的衝突,只是娓娓道來的日常心境與普通生活,但桃蛋媽覺得——

其中自有一種力量在。

你對全職媽媽怎麼看?你會選擇做全職媽媽麼?桃蛋媽期待你的留言。

桃蛋媽會持續給大家提供真實的家長故事和有用的教育乾貨,同時為了養家養娃,我也不得不接一些廣告恰飯。

有時候廣告的標題挺惹人厭的,我沒有權力改金主爸爸的標題,但至少可以保證接的都是有一定口碑積累的教育品牌,不會恰爛錢。

遇到這類廣告標題,大家有需要就點開看,沒需要直接忽視就可以,在此感恩大家的包容和理解。

如果你也想投稿,歡迎發消息給公眾號後臺聯繫桃蛋媽。

「牛娃成長記」更多媽媽投稿:

產後抑鬱:我離地獄那麼近,你卻當我是矯情

《「您家娃真漂亮,長得跟明星似的!」

這句話坑了我八萬》

相關焦點

  • 應該給全職媽媽發工資嗎?24h全年無休 ​全職媽媽是一種職業嗎
    應該給全職媽媽發工資嗎:   全職媽媽是指曾經有工作的女性,她們在懷孕到孩子出生期間辭職。為了照顧孩子的成長和經營家庭而不工作或沒有工作的女人。全職指的是全職工作,當然這也是相對而言的。   如果全職期間有兼職,就不能叫全職。   全職媽媽必須照顧她的孩子。   做「全職媽媽」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 全職媽媽有罪嗎?
    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做選擇,而我,在上班和帶娃之間選擇了做全職媽媽。大學畢業工作兩年的我,在26歲的年紀結了婚,婚後很快懷孕、生娃。然後就是一種無法言說的生活。用無法言說這個詞是因為,孩子的確可愛,看著他笑,他哭,他一天天慢慢長大,從會翻身,會坐,會爬……每一個成長的過程我都是見證人。一個神奇的小生命,從在肚子裡到降生到慢慢長大,充滿了驚喜,這是一個全職媽媽所有的快樂,也是所有的治癒。但是,如果不是無可奈何,誰又願意成為一個全職媽媽?
  • 幼兒園老師坦言:全職媽媽帶大的孩子,上學後以下優勢很明顯
    所以,她就考慮辭職,自己全職帶娃。但是,她又擔心自己如果全職帶娃,沒有工作,與社會脫節,或者帶娃沒有經驗,會不會把孩子越帶越糟?而且,媽媽沒有經濟獨立能力,對孩子的三觀和未來規劃也有影響。其實,她是多慮了,因為我家孩子的幼兒園老師坦言:全職媽媽帶大的孩子,上學後以下優勢很明顯。
  • 幼兒園老師: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帶出來的娃,差距一目了然
    每當媽媽早上出門上班時,孩子總是表現出依依不捨的表情,甚至抱著不讓走,這時常會讓媽媽們比較糾結,是否要全職帶娃。對於是否要全職帶娃,家長們不妨聽聽幼兒園老師的建議。甜甜媽媽是一個在家帶孩子三年的全職媽媽,孩子現在四歲了。剛開始甜甜媽也是產後儘快投入到工作的,由於經常上完班很晚回家,孩子見到她像看陌生人一樣,哇哇大哭。
  • 看國外媽媽在線battle,該給全職媽媽發工資嗎?
    說到全職媽媽,很多人會將這一職業跟沒有收入、沒工作、靠丈夫養活,很清閒,跟社會脫節等詞語掛鈎! 近期一檔綜藝《姐妹們的茶話會》匯聚不同國家女性也探討了相關比較揪心的話題 :該不該給全職媽媽發工資?
  • 有色眼鏡下的全職媽媽,你中招了嗎?
    而無論你們感情有多深厚,在成為全職媽媽的角色中,我想大多數女性或多或少都逃不出家人的思想禁錮,也會被生活瑣事而影響夫妻間的感情。 全職媽媽是一個職業,也是一場修行,更是一場與家人思想鬥爭的交鋒。
  • 全職媽媽的角色認知與實踐研究 ——以江蘇省南通市為例
    從具體要求上可以分為正向規範(即扮演者可以做、應當做和需要做的行為規範)和反向規範(扮演者不能做、不應當做的各項行為規範)。對全職媽媽來說,其正向規範有:承擔生育職責、正確撫育孩子、合理教養子女、負責一定的家務、調節家庭關係等。對此,大多數全職媽媽可以認識到這些方面,並投入實踐。
  • 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帶大的孩子有啥不同?幼兒園老師總結一針見血
    帶娃路上進退兩難,不想孩子受影響,最恰當的選擇是「先全職後職場」老話說得好:三歲看到老。0-3歲是孩子發展的黃金時期,具有不可逆的性質,在這三年內,是孩子身體發育、智商、情商、大運動、精細動作、良好習慣、認知能力……在這期間內誰帶孩子,給孩子的影響就最大。
  • 上海全職媽媽的午餐引熱議,10塊錢成本,把日子過成了詩
