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小夥伴諮詢關於盲盒的問題,一下子擊中了waka君的痛點。說起盲盒那都是一幕幕心酸的過往。
首先我們來科普一下,什麼是盲盒呢?
其實往簡單了說就好比我們小時候吃乾脆麵的時候,從裡面收集的卡片,又好比我們玩卡牌策略遊戲時,抽ssr的心理。
更多時候,我們的目光聚焦點並不在產品本身,而是開盒瞬間的不確定性和賭博的快感。
盲盒這個概念最早不是出自中國,而是日本。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日本的扭蛋,就是一個圓盒子裡裝著各不相同的小玩具,只有當自己投幣,從扭蛋機裡隨機滾下來,打開以後才會知道裡面的玩具究竟是什麼。
在日本的大街小巷有無數種千奇百怪的扭蛋機。
其實盲盒也起源於日本,他的前身就是扭蛋。
盲盒是指裝有不同公仔手辦、外包裝上沒有任何款式提醒的盒裝玩具,一般按系列販售。
早前的盲盒裝一般是裝動漫周邊,例如海賊王、寶可夢、初音、輕鬆熊等,後來有了專門的設計師盲盒。
2004年日本Dreams發行了第一代Sonny Angel,一出現就火爆全場,這個光溜溜的小男孩瞪著一雙大眼睛,肚子凸凸的,背後還有一對小翅膀。
隔年,Sonny Angel才穿起了衣服(但往往只有上半身),體型縮小變成Mini Figure,裝進盲盒,風靡至今。
而且,玩盲盒看起來並不像玩手辦一樣燒錢。在中國,一般的盲盒價格是50塊左右,扭蛋則是20~50塊不等,這個價格設置十分微妙:乍一看好像覺得有點貴,都能喝兩杯奶茶了。
但仔細一想,自己喜歡的IP的正版周邊,單買一個小手辦可能得要120塊左右,而盲盒只要50塊,細節處理得也十分周到,好像還挺值的?
Waka君就是這麼入坑的。
盲盒的價格不貴,以Molly為例,一個59元,不親民但也買得起。看到喜歡的公仔系列,隨手拿起一個,搖一搖,不知內容物和款式,滿是神秘和期待。
盲盒「硬體」夠硬,換句話說就是盒子裡的玩具夠「硬核」,這也是盲盒吸引人最重要的原因。
很多盲盒中的玩具製作精美,設計直戳人心,激起各種少女少年心,一些更是有擁有強大的IP作為後盾,這些或可愛或著名的小玩偶,讓一票女孩男孩趨之若鶩。
而第二部分就是人的心理在作怪咯,盲盒讓人慾罷不能的地方就在「盲」這個字上,這一個「盲」字不知道出發了多少獵奇心理。
因為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抽到的會是哪一個小可愛,下一個抽到的會不會就是自己一直想要的那個小可愛。
但是有些系列的盲盒,還會推出多種多樣的紀念版,限量版,特別版、隱藏款……總之就是讓招呼各位不斷買買買。
比如說「sonny angel」系列的盲盒就有五大類別,650多種款式。
除了國外,國內也有很多盲盒大廠,比如泡泡瑪特(POP MART)。
它是現在國內最大的盲盒品牌,積極與全球各種IP合作,獨家設計發售各種盲盒系列,其中最有名就是與香港大IP——Molly的合作。
這家2010年成立的公司在2017年就迅速掛牌上市。除了線上商城、零售網點、機器人商店,泡泡瑪特在大陸擁有近百間直營門店。
走進泡泡瑪特的門店,就像進入一個迷人的成人童話世界。
琳琅滿目、造型各異、五彩繽紛的公仔陳列在展示櫃裡。不管你是資深玩家還是過客路人,總有一款公仔能夠扣動你的心弦。
不過最近這家公司也陷入了抄襲風波,泡泡瑪特新品AYLA動物時裝系列,一經上架銷售額就破百萬,卻被爆出,抄襲「BJD娃圈」裡知名「娃社」DollChateau(娃娃城堡)2017年發布的席桑和翠絲特等娃娃。
