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231年),字俊乂,河間郡鄚縣(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漢末三國時期魏國名將。
早年參與鎮壓黃巾起義。歸屬袁紹後,擊破公孫瓚有功,遷寧國中郎將。參加官渡之戰,被曹洪擊退,隨後投降曹操,授偏將軍。
建安二十年(215年)末,進軍巴西,遷徙民眾到漢中,後被蜀將張飛擊敗。接任蕩寇將軍。建安二十三年(218年),跟隨夏侯淵進入漢中定軍山迎戰劉備。夏侯淵戰死,代理主帥,率部安全撤退。後屯陳倉。
曹丕稱帝後,遷左將軍,受封鄚縣侯,跟隨曹真擊平安定羌胡,又隨夏侯尚圍攻江陵。太和二年(228年),轉為右將軍,隨曹真抵禦諸葛亮北伐。在街亭之戰,大破蜀國馬謖,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遷徵西車騎將軍。
太和五年(231年),張郃受司馬懿所迫而領兵追擊蜀軍,追至木門,中箭身亡,諡曰壯侯。張郃用兵巧變,善列營陣,善估形勢,善用地形。蜀軍自諸葛亮起,皆忌憚張郃。
人物生平
官渡投曹
東漢末年,黃巾之亂爆發,張郃應募參軍討伐黃巾,成為了軍司馬。張郃曾是韓馥的部屬,直到初平二年(191年),韓馥出讓冀州後,張郃效力於新的冀州之主——袁紹。在攻打公孫瓚時,張郃立下了不少戰功,遷為寧國中郎將。
張郃
在官渡之戰中,當時,曹軍大營是以曹洪為主將,荀攸為謀士。但張郃、高覽無法攻下曹洪據守的曹軍大營。同時,烏巢糧草也被曹軍劫燒。郭圖因為自己的計謀失敗而感到慚愧,於是誣陷道:「張郃對我軍的失敗感到高興,並且出言不遜。」張郃、高覽等將領懼怕被追究,於是燒掉了攻城櫓,投降了曹洪。曹操聽說張郃已經向曹洪投降,對張郃說:「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也」,並將張郃拜為偏將軍,封為都亭侯。
從徵四方
後來張郃頗受曹操重用,交給其部隊,讓他單獨率軍包圍了雍奴,擊潰了袁軍。張郃還領兵到東萊郡討伐管承。在白狼山之戰中,受張遼指揮,大破烏桓,斬蹋頓及名王以下十餘人,俘虜二十餘萬人,最終討平烏桓,徹底剷除袁氏殘餘。張郃因為屢立戰功升任平狄將軍。
張郃與牛蓋等人在張遼的督領下,一起討伐陳蘭、梅成等人。潛山縣境內有天柱山,陳蘭、梅成等人據守天柱山。張遼、張郃、牛蓋等人猛進天柱山,最終,大獲全勝,斬陳蘭、梅成首級,盡虜其眾。
張郃、徐晃又跟從夏侯淵西進,徵討盤踞在鄜城的賊寇梁興和武都一代的氐族叛軍。當張郃率軍到渭水上時,馬超率氐、羌數千前來進攻,卻被嚇得不戰而逃。當夏侯淵趕到時,諸縣都已經投降了張郃。張郃還平定了宋建統治的地區。
巴西之戰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西徵張魯,抵達陳倉,準備從武都郡進入氐族部落;氐族人擋住道路,曹操派張郃統帥大軍討伐梁興和氐族首領竇茂所部。不久從散關入漢中,派張郃率五千步兵在前開道,一直到陽平。同年十一月,張魯投降,漢中平定。
同年十二月,曹操回軍,留張郃與夏侯淵、徐晃等守漢中,以拒劉備。張郃別督諸軍南下進攻巴東、巴西二郡,將當地百姓遷徙到漢中。劉備派徵虜將軍張飛為巴西郡太守抗擊張郃。由於山道狹窄,首尾不能相救,張郃因此大敗,僅帶十餘人棄馬爬山逃跑。
漢中之戰
動畫三國的張郃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進攻漢中,屯於陽平,夏侯淵、張郃、徐晃等率軍迎擊,張郃負責防守廣石。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親自率精兵萬餘人,分為十部,夜間猛攻張郃。張郃率親兵與蜀軍進行對抗,劉備不能攻克張郃,寫信要求益州撥發援兵。諸葛亮立刻發兵增援。
