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輕,升官快,什麼樣的傳奇經歷鑄就了上將李天佑

2020-12-15 祖國雜誌社

他14歲從軍,是鄧小平、李明瑞、韋拔群、張雲逸等領導教育出來的傑出青年。15歲當軍部特務連副連長,19歲任主力團團長,20歲任師長,是紅七軍將領中的後起之秀。他歷經土地革命戰爭、紅軍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洗禮,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時,年僅41歲。他以出色的戰績在軍史上留下了「馳騁疆場勇無敵」的美譽。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稱讚他:「一生忠貞,矢志不渝,英勇善戰,我軍楷模。」他,就是「無敵上將」李天佑。

開國上將李天佑(1914.1.8-1970.9.27)

李天佑,1914年1月8日出生在廣西臨桂六塘鎮一個貧農家庭。1928年,14歲的李天佑到桂系名將李明瑞部下當兵。1929年9月李明瑞起兵反蔣失敗,在張雲逸暗中聯絡下,李天佑於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李天佑參加了著名的百色起義,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經歷慘烈的戰鬥——新圩阻擊戰

1934年1月,年僅20歲的李天佑升任紅5師師長,同年4月,在第五次反「圍剿」戰鬥中,面對擁有飛機大炮配合、人數數倍於己的敵人,負傷的李天佑指揮部隊堅守三天三夜,直到接到撤退命令。

長徵途中,在突破敵人第四道封鎖線的湘江戰役中,李天佑奉命率兩個團在廣西灌陽新圩阻擊國民黨軍兩個師,保證中央縱隊左翼安全。在敵我兵力懸殊的情況下,李天佑率部苦戰,直到中央縱隊渡過湘江。當李天佑接到黨中央和軍委機關陸續渡江的電報後,才開始命令撤離陣地。清點人數時,李天佑雙眼噙滿淚水,參謀長以下團、營、連幹部幾乎全部非傷即亡。經此一役,第五師團、營、連幹部幾乎傷亡殆盡,3000多人的部隊打得只剩1000多人。渡過湘江後,紅五師縮編為一個團。這是李天佑一生中經歷的最嚴峻、最慘烈的一場戰鬥,也是關係到紅軍生死存亡的一場大戰。

新圩阻擊戰,紅軍付出了慘重代價。《紅軍長徵史》提到,1934年,從11月28日起,紅三軍團5師師長李天佑、政委鍾赤兵親率14、15團和軍委炮兵營領受「不惜一切代價,全力堅守三天至四天」的命令,在馬渡橋至楓樹腳一線阻擊桂軍兩個師近萬人,血戰四天三夜,紅5師損失過半,連師參謀長胡震也犧牲了。

在平型關戰鬥中擔任主攻

全國抗戰爆發後,李天佑任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6團團長。

1937年9月,李天佑率部擔負主攻平型關戰鬥的任務。戰役布置會上,聶榮臻強調:「八路軍出師抗戰第一仗必須打勝!打敗或者打成平手都不行,中共中央和全國人民都在盼望八路軍第一個捷報。」25日上午7時許,滿載著日軍、輜重部隊和軍用物資的300餘輛汽車、馬車,開始向平型關開進。由於道路泥濘,日軍幾十輛汽車在辛莊至老爺廟之間停了下來。西進的日軍繼續向前擁,人、馬、車、炮擠成一團,李天佑一看正是開火的好機會,於是下令狠打。霎時,槍炮聲大作。李天佑指揮部隊迅速衝下公路,把日軍切成幾段,一口一口把它「吃掉」。當李天佑和楊勇發現日軍向老爺廟及其以北高地爬時,便命令第3營:「要不惜犧牲衝過公路,搶佔老爺廟,居高臨下,把敵人消滅在山溝裡。」拼殺半小時,日軍士兵支撐不住,紛紛躲到汽車底下。喊話他們聽不懂,至死不肯投降,除以小股兵力去搶佔老爺廟外,大部分仍擠在公路上頑抗。第3營不顧傷亡,終於衝過公路,直奔老爺廟。這時,第115師部隊兩面居高臨下,打得山溝裡的日軍無處躲藏。隨後,李天佑發現日軍首尾已亂,便命令部隊加強火力反擊。日本兵頂不住夾擊,除少數通過國民黨軍陣地逃竄外,大部被115師部隊殲滅。

