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擊敗張郃,張郃比張飛差了多少?看完後明白了!

2020-12-27 騰訊網

張遼、張郃和張飛都是漢末三國著名的軍事將領,作為軍事家評判的標準必然是從戰績以及對歷史的進程的貢獻來衡量。

拋開評書演義,就正史而論,張遼的綜合實力最強,張郃次之,張飛排名第三。

清代史學家趙翼曾評價張遼"其以少擊眾,戰功最著者",足以見得張遼在漢末三國諸多軍事將領中的地位。張遼是山西朔州人士,早年抑鬱不得志,遊走在幾大政治勢力中間,先後投靠過丁原、何進、董卓、呂布。史書記載,張文遠為人剛正不阿,深明大義,作為將領能夠恪盡職守,善待士卒。呂布與曹操一戰失敗後,張遼寧死不屈的氣節感動曹操,一班文武大臣的說情下,曹操將張遼收歸己有。

張遼一生身經百戰,最為著名的一戰是曹魏與東吳的合肥之戰,此戰以後,張遼名聲大振,從此留名古代戰爭史。

建安二十年(215),孫權派兵來攻打駐守合肥的張遼本部,此前曹操將合肥的軍隊調走一部分用在西徵張魯用,面對十萬東吳精兵,張遼與李典手裡只有七千多人馬,根本扛不住東吳的攻勢。此時,張遼表現出一個軍事家該有的戰略眼光,認為東吳遠徵必然師勞兵乏,必須在東吳軍隊還沒有站住腳跟四面圍城的以後,率先發動進攻,打擊敵人的士氣。

張遼親點八百精兵,親自帶領趁著天亮殺向東吳軍中。張遼一路衝殺,身先士卒,一直殺到孫權的主帥營帳,然後又帶領眾將士們突圍而還。首次突圍後,張遼發現大部分人深陷東吳軍中,趕緊勒馬回援,接應還沒有突圍而出的將士。東吳軍士們見狀都聞風喪膽,毫無抵抗之力,任憑張遼救回部下,大有評書演義趙子龍七進七出的風範。

合肥之戰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史學家推測,張遼突圍的過程中,將東吳名將陳武斬於馬下。當然,張遼戰勝陳武並非武力上取勝,更多的可能是陳武事先沒有任何防備,死於亂軍之中。

合肥之戰後,孫權折損名將,士氣低落無心再戰,只好數日之後退兵而還。

著名演義作家蔡東藩評價張郃說"郃為魏著名大將,街亭一役,郃實主之"。張郃是曹魏集團中資格比較老的一名將領,東漢末年亂世之中,較早地登上歷史舞臺,最初為鎮壓黃巾軍起義而參軍,同樣幾次易主後,才徹底依附於曹操。張郃可謂是屢戰奇功,跟著曹操打過河北,配合張遼平定淮南,與夏侯淵組團掃平涼州,後來又跟著曹操奪取漢中,如此輝煌的簡歷在整個漢末三國中也實屬難找。

張郃一生中,最為後人稱讚的應當屬街亭之戰。太和二年(228),蜀漢由丞相諸葛亮帶隊重新開始北伐之路,蜀軍一路之上行軍十分順利,天水郡、南安郡、安定郡三地的軍民集體歸順蜀漢。由於軍情十萬火急,蜀軍進攻速度極快,曹魏朝廷還有沒拿出具體的行動方案,曹叡就讓張郃總領各路軍馬抵禦蜀漢。

此時,張郃表現出卓越的軍事天分,認為街亭是此次兩軍勝負的關鍵要地。張郃沒有直接與士氣正旺的蜀軍正面交戰,而是派兵截斷蜀軍的水源,採用圍而不攻的戰略,死死地將馬謖一部困住,導致整個蜀漢北伐中最關鍵的街亭節點丟失,蜀漢北伐只能以失敗告終。

張郃自官渡之戰投靠曹操,徵戰過烏桓,保衛過合肥,參加過巴西和漢中之戰,最終在太和五年(231)戰死沙場,用軍人最高的榮譽給自己的一生畫上句點,實在可歌可泣。

史學家陳壽曾有言"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張飛個人的戰鬥力,在整個漢末三國中應該算是上上將級別,但從統兵作戰來說,稍微缺乏一個將領應該具備的戰略天分,所以歷史上有"莽張飛"一說。

