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黃河故事,黃河河畔的古城新安有何經驗?

2020-12-22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傑

15日-16日,「丈量五千年蝶變黃河岸,主流融媒體沿黃看河南」記者團來到洛陽市新安縣。

新安,秦時置縣,已2200多年歷史。作為黃河河畔的一座古城,「黃河戰略一周年」之際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這座古城又如何藉助黃河,重煥活力,走上高質量發展的道路?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為此一探究竟。

黃河戰略、副中心戰略的機遇疊加,讓這座古城收穫滿滿

「我們成功入選河南省首批踐行縣域經濟「三起來」示範縣、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縣、全國文明縣城。」在15日的啟動儀式現場,新安縣委副書記、縣長王智曬出了一份備受矚目的「新安答卷」。

當下的新安可謂機遇垂青——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副中心城市建設戰略兩大歷史機遇疊加,機遇無比珍貴。

機不我待,時不再來。為此,新安搶抓機遇,蹚出了一條以溝域經濟為主體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黃河橫於北,秦嶺障於南,中間四山(荊紫山、青要山、邙山、鬱山)夾三川(青河川、畛河川、澗河川)。「山高,嶺多、河谷碎,七嶺、二山、一分川」的地理環境,發展溝域經濟最為適宜,也讓新安成為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樣本。

為此,新安因地制宜,聘請農業農村部專家編制完成了全縣溝域經濟示範帶的發展規劃,一溝一策,謀劃實施重點項目147個。

為項目切實落地,新安每年拿出500萬元對溝域經濟示範帶(區)給予獎補,還投放小額創業貸款3.2億元,吸納社會資本10.94億元進入溝域經濟。

「目前成功打造12個溝域生態經濟示範帶,打造休閒農莊35個、採摘園58個,年接待遊客180萬人次,覆蓋24.9萬人,年綜合收益超過20億元。」新安縣副縣長趙汝憲說。

新安北臨黃河,發展溝域經濟,它也做足了黃河這篇文章,大力推進大保護大治理大提升治水興水行動。

「我們規劃建設了黃河溼地公園,打造了黃河神仙灣、大河田園溝域經濟示範帶,藉助150平方公裡的萬山湖,規劃建設8個客運碼頭,開通水上旅遊航線,讓黃河真正成為造福新安人民的生態河、民生河、幸福河。」趙汝憲說。

如今憑藉「講好黃河故事,做足黃河這篇文章」,新安已累計脫貧12287戶44067人,貧困發生率由建檔立卡初期的9.04%降至0.24%,2020年剩餘的330戶823人全部達到脫貧標準和條件。

「未來,新安將圍繞『副中心』,打造『增長極』,踐行『三起來』,實現『新跨越』,助推新安沿黃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趙汝憲說。

靠著「講好黃河故事」,姑娘如今搶著嫁到「光棍村」

在新安縣城的大街小巷,「絲路漢關,山水新安」、「來到新安,自然心安」的宣傳標語隨處可見,這是新安文旅產業發展的口號,更是理念。

「我們正依託絲路文化、黃河文化和漢關文化,推動旅遊產業由單一觀光型轉變為向文化、度假、農旅等方面深度融合,讓遊客們來到新安,自然心安」,新安縣文廣旅局副局長王小凡說。

今年雙節期間,新安縣共接待遊客64.98萬人次,同比增長19.78%,實現旅遊收入1.679億元,同比增長10.01%,足見新安的魅力。

來到新安,石井鎮的5A級景區龍潭峽大峽谷是遊客們首選。15日,記者團便領略了一番龍潭峽大峽谷的風情。

漫步谷底的崖壁棧道,山崩地裂、水往高處流、石上天書、佛光羅漢崖等地質景觀一一映入眼帘。大自然鬼斧神工出神入化,令到訪者紛紛驚嘆不已。

據景區總經理王濤介紹,自開發建設以來,先後投入近2億元進行高標準建設,相繼取得了「河南省地質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等諸多殊榮。

更關鍵的是,隨著龍潭峽大峽谷的開發,帶動了當地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和周邊群眾廣泛就業。