李天佑(左二)與林彪、鄧小平等合影

四平之戰從失敗到勝利背後的故事

四平攻堅戰是一場毛澤東和蔣介石都十分關注的爭奪戰;是一場我軍歷史上第一次對有堅固設防的中等城市的攻堅戰;是一場我東北民主聯軍以十萬主力反覆爭奪未能獲勝的城市惡戰。

1947年,為徹底扭轉東北戰局,並牽制國民黨軍隊對延安的進攻,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林彪決定攻打四平。集中1縱、鄧縱(鄧華縱隊)和6縱的17師,共7個師的兵力,再加上5個炮兵營,共約10萬人,組成四平攻城部隊,由李天佑和政委萬毅統一指揮。

左起:陳士榘、羅榮桓、李天佑、肖華等。

李天佑是一位非常有作戰經驗的軍事指揮官,這次受命指揮十萬主力攻打四平時,年僅33歲。雖然事先做了很多的準備,也做了相關的總結,但是戰爭真正開始後,還是異常激烈,雙方都損失慘重。

1947年6月5日,李天佑等人指揮的東北野戰軍向四平發起了第三次進攻,李天佑擔任攻城的總指揮。攻城開始前,李天佑將自己的前線指揮所直接移到了國民黨軍隊的眼皮子底下,距離國民黨守軍的部隊僅有幾百米遠。這讓他手下的很多參謀人員很詫異,但李天佑卻說,唯有如此,才能以表徹底解放四平的決心。將前線指揮所設在最前線的戰場上,的確有利於前線的指揮布局,但無疑也增加了自身的風險。6月11日,我軍開始掃清四平外圍據點。14日20時發起了總攻擊。一場驚心動魄的城市惡戰終於開始。

經三晝夜巷戰,由於白天不能作戰,日長夜短,沒打多久就天亮了。敵採取火攻戰術,我方佔領區大部燃燒,迫使我方很難立足。據李天佑之子介紹:「這次四平攻堅戰沒有達到預期目的,打得很艱苦,在發起總攻後16天久攻不下的情況下,敵人援兵臨近,林彪終於命令攻城部隊撤退了。此次四平攻堅雖給敵人的打擊沉重,但我們沒有拿下四平城,部隊損失很大,有些人的怨氣和牢騷話很多。作為主要指揮員的父親,精神壓力是很大的。都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了,父親當年的老秘書很直爽地對我說:『你爸爸在蘇聯吃了洋麵包,到東北急於打幾個好仗。』可想而知,當時的氣氛下,這類的『風涼話』更多。我後來在父親寫的一個自傳中知道,他甚至因此『都不愛說話了』。」

在蘇聯學習時的李天佑和他的筆記

四平之戰失利後,林彪把主要責任攬下來,但要求部隊積極總結經驗教訓,並於7月13日特地寫了一封信給李天佑。

天佑同志:「總部2日關於夏季攻勢經驗教訓總結電,盼切勿草率看過,而應深切具體地研究,使今後思想有個標準:要把實事求是的原則,一切決定於條件的原則(這個原則我同你談過),革命的效果主義的原則,實踐是正確與否的標準的原則,加以很好的認識。你是有長處的,有前途的,但思想不夠實際。夏季攻勢中,特別是四平戰鬥直至現在,從你們的電報和你們的實際行動的結果上看,表現缺乏思想,缺乏見識。為了今後戰勝敵人,盼多研究經驗和學習毛主席的軍事思想。凡一切主觀主義的東西,無論他是美名勇敢或美名慎重,其結果都要造成損失,而得不到勝利的。正確的思想的標準,是包括實踐在內的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在軍事上要發揮戰鬥的積極性,而同時必須從能否勝利的條件出發。凡能勝利的仗,則須很藝術地組織,堅決地打;凡不能勝的仗,則斷然不打,不裝好漢。如不能勝的仗也打,或能勝的仗如不很好地講究戰術,則必然把部隊越搞越垮,對革命是損失。以上原則,有益於進步,望深刻體會之。這些原則同時也是我正在努力加深認識的東西。」

李天佑作為攻城主要指揮員,知道自己是負有很大責任的,心情很沉重。在戰評會上,他檢討了輕敵思想和組織指揮不周等問題,還通過召開各種會議進行調查座談,深入探討四平攻堅戰的經驗教訓,他親自組織編寫出的《四平攻堅戰總結》,被「東總司」發到部隊進行教育學習。四平攻堅戰的經驗教訓,是成千上萬的英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就在「三戰」後的第二年,我東北人民解放軍僅用了23個小時就拿下了四平。不能不說《四平攻堅戰總結》為後來的攻城戰鬥提供了寶貴經驗。

