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Adv:新型動態Fas信號網絡調節神經幹細胞增殖及記憶

2020-12-18 腦科學君

Fas又稱CD95,是由325個胺基酸殘基組成的受體分子,廣泛表達於包括淋巴細胞在內的多種細胞表面,分子胞內段帶有特殊的死亡結構域,與配體結合啟動致死性信號轉導,最終引起細胞死亡。Fas活化在多種神經障礙中存在,並能夠同時導致細胞凋亡和促進存活。

然而我們對Fas信號如何在海馬區動態運轉知之甚少。信號網絡的光遺傳學解剖可以為細胞的應答或命運,包括眾多疾病中出現的信號傳遞障礙,給出分子水平解釋。Won Do Heo團隊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文章Dynamic Fas signaling network regulates neuralstem cell proliferation and memory enhancement,開發了一種光遺傳學可激活的Fas, 該Fas以合理的生理學方式起作用。哺乳動物齒狀回未成熟神經元中的Fas活化引發哺乳動物帕雷黴素靶點mTOR激活及隨後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分泌。持久的Fas活化誘導神經幹細胞外的信號調節酶Erk磷酸化。這種信號網絡的重複激活導致小鼠神經幹細胞增殖並短暫增加空間工作記憶。該研究證實了一種齒狀回新型Fas信號網絡,並闡明了該信號網絡對成年神經發生和記憶增強的影響

Won Do Heo是韓國科學技術院生物科學與工程學教授,其團隊主要利用生物成像,光遺傳學和化學遺傳學等技術,研究多種細胞及動物的生物現象和細胞功能,涵蓋細胞生長,遷移,死亡,癌細胞代謝及大腦功能等。光遺傳學技術是疾病相關病理機制研究的重要工具,應用極廣。

1,建立光遺傳學激活性Fas受體

光遺傳學是一項整合了光學、軟體控制、基因操作技術、電生理等多學科交叉的技術。2005年,史丹福大學Karl Deisseroth實驗室通過在神經細胞中表達光敏蛋白,響應不同波長的光刺激實現對神經功能的調控,從而使生物體內發生的變化可視化,宣布人類正式擁有了精準操控大腦的工具。長久以來,我們對複雜的神經網絡連接的理解僅停留在相關性上,有了光遺傳學,我們終於有能力微創、精準地探究特定的神經環路和大腦功能之間的關係,這無疑是跨越式的進步。

該研究開發了一種光遺傳學技術可激活的生理學可信性Fas模塊(optoFAS)(圖1),該模塊包含膜結合序列(Lyn),Fas的細胞質域(cyFAS),隱花色素2的PHR域(CRY2PHR,波長488nm)和增強的綠色螢光蛋白(EGFP)組成。該模型能夠同時誘導特定類型細胞的凋亡和非凋亡信號轉導,並引起相關下遊蛋白酶的激活。

圖1. 光遺傳學可激活的Fas受體的開發和驗證

2,光遺傳學激活揭示齒狀回中動態Fas信號網絡

為了探索認知和記憶環境下大腦中Fas信號動態變化,腺相關病毒被注入8周齡小鼠的海馬齒狀回(DG)中,3周後在DG未成熟神經元中表達。通過光刺激Fas轉導區域可誘導下遊信號成分不同的激活模式(圖2)。其中AKT-mTOR通路成分pS6細胞光照0.5小時即被最大化激活,而缺乏optoFAS海馬齒狀回顆粒下層(SGZ)的pErk細胞在照射4個小時後才被最大化激活。在optoFAS轉導的小鼠腹膜內注射mTOR通路阻抗劑雷帕黴素能夠抑制顆粒細胞層(GCL)pS6細胞和SGZ pErk細胞活化。表明Fas介導的未成熟神經元中mTOR通路的激活與神經幹細胞中pErk水平的後續升高相關。