「以前是『山清水秀風景好,只見大哥不見嫂』。現在是,姑娘們搶著嫁到這裡。」王濤介紹,隨著龍潭峽的開發,緊挨峽谷的龍潭溝村、寺坡山村村民們靠著開民宿、農家院,紛紛脫貧致富,「戶均年收入10萬以上,家家住洋房,戶戶有汽車」。

富起來的不只是龍潭溝村、寺坡山村,與龍潭峽隔山相望的青要山周邊村落,也同樣隨著青要山的開發而富裕起來。

「2020年,我們將持續堅持文旅融合,堅持以文旅產業為主線,深入挖掘和傳承黃河文化、鄉土文化。」石井鎮副鎮長仝斐介紹,靠著講好黃河故事,2019年,全鎮15個貧困村全部實現摘帽。

「未來,我們會依託新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資源,講好黃河故事,打造全域旅遊示範區、旅遊度假目的地,譜寫好「文旅興縣」的綠色發展篇章。」王小凡說。

一年沿黃綠化3300畝,黃河生態紅利正慢慢釋放

「黃河水原來這麼清」、「感覺不是在黃河邊,而是在江南」……16日上午,記者團來到新安縣正村鎮大河田園溝域經濟示範區。遠處的山青水秀,顛覆了一行人員對黃河「土黃」色的傳統認知。

「這是我們踐行黃河戰略,對黃河戰略一周年最好的獻禮」,正村鎮鎮長姚鳳娟介紹,為實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生態保護已成為大河田園溝域經濟示範區的重點工作,「自去年以來,我們沿黃綠化已實施3300餘畝」。

好生態帶來了好風景,更帶來了好「錢景」。大河田園不僅擁有秀麗的黃河自然風貌,講好黃河故事、借黃河脫貧實現鄉村振興,也是該處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

漫步景區,除了雄壯的黃河景觀帶,還有供市民騎行、徒步的河畔公路,更是興建了鵝莊、羊莊、土窯洞民俗等一批「留得住遊客」的旅遊設施。

姚鳳娟稱,該示範區規劃面積21平方公裡,總投資3.5億元,項目覆蓋5個行政村,5000餘人。目前一期已基本建成,可同時接待500人就餐,滿足80人住宿。

大河田園鄉村旅遊休閒度假區總經理韓雲偉是土生土長的正村人。在外打拼多年,創業成功後,韓雲偉沒有忘記家鄉。

2016年,他投資開發經營大河田園鄉村旅遊休閒度假區項目,如今前前後後個人已投入3000餘萬,先後創辦了雅竹養殖專業合作社、新安縣麗雲綠色種植專業合作社,後經各級政府支持又創辦打造雅竹農莊、雅竹民俗村等。

「村民們不出村,每年就能多收入兩三萬。」在做好景區核心投資的同時,韓雲偉把餐飲、住宿接待、購物、擺攤、衛生保潔等商業項目讓利於當地農民。

現如今荒山溝變身「聚寶盆」。據統計,經濟示範區內60%的農民都吃起了旅遊飯,農民工就業百餘人,其中貧困戶30人,年收入1.5—3萬元。

「我們正打造研學項目,尋求洛陽、鄭州等多家策劃公司包裝研學課程,打造學生活動場地。」根據韓雲偉的規劃,項目建成後,預計每年將接待3-5萬名學生,「將為農戶們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二期我們將著力培育和弘揚黃河文化,打造洛陽西部知名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目的地。」對於踐行「黃河戰略」,姚鳳娟信心滿滿。