廣西剿匪 不負眾望

1949年底,李天佑的家鄉廣西全境解放。他在北京參加了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和開國大典之後,就任第十三兵團副司令員兼廣西軍區副司令員。

建國初期的李天佑

廣西本是桂系經營多年的「老巢」,1950年上半年,雖然李天佑指揮解放軍駐廣西部隊殲滅了近10萬名土匪,但由於美軍入侵朝鮮的消息傳到廣西,匪勢仍然十分猖獗,且有發展蔓延之勢,這種情況引起了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重視。1950年11月10日,毛主席來電,限期廣西黨政軍領導要在1951年5月1日前完成肅清全省土匪的任務。

李天佑認為,「多面出擊」恐怕會勞而無功。剿匪工作,同樣可以運用毛主席「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思想,應該從桂西北和一些邊沿城鎮抽出部隊,加強桂東南的兵力,實行「重點進剿」。他還明確提出:「對捉到的罪大惡極的匪首要堅決鎮壓,對民間的槍枝要徹底收繳,並要深入發動群眾。」李天佑的主張,得到了張雲逸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中共華南分局第一書記葉劍英和中南軍區政治部主任陶鑄的支持。

很快,以李天佑的建議為基礎,以張雲逸為首的我廣西黨政軍領導做出了新的剿匪決定和計劃。1950年秋,李天佑親自率領廣西剿匪前線指揮部,奔向貴縣、桂平、蒙山等地,組織14個團的正規部隊和十多個縣的地方武裝和民兵,參加大瑤山會剿。他根據瑤山周圍的地理條件和土匪分散隱蔽、四處流竄等特點,對兵力採取兩線配備:第二線部隊承擔封路封江,組成千裡包圍圈;第一線部隊在包圍圈內進行駐剿和搜剿。把軍事打擊和政治瓦解結合起來,把剿匪和開展反霸鬥爭發動群眾結合起來,組成了軍民圍剿土匪的天羅地網。他還深入山區前線,指揮部隊以集中對集中,以分散對分散,機動靈活地與土匪作戰,使土匪既無藏身之處,又無逃脫之路。經過50天艱苦奮戰,大瑤山周圍10多個縣的土匪全部被殲滅,從根本上扭轉了廣西剿匪鬥爭的局面。

李天佑將軍(中)

從1951年初到5月底,李天佑領導我軍共消滅土匪近30萬人,「縱隊級」以上匪首190人,收繳各種武器40多萬件,如期完成了毛澤東指令肅清廣西全省土匪的任務。

李天佑英勇善戰,戎馬一生,為民族獨立與解放建立了卓著功勳。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70年9月27日,李天佑將軍在北京病逝,年僅56歲。

