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盲盒到底是癖還是癮

2020-12-16 持續性創造

有什麼東西大家都說它不好,但你就是無法根絕與它的聯繫?你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抽菸或者吸毒,可我要說的並不是這個。

我用「你」這個稱呼而不是「大部分」或「一部分」人,說明我想表達一個普遍的東西。吸毒是少部分人做的事,就算吸菸的人更多一些,也有一萬種辦法成功戒菸。

我說的是賭。你可能一輩子都沒上過牌桌,但是你大概也會和人打賭。就算你一輩子沒跟人打過賭,你也絕不能保證你做的每件事都能提前確定結果。盡人事,聽天命,這本身就是一種賭。

此刻你在讀我的這篇文字,你期待能獲得一些你感興趣的東西,這同樣是賭。如此說來,我更願意把賭稱為探索。

一旦開始就無法停止的還有另外一種東西,就是收藏。我不覺得收藏是很小眾的東西,我覺得收藏和賭一樣,都刻在基因裡,是人性的一部分。

我喜歡武俠小說,所以把「金古梁溫黃」看了個遍。我是個吃貨,所以只要聽說沒吃過的美食就一定要去嘗嘗。我想說這兩件事和集郵沒有本質的不同。

從目標上來說,一個是郵票,另外兩個是書和食物產生的印象和味道。從容器上來說,一個是集郵冊,另外兩個是大腦。這樣的話,每個人都是自己興趣領地裡的收藏家。或者換個更普遍的詞,收集。

按照我的看法,賭和收集將貫穿我的一生,而他們倆的本質是探索和傳承。我並沒有因此而達到永恆的快樂,主要是因為與毒和煙比起來,探索和傳承的反饋延遲太長了。

聰明的古人肯定和我做過一樣的思索,所以他們發明了麻將。只需一輪摸牌就可以得到下張牌的反饋,只需一局就會有一個人體會到集齊的快感。

我打麻將總是不愛記牌,輸多贏少,所以這東西帶給我的樂趣不多。不過我並不打算花精力去提高麻將技巧,主要是因為我已經在其他事情上體會過收集和賭的雙重快樂。

那件事情就是買五毛錢一袋的乾脆麵。雖說我承認自己是個吃貨,但是我買了一袋還想要下一袋卻並不是因為乾脆麵多樣的口味,至少後來不是了。

我只是想要收集裡面的水滸傳人物卡,收集的理由是集齊一百零八將可以兌換一個我已經記不起來是什麼的大獎。之所以記不起來,是因為我認識的人裡就沒有收集齊的。傳說中集齊了的人好像也並沒有真的去換那個大獎,對此我很不理解。

如果你讓我忘掉我腦子裡讀過的所有書去換一個大獎,我大概也是不會同意的。讀過的書對於我意義非凡,它們塑造了我的思維,而我的思維塑造了我這個人。讓我放棄我自己去換大獎,從哪個角度看都不划算。

但是水滸人物卡不同,它唯一的價值應該就是卡片背面的人物介紹了。當然不可否認,它還讓我在交換卡片的過程中結識了更多小夥伴。然而,失去卡片並不意味著會失去小夥伴。再進一步說,如果你真的喜歡某個水滸人物,我相信關於他的介紹同樣能夠一直在你的腦子裡存在。

讓我更不理解的是買盲盒的年輕人們。因為盲盒不僅不能兌換大獎,甚至連附加的乾脆麵也吃不到。可以做此設想,若當初的水滸卡只是包在一個不透明袋子裡單獨出售,像我一樣的人恐怕都不會買。

我理解的被收集的東西一定是先有實際用處,再有附加意義。知識武裝頭腦,所以我們收集知識。郵票先用來寄信,而後才有紀念意義。就算是馬季老先生相聲裡面的宇宙牌香菸,也是先滿足菸民的菸癮,再用收集煙盒的手段來提高銷量。

說到菸癮,我又產生一些有趣的思考。大家可以說菸民有菸癮,也可以說吸毒的人有毒癮,但是沒見過有人說集郵的人有收集癮。由此推論,人們只把做了停不下來並且有害的行為用癮來描述。收集只能說是一種愛好,就算你做的出格了些,最多只會被叫做癖。

