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三國時期,張姓將軍大放異彩,張飛、張遼、張郃、張繡全部被列入24名將排行榜。特別是後面3位張姓將軍,功勳卓著,簡直抗下了曹魏的半邊天。
#張飛#呢,也和其中兩位交過手,一勝一負。他在小沛時曾被張遼和高順打敗,在益州時扳回一局,贏了張郃。那麼,我們是否能據此便判斷張飛強過張郃呢?
01履歷:升遷史
張飛:公元184年參軍,191年擔任別部司馬,199年升為中郎將,209年攻打曹仁有功升為徵虜將軍,公元219年升為右將軍,公元221年晉升為車騎將軍。
張郃:黃巾之亂參軍任軍司馬,攻打公孫瓚有功升為寧國中郎將,200年投降曹操被封為偏將軍,207年攻打烏桓有功晉升為平狄將軍,215年升為蕩寇將軍,220年升為左將軍,228年街亭之戰有功特進為右將軍,229年升為徵西車騎將軍。
從履歷來看,兩人出道時間相仿,所獲最高職位相同。不過,就所立軍功而言,張郃要略勝一籌。
張飛主要軍功:協助周瑜攻取南郡;協助劉備攻取益州,平定巴郡、巴西兩郡;巴西之戰打敗張郃。
張郃主要軍功:協助袁紹打敗公孫瓚;協助曹操打敗袁紹父子;協助曹操平定關中,後又獨自擊敗馬超;協助曹操,攻取漢中;街亭之戰,大敗馬謖。
雖然張郃所建軍功多於張飛,但是升遷速度卻不及後者,究其主要原因還是兩人擁有的資源不一樣。張飛是劉備的好哥們,他的職位隨著劉備的晉級而水漲船高,比如,劉備晉為漢中王,張飛就升為右將軍,劉備稱帝,張飛就順理成章地升為車騎將軍。
而張郃呢,不過是曹魏的一員降將,雖然所建功勳不少(共計食邑4300戶),但排在他前面的關係戶太多了,如夏侯家、曹家宗室,還有比他來得更早的另外幾位五子良將。所謂一個蘿蔔一個坑,得等到前浪倒下了,他才有機會升遷。比如,于禁變節後,張郃才有機會升為左將軍,右將軍表面看似曹叡特別嘉獎,其實當時恰好徐晃去世。
因此,從升遷史來說,雖然軍功很重要,但是與老闆的親密關係才是決定升遷速度的重要因素。張飛有點類似小股東,而張郃就是一打工仔,張飛顯然比張郃更具優勢。
02巴西之戰
只扯關係,不談兩人唯一的交戰記錄顯然說不過去。那麼,同樣是張姓名將,張郃為何敗給了張飛呢?
首先,從雙方兵力來看,張飛更具優勢。
曹操佔領漢中後,夏侯淵、徐晃、張郃奉命鎮守漢中。這時,張郃趁著劉備還在荊州談判,就溜進了巴郡,其上策是佔領那裡的地盤,中策則是遷走當地居民去充實漢中。
劉備得知張郃進入巴郡,趕緊帶著幾萬人馬回到了巴郡,然後撥了1萬多精兵給張飛,讓其搞定張郃。注意,劉備並沒有離開,而是待在巴郡江州那裡等消息,準備隨時支援張飛。
而張郃當時不過是平狄將軍,如參考時任蕩寇將軍的張遼擁兵7千,可推斷張郃帶入巴郡的軍隊不過幾千人。
因此,從兵力來說,張郃毫無優勢可言,被打敗也算是意料之中。
其次,張飛還有一個重要謀士為其謀劃。
就在曹操攻取漢中後,原蜀將黃權就向劉備提過,如果失去漢中,則三巴之地將受到威脅,猶如割斷蜀地的股臂。於是,劉備便任命黃權為護軍,率領諸將進入巴中。
因此,在張飛進入宕渠之前,黃權早就在那裡了。不過,他當時手上並沒有多少人馬,無法與張郃抗衡。等到張飛大軍入駐後,黃權這位當地人士,有沒有為他出謀劃策呢?
儘管三國志對巴西之戰記錄不多,「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但我們仍可以從其中找到蛛絲馬跡。「從他道」三字,說明張飛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改由其它小道突襲張郃軍,可見有人給他支招了,而且那人非常熟悉當地地形。
就這樣,張飛憑藉著地理優勢,打敗了張郃。我想,那位幕後軍師大概率就是黃權。其實,黃權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謀士,他比法正更早向劉備提議攻取關中,夷陵之戰時也提出過建議可惜被拒。
從表面上看,巴西之戰張郃敗了,而且輸得十分難堪,丟棄了馬,僅僅帶著10幾個隨從走山路逃脫。但實質上,他輸在了兵力不足,以及對當地地形不了解,當然張飛也是一個很好的對手。正因為如此,曹操並沒有因為此事而處罰張郃,反而不久後升其為蕩寇將軍。
03結語
就戰績而言,張郃略勝張飛一籌,那麼巴西之戰為何輸給了張飛?地理不熟悉,兵力也弱於對方。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