本文系祖國網據相關歷史資料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開國上將李天佑神槍手救教官的故事
    開國上將李天佑神槍手救教官的故事。1924年春,李天佑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7獨立團,在廣西桂平農村駐防。一天深夜,突然槍聲大作,李天佑聽到槍聲,連忙出去觀察情況,發現一小股敵人趁夜襲擊。因為村子裡住的是新兵和幾名教官,此時已是人聲嘈雜。
  • 露笑科技董事李亞寧逝世 系開國上將李天佑之子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露笑科技董事李亞寧逝世,系開國上將李天佑之子深交所上市公司露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617)董事會4月7日發布公告:公司董事會收到董事李亞寧先生家屬的通知,李亞寧先生於
  • 55年授銜時,四野18位軍長7位授上將,為何三野軍長大多是中將?
    中國近代經歷漫長的戰爭後,終於在東方覺醒,一個新的國家誕生,中國以頑強不息的精神屹立於世界之林,成為世界強國之一。那些曾經為國家拋灑熱血的英雄們,國家為他們授予軍銜,作為最大的榮譽獎勵。4野7位將領授勳上將軍銜,他們是鄧華、韓先楚、洪學智、李天佑、劉震、黃司令、陳明仁。鄧華我們都知道,他在紅軍時期就是部隊中的政工人才,抗日時,他轉型為軍事指揮將領,解放時,他擔任司令員,解放後一直活躍於軍事舞臺。李天佑和鄧華的經歷相似,在紅軍時期,李天佑就是部隊中的軍事骨幹,深受中央領導的器重,解放時他已經是兵團副司令。
  • 曾經是敵人,現在卻是戰友,冤家路窄的李天佑將軍和陳明仁將軍
    說起李天佑將軍和陳明仁將軍的故事,還要從解放戰爭時期的東北戰場說起。當時的李天佑擔任東北聯軍第一縱隊的司令員,接到的作戰任務是拿下四平,當時的四平守將就是陳明仁將軍。李天佑將軍李天佑將軍指揮的部隊一共有七個師,而陳明仁只有一個軍的兵力,按道理來說這場戰鬥應該不會太困難,但是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預料,誰都沒有想到陳明仁的守軍竟然會這個頑強。
  • 李天佑現狀怎麼樣?小溫妮和李天佑結婚了嗎?
    李天佑有很多的緋聞女友,其中小溫妮算是一個。李天佑自從被直播界封殺之後,就很少看到他的新聞了。不過最近卻有人爆料說小溫妮和李天佑結婚了,你發了不少網友的圍觀與熱議。小溫妮和李天佑結婚了嗎?李天佑現狀如何?李天佑幹嘛去了?
  • 解放戰爭:毛爺爺手中王牌,四大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都是上將
    讓我們追溯歷史的腳步,去揭開那塵封已久的戰爭往事,體會先輩為建立共和國所經歷的艱難險阻。一、西北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張宗遜西北野戰軍的原班人馬大多是賀龍元帥帶出來的軍隊,抗日戰爭時期是八路軍120師,紅軍時期的紅二方面軍。120師與115師、129師相比,有些相形見絀。
  • 四大野戰軍的五虎上將,軍事能力最強的是誰
    陳錫聯,從鄂豫皖蘇區一名警衛員起步,做到了開國上將,經歷足夠傳奇,軍事能力也是十分過硬的。 陶勇、王必成是三野副兵團級將領的代表,他們的戰績,即使與上將們比,也是毫不遜色的,只可惜上將名額所限,只獲得了中將軍銜。尤其是陶勇,他紅軍時期就是師長,解放戰爭時期是兵團副司令員,又是華野王牌縱隊的軍事主官,完全夠資格授上將的。
  • 新中國排在十大元帥之後的55名上將都有誰?又是按什麼排列順序的
    那諸位可否知道,在這後面還有55名上將呢?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這些忠勇的上將們用鮮血鑄就了戰爭的勝利,他們的排名依據的是什麼呢?55名上將名單公諸於世革命經風雨,烈火見真金。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為了紀念在戰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戰士們,開始進行多方面的調查,籌劃篩選將帥人選。
  • 楊德中:上將軍銜,原中央警衛局局長,曾擔任周總理的衛士長
    楊德中:上將軍銜,原中央警衛局局長,曾擔任周總理的衛士長中央警衛團代號「8341」部隊,號稱「天下第一團」。雖說中央警衛團是團級建制,可卻是一個正師級架子團長都是高配。中央警衛團主要負責中央首長的安全,原中央警衛局局長楊德中上將,就曾擔任過中央警衛團團長。楊德中上將有著怎樣傳奇的經歷?楊德中生於1923年12月,陝西渭南人。在楊德中出生之際,陝西正處於西北軍閥的控制之下,屢屢捲入軍閥混戰。西北軍武器裝備不及其他軍閥,在多次軍閥混戰中處於下風。然而,西北軍閥依舊是熱衷於搶奪地盤。
  • 四野5大主力,首任軍長產生4個上將,唯一的中將先後擔任6個司令