學霸上網吧就算停不下來,只要成績不下滑,人家就是勞逸結合。學渣因為頻繁上網吧導致成績一團糟,大概就會被拖去戒網癮。

若我的推論有道理,我就有理由說人們把賭和癮放在一起說有失偏頗。按我的理解,只要不是先知,人無時無刻不在賭,而這並沒有產生壞的結果。所以應該說每個人都有賭癖而不是賭癮。

當然如果你用「有人因為賭博家破人亡,還不算有害?」來質問我,我無可辯駁。但是我只能同意這一小部分造成壞的結果的賭可以叫賭癮。以偏概全,只要是談到賭就稱之為癮我是萬萬不肯附和的。

倘若有人因為買盲盒傾家蕩產,大家最多說這個人玩物喪志、不務正業。這也是壞的事情,為什麼不肯冠以「收集癮」的標籤?我回答不了這個問題,我覺得賣盲盒的人也回答不了。

我的思考到此為止,賣盲盒的人卻發現了商機。那就是癮是不好的,需要戒除,癖卻不用。於是收集癖代替賭癮收割了年輕人的錢包。

我發不了大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對於回答不了的問題總是不肯再深入思考一下。

相關焦點

  • 59元一個的盲盒,是如何掏空年輕人工資的?
    盲盒玩家為了集齊一整套12個娃娃,就會抽很多盲盒,抽到重複的就丟掉或者網上賣掉,直到抽到自己想要的為止——這跟我們小時候吃小浣熊乾脆麵集水滸卡牌差不多,都是為了滿足收集癖。所有的盲盒玩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隱藏款娃娃,這個隱藏款娃娃有多稀有?一整箱盲盒144個,只有一個隱藏款,也就是抽到的概率是1/144。
  • 現象級玩具,盲盒是怎樣讓你上癮的?
    盲盒這一驚喜盒子從社交的方方面面露臉,顏值高且款式多的盲盒讓不少年輕人的錢包日漸消瘦。不少95後年輕人直呼:「一入盲盒深似海!」小小的玩具,到底為何讓年輕人頻頻上癮,魔力到底從何而來?04 驚喜盒子的癮感買盲盒的用戶分三類:職業炒盒的佔21%,入坑爬不出的韭菜佔48%,剩下的都是普通用戶。
  • 「傾家蕩產」買盲盒,年輕人中了什麼毒?
    買,還是不買,這是夜深人靜時,拷問靈魂的選擇題。終於勉強把喜歡的娃們搜集齊了,問題又來了。 首先,面對一整排重金買來的娃們,得給她們安個家吧?買個塑料展示櫃,還是乾脆添個家具櫃?其次,重複抽到的那些娃們怎麼辦?不夯的賣不出價,放著浪費空間,改娃沒那手藝。
  • 玩盲盒可以,但別盲目消費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在港股上市,上市首日,泡泡瑪特高開逾100%,股價報77.1港元/股,總市值逼近1100億港元。
  • 收集癖玩家最愛:《寵獸萌消》竟讓我的「強迫症」過夠了癮
    雖然這些癖好看起來也很正常,但很多時候我們就是沉迷於此,完全停不下來!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我們將這些「愛好」一次過夠癮呢?!有這樣一個地方,能給你一個痛快發洩收集欲和整理欲的機會。收集:在《寵獸萌消》這個魔幻世界裡,可收集的物品種類繁多,數量超過上百種的花朵、陽光、金幣、奇蹟等等都可以通過輕輕點擊完成收集,絕對是收集癖玩家的最愛。
  • 令年輕人為之瘋狂的「盲盒」,到底是在「賭」,還是在娛樂自己?
    於是女友相中一款【泡泡瑪特】系列的手辦盲盒,一下子就買了三個,分別抽出了小太空人、小怪獸星人、貓貓星人(大概是這麼稱呼),據說都是熱門款。女友都十分喜歡,於是在盲盒上獲得滿足的女友開始了漫長的抽盲盒之旅。而筆者看著滿柜子的盲盒和身邊一大群正在抽盲盒的遊客陷入沉思,抽盲盒到底算不算一種「賭」呢?
  • 那些在泡泡瑪特買盲盒的人,究竟在買什麼?
