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下的「全民網課潮」中,中山大學中文系日前向各年級學生發出建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不能正常到校期間,不開網課,鼓勵本科生、研究生們在家閱讀與寫作。
中大中文系系主任彭玉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不開設網課的考慮出於遵循人文學科的特點,讓學生通過這段寶貴、難得的時光進行自我閱讀、思考,「相對於以前的課堂教學可能還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而教育部日前亦有明確規定,不提倡、不鼓勵、不支持大規模的網課。
不開網課,鼓勵個人閱讀寫作
2月13日,中山大學中文系通過郵件、微信公眾號及微信群等多個渠道向每一位本科生、研究生發送「關於疫情期間學習安排的建議」的信件。
信件中稱,按目前廣東省教育廳的安排,廣東省各高等學校2月底暫不開學,因此同學們返校學習的時間仍不能確定,此後一段時間(估計為30天左右)仍是居家學習時間。中文系長期實行「全程導師制」,學習過程中若遇到問題,同學們可隨時與自己的指導教師溝通。
為不辜負寶貴的學習時光,也為與開學後快節奏的教學安排相銜接,中文系向同學們提出了三點學習建議:將寫作類學習計劃向前調整,完成「大一作文」、「大二書評」、「大三學年論文」、「大四畢業論文」;集中落實「中山大學中文系推薦閱讀書目」。
其中,大一同學側重100種文學經典書目的閱讀,大三、大四同學側重50種理論經典的閱讀,大二同學兼顧文學經典與理論經典;根據本學期課程表,利用網絡資源,如bilibili網站上的北大、清華、復旦等免費人文社科公開課視頻合集,預習、學習相關課程。
B站上的清華北大等多所高校的線上教育視頻
消息發出,該系學生們十分驚喜,也引起了不少其他高校教師的圍觀和轉發。彭玉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向學生發送這份學習建議和要求,是未雨綢繆地提醒學生,疫情期間待在家裡,學業不可荒廢。彭玉平認為,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解決自己跟自己面對的自然世界、文學世界、人文世界的關係。
「人文學科中的閱讀、思考、寫作是可以獨立進行的,彼此之間的合作關係相對來說比較少,讓同學們通過自我閱讀思考的方式進入到課程學習,相對於以前的課堂教學可能還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大中文系教授謝有順則認為,把「全民網課」改為「全民閱讀」,大家就不會手忙腳亂了,哪個家庭都能找出幾本書,但並非每個家庭都有網絡和電腦的。
開設網課是否符合人文學科
與在家上網課相比,不少同學亦青睞於集中時間精力讀書寫作,措施因而獲得了同學們的支持。中大中文系大三學生張子康向記者表示:「延遲開學期間,系裡鼓勵本科生獨立思考、自主預習,這既有利於我們鍛鍊學術能力,發現學習興趣點,也是為了與開學後的教學安排相銜接,可謂一舉多得。我們在關注疫情的同時,也應為自己充電蓄力。」該同學收到系內學習要求和建議後,向幾位專業課老師諮詢了下學期課程內容,利用電子資源提前學習;通過微信讀書、喜馬拉雅等看書、聽書,聯繫導師並匯報學年論文的進度。
關於人文學科在特殊時期是否開設網課,也因中大此舉引發高校同行的討論。彭玉平告訴記者,雖然中大中文系已經錄製了一些教學視頻,而從學科的角度出發,「天下中文是一家,大家都面對的是中國的語言文學,有的學校的網課非常好,我們也可以去借鑑,也可以去學習,不一定非要在形式上學自己學校開的課程。大學的辦學必須是開放的,開放才能夠把局限一個人思維慣性儘量減少,所以我們沒有跟風去開設線上的直播課程,主要還是出於這樣的一個考慮。」
有本地高校中文系教師為此舉點讚:「不跟風搞在線教學,嶺南就這一家。」不少高校的青年教師紛紛轉帖,其中一位南開大學中文系青年教師轉發並評道:「這樣挺好,閒暇與放鬆,是文學最好的滋養。」
最後,小編在此還想分享兩段話,共同思考什麼才是這個特殊時期裡,我們需要的「停課不停學」——
某公眾號中說:我理想中的「停課不停學,不是對焦慮家長的安慰,不是對特殊空檔期的填補,也不是「課堂內容」向「網絡教學」的簡單複製,而是讓這場疫情成為學生的大課堂,讓一代人在危機現實中學習、反思、銘記。不停學,應該是跟著這個國家、這個社會、這些流著淚的人們融合在一起,脈搏一起跳動,思考保持同步,情感保持共鳴,而不是在戰疫大環境外隔離出一個脫離現實的溫暖小環境,等孩子們長大了再去回顧,等疫情結束後濃縮成案例寫進教材。
河南省教育廳廳長鄭邦山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即將結束、回答完最後一個記者提問後,也說了一段話:在災難面前我們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家長,必須真正地風雨同舟,攜手共進。我們需要共同面對、共同討論、共同參與、共同承擔... ...共同完成好這場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道德教育,在抗擊疫情的戰役中構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出學生們堅韌不拔、從容不迫、愛國愛民的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真正地與祖國一起成長。我覺得這應該是我們教育的本質和追求。
附:中山大學中文系本科推薦閱讀書目
你讀過了嗎?收藏!
文學經典100種
《伊利亞特》,(古希臘)荷馬,羅念生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
《奧德賽》,(古希臘)荷馬,王煥生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
《工作與時日·神譜》,(古希臘)赫西俄德,張竹明譯,商務印書館,1991年。