圖2. DG區光遺傳學可激活的Fas動態信號網絡

3,Fas信號網絡的動態活化在神經系統疾病中的作用

該研究將不同組別按照Aβ狀態又分別分成了不同亞組。模擬準確率在Aβ陰性(Aβ-)個體中依然很高。分別單獨分析MCI Aβ-個體和CN Aβ-個體(腦脊液 Aβ沒有升高且不攜帶APOE4等位基因)時,這種準確率依然存在,提示在認知正常個體中少量的tau播散是存在的

4,區域Aβ負荷影響區域的模型表現

Fas激活後,未成熟神經元細胞分泌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胰島樣生長因子1(IGF-1)強勁增加,而白細胞介素-6(IL-6)表達降低。給予mTOR抑制劑雷帕黴素能夠pS6水平及BDNF mRNA的表達,將BDNF/原肌球蛋白受體酶B(TrkB)抑制劑應用到optoFAS小鼠中,光刺激後,SGZ中pErk+細胞數量顯著減少,支持來自未成熟神經元的BDNF誘導神經幹細胞中pErk激活的假說。而使用雷帕黴素阻斷mTOR途徑則顯著降低了光刺激後BrdU +細胞的數量,證實了這種成年神經發生是由本文揭示的新型Fas信號網絡誘導。

為了證實該Fas信號網絡是否會影響與海馬依賴性記憶有關的行為,研究對optoFAS/GFP轉導的小鼠進行Y迷宮測試,並檢測光刺激後自發行為的改變。重複5輪刺激顯著增加自發行為的百分比(圖3),在刺激後的7、14、28天並未觀察到這種升高,說明該現象是短暫性的

圖3. 重複激活Fas信號網絡可短暫提高空間記憶

5,總結及展望

本研究首次利用光遺傳學解剖演示DG信號的瞬時動態變化,發現了DG有關未成熟神經元和神經幹細胞之間通訊的新型Fas信號網絡,即未成熟神經元中Fas的短暫激活僅僅活化mTOR通路,而持久激活既可介導未成熟神經元中mTOR通路,又可通過BDNF的分泌介導缺乏Fas表達的神經幹細胞中ERK通路。光遺傳學研究可以實現Fas信號通路時間及空間調節性,從而識別該信號網絡是如何引起成熟的神經再生。

增殖的神經幹細胞在完全成熟並整合進DG存在的神經網絡後有助於記憶的方式尚待研究,相反,該研究提出,Fas信號網絡是通過BDNF識別空間工作記憶的瞬時增加是網絡的行為結果。總之,本研究對利用光遺傳學來發現體內信號傳導網絡的複雜作用具有重要意義,該網絡對於理解神經系統疾病的病理生理學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Kim S, Kim N, Lee J, et al. Dynamic Fas signaling network regulatesneural stem cell proliferation and memory enhancement. Sci Adv.2020; 6(17): eaaz9691.

編譯作者:Helen (Brainnews創作團隊)

校審:Victoria, Simon (Brainnews編輯部)