    作者 | 張超 於惠如 編輯 | 安心「大孩子」的快樂生意到底能做多大?泡泡瑪特給出了答案。12月11日,在認購超356倍的火爆打新後,「潮玩第一股」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股。有時候會看到別人一次買一整套,但我自己往往不會這麼衝動,都是買兩個最喜歡的,或者用抽的方式,看看能不能抽出來。從價格方面考慮,對於我一個月7000元收入的用戶,59元/個的盲盒價格還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泡泡瑪特產品質量不錯,相較於小時候看到的幾百元一個的手辦,性價比非常高,所以我還是挺願意為之付款。
  • 買盲盒買的究竟是什麼
    你了解盲盒嗎?你買過盲盒嗎?時至今日,許多人對盲盒的認識,或許仍舊停留在把模型玩具隨機分裝、「藏起來賣」的階段。然而,作為一種商業模式,盲盒並沒有這麼簡單。然而,這也對市場監管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戰——正在逐漸形成體系的盲盒模式,無疑需要成體系的監管與之匹配。  盲盒發展至今,不論法律法規還是有關部門,對盲盒的監管都十分有限。對盲盒這樣一種走紅不久的新興商業模式而言,監管的暫時缺位,既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讓新興市場能夠急速發展的「有利條件」。
  • 盲盒背後:有人買的是開心,有人倒賣盲盒一年掙8萬
    (健康時報記者 毛圓圓)12月15日,#買盲盒算是衝動消費嗎#一直佔據微博熱搜;12月11日上午,以出售盲盒而流行的泡泡瑪特(09992)上市,首日開盤漲超100.26%,市值1065.20億港元;6月1日,拼多多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十大熱銷商品榜上,「盲盒」排第二;而在2019年8月,天貓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中就顯示,95後最燒錢的愛好中
  • capsubeans太空職人盲盒,正式登陸盒屯!
    在經歷了無數個抽不到想要的盲盒而難眠的夜晚。突然明白了「盲外人「的良苦用心,是呀,那麼貴又沒有優惠!大冷天要跑出去買盲盒?我覺得你們說的很對!今天,就給大家安利一個買盲盒的好去處!我們不去店裡,也能線上拆盲盒了!
  • 現代人的社交工具——盲盒
    (讓娃們都住進了別墅...灰都還沒來得及擦)(自家娃感到委屈...摸不到娃娃們)老母親還是蠻洋洋得意的,不過估計過不了多久,她會自己開櫃門兒了,就是又一股危機感來了…為什麼買盲盒?我也在想為什麼我要買盲盒?盲盒的單價並不算高,一般在39-69元之間,但是收集齊一個系列一般七八百到一兩千左右。重點來了,每個盲盒系列都會有隱藏款和限量款。隱藏款就是買中的概率非常低,就算你一下子買一套盲盒,也未必會有一款隱藏款。
  • 「茉莉」有魔力盲盒別「盲」買
    一個看不見裡面東西的盒子,它裝著不同樣式的玩偶手辦,只有買回來打開後,你才能知道裡面到底裝著哪一款……從去年開始頗受95後歡迎的「盲盒消費」,今年更加火爆,這個夏日盲盒獨角獸泡泡瑪特啟動赴港上市
  • 迷戀盲盒的年輕人:59元就能買到的快樂 你買不買?
    最瘋狂的一次,大熊一次性將盲盒抽盒機裡的拉布布全部清空。盲盒的概念最初源自日本的扭蛋,指裝有不同公仔手辦、外包裝上沒有任何款式提醒的盒裝玩具,購買者在拆封之前永遠不知道盒子裡裝的是什麼,剛開始「入坑」的玩家被這種未知感吸引。今年28歲的大熊自稱自己還是一個「寶寶」,跟媽媽住在家裡,不想買房、也不追求車,目前最大的愛好是抽盲盒。