相關焦點

  • 全國融媒體沿黃看河南講好黃河故事,細數新安蝶變
    11月15日,60多家主流媒體代表齊聚澗河之濱、漢關古城——新安,共同見證「丈量五千年 蝶變黃河岸」主流融媒體沿黃實地探訪河南活動正式啟動。下午,記者編輯們攜手暢遊龍潭大峽谷,感受黃河山水畫廊的魅力;走進石井鎮,探訪村民的奔康路。
  • 講好「黃河故事」,為黃河文化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一年來,沿黃九省區文化和旅遊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科學謀劃沿黃地區發展的思路目標、重點任務、政策措施,深入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努力在「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事業中貢獻文旅力量。
  • 黃河流域溝域經濟奏響新安鄉村振興新樂章
    如今,伴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擘畫推動,新安乘風而起,將黃河生態廊道建設與發展溝域經濟、鞏固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生態旅遊等結合起來,昔日的荒山荒坡逐步變為「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新安人用一雙雙巧手將一道道溝嶺塗抹出靚麗的色彩,書寫出了大河安瀾,百姓富足的動人詩篇。
  • 新時代如何以文學方式講好「黃河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 ,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新時代如何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指明了方向。講好「黃河故事」的方式有很多,新時代如何以文學方式講好「黃河故事」 ,值得我們深入思索。
  • 河長史萬鈞:講好「黃河故事」 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
    史萬鈞表示,黃河流域應加大生態保護修復建設力度,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促進黃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對比過去,黃河烏海段生態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水更清了、沙更少了;堤更固了、岸更綠了;溼地更美了、管理更優了。
  • 《奔跑吧·黃河篇》講好黃河故事 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2020年,為助力推動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浙江衛視《奔跑吧》節目在國家廣電總局的統籌指導下,聚焦黃河發展保護,深入脫貧攻堅第一線,深挖「黃河生態經濟帶」時代價值,推出6期《奔跑吧·黃河篇》特別節目,並於12月4日周五黃金檔開播。首站跑男團成員從青海西寧出發,途經日月山,來到龍羊峽水電站,在遊戲互動中揭開兩代水電人的故事,致敬他們身上的「龍羊精神」。
  • 講好黃河故事 花開八朝古都——中國開封第三十八屆菊花文化節亮點...
    秋天盛裝亮相,冬日華麗轉身,中國開封第38屆菊花文化節以「講好黃河故事、花開八朝古都」為主題,彰顯「黃河情、菊香韻、歡樂宋」文化內涵,成功舉辦文化活動41項、花事活動12項、經貿活動17項,辦出了一屆節儉、務實、高效、惠民的高質量文化節會。因菊之名,一座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人文之城發出嚶鳴之聲,一座蘊含機遇、充滿活力的開放之城舒展溫暖懷抱,一座風光秀美、宜居宜業的魅力之城鋪開生動畫卷。
  • 陝西黃河岸邊有座千年古城,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之一
    從西安出發,沿著京昆高速公路行駛,大約3個小時就可以到達韓城,這片土地,位於黃河西岸,關中盆地東北角,充滿了人文故事,對於第一次來的遊客,旅程可以從韓城古城開始,中國有許多著名的古城景點,但韓城古城並不出名,大多數遊客來自陝西周邊,實際上,韓城古城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完整的六座明清古城之一
  • 打響黃河文旅品牌,河南發布沿黃十大文旅主題線路,快來看看吧!
    以「品鄉村之美、享健康人生」為主題,推出沿黃鄉村旅遊精品線路,主要包括三門峽北營村、焦作一鬥水村、孟州莫溝村、洛陽孟津衛坡村、新安石井寺坡山、濟源水洪池村、五裡橋村、鄭州方頂村、新鄉原武古鎮和獲嘉同盟古鎮等。四是「我是非遺傳承人」黃河傳統文化傳承之旅。
  • 蘭州黃河水鴨上演搶食「大戰」
    激流勇進 何耐江 攝每日甘肅網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何耐江)冬日的蘭州銀灘黃河溼地,水鴨成群結隊,嬉戲遊動。12月15日,記者在現場看到,有市民前來給水鴨們投食,引得平靜的水面頓時上演了一場場因搶食發生的「水中大戰」。每當有食物投下,水面的水鴨、鴛鴦,水下的鯉魚紛紛參與「戰鬥」,激流勇進,一時間,水花四濺,好不熱鬧,為冬日的母親河畔增添了生機與樂趣。近年來,隨著黃河蘭州段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改善,進入冬季,市內溼地不僅有鳥類在此越冬,還引來眾多遷徙鳥類。