    1縱改為38軍,軍長李天佑,2縱改為39軍,軍長劉震,3縱改為40軍,軍長韓先楚,4縱改為41軍,軍長吳克華,6縱改為43軍,軍長洪學智。1955年9月底,李天佑、劉震、韓先楚和洪學智同授上將軍銜,為我軍這一年授予的55個上將之一。只有五大主力之一的41軍軍長吳克華授中將軍銜。
  • 解放戰爭時期,軍長級別的將領眾多,為何這七位軍長是上將軍銜
    48位軍長都是我黨能徵善戰之將,他們都在革命戰爭年代經歷了十年國共內戰,亦稱第二次國民革命戰爭。八年抗戰時期,三年解放戰爭時期。可以說是九死一生,才活到新中國成立。對於這些功臣們,我國在1955年,也給他們授予了應有的功勳與榮譽。同時還給他們授予了上將,中將,少將軍銜。
  • 長徵初期,紅三軍團師團級將領都是誰,有六位後來成開國上將
    洪超犧牲後,張宗遜接任紅四師師長,張宗遜後來成為開國上將。紅四師的政委後來成為開國大將,他就是黃克誠。紅四師下轄三個團,紅十團團長叫沈述清,湖南瀏陽人,在慘烈的血戰湘江中不幸犧牲,紅十團的政委也是湖南瀏陽人,他就是後來成為開國上將的楊勇。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楊勇成為志願軍最後一位司令員。
  • 軍銜最低是上將
    紅1軍團下轄第1師,第2師和第4師,3個師的師長和政委都是我軍大名鼎鼎的高級將領,建國後軍銜最低的是上將軍銜。鄧華上將第1師政委鄧華,建國後被授予上將軍銜。鄧華將軍是湖南郴縣人,南華法政學校、紅軍大學高級指揮科畢業。
  • 開國上將中有兩位曾是「死對頭」,二人是誰?他們後來和解了嗎?
    1955年9月27日,有55名戰功卓著的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在這些開國上將中,有兩人曾是「死對頭」,他們是誰?後來和解了嗎?李天佑上將,是廣大指導員公認的「虎將」。而陳明仁上將也不差,他是著名的抗日將領,戰功赫赫。不過,有本事的人同樣也有脾氣,他敢公然頂撞老蔣。1941年冬天,宋美齡和丈夫一起坐車來到了西山,恰好陳明仁部在修築防禦工事。蔣中正一看陳部軍容不整,衣衫破爛,很生氣,責問陳明仁為什麼把士兵帶成了叫花子。況且這條公路上經常有同盟國的人出入,讓外人看見中國軍隊這個模樣,豈不是有損國體和軍容?
  • 57位開國上將中,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的有3人,他們都是誰?
    本著富國強軍的思想,建國後首次軍銜制度誕生了,此次授銜,共產生了55位上將,加上後來補授的2位,人民解放軍共有57位開國上將。1955年授銜的57位開國上將中,就有3人畢業於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他們分別是劉亞樓、楊志成、李天佑。
  • 名字霸氣的六位開國上將,成就很大,後兩位是主席親自改名
    很多開國上將的名字就很霸氣。第一位,李天佑這名字霸氣吧,天佑,上天保佑。李天佑的確是得上天眷顧的猛將。他是廣西僅有的兩位開國上將之一,從遙遠的紅七軍,一路北上,歷經艱難險阻,成功匯入中央蘇區,活下來就是一個奇蹟。
  • 開國上將中,哪三位是起義部隊的將領,建國後擔任什麼職位?
    大家都知道,在1955年為了對新中國成立作出貢獻的將軍們進行獎賞,我們國家舉行了授銜儀式,當時在55位開國上將中,有三位的身份是比較特殊的,因為他們是國民黨部隊的起義軍官。這三位開國上將分別就是陳明仁將軍、董其武將軍、陶峙嶽將軍一、陳明仁將軍
  • 「娃娃將軍」:史上最年輕開國上將蕭華的傳奇人生
    年幼時的他受盡冷眼、嘲諷,而在革命的道路上他是人人稱謂的少年英雄,在抗戰中他嘔心瀝血,解放戰爭裡更是貢獻自己的全部,他的一生都在書寫傳奇,他便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蕭華。蕭華,1916年出生,江西省贛州人,自幼家境貧寒,父母都是早期的共產黨員,家裡更是中共興國縣地下黨組織的交通站,後來父母都在革命鬥爭中不幸去世,少年蕭華便毅然投身革命,擔任起送信任務。
  • 我黨領導的主要革命武裝起義中,分別走出哪些開國上將?
    僅參加上述起義的開國上將就有29人,共32人次。那麼這些武裝起義中,分別走出哪些開國上將?我們接著往下看。這次起義中,走出了1位開國上將,他就是郭天民。平江起義走出李聚奎、彭紹輝2位開國上將。李天佑百色起義:1929年12月11日,由賀昌、陳豪人、張雲逸、韋拔群、李明瑞等同志在廣西百色組織領導的武裝起義。
  • 海賊王:克比究竟有什麼能力,為什麼升官比坐火箭還快?
    克比加入海軍之後升官速度非常快,第1次與路飛相見的時候還是少佐,世界會議篇的時候就已經變成了大佐,世界會議結束之後就變成了少將。克比的升官速度為什麼這麼快呢? 在我看來,克比之所以升官這麼快,主要是因為他自己的實力非常強,得到了海軍高層的認可,而且,克比是卡普的得意門生,也是卡普的關門弟子,在海軍會得到照顧,最後,克比現在身兼要職,必須提升他的職位才能夠調動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