《普羅米修斯》,(古希臘)埃斯庫羅斯,羅念生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安提戈涅》,(古希臘)索福克勒斯,羅念生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酒神的伴侶》,(古希臘)歐裡庇得斯,羅念生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雲》,(古希臘)阿里斯託芬,羅念生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古希臘)修昔底德,何元國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
《會飲》,(古希臘)柏拉圖,劉小楓譯,見《柏拉圖四書》,北京三聯出版社,2015年。
《埃涅阿斯紀》,(古羅馬)維吉爾,楊周翰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神曲》,(義大利)但丁,田德望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
《堂吉訶德》,(西班牙)塞萬提斯,楊絳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
《哈姆萊特》,(英)莎士比亞,朱生豪等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
《偽君子》,(法)莫裡哀,趙少候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
《失樂園》,(英)彌爾頓,朱維之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
《格林童話全集》,(德)格林,楊武能、楊悅譯,譯林出版社,2017年。
《魯濱遜漂流記》,(英)笛福,徐霞村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
《新愛洛依絲》,(法)盧梭,李平漚譯,見《盧梭全集》第8、9卷,商務印書館,2012年。
《陰謀與愛情》,(德)席勒,楊武能譯,四川文藝出版社,2018年。
《浮士德》,(德)歌德,綠原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
《唐璜》,(英)拜倫,查良錚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
《巴黎聖母院》,(法)雨果,陳敬容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
《當代英雄》,(俄)萊蒙託夫,草嬰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
《紅與黑》,(法)司湯達,張冠堯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
《高老頭》,(法)巴爾扎克,傅雷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
《雙城記》,(英)狄更斯,石永禮、趙文娟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
《罪與罰》,(俄)陀思妥耶夫斯基,朱海觀、王汶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年。
《德伯家的苔絲》,(英)哈代,谷若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
《道林·格雷的畫像》,(英)王爾德,孫宜學譯,浙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
《安娜·卡列妮娜》,(俄)託爾斯泰,周揚等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
《玩偶之家》,(挪威)易卜生,潘家洵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
《尤利西斯》,(愛爾蘭)喬伊斯,蕭乾、文潔若譯,譯林出版社,2005年。
《荒原》,(美)艾略特,湯永寬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
《變形記》,(奧地利)卡夫卡,葉廷芳等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
《喧譁與騷動》,(美)福克納,李文俊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
《老人與海》,(美)海明威,陳良廷等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
《等待戈多》,(法)貝克特,施鹹榮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
《百年孤獨》,(哥倫比亞)馬爾克斯,黃錦炎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4年。
《交叉小徑的花園》,(阿根廷)博爾赫斯,王永年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5年。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捷克)昆德拉,許鈞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年。
《毛詩傳箋通釋》,(清)馬瑞辰,中華書局,1989年。
《文選》,(南朝梁)蕭統撰,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楚辭補註》,(宋)洪興祖,中華書局,1983年。