  • 《奔跑吧黃河篇》22位嘉賓助陣!相比《黃河大合唱篇》有何不同
    能以黃河為背景,演唱這樣有意義的歌曲,內心真的久久難以平靜。這是跑男團第一次到黃河,從此《黃河大合唱》篇也成為了我最難忘的一期。 第一任務:「講好黃河故事」。
  • 【今日關注】《奔跑吧·黃河篇》走進韓城古城將於12月18日在浙江...
    【今日關注】《奔跑吧·黃河篇》走進韓城古城將於12月18日在浙江衛視播出(附視頻) 2020-12-18 11: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徵集「黃河吉祥物」 ,創作「大河神龍記」 打造黃河新IP
    參加省兩會的政協委員、河南小櫻桃動漫集團董事長、河南省漫畫家協會主席張國曉接受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為了讓黃河文化及其蘊含的時代價值飛進千家萬戶,需要推動黃河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通過創新表現手段,利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動畫、漫畫、遊戲、實景演出等藝術手段,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我們正準備推出《黃河故事》系列新型文藝作品。」
  • 神秘的黃河巨龜——民間故事
    黃河是中國最神秘的長河。在厚厚的泥濘之下,不知埋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這些秘密裡有很多禁忌。太多奇怪的事,人們都不敢相信。然而,1976年的黃河巨鱉事件卻在網上傳開,相傳1976年,山西黃河有一位老人挖到了三層樓那麼高的巨龜。最後,這隻巨龜神秘地消失了,震驚了人們。所以,1976年是否有傳說中的巨龜被挖出,很可能就是一則傳聞,傳著傳著人們就信以為真。據說1976年,山西省發生了一場旱災。半年沒下過一滴雨。黃河乾涸了。當地村民組織起來挖河。
  • 濟南市章丘區黃河有個「黃河鄉村記憶館」
    濟南市章丘區的黃河街道,作為沿黃流域9個省區唯一以「黃河」命名的行政單位,為了給群眾文化活動提供場所,搭建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充分的宣傳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讓灘區群眾更好的留住鄉愁,在深入推進灘區遷建項目的同時,除了建設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配套了圖書閱覽室、書畫創作室、舞蹈排練室、市民大講堂等,還建設了一處「黃河鄉村記憶館」。
  • 什麼是黃河?一部《黃河史》的現代啟示
    黃河最大的特點是水中泥沙巨多,這讓以農耕為主的居民又愛又恨,一方面巨量泥沙時常造成黃河決口,另一方面黃河決口後大片土地成為上好良田,面對這種境地,黃河流域的居民並沒有選擇逃避,而是選擇迎難而上,發揮聰明才智力求改變黃河。
  • 讓「黃河文化」奏出時代強音
    在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黃、渭、洛三河交匯的「三河口」處,極目遠眺,九曲黃河蒼茫靜美。儘管已是寒冬,但10多名來自英國、法國、美國、墨西哥等國家參加「黃河岸邊有非遺」活動的「網紅」,依然興高採烈地向全球粉絲直播著他們目睹的華夏奇觀。渭南市地處黃河中遊,自古以來就備受母親河的恩澤。
  • 博物館裡看黃河
    在同黃河水患的鬥爭中,塑造了中華兒女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奮勇拼搏的民族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講,中華民族治理黃河的歷史也是一部治國史。《開封城摞城示意掛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古城開封城下的三座城池,3米以下的北宋城,2.8米以下的明洪武城,2.2米以下的清康熙城(今開封城)。
  • 人民網評:九一八,重溫血脈賁張的黃河故事
    這個日子,對中華民族來說不能忘卻,對黃河也是。 黃河,如同我們的國,沉重、曲折,流淌著雄渾的樂章,也曾滴瀝著鮮血和淚水。 89年前的這一天,愛國官兵打響了中國14年抗戰的第一槍,也打響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從此,「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國人萬眾一心,抱定必死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全民抗戰,壯哉黃河!
  • 親情中華黃河故事|憑弔古蒲州
    永濟新聞運城僑聯今天憑弔古蒲州王西蘭山西最南端的永濟市——一個黃河岸邊的縣級市,是山西擁有全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的三個城市之一越過永濟縣城,下了高速,上了旅遊專線,迎面就是醒目的導遊標誌:唐詩高度的標誌鸛雀樓,《西廂記》故事發生地普救寺,盛唐繁榮的見證蒲津渡鐵牛……一個個都是聞名國內外的經典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