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後,天氣越來越冷,尤其是廣東地區,早晚溫差大,有病友反饋:醫生醫生,我最近手指等關節常常會麻木刺痛,有時還會局部發涼是怎麼回事?
你有遇到過這種情況嗎?其實,這有可能是受風寒引起的血痺症!
有病友對「血痺症」這一詞還是比較陌生的,那血痺症到底是什麼?又該如何對症治療?
血痺症到底是什麼?
中醫認為,血痺是一種邪氣入血分而成的痺症,也就是說當人們身體比較虛弱,疲勞流汗躺在床上的時候,有涼風吹過,風寒之邪乘虛侵入,使血氣閉阻不通所致。
臨床表現以肢體麻木、肢體發涼、感覺減退、無力、疼痛為主要症狀,遇寒冷或過勞時加重。
血痺與現代某些疾病的臨床表現非常相似,如雷諾現象、面神經麻痺、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等。
其中雷諾現象常常繼發於多種風溼性疾病,如系統性硬化症(發生率可達到80%-90%)、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多發性肌炎等。
患者常常因為受寒之後發作,情緒激動,精神緊張也可以誘發此病。發作時手指或者腳趾部位皮膚顏色突然變白,接著又會變為青紫色,之後轉為潮紅,呈間歇性發作,其中以手指部位多見,隨著病情的發展會逐漸擴展到整個手指甚至手掌,同時還伴有局部發涼,麻木以及刺痛等不適。
雷諾現象的病理機制為指(趾)端陣發性缺血,蒼白便是小動脈痙攣所致,動脈痙攣後繼而發生小靜脈血液瘀滯、組織缺氧,造成發紺,表現為皮膚青紫,當血管痙攣解除後再充血便表現為潮紅,最後再轉為正常膚色。
繼發於風溼免疫病的雷諾現象(血痺)若未經控制、頻繁發作可能會導致發生肢端壞疽。但是,別怕,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副主治血痺的中醫名方——黃芪桂枝五物湯。
中醫名方——黃芪桂枝五物湯
黃芪桂枝五物湯出自東漢張仲景所著的《金匱要略》,原文曰:「血痺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痺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表明其主治血痺證,症見肌膚麻木不仁,或肢體疼痛,或汗出惡風,舌淡苔白,脈微澀而緊。
五物湯,顧名思義該方由五味中藥所組成,分別為黃芪、芍藥、桂枝、生薑和大棗。
其中以黃芪、桂枝為君,針對痺症,黃芪補氣生血,桂枝散風寒而溫陽通痺,配以臣藥芍藥養血和營而通血痺。大棗助黃芪補氣,健脾生血,生薑辛溫而助桂枝散風寒、通血脈。
以上諸藥配伍可和營血之澀滯、助衛氣之通行,使風寒得以疏散,陽氣得以振奮,營血充,經脈通,肌膚得以氣血之濡養則血痺自除。
參考文獻:[1] 田子園, 李傑, 趙樂瀅, et al. 黃芪桂枝五物湯的歷史沿革[J]. 教育教學論壇, 2020(29).[2] 張穎霞. 黃芪桂枝五物湯對類風溼關節炎療效分析[J]. 光明中醫, 2020, 035(007):968-971.[3] 馬麗. 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方治療血痺證微循環障礙的臨床研究[D]. 新疆醫科大學, 2003.[4] 楊家合. 黃芪桂枝五物湯合當歸四逆湯治療血痺83例[J]. 雲南中醫中藥雜誌, 2011, 032(001):39.
#12月打卡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