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簡稱「石」,舊稱石門,是河北省省會,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京津冀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石家莊於民國十四年(1925年)建市,時名「石家市」,1947年更名為石家莊市。1968年河北省會遷至石家莊市。京廣、石太、石德、朔黃四條鐵路幹線交匯於此,是中國鐵路運輸的主要樞紐之一,被譽為「南北通衢,燕晉咽喉」。 石家莊是國家首批科技創新示範城市、國家半導體照明產業化基地、國家衛星導航產業基地、國家動漫產業發展基地、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石家莊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蹟眾多,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座。西柏坡是國家5A級景區,被稱為「晉察冀邊區的烏克蘭」,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革命的領導中心。2019年,當選「中國十大夜經濟影響力城市」。
樂毅
樂毅(yuè yì),生卒年不詳,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中山靈壽人,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魏將樂羊後裔,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後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趙國,被封於觀津,號為望諸君。
趙佗
趙佗(約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 ),即南越武帝,恆山郡真定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人,秦朝南海龍川令,南越國創建者。原為秦朝將領,與任囂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亂時,趙佗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南越國建立伊始,趙佗實施「和輯百越」政策,引入中原農耕技術與先進文化,同時又將異域文化和海洋文化引進嶺南,使嶺南地區從落後的刀耕火種進入農耕文明時代 。漢高祖三年(前204年)至建元四年(前137年)在位。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開始著手前進嶺南百越之地。漢高祖元年(前206年),任囂病亡,趙佗即向南嶺各關口的軍隊傳達了據險防守的指令,並藉機殺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們,換上自己的親信……
劉琨
劉琨(270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人。晉朝政治家、文學家、音樂家和軍事家,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光祿大夫劉蕃之子。工於詩賦,少有文名,為魯公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員。八王之亂時,效力諸王,累遷并州刺史,封廣武侯。永嘉之亂,堅守晉陽九載,抵禦漢趙和後趙的入侵。晉愍帝即位,拜司空、大將軍、都督