相關焦點

  • 【前沿進展】神經幹細胞及其微環境的衰老與再生
    這篇文章對神經幹細胞代謝、遺傳調控和微環境對其衰老與再生的影響因素,以及目前已知的幹預神經幹細胞衰老、恢復記憶與認知能力的靶點與措施進行了詳細總結。通訊作者:Anne Brunet(圖片來源於網絡)摘要衰老對大腦具有長久且破壞性的影響。
  • Sci Adv|魏志毅/餘聰團隊合作揭示細胞「物流系統」的工作機制
    類似現實世界中複雜的物流系統,細胞內物質的運輸及分配也需要進行嚴格的時空調控,保證貨物可以在準確的時間被輸送到指定的地點,發揮特定的生物學功能,是維持細胞正常生長、增殖、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動的重要基礎。細胞內物質的有序運輸,依賴於細胞骨架和分子馬達蛋白二者相互配合來完成。
  • 《科學》子刊:詳解阿司匹林殺死乳腺癌幹細胞的機制
    SMAR1是最受關注的MARBP之一,據報導,它也是一種腫瘤抑制蛋白,這是因為它具有促凋亡的性質,能夠與野生型p53相互作用而讓後者保持穩定,並且抑制增殖因子細胞周期蛋白D1的表達。SMAR1在乳腺癌中表達減少,它的缺失與預後不良有關,它的表達隨腫瘤生長階段的推進而減少。
  • Cell Stem Cell|脂質代謝調控神經幹祖細胞活性和學習記憶
    責編 | 兮神經幹/祖細胞(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NSPC)不僅負責早期的大腦發育,並且在成體時期通過不斷分裂產生新的神經元(Adult-born Neurons)影響大腦的學習記憶等功能。
  • 【Cell Stem Cell】AD細胞療法!王建枝團隊揭示pTau蛋白異常聚積...
    海馬是大腦中與學習記憶密切相關的結構,同時也是成年海馬神經發生(adult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AHN)的重要區域。在AD患者腦中,存在著大量神經元死亡和突觸丟失的現象。基於此,有研究通過促進海馬神經新生或體外移植幹細胞來修復或重建AD患者腦部退變的神經網絡,這為預防和治療AD帶來了新希望[1-2]。
  • 研究揭示穩定時間動態和工作記憶背後的強烈抑制性信號
    研究揭示穩定時間動態和工作記憶背後的強烈抑制性信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3:20:26 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Terrence J.
  • 年終盤點:CAR-T細胞重磅研究解讀
    這些經過基因修飾的T細胞在實驗室進行增殖,隨後將它們灌注回病人體內。這些T細胞利用它們表達的CAR受體結合到靶細胞表面上的分子,而這種結合觸發一種內部信號產生,接著這種內部信號如此強效地激活這些T細胞以至於它們快速地摧毀靶細胞。
  • 解密人類"生老病死",從細胞研究中要答案
    你想過細胞也能「電磁彈射」嗎?軍事醫學研究院張學敏院士將線粒體的「鈣閃」現象比喻成一次「電磁彈射」:細胞進入有絲分裂期,處於能量不足狀態,細胞內鈣離子會快速大量進入產生能量的線粒體,以調節其產能狀態。「細胞在新的生命單元產生高強度能量,為自己放了一把『生命的禮花』,以示慶祝。」張學敏用上述詩意的語言解讀了細胞的神奇——能精確感知自身能量狀態,並快速自我調節以維持平衡。
  • Advanced Science: 幹細胞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取得新進展
    裴雪濤教授和嶽文教授為文章共同通訊作者,賈雅麗博士為第一作者,研究證明臍帶間充質幹細胞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MSCs) 具有修復損傷神經細胞的功能,能夠通過HGF-cMet-AKT-GSK3β通路調節tau蛋白磷酸化,顯著提高阿爾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模型動物的學習記憶和認知能力
  • 中科院神經所第21年,砥礪前行(下篇)
    OFC的獎勵預期信號對V1視覺反應的調節,改變了視覺刺激的顯著度;V1視覺反應的變化,有助於OFC獎勵預期信號的更新,從而促進學習。新型光場顯微鏡高速記錄大腦神經元活動和血流的快速動態變化2020年8月10日,《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共聚焦光場顯微鏡對小鼠和斑馬魚大腦快速體成像》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王凱研究組完成。
