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經濟盛行,買盲盒的是一種賭博心理嗎?

2020-12-14 小樣兒包子

有網友應用物理判斷是不是賭博心理很簡單,如果東西不在盲盒裡,而是擺在外面賣,你還會買嗎?會熱衷嗎?會上癮嗎?如果你覺得吸引力下降了,那支撐你購買的就是你的賭博心理。

我覺得有一定的道理。但盲盒經濟盛行,表明至少有很大一部分人對這類產品有興趣,且具有相應的購買能力。因為盲盒裡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這讓某些人動了心思,吸引那些原本不太注意或是只是偶爾買的人過來買。

和普通商品相比,盲盒這種售賣方式完全抓住了眾人的心理。新穎是一方面,它滿足了人的好奇心和某些人的賭博心理。再配上一些成功的營銷策劃,把人氣搞起來,從而提升購買力。

有人覺得盲盒裡的東西十分有價值,有人則覺得一文不值。

我不知道你怎麼定義一個東西的價值,在你看來盲盒就是一塊塑料對嗎?這塊塑料背後所包含的是設計師的靈感,技工的技術,公司的運營包裝,我們同時也在為這些買單,如果你因為不喜歡不感冒就否定一件東西的價值,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認為你就是一堆骨頭和肉而已?

盲盒冷不冷門是商家從一開始的製作比例和數量多少決定的,這跟設計師設計出來它好不好看沒有關係,有的普通款他就是很好看,這是每個人的審美問題,可能你覺得不行,但是別人就覺得好看,他就喜歡這個,所以你開出來覺得虧不虧要看個人意見,不代表商品的價值本身,這個價值跟金錢無關。