  • 迷戀盲盒的年輕人:59元就能買到的快樂,你買不買?
    最瘋狂的一次,大熊一次性將盲盒抽盒機裡的拉布布全部清空。盲盒的概念最初源自日本的扭蛋,指裝有不同公仔手辦、外包裝上沒有任何款式提醒的盒裝玩具,購買者在拆封之前永遠不知道盒子裡裝的是什麼,剛開始「入坑」的玩家被這種未知感吸引。今年28歲的大熊自稱自己還是一個「寶寶」,跟媽媽住在家裡,不想買房、也不追求車,目前最大的愛好是抽盲盒。
  • 盲盒經濟正當時,品牌該如何玩轉盲盒營銷!
    盲盒背後的營銷 繼「現在出門,馬上到」和「今天一定不熬夜」之後,「買夠 100 個盲盒就收手」成功入選現代年輕人躲不掉的三大 盲盒,起源於上世紀80年代風靡日本的扭蛋機。扭蛋裡的玩具,需要打開扭蛋後才能知曉,很多人禁不住好奇心的驅使不停買買買! 而盲盒最吸引玩家的,就是這種「不確定消費」的玩法,這種未知和不確定性戳中了很多人的獵奇心理,激發了大家的探索欲。
  • 賭徒心理還是二次元的內部文化:薛丁格的盒子——盲盒
    泡泡瑪特的CMO果小曾說:「2016年泡泡瑪特剛做盲盒時,一套1千個限量款已經很多,後來這個數量提到了1萬。2018年聖誕節,變成了2-3萬。這個數字聽起來很搞笑,但實際已經有10萬人想買它,那麼它就會溢價。」
  • 盲盒那麼可愛,怎麼可以不買盲盒呢?
    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很難再出坑~太古裡泡泡瑪特店面很大走進去像誤入了二次元世界各種想得到的想不到的盲盒,眼花繚亂只想看看不買的,可惜~沒忍住實在太好逛了,所有盲盒都可可愛愛萌QQ的,老夫的少女心呀買,買買買買買!!!拆盲盒真的好快樂呀哈哈哈哈
  • 五花八門隨處可買!家長吐槽孩子沉迷盲盒,盲盒為什麼這麼火?
    網絡配圖(圖文無關)不論小文具店還是大書城卡牌、文具盲盒隨處可見主要是小學和初中的學生愛買。」店員說。記者又來到九木雜物社嘉裡中心店,這是一家包含文創、生活、小物等各種種類的雜物社,進門就能看到一柜子的盲盒。盲盒品類有很多,多數是各類遊戲和動畫的周邊玩偶,體積不大,大部分價格都是59元一盒。除了玩偶,也有文具類的盲盒:13款圖案隨心選的中性筆,還有隨機文具的文具組合盲袋。收銀臺前,也擺放著一些奧特曼卡片和文具的盲盒。
  • 盲盒經濟盛行,買盲盒的是一種賭博心理嗎?
    有網友應用物理判斷是不是賭博心理很簡單,如果東西不在盲盒裡,而是擺在外面賣,你還會買嗎?會熱衷嗎?會上癮嗎?如果你覺得吸引力下降了,那支撐你購買的就是你的賭博心理。我覺得有一定的道理。但盲盒經濟盛行,表明至少有很大一部分人對這類產品有興趣,且具有相應的購買能力。因為盲盒裡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這讓某些人動了心思,吸引那些原本不太注意或是只是偶爾買的人過來買。和普通商品相比,盲盒這種售賣方式完全抓住了眾人的心理。新穎是一方面,它滿足了人的好奇心和某些人的賭博心理。再配上一些成功的營銷策劃,把人氣搞起來,從而提升購買力。
  • 盲盒為什麼讓年輕人上癮,你買過盲盒嗎?
    最近一年,有20萬人為了購買它的盲盒消費超2萬元,年齡集中在15-35歲之間。通過盲盒方式售賣,能提升用戶多次買到同一潮玩的可能性。 有人說買盲盒是在交智商稅,靠販賣好奇感和不確定感,燒錢換取一些並沒有什麼用的東西,這個智商稅交的很低級。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看起來無用的事情,其實也充滿了嚮往,盲盒就是這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