張飛的履歷比較單純,一生就跟著自己的大哥劉備和二哥關羽混,至死不渝。

張飛的實力更多地停留在個人武藝和義氣上,參與的幾場大戰一般都是以奉命行事的戰將身份出現,像挫敗張郃,武都之戰大抵如此。

張飛最為人稱道的是義釋嚴顏。建安十八年(213),劉備與劉璋公然決裂,劉備決定吞併劉璋,結果遇上劉璋手下的名將嚴顏。張飛此時突然急中生智,認為嚴顏是當時名將,只可智取不可硬攻。生擒嚴顏後,張飛十分敬佩老將嚴顏,為他鬆綁邀為上座,成功為劉備收穫一名難得的將領。

通過對比張遼、張郃和張飛,此三人各有特點難以排名,只能從武藝、軍事才能、義氣德行綜合來看。三人的武藝都身手不錯,張遼的軍事天分更高所以排名第一,張郃排第二,張飛雖然武藝最好,但是將在謀不在勇,只能屈居第三。

相關焦點

  • 張飛擊敗張郃,張郃比張飛差了多少?
    張飛擊敗了張郃,可以說是完敗,但張郃與張飛相比也差不了多少,沒有常勝將軍,一次失敗說明不了什麼。老羅喜歡用幾個回合的勝敗,來衡量彼此的武功值。這是小說家出於效果的需要而有意為之,但真正的較量又有誰會傻乎乎的這麼去做呢?
  • 三國中張飛曾擊敗過張郃,如果張飛對上張遼或徐晃,張飛會贏嗎?
    這足以見得張飛是一員驍勇善戰的武將,張飛是一個實力派,他的實力是十分強悍的,他曾與曹魏很多大將都交過手,在與許褚一生的四次對決中,張飛完勝,在與張郃交手後,張郃在兵力有優勢的情況下,張飛依舊獲勝,其實從很多戰役中,我們就應該從腦子裡,改變張飛是一個猛張飛的想法!他是有勇有謀,在虎牢關前,大戰呂布的時候,就能夠看出張飛的謀略。
  • 張飛張郃誰厲害?講真,張郃比張飛要強太多
    而且羅貫中寫三國演義,諸如此類場面,本身就有虛構性,所以趙雲三十回合打敗張郃,並不能說明趙雲真的比張郃強(因為純屬虛構,這裡的張郃,其實就是張三李四王二麻子,無非一個代號而已);而渭水之戰時,遇上馬超,「張郃出迎,戰二十合亦敗走。」同樣也不能說明馬超真的比張郃強,因為這裡同樣也是虛構,張郃只是龍套而已。而隨後張飛遇上張郃時,卻戰了五十餘合,也未能將其拿下——為什麼?
  • 張遼、張郃和張飛相比,誰的綜合實力更強?看完後明白了!
    張遼先時跟隨董卓,呂布殺死董卓後,便跟呂布為伍。常與呂布切磋功夫,能與之戰三百合,呂布甚奇之,拜為騎都尉,專領一支騎兵衝殺,所到之處,戰無不勝。後呂布與曹操戰,兵敗被殺,張遼欲相死,橫眉對曹操。曹操頗為欽佩,親解其縛。張遼感於曹操恩義,遂歸於曹操。跟曹操徵戰多年,屢立戰功,曹操大喜,對眾將道:文遠,乃我之呂布也!
  • 張飛和張郃都是猛將,為何在漢中之戰時,張飛能打得張郃全軍覆沒
    到了諸葛亮的時代,張郃作為曹魏五子良將中碩果僅存的一位,東徵西討,為保衛曹魏江山而奮戰。尤其是在與諸葛亮的交戰中,張郃的軍事才能讓諸葛亮十分忌憚。街亭之戰,是張郃擊敗了馬,使得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功敗垂成。可是,張郃最終中了諸葛亮的計策,在木門谷被諸葛亮的伏兵射死。當時的魏帝曹睿得知張郃的死訊,也是十分悲傷。
  • 張飛與張郃在瓦口對峙,為何戰敗的張郃,戰後反而被升官?
    可以演化為一個職場問題,那就是,如何能在捅了婁子後,不會被領導責罰。我們通過分析曹操對張郃態度,來解讀一下,為什麼張郃打輸了,居然還能被授予蕩寇將軍一職。我們先從曹操的角度看一下:張郃在和張飛在瓦口對峙,歷史上一共對峙50多天,但因為中了張飛的計謀,損兵折將,幾乎全軍覆沒,狼狽到棄馬爬山逃命。這的確是一場狼狽的敗仗,作為軍隊的指揮官,張郃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曹操完全有理由責備他,甚至殺了他,但曹操並沒有這麼做。
