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癖。百度百科說,是由於害怕失去某類物品而大量囤積的一種心理。
遊戲中的收集癖絕不是病,只是追求另類玩法的一種表現, 不會下沉到疾病這個層面,反而代表著獨特的遊戲審美和趣味。這類「患者」相比於成為遊戲中的強力黨,往往更傾向於集齊某個領域中的所有道具、角色等遊戲元素。
最近很火的《三國殺名將傳》,就是一款有不少收集癖玩家pick的手遊,除了在戰力榜、競技排行榜中一爭高下外,收集所有武將成為《三國殺名將傳》中不少玩家的終極目標。而以《三國殺名將傳》為橫軸往前看,有很多遊戲都被收集癖玩家所深愛過。
《三國殺名將傳》武將很具有收集價值
小字說明一下,「收集999根狗牙交給博納」這種任務絕不能算作收集癖,是M體質;知識和見聞所限,冷門遊戲和太久遠的遊戲也未在研究之列。
歷史上很多遊戲,都是收集癖玩家的福音。
日系篇
提及最照顧收集癖玩家,就不得不提到癖好極多的霓虹國人(果然自家國遊戲廠商知道自己國人的病)所研發的遊戲。非常經典的四大國民級遊戲《最終幻想》、《怪物獵人》、《口袋妖怪》、《塞爾達傳說》系列都有滿滿的收集元素,其中《口袋妖怪》在2016年推出結合了AR技術的手遊《pokemon go》,一舉扭轉了任天堂的頹勢,令全球陷入滿街抓妖怪的熱潮。
除此之外,霓虹國特產的那些glagame,單純從收集角度來看的確個個經典。
到處抓寵物略有安全隱患
歐美篇
很長一段時間內,歐美遊戲廠商似乎對於遊戲的收集性並不感冒,更在意的是可玩性和競技性,如《廢土》、《英雄無敵》、《博德之門》、《無冬之夜》等,可攜帶、收集道具的數量限制和可收集元素的匱乏,讓收集癖玩家只能觀乎而止。似乎直到《輻射2》的出現和興起,才令歐美遊戲大廠正視收集癖玩家的需求。
而《魔獸世界》和《GTA》系列,分別是網絡和單機兩個領域中歐美遊戲收集性的巔峰之作。《魔獸世界》可以收集的東西太多了,坐騎、寵物、配方、武器、書籍、殘頁、玩具、甚至是變身棒、奇怪的裝備、奇葩的成就、攀爬不同的山。而《GTA》系列收集的種類相形見絀,但能收集強力的槍械和炫酷的跑車、飛機——這還不夠麼?
GTA車庫裡都是性(買)能(不)好(起)的車
國產遊戲篇
國語遊戲中,最早的幾款知名RPG的收集屬性都不弱。著名的三把名劍——《仙劍奇俠傳》、《軒轅劍》、《劍俠情緣》中,值得收集的道具極多,甚至一些道具還可能觸發不同的遊戲走向,大大增加了遊戲的可玩性。
網遊時代到來後,收集癖玩家開始增多。《地下城與勇士》中雖然有背包和倉庫位置限制,但還是有不少玩家熱衷於裝備的收集——想想當年炒得貴上天的梵風衣和墨竹。被稱為國產WOW的《劍網三》中可收集的元素也堪稱多樣,比如書籍、掛件、食物等都有不少玩家在收集著。而《誅仙》、《徵途》等遊戲中炫酷坐騎、稱號、法寶等,就非土豪所不能集齊了,在收集癖玩家中是絕對的小眾。
另外,《三國殺》(同時也是《三國殺名將傳》的原著)也遠早於《英雄聯盟》、《王者榮耀》上市,開啟了人物類(前兩者稱其為武將,後兩者稱為英雄)收集的先河。
皮膚也被《英雄聯盟》玩家樂於收集
收集癖玩家到底喜歡什麼?
從歷史上,從《三國殺名將傳》上借鑑經驗,看得出一款令收集癖玩家喜愛的遊戲必備兩大元素。
首先是收集物的可入手難度。收集癖玩家往往和強力黨不同,雖然算不上AFK,但大部分只是休閒玩家。所以入手難度不易太高,也不能太低,收集癖玩家需要小眾人群心理的優越性。集齊時間可以略長(當然遊戲的生命力要足夠頑強),但花費RMB不能多。同樣對比《三國殺名將傳》和《陰陽師》,《三國殺名將傳》由於武將的十連抽獲得優質武將的概率高,同時《三國殺名將傳》的日常贈送元寶獲取難度低,令玩家在少充值甚至不充值有望集齊所有武將;而《陰陽師》那難抽的SSR,湊齊出戰陣容都極難,想要集齊所有式神簡直難上加難。
《三國殺名將傳》的武將入手難度低
其次是收集物的價值。收集物的價值越高,可能被玩家們收集的概率越大,如同《三國殺名將傳》、《三國殺online》、《英雄聯盟》等直接收集上場角色的遊戲,進行收集的玩家最多;次之則收集武器、裝備、坐騎、稱號,或是提供屬性,或是能夠進行展示;最稀少玩家收集的,是那些所謂的「垃圾」物品。如同《魔獸世界》中收集各種重量不同的魚,真是自得其樂,獨享情懷。
魚別丟
收集癖玩家的存在,也讓次元壁那邊的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多了更多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