  • 文獻精讀 | mTOR信號通路:體育鍛鍊改善運動學習能力的「核心機制」
    因此,體內外實驗均表明,長期鍛鍊能通過激活mTOR 信號通路促進皮質中突觸傳遞功能,增強神經元活動。軸突的髓鞘化是大腦神經網絡進行信息傳遞時必不可少的過程。進一步實驗顯示與Nonrunner小鼠相比,Runner小鼠胼胝體中OPCs增多且成熟的OLs也增多,說明OPCs的增殖和分化均增強,但在Runner中注射雷帕黴素後,該現象被逆轉,OPCs增殖分化與對照組Nonrunner小鼠無異。
  • 你想過細胞也能「電磁彈射」嗎?
    你想過細胞也能「電磁彈射」嗎?軍事醫學研究院張學敏院士將線粒體的「鈣閃」現象比喻成一次「電磁彈射」:細胞進入有絲分裂期,處於能量不足狀態,細胞內鈣離子會快速大量進入產生能量的線粒體,以調節其產能狀態。「細胞在新的生命單元產生高強度能量,為自己放了一把『生命的禮花』,以示慶祝。」張學敏用上述詩意的語言解讀了細胞的神奇——能精確感知自身能量狀態,並快速自我調節以維持平衡。
  • Cell Stem Cell背靠背|揭開細胞表面張力與幹細胞分化的秘密
    在大多數多細胞生物的發育過程中,全能幹細胞的形狀為球形,而全能細胞分化產生的細胞的形態在成體中呈現出顯著的不同。命運的獲得和細胞形狀的變化往往同時出現。而細胞形狀是由表面力學和與細胞外環境的相互作用決定的。但是一直以來細胞內在的機械力特徵與命運調節之間的機制還不得而知。其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便是小鼠的胚胎幹細胞的早期分化過程(圖1)。
  • 物理波動力學計算在模擬循環神經網絡的應用
    (文章來源:量子認知) 對人腦神經元網絡系統進行抽象建立模型構成的人工神經網絡,簡稱神經網絡或類神經網絡。神經網絡的基礎是大量的稱為節點的神經元的元素的集合,通常以緊密互連的束狀排列。簡而言之,神經元是具有多個輸入和單個輸出的特徵的細胞。單元的輸出是其輸入的直接函數,每個單元在輸出的總體貢獻中得到不同的「關注」。這種「注意力」水平稱為權重。輸出會帶有某種閾值效應,僅在神經元超過這個閾值時才產生激發響應。連接到激發神經元的相關輸入被「激發」,該過程在整個網絡中進行,直到最終輸出。
  • 探究腦衰老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奧秘
    包括:(1)線粒體功能障礙;(2)氧化損傷的蛋白質、核酸和脂質在細胞內積累;(3)能量代謝失調;(4)細胞「廢物處理」機制受損(自噬-溶酶體和蛋白酶體功能障礙);(5)適應性應激反應信號通路受損;(6)DNA修復功能受損;(7)神經網絡活動異常;(8)神經元鈣離子調節能力失調;(9)幹細胞耗竭;(10)炎症反應增加(圖1)。
  • Adv Sci:闡明腫瘤細胞在擁擠環境中進行細胞分裂的分子機制
    Elisabeth Fischer-Friedrich大多數的動物細胞都需要變為球體來便於分裂,為了實現轉變為球狀,細胞就必須收攏並使得臨近細胞也發生變形,在生長的腫瘤組織中,腫瘤細胞需要在一個比健康組織更加擁擠的環境中進行分裂,這就意味著分裂的腫瘤細胞可能會需要產生更大的機械力才能聚集在如此密集環境的周圍,然而腫瘤細胞似乎適應了克服這些困難,研究者非常好奇腫瘤細胞是如何獲得這種增強的能力來應對擁擠的腫瘤環境的
  • 研究揭秘感官體驗的神奇魔力——改造神經迴路,驅動運動學習
    細胞外因子,包括生長因子,激素和神經遞質,通過反式作用轉錄因子(trans-ac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s, TFs)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協調活動來觸發新基因表達的程序,例如通過綁定順式作用DNA(cis-acting DNA)的調節成分(2)。
  • 腦科學日報:循環代謝物通量的定量檢測方法;一種新型味覺細胞
    2,Sci Adv | 線粒體錯誤受損蛋白聚集的調節機制 來源:BioArt 該工作系統闡明了哺乳動物下丘腦發育過程中神經前體細胞的形態特徵、分裂模式、譜系發育特點,並利用單細胞測序手段進一步揭示人胚胎下丘腦的神經前體細胞具有多樣性,並對不同細胞類型及其關鍵的分子及調控網絡進行了系統深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