劉備趁夜放火燒掉曹軍營外的鹿角。夏侯淵派遣張郃去修復南圍鹿角,自己親自率輕裝士兵去修復東圍鹿角。劉備進攻張郃,張郃的軍隊作戰不利。因此,夏侯淵把東圍鹿角的一半兵馬派去救助張郃。劉備的軍隊趁機進攻東圍鹿角。夏侯淵身邊兵少,被蜀軍所殺。劉備聽聞夏侯淵被斬殺,只說:「要殺就殺張郃,殺夏侯淵有什麼用!」
司馬郭淮和督軍杜襲收斂散卒,眾人推舉張郃出任主帥,指揮士兵,布置營寨,軍心安定。不久,曹操遣使令張郃假節。劉備欲渡漢水來攻,見魏軍在漢水以北列陣相迎,劉備於是放棄渡河,隔水相持。
曹操親自進攻漢中,不能取勝,於是撤出漢中的部隊,令張郃屯兵於陳倉。
江陵破吳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即魏王位後,任命張郃為左將軍,進封都鄉侯爵位。等到曹丕登基之後,又進封他為鄚侯,命令張郃與曹真率領兵馬徵伐盤踞在安定一代的盧水胡人和東部羌人。
黃初三年(222年)九月,曹丕又在許昌宮召見了張郃、曹真,派張郃、曹真南下與夏侯尚一起進攻東吳政權的江陵郡。張郃督諸軍渡過長江,奪取了百裡洲上的吳軍堡壘。
曹叡即位後,派張郃來到南方,駐紮荊州,和司馬懿一起進攻孫權的部將劉阿等人,大軍來到祁口,與吳軍激戰,打敗了劉阿所部。
街亭大捷
太和二年(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大舉北犯,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應諸葛亮。
街亭之戰形勢圖
曹叡派遣大將軍曹真督領諸將,進擊諸葛亮。曹叡給張郃加位特進,轉為右將軍,讓張郃督諸軍,在街亭阻擋諸葛亮的部將馬謖。
馬謖依傍險要的南山紮寨,沒有下山佔據城池。張郃斷絕了他取水的道路,然後發起進攻,大敗馬謖。
曹叡下詔說:「賊寇諸葛亮率領巴、蜀的烏合之眾,遇上了猛虎一樣的我軍將士。將軍您披肩甲、執利器,攻無不克,朕要嘉獎你的大功,增加你的食邑一千戶,連同一千的賞賜共計四千三百戶。」
料敵先機
太和三年(229年),諸葛亮再次出祁山,對陳倉發動猛烈進攻。曹叡派驛馬召張郃到京師,還親自到河南縣城,設置酒宴為張郃送行。張郃說:「估計臣還沒到前線諸葛亮就已經撤走了。臣屈指計算,諸葛亮的糧草支撐不了十天。」張郃晝夜行軍到達南鄭,諸葛亮果然撤退了。曹叡詔令張郃回師京城,任命他為徵西車騎將軍。
好儒風雅
張郃用兵機變無雙,懂得戰術變化,擅於安營布陣,根據地形布置戰略戰術,沒有他預料不到的情況,從諸葛亮起的蜀國大將都非常忌憚他。
戰死疆場
太和五年(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魏派「曹丕四友」之一的司馬懿來統領張郃、郭淮、費曜等人去迎擊諸葛亮。
諸葛亮多次求戰,司馬懿都固營自守,雖然司馬懿不與諸葛亮交戰,卻不斷的率軍跟著諸葛亮的軍隊。張郃反對司馬懿不從,繼續前進避戰,果然引發了將士們的不滿。
諸葛亮退還祁山。司馬懿令張郃追擊。張郃說:"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司馬懿不聽。張郃不得已,遂領兵追擊。蜀軍在木門谷乘高布伏,弓弩亂發。張郃追到木門谷,與蜀軍交戰。飛來的箭矢射中了張郃右膝,張郃陣亡。
朝廷賜給張郃的諡號為壯侯,他的兒子張雄繼承了他的爵位。封他的四個兒子為列侯,賜給他的小兒子關內侯的爵位。
人物評價
曹操:「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
劉備:「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
朱元璋:「王保保以鐵騎勁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謀臣如攸、彧,猛將如遼、郃,予兩人能高枕無憂乎。」
特此申明:
此文內容及圖片都來源網絡,版權屬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