    上海全職媽媽的午餐引熱議,10塊錢成本,把日子過成了詩。圖文/甜媽美食日記兩年前,辭掉四線城市年薪十萬的工作,帶著孩子來上海,跟兩地分居的老公團聚,從此當上了全職媽媽,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女人本就賦予了更多的責任,我也因此一度恐慌,怕自己與社會脫軌,怕自己身材走樣,於是開始了長路漫漫的學習和自我管理之路,全職兩年,考取了小學教師資格證和成人本科
  • 幼兒園老師:「上班族媽媽」和「全職媽媽」帶的娃,差距一目了然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說起這帶孩子的問題,不同的人有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就我一個在幼兒園裡擔任老師的朋友,在一次聊天中給我說:這上班族媽媽和全職媽媽帶的娃,差距一目了然那麼到底是有什麼樣的差異呢?
  • 全職媽媽的一天:做家務帶孩子有什麼難?
    全職媽媽的一天:做家務帶孩子有什麼難? 2020-11-19 0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蛙哥最愛做家務
  • 丈夫年薪150萬怎麼夠!全職太太心酸:我壓根當不了羅子君
    昨夜初三兒子吼的那句「以後媽媽不要管我!」始終在其腦子裡炸著。出生於1973年的陳君原本與老公一起創業,負責公司財務,2005年二胎女兒出生後,就在家做全職了。  「你說我這麼多年,究竟是做了什麼呀,為了孩子回到家庭做全職,到頭來一個孩子的叛逆期,就讓我覺得自己真是失敗。」車裡雖開著空調,但氣氛還是悶的。
  • 《第二次也很美》,究竟對全職媽媽有什麼誤解?
    「全職媽媽是廢物?」 電視劇開篇就奠定了主旋律,全職媽媽如果被提出離婚,能要來孩子的撫養權嗎? 直擊靈魂的提問。 我也是這麼被騙進來的,以為是什麼描述全職媽媽的真實寫照的大型勵志劇。
  • 全職媽媽何罪之有?
    這幾天小區的全職媽媽群裡炸鍋了,起因就是這條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的採訪視頻。原來,她學校的女生畢業後當了全職太太,帶著老公孩子來捐款時,不但被校長拒之門外,並且還被侮辱:「看不起你,滾出去。」這位張校長認為:她費盡心血培養出來的學生,本希望她考上大學回報社會,反而做了全職太太,簡直是浪費社會資源。
  • 白百合飾演全職媽媽,被生活吞沒患上失眠,「她們」需要被關愛
    懷孕後就辭了工作,成為了全職太太,後來成為了全職媽媽。家裡的活,看起來沒啥,可是卻一樣都不能少,忙起來自己的時間幾乎沒有了,看本書都得斷斷續續好幾個月。每天家裡最活躍的時候,就是孩子嘰嘰喳喳在飯桌上,編著關於學校裡的小故事。「她」不忍揭穿,因為除了這個故事,餐桌的快樂就沒了。
  • 3個全職媽媽的告白:賺錢能力重不重要,生完孩子後就知道了
    在我身邊,有不少全職媽媽。細細觀察下她們的生活和人生故事,便可以清楚地發現:做全職媽媽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賺錢能力。01、 故事1:全職帶娃4年,和老公吵了4年,但我不敢離婚小喬是我住進小區後認識的第一個鄰居。
  • 孩子都上學了,為什麼有些全職媽媽還是不願意去工作?
    孩子上學了,全職媽媽還不想去工作怎麼辦?說實話大多數的男士可能都會有這種疑問,包括老一輩,可能也會覺得孩子上了幼兒園媽媽們就該去工作了?可是很少有人去想孩子上學後媽媽們有沒有條件工作?作為老公,是否真的在精神上和行動上支持自己的妻子呢?
  • 全職媽媽算獨立女性嗎?親身經歷告訴你,現實不是電視劇
    我自己也當過全職媽媽,就我自己的經歷和我所看到的現實來說,全職媽媽是個沒安全感的群體,付出的勞動有沒有價值得看另一半承不承認,如果長期沒有收入,很難說是獨立的
  • 現代羅子君的煩惱,全職媽媽最不喜歡聽的話,有你聽了想崩潰的嗎
    隨著二胎放開,很多職場女性開始煩惱起來:家裡兩娃沒人帶,老公不停地在耳邊說」你工資又沒有多少錢,乾脆別幹了,我養你」。一句「我養你」騙取了多少職場女性加入了全職太太的行列,可是,你知道全職太太有多難嗎,我敢說「全職太太」是所有的職業中難度最大的工作,她們所承受的精神壓力是你難以想像的。
  • 「等娃上學就去上班」,當初在家帶娃的全職媽媽,早已力不從心
    執筆&定稿:大古全職媽媽指原來有工作的女性在懷孕後到孩子出生的時間內辭掉工作。女性為了照顧自己的子女成長,經營家庭,而不去工作或沒有工作的女性。每位媽媽都是超人,她們為自己的孩子放棄了很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