《壇經》,(唐)慧能,尚榮譯註,中華書局,2018年。
《史記選》,王伯祥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
《漢書》,(漢)班固,中華書局,1962年。
《三國志》,(晉)陳壽,中華書局,2011年。
《後漢書》,(南朝宋)範曄,中華書局,2014年。
《傳習錄譯註》,(明)王守仁,王曉昕譯,中華書局,2018年。
《莊子今注今譯》,陳鼓應注,中華書局,2009年。
《淮南子集釋》,何寧,中華書局,1998年。
《水經注校證》,(北魏)酈道元,陳橋驛校證,中華書局,2007年。
《世說新語》(上、下),朱碧蓮、沈海波注,中華書局,2011年。
《四書章句集注》,(宋)朱熹,中華書局,1983年。
《樂府詩集》,(宋)郭茂倩編,中華書局,2017年。
《山海經校注》,袁珂,巴蜀書社,1996年。
《春秋左傳注》,楊伯峻編著,中華書局,2018年。
《戰國策》,繆文遠、羅永蓮、繆偉譯註,中華書局,2017年。
《杜詩詳註》,(清)仇兆鰲注,中華書局,2015年。
《古文辭類纂》,(清)姚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漢魏六朝詩選》,餘冠英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
《陶淵明集》,袁行霈校注,中華書局,2003年。
《李白詩選》,復旦大學中文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
《唐詩選注評箋》(十卷本),劉學鍇撰,中州古籍出版社,2019年。
《先秦散文選》,羅根澤編,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
《宋詩選注》,錢鍾書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
《唐宋詞舉要》,彭玉平撰,商務印書館,2014年。
《唐宋文舉要》,高步瀛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宋文選》,四川大學中文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
《西廂記》,(元)王實甫,王季思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
《牡丹亭》,(明)湯顯祖,徐朔方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
《三國演義》,(明)羅貫中,人民文學出版社,1972年。
《水滸傳》(100回本),施耐庵,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
《西遊記》,(明)吳承恩,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
《全本新注聊齋志異》,(清)蒲松齡,朱其鎧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
《儒林外史》,(清)吳敬梓,人民文學出版社,1972年。
《紅樓夢》(120回本),(清)曹雪芹、高鶚,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
《桃花扇》,(清)孔尚任,王季思、蘇寰中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
《長生殿》,(清)洪昇,徐朔方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
《關漢卿全集》,(元)關漢卿,吳國欽編,廣東高教出版社,1988年。
《魯迅全集》,魯迅,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百年新詩選》(上、下),洪子誠、奚密等,北京三聯書店,2015年。
《子夜》,茅盾,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年。
《家》,巴金,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
《四世同堂》,老舍,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邊城·湘行散記》,沈從文,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
《傾城之戀》,張愛玲,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2年
《呼蘭河傳》,蕭紅,河南文藝出版社,2013年
《曹禺選集》,曹禺,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
《白洋澱紀事》,孫犁,中國青年出版社,2010年。
《汪曾祺自選集》,汪曾祺,商務印書館,2013年。
《古船》,張煒,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平凡的世界》,路遙,十月文藝出版社,2012年。
《白鹿原》,陳忠實,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年
《黃金時代》,王小波,十月文藝出版社,2017年。
《馬橋詞典》,韓少功,十月文藝出版社,2017年。
《在細雨中呼喊》,餘華,作家出版社,2017年
《紅高梁家族》,莫言,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
《塵埃落定》,阿來,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年。
《一個人的村莊》,劉亮程,春風文藝出版社,2013年。
理論經典50種
《理想國》,(古希臘)柏拉圖,郭斌和、張竹明譯,商務印書館,1995年。
《詩學》,(古希臘)亞里斯多德,陳中梅譯,商務印書館,1996年。