  • 張飛分別單挑張郃、張遼、徐晃的話,幾個回合可以斬殺對方
    張飛是整個三國中唯一一個能兩次戰平呂布的人,也是唯一一個能與呂布交手一百回合不分勝負的人,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張飛在三國是一個不可能被擊敗的人,雖然張飛在三國武藝排名排在第四,僅次於呂布、趙雲、關羽,但並不影響張飛能戰平呂布,即使是趙雲和關羽,頂多也是和張飛打成平手,不分勝負的那種。
  • 猛張飛醉酒退張郃,粗中有細,有勇有謀!
    張飛,漢末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劉備平定益州後,張飛率軍駐守巴西(今閬中)。在閬中東北十五裡的雙山址,是古時候進入漢中的官道。這裡崇山峻岭,山梁上有一座瓦口關,相傳這裡就是張飛飲醋退張郃的地方。據《三國志》載,建安二十三年(218年)秋,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曹操命張郃領兵進犯巴西。張郃與張飛在瓦口關相遇,血戰五十晝夜後,張郃佔據瓦口關,堅守不出。張飛求戰不成,無計可施。某日,張飛與部將雷銅坐在瓦口關對面的棋盤山上飲酒下棋,實則觀察張郃的動靜。張飛一邊喝酒一邊下棋,不覺開始有了醉意,下起棋來也有些心不在焉。
  • 張郃不怕張飛,但看到魏延就嚇得跑了,難道魏延比張飛還厲害?
    三國時代,蜀有趙雲、張飛、馬超這樣的勇將,而魏也有張郃、徐晃、許褚等名將,但由於羅貫中老爺子在《三國演義》裡給蜀國人物添加了「主角光環」,所以看起來五虎將似乎比吳魏名將要厲害得多。可是在歷史上,魏五子良將遠比演義裡要厲害,比如張郃就比五虎弱不了多少。
  • 「五虎將」之一的張飛,與「五良將」之一的張郃,究竟誰更厲害?
    可以和公認的天下第一猛將呂布打成平手,說張飛是三國演義第二猛將不為過吧,而且張飛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戰績,比如230回合馬超戰平呂布,兩人的武力相當,但馬超在渭水之戰中,僅以20回合就擊敗了張郃,那麼以馬超為例,如果張郃也能在20回合中擊敗張郃,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武力對比。
  • 三國24名將張姓佔了4席,張郃與張飛相比,誰更勝一籌?
    張飛主要軍功:協助周瑜攻取南郡;協助劉備攻取益州,平定巴郡、巴西兩郡;巴西之戰打敗張郃。張郃主要軍功:協助袁紹打敗公孫瓚;協助曹操打敗袁紹父子;協助曹操平定關中,後又獨自擊敗馬超;協助曹操,攻取漢中;街亭之戰,大敗馬謖。雖然張郃所建軍功多於張飛,但是升遷速度卻不及後者,究其主要原因還是兩人擁有的資源不一樣。
  • 三國猛將張飛和張郃孰強孰弱,結果早就不言而喻了
    前期張飛與張郃未交手,但兩人有一個共同的參照武將——馬超,潼關之戰,馬超二十回合擊敗張郃。其次張飛行軍打仗方面也是強於張郃的當陽長坂坡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掩護劉備撤退,後面有數千虎豹精銳和眾多一流猛將,卻沒有人敢於上前一戰,張飛令人在樹林後面巧設伏兵,嚇得曹營裡無人敢追擊。
  • 張郃大戰張飛,徐晃迎戰關羽,為何沒人敢惹趙雲?
    魏蜀吳紛紛登場,在擊敗眾多軍閥後,天下呈現三分之勢。曹操,孫權,劉備各霸一方。三國戰爭拼到最後拼的是錢糧與人才的較量。劉備雖然實力不足,但卻有三國中的最強武力組合,即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人。這五人在《三國志》中合為一傳,堪稱當時最 優秀的將領組合。