相關焦點

  • 盲盒經濟正當時,品牌該如何玩轉盲盒營銷!
    而現在的盲盒營銷是上癮機制+賦予IP+飢餓營銷+社交慰籍+賭博心理等幾方面的的合輯。 盲盒,起源於上世紀80年代風靡日本的扭蛋機。扭蛋裡的玩具,需要打開扭蛋後才能知曉,很多人禁不住好奇心的驅使不停買買買! 而盲盒最吸引玩家的,就是這種「不確定消費」的玩法,這種未知和不確定性戳中了很多人的獵奇心理,激發了大家的探索欲。
  • 令年輕人為之瘋狂的「盲盒」,到底是在「賭」,還是在娛樂自己?
    因為抽盲盒並非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情,對於這件事筆者個人保持著「有多少錢做多少事」的觀點,畢竟這也是一種「賭博」,不值得去鼓勵,但盲盒文化的盛行也證實它是合理存在的。抽盲盒和福袋之類的東西和真正意義上的「賭博」不同,盲盒基本不能為玩家帶來收益,除非是抽到「隱藏款」「神秘款」之類的限量款。
  • 還在妄想通過「盲盒」賭博一夜暴富?不過是資本家的墊腳石
    2016年7月,泡泡瑪特推出第一套盲盒產品,Molly Zodiac,2017年,第一次實現了年度盈利。目前,泡泡瑪特的單個盲盒售價為59元到79元,跟它近似的玩具售價通常低於10塊,並且盲盒復購率高達58%。在天貓上賣得比漫威、迪士尼、樂高的玩具好,疫情衝擊下,泡泡瑪特的收入也是逆勢大漲。
  • 盲盒不值錢!|盲盒|三哥|潮玩|泡泡瑪特
    2019年,盲盒忽然風靡,「學生抽盲盒,月砸數萬」「炒盲盒溢價40倍」的報導鋪天蓋地。緊盯年輕消費市場的炒家,迅速被撩撥起鬥志,甚至還沒弄清盲盒背後的消費心理,就揣上錢去聯繫製作工廠,生怕錯過風口。三哥也不懂這個市場,他是在翻看潮玩、盲盒的分析文章時,被頻繁出現的「賭徒心理」抓住了眼球。
  • 買盲盒買的究竟是什麼
    你了解盲盒嗎?你買過盲盒嗎?時至今日,許多人對盲盒的認識,或許仍舊停留在把模型玩具隨機分裝、「藏起來賣」的階段。然而,作為一種商業模式,盲盒並沒有這麼簡單。然而,這也對市場監管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戰——正在逐漸形成體系的盲盒模式,無疑需要成體系的監管與之匹配。  盲盒發展至今,不論法律法規還是有關部門,對盲盒的監管都十分有限。對盲盒這樣一種走紅不久的新興商業模式而言,監管的暫時缺位,既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讓新興市場能夠急速發展的「有利條件」。
  • 五花八門隨處可買!家長吐槽孩子沉迷盲盒,盲盒為什麼這麼火?
    「大人都控制不了自己買化妝品買盲盒,為什麼不讓孩子買卡片?」「『盲盒』有賭博的心理暗示啊,應該專門制定法規約束,別讓商家鑽這種空子。」「這就是我們小時候玩的小浣熊卡片,不過就是換了一種方式而已。」「這個真的有點賭博的感覺,孩子上癮了。」孫女士說,「盲盒」這種模式,別說孩子,大人有時候也把持不住。市民李先生的孩子也對「盲盒」著迷,「這個事情,肯定還是家長要找準自己的位置,不能全把責任推給廠家和商家。首先要對孩子進行合理引導,提倡適當消費。」
  • 盲盒不值錢
    2019年,盲盒忽然風靡,「學生抽盲盒,月砸數萬」「炒盲盒溢價40倍」的報導鋪天蓋地。緊盯年輕消費市場的炒家,迅速被撩撥起鬥志,甚至還沒弄清盲盒背後的消費心理,就揣上錢去聯繫製作工廠,生怕錯過風口。三哥也不懂這個市場,他是在翻看潮玩、盲盒的分析文章時,被頻繁出現的「賭徒心理」抓住了眼球。
  • 盲盒為什麼會讓年輕人上癮?
    你買盲盒了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盲盒開始慢慢深入到當代年輕人的生活。在微博熱門話題上,「盲盒為什麼讓年輕人上癮」閱讀量達到4.6億,有1.3萬討論。從小眾到大眾,有人說,盲盒集中體現了,人類的收藏欲和賭博心不僅不會缺席遲到,還會愈演愈烈。
  • 被推上風口的盲盒經濟
    這個圍繞著IP來做玩具零售的新玩法已經形成了一種消費經濟,吸引了無數90後、00後的喜愛並願意為之慷慨解囊,還帶動了一系列相關行業的聯動。上述這些信息對於餐飲業又有什麼作用?其實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已經有呷哺呷哺、瑞幸咖啡等好幾家餐飲企業開始把盲盒融入自己的營銷中了。
  • 盲盒等潮玩文化的盛行,照見了年輕人怎樣的消費觀?
    電影《阿甘正傳》裡的這句經典臺詞,如果放在現在,可能會被改成「生活就像一盒盲盒,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開出的是什麼。」這幾年,「盲盒熱」日漸成為我國潮玩文化的突出現象之一,尤其前段時間,隨著「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上市,「盲盒為什麼吸引年輕人」的話題也屢次被推上微博熱搜。有人說盲盒是智商稅,有人說盲盒像賭博,但在更多年輕人眼中,盲盒意味著一份能帶來驚喜的「小確幸」。