《拉奧孔》,(德)萊辛,朱光潛譯,商務印書館,2016年。
《判斷力批判》,(德)康德,鄧曉芒譯,人民出版社,2017年。
《審美教育書簡》,(德)席勒,馮至、範大燦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美學》(全三卷),(德)黑格爾,朱光潛譯,商務印書館,1979-1981年。
《悲劇的誕生》,(德)尼採,孫周興譯,商務印書館,2012年。
《精神分析引論》,(奧)弗洛伊德,高覺敷譯,商務印書館,1984年。
《林中路》,(德)海德格爾,孫周興譯,商務印書館,2018年。
《摹仿論》,(德)奧爾巴赫,吳麟綬譯,商務印書館,2018年。
《什麼是文學》,(法)薩特,施康強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
《詞與物》,(法)福柯,莫偉民譯,上海三聯書店,2016年。
《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俄)巴赫金,白春仁等譯,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法蘭克福學派史》,(美)馬丁·傑伊,單世聯譯,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美)傑姆遜,唐小兵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文學理論》,(美)韋勒克、沃倫,劉象愚等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
《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英)伊格爾頓,伍曉明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
《文化研究導論》,(英)鮑爾德溫,陶東風等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小說修辭學》,(美)韋恩·布斯,華明等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
《書目答問補正》,範希曾,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文史通義校注》,章學誠撰,葉英校注,中華書局,1985年。
《校讎廣義》,程千帆、徐有富,齊魯書局,1991年。
《中國目錄學史》,姚名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古籍版本學》,黃永年,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
《史通通釋》,浦起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文賦集釋》,張少康集釋,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
《詩源辯體》,許學夷撰,杜維沫校點,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
《文章辨體序說 文體明辨序說》,吳訥、徐師曾撰,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
《國學概論》,錢穆,商務印書館,1997年。
《中國歷代文論選》(一卷本),郭紹虞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中國文學批評史新編》,王運熙、顧易生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
《文心雕龍》,(南朝梁)劉勰著,周振甫注本,中華書局,1986年。
《詩品》,(南朝梁)鍾嶸著,周振甫注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
《滄浪詩話校釋》,(宋)嚴羽著,郭紹虞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人間詞話疏證》,彭玉平撰,中華書局,2011年。
《美的歷程》,李澤厚,北京三聯書店,2009年。
《普通語言學教程》,(瑞士)索緒爾,高名凱譯,商務印書館,1982年。
《語言論——言語研究導論》,(美)薩丕爾,陸卓元譯,商務印書館,1985年。
《語言問題》,趙元任,商務印書館,1980年。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呂叔湘,商務印書館,1979年。
《語言與文化》,羅常培,語文出版社,1989年。
《中國語言學史》,王力,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年。
《訓詁簡論》,陸宗達,北京出版社,1980年。
《修辭學發凡》,陳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
《漢語音韻》,王力,中華書局,1980年。
《經傳釋詞》,(清)王引之,黃侃、楊樹達批,嶽麓書社,1984年。
《古文字學簡論》,林沄,中華書局,2012年。
《說文解字》,(漢)許慎,中華書局,2013年。
《文字學概要(修訂本)》,裘錫圭,商務印書館,2013年。
《漢語方言概要》,袁家驊等,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
來源:中華全國學聯、廣東共青團、南方都市報、羊城晚報
留言爆料
歡迎廣大網友爆料,無論是校園新鮮事、突發事、煩心事,還是好人好事、暖心事,歡迎文末留言,並附上您的聯繫方式。我們會保護您的隱私,如有需要將化名採訪。反映學生呼聲,回應青年訴求,報導校園故事,傳播教育好聲音,中青網教育在行動!合作電話:010-64098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