  • 張郃明明被張飛打得大敗,為何還會被劉備、諸葛亮忌憚?
    ——《三國志.張郃傳》看來,劉備、諸葛亮,「忌憚」張郃,絕非空穴來風了。諸葛亮忌憚張郃還好理解,劉備為何也「憚郃」呢?宕渠之戰中,張郃明明被張飛打得大敗呀!而劉備說此話時:關羽、張飛都還活得好好的呀!張魯投降曹操後,巴郡的七姓蠻王樸胡等人降曹。曹操以他們為巴東、巴西太守。但是,很快,劉備令黃權率軍擊敗了這些蠻王。米倉道難行、而巴西地區貧瘠,非用武之地,自古以來從漢中下西川,幾乎沒有人在此大規模用兵。
  • 張郃是曹魏名將,單挑張飛絲毫不懼,為何在漢水之戰不敢挑戰趙雲
    如果以五子良將為背景,張郃可以在五子良將中排名第三,即使以整個曹營來說,張郃也可以排在前十名,名列第八;如果以整個三國演義為背景,張郃的武力可以排在第二名,名列第二十。先說說張郃贏了多少戰:張郃在幾個回合內殺了張郃的部將楊昂,在幾個回合內殺了劉備的大將雷銅,在幾個回合內殺了孟達,在幾個回合內殺了王平。
  • 張郃與張飛打成平手,曹營猛將張遼和徐晃能否輕鬆斬張飛於馬下?
    【三國演義】中,張飛與張郃在漢中戰場上有過直接交鋒。張飛、張郃分別作為攻擊方和防禦方的主帥鬥智鬥勇,二人單挑三次,最長交手時間為五十回合,結果未能分出勝負,但從戰鬥過程而言,張飛顯然是在像貓捉老鼠一般「玩弄」張郃,而張郃則盡全力與張飛交手。
  • 馬超和張飛單挑平手,為什麼有人認為還是馬超強,問題在張郃身上
    不僅如此,並且在張飛夜戰馬超的時候,也是馬超使詐在先。在深知自己沒有能力拿下張飛的時候,馬超先是詐敗,後又使用了流星銅錘。張飛在追馬超的時候就早有防備,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至少張飛當時沒看出來馬超露了敗相,而後張飛也還了馬超一箭,但是最終誰也沒傷到誰。
  • 張飛戰勝張郃後,不僅名聲遠揚,最重要的是斷絕了曹操戰略資源
    曹操與劉備手下的兩員五虎將之戰,除了張飛揚名,還隱藏曹操戰略三國中的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劉備作為賣草鞋的最後成為蜀漢皇帝,而關羽卻被後人奉為神,張飛卻被描述成魯莽粗野的人,就如文學作品中的李逵、程咬金式的人物。其實這樣看張飛就是文學作品中的看法,而在史料中的張飛卻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
  • 張郃被張飛打得慘敗,為何劉備「憚郃易淵」?諸葛亮也非常忌憚?
    宕渠之戰中,張郃被張飛打得屁股尿流,而劉備、諸葛亮等人卻非常忌憚張郃。難道是史官自相矛盾嗎?顯然不是的,諸葛亮、劉備忌憚張郃,自有其忌憚的道理。而張飛表面上擊敗了張郃,實則所收穫的戰果遠不如張郃在此戰中所得。 ——首先!必須要弄清楚張郃這場戰役的主要目的,從漢中之戰說起。
  • 曹操大將張郃,單挑張飛毫無懼色,為何會害怕馬超
    相信有很多人通過了解三國以後,都知道張飛,馬超和張郃這三個人物。細究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可能有一個疑惑,那就是曹操的大將張郃似乎並不怕張飛,反而對馬超有幾分忌憚,這是為什麼呢? 想要了解這個有趣的問題,我們首先應該將這三個人分析了解一下,張飛大家已經很熟悉了,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張飛勇武過人,與其兄關羽並稱為「萬人敵」。在三國武力排行榜中排名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