隨後泡泡瑪特緊急召回,結果導致動物時裝系列在二手市場價格暴漲,實在匪夷所思。
19年是盲盒大火的一年,也造成了讓人咋舌的盲盒經濟,與手辦不同,盲盒並沒有強大的IP支持,卻能在市場上引起這樣的轟動,泡泡瑪特的創始人表示:
「現在我們的時間被碎片化內容包裹,我們沒有時間去沉澱新的IP。」
2019年4月,王寧在一次主題演講中說,以前的邏輯是用一部動畫、電影形成一個IP,現在動畫、電影內容再好,人們卻沒有時間看。
「(潮流玩具)實際上更多是降低大家的時間成本。
你買完以後放在你工作的電腦旁邊,放在了你家的書桌旁邊,你每天盯著它的時間比你盯任何IP的時間都長,它就形成了你心中的一個超級IP。」
當時在北京國際潮流玩具展,看著入口處幾千人的排隊盛況,忍不住感慨這個打著小眾旗號的圈子已經聚集起如此高的人氣。
這場展會三天的客流量達10萬之多。
泡泡瑪特的CMO果小曾說:「2016年泡泡瑪特剛做盲盒時,一套1千個限量款已經很多,後來這個數量提到了1萬。
2018年聖誕節,變成了2-3萬。這個數字聽起來很搞笑,但實際已經有10萬人想買它,那麼它就會溢價。」
比如Molly的一款隱藏版,市場統一售價為59元,但是在某魚二手網站,身價直接翻了近40倍,在2000元左右。
由於眾多限量、隱藏版的出現,導致某魚二手網站盲盒成交均價飆升至每個盲盒270元。
所謂物以稀為貴,冠以「限量」二字的玩具無形中提升了產品的品牌價值,鞏固了其在玩家心中的高端地位,甚至被作為藝術品納入玩家的文化消費範疇。
越來越龐大的二次元青少年潮流人群讓這個,原本小眾的群體一躍成為不容忽視的龐大消費人群,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興趣愛好和消費理念,很多人無法理解,但是它確確實實正在發生。
盲盒在國內大火的時候,就有各種經濟新聞拿「盲盒經濟」說事兒,輿論甚至開始妖魔化盲盒經濟,這樣的導向,讓一些真心熱愛盲盒的發燒友很惱火。
對於資深玩家來說,盲盒中玩偶的定義不僅是玩具那麼簡單,一些藝術性較高的盲盒是真的可以永恆保值。
如何辨別盲盒算是一門技術活,不僅需要靠個人藝術素養,獨到的審美眼光更重要的是有一顆童心。
抽盲盒這種事,沒辦法用自己的一套想法和理念去指導別人。每個人抽盲盒的方式、得到的樂趣都不一樣,而這也是盲盒的魅力所在。
小悠喜歡買玩具,剛入坑的時候,每天都想買,做夢都在搖盒,現在才冷靜一些。她也想過讓朋友督促自己別買,但忍不住還是會偷偷買。
必須一個一個抽,抽齊一套,如果買整盒的話,就沒有開盒的驚喜感了。如果抽到重複的公仔,就和其他娃友換,或上「閒魚」賣掉。
不過,小玲對於隱藏版比較平常心,她說自己不會高價買,「我喜歡親生的隱藏」,自己抽到會比較開心。
森森平常喜歡買手辦,第一次抽Molly的時候抽到了西遊系列的唐僧。抽了一次就有點上癮,想要集齊師徒四人,又不想直接買整盒。
有一次直接在機器上買了10個,結果還是沒集齊,買到20多個時才終於集齊。
「他說就是享受拆盒看裡面到底是啥的過程,59元對他來說也不貴,偶爾買一個,滿足了好奇心,不喜歡的就送人。」
《玩偶私囊》的作者、國內最早的潮玩玩家之一李國慶同樣認為討論盲盒的升值意義不大:「59塊的東西,就算未來升值到十倍,590,好像也沒什麼意義。起碼是原價一兩千,之後升十倍變成幾萬,我們還可以討論一下。」「你喜歡,就已經很超值了,它陪伴你,給你帶來開心,就已經是升值了。」李國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