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在北京豐泰照相館誕生。提起京劇《定軍山》,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于魁智老先生所演唱的經典片段:「這一封書信來得巧, 助我黃忠成功勞。 站立在營門三軍叫, 大小兒郎聽根苗; 頭通鼓,戰飯造; 二通鼓,緊戰袍; 三通鼓,刀出鞘; 四通鼓,把兵交。 進退俱要聽令號, 違令難免吃一刀。 三軍與爺歸營號, 到明天午時三刻成功勞。」
于魁智、李軍 - 定軍山選段 (京劇版)
01:53來自諸葛揭史
京劇《定軍山》演的就是黃忠老當益壯,陣斬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淵。說道夏侯淵,演義中夏侯淵是被黃忠和法正輕輕鬆鬆就殺死了,就連劉備也表示夏侯淵還不如張郃。(《三國演義》玄德曰:「夏侯淵雖是總帥,乃一勇夫耳,安及張郃?若斬得張郃,勝斬夏侯淵十倍也。」)
那麼夏侯淵真的這麼弱嗎?真的就這麼輕輕鬆鬆被殺死了嗎?當然不是!
夏侯淵在鎮守漢中之前,也是身經百戰,幾乎百戰百勝。先後平定昌豨、徐和、雷緒、商曜等叛亂。後率軍徵伐關中與涼州,斬梁興、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族、氐族、屠各等外族勢力,虎步關右,後官拜徵西將軍。特別是在黃巾起義前後的宋建(隴西宋建自稱河首平漢王,聚眾枹罕,改元,置百官,三十餘年)公開反叛朝廷,在枹罕稱王置官,當時東漢還很強大,朝廷幾次討伐而未果。夏侯淵短短一個多月就把作亂涼州三十餘年的宋建給連根拔起,讓曹操給了夏侯淵非常高的評價,稱讚夏侯淵虎步關右,自己都不如他。(《三國志》:太祖下令曰:「宋建造為亂逆三十餘年,淵一舉滅之,虎步關右,所向無前。仲尼有言:「吾於爾不如也。」)
當時夏侯淵官拜徵西將軍,負責西線作戰,相當於曹操三大方面軍的集團司令員(夏侯淵負責西線,曹仁負責南線,夏侯惇負責東線),對待士兵非常好且十分重義氣,擅長運動戰(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那麼這樣的一個功勳卓著的曹氏統帥怎麼會被輕易的就殺死了呢?如果這麼輕易就被殺死的話,曹操聽說了法正的這個計策之後,又怎麼會說,這個計策劉備想不出來肯定是別人教他的呢?(《三國志》:曹公西徵,聞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那我們來看一下,事情是怎麼樣的:
根據《三國志·夏侯淵傳》記載,夏侯淵是在修鹿角(一種障礙器材,又稱拒馬)的時候,被劉備軍隊偷襲而死(二十四年正月,備夜燒圍鹿角。淵使張合護東圍,自將輕兵護南圍。備跳合戰,合軍不利。淵分所將兵半助合,為備所襲,淵遂戰死。諡曰愍侯。)
根據《三國志·法正傳》記載,夏侯淵是來與劉備軍爭奪安營之地,被黃忠所殺(二十四年,先主自陽平南渡沔水,緣山稍前,於定軍興[山]勢作營。淵將兵來爭其地。正曰:「可擊矣。」先主命黃忠乘高鼓譟攻之,大破淵軍,淵等授首)
根據《三國志·黃忠傳》記載,夏侯淵是被黃忠力戰所殺(建安二十四年,於漢中定軍山擊夏侯淵。淵眾基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淵軍大敗)
根據這幾個「傳記」的記載 ,我們可以推斷出來當時的戰況經過。
首先是劉備率軍前來想在定軍山安營,夏侯淵不想讓劉備有了安營之地,就率軍來與劉備爭鬥。而且搶先在定軍山紮下營寨,而且夏侯淵部下非常精銳,又是搶先立下營寨。針對夏侯淵的強勁實力,硬打硬拼,損失肯定很大。
於是法正定下了連環計,首先派人去騷擾,也就是去燒夏侯淵營寨的鹿角,吸引夏侯淵的注意力,夏侯淵就派了張郃去守衛東圍,自己去守衛南圍。
這時候劉備派大軍猛攻張郃所防守的方向,同時派遣黃忠帶人悄悄埋伏在南圍附近,準備發動猛烈一擊,結果劉備軍隊進攻激烈,張郃防守吃緊,夏侯淵就派自己一半兵力去支援張郃,在這個時候,養精蓄銳的黃忠兵馬,突然殺出,擊殺了夏侯淵。
看似簡單但是這個「尺度」是很難把握的 ,什麼時候進攻,怎麼在夏侯淵眼皮子底下,讓黃忠兵馬埋伏不被發現。給張郃多大壓力,張郃會請求支援,怎麼判斷夏侯淵真的給了張郃大量支援,黃忠出擊的時間?
這些都需要巧妙地把握,所以夏侯淵之死,不是演義裡那麼簡單,就是因為這個「計策」得如此連環巧妙,曹操聽說之後才會感嘆,我就知道劉備想不出來這樣的計策,肯定是別人教他的。這才是夏侯淵之死的真相,要不然夏侯淵那麼輕鬆就被殺死了,這不但是「侮辱」了夏侯淵,也是「侮辱」了法正的計策,更是「侮辱」了曹操的用人。
參考資料:
1.《三國志》
2.《三國志·法正傳》
3.《三國志·黃忠傳》
4.《三國志·夏侯淵傳》
註:
法正:善奇謀,官拜尚書令、護軍將軍,《先主傳》云: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
黃忠:蜀漢「五虎上將」之一,老當益壯,封后將軍,賜關內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