  • 盲盒背後:有人買的是開心,有人倒賣盲盒一年掙8萬
    (健康時報記者 毛圓圓)12月15日,#買盲盒算是衝動消費嗎#一直佔據微博熱搜;12月11日上午,以出售盲盒而流行的泡泡瑪特(09992)上市,首日開盤漲超100.26%,市值1065.20億港元;6月1日,拼多多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十大熱銷商品榜上,「盲盒」排第二;而在2019年8月,天貓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中就顯示,95後最燒錢的愛好中
  • 85後創業賣盲盒,年賺4億:揭秘盲盒經濟,如何掏空年輕人的工資?
    之所以叫盲盒,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標註,只有買來後打開才知道裡面具體是什麼。 下面圖裡這樣的塑料或者樹脂小娃娃就是盲盒,只有幾釐米高,是一種袖珍擺設。
  • 賭徒心理還是二次元的內部文化:薛丁格的盒子——盲盒
    其實往簡單了說就好比我們小時候吃乾脆麵的時候,從裡面收集的卡片,又好比我們玩卡牌策略遊戲時,抽ssr的心理。更多時候,我們的目光聚焦點並不在產品本身,而是開盒瞬間的不確定性和賭博的快感。盲盒這個概念最早不是出自中國,而是日本。
  • 盲盒經濟大行其道質疑聲不絕於耳 專家認為神秘盲盒不應成為監管盲區
    天貓國際2019年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能力榜單》顯示,近20萬名消費者一年花兩萬元集盲盒,購買力最強的消費者一年買盲盒耗資百萬元,盲盒僅在天貓上的銷量就同比增長189.7%,成為當代年輕人最燒錢的愛好。截至2020年10月23日,泡泡瑪特電子商城已售出超6.5萬份「雙11心選禮包」,購買人數仍在持續增加中。盲盒經濟,是否已經成為網紅經濟的新風向?
  • 泡泡瑪特擬赴港上市,盲盒真的不是賭博嗎?
    本文是超財經原創作品「結果未知、容易上癮、以小博大」這三點是人類之所以沉迷賭博的本質心理,風靡95後的盲盒帶給人的感受與這種別無二致。正是這種類似賭博的快感捧紅了一家新的公司。02 欲罷不能的玩法設計盲盒最初起源於日本,由福袋發展而來,通常以系列的形式進行售賣,每個系列一般有8-12種款式,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其難以獲得的「隱藏款」,除了普通款外,那些概率極低的隱藏款更能激發玩家的賭徒心理,刺激盲盒消費。
  • 泡泡瑪特飛升,但盲盒不值錢
    這些年長者還及時想起來,自己小時候不也如痴如醉的買小浣熊乾脆麵、收集水滸卡嗎?沒錯,靠譜!2017年-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分別為1.58億元、5.14億元、16.83億元,確實是爆發式增長。後來政府嚴厲整治賭博,他只得放棄了這塊肥肉。不搞賭博的三哥仍專注「賭性」,從麻將館到線上棋牌,從抓娃娃機到口紅轉盤,三哥始終緊跟潮流。如今盲盒走紅,敏銳的他感覺機會又來了。
  • 你待盲盒如熱戀,盲盒只想賺點錢?
    之所以叫盲盒,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標註,只有買來後打開才知道裡面具體是什麼。下面圖裡這樣的塑料或者樹脂小娃娃就是盲盒裡的產品,只有幾釐米高,是一種袖珍擺設。在我們的身邊,上癮模型幾乎無處不在,不管你買不買盲盒,它都與你我息息相關。這篇我們就從「上癮模型」入手,講講盲盒經濟背後的故事。一、為了讓你在人群中多看它一眼,盲盒商家有多努力?
  • 銳學教育:中國盲盒出口增速超400%,買盲盒是出於什麼心理?
    盲盒這個詞具體的源頭、來歷已經沒有地方可以考察到了,但是在日本有被叫做 mini figures的動漫IP周邊與盲盒的具體形態很相像,不過通常也不會被當成盲盒出售。今年雙十一, 泡泡瑪特(POP MART)天貓旗艦店的銷售額達到1.42億元,成為大玩具類目中首家「億元俱樂部」成員。連迪士尼和萬代這些老牌玩具周邊巨頭也難以望其項背。
  • 買盲盒買到上癮,我也很尷尬啊~
    「再買盲盒我是狗,抽到隱藏狗就狗。」hh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網絡個性籤名。面對盲盒的誘惑,她已經放棄抵抗、繳械投降。已有不少研究歸納出盲盒營銷法,認為這種遊戲化的營銷擊中了消費者的賭博心理,大大提高了復購率。
  • LSPACE丨今天你開盲盒了嗎
    一些盲盒愛好者認為,買盲盒買的就是不確定性,消費者往往希望在拆盒後能得到自己喜歡的款式,而銷售人員則以這種類似購買彩票和碰運氣的方式為賣點,吸引消費者購買。相同的包裝,隨便拿一個,拆開不是自己想要的,就會再次購買,多次購買後,集齊這個系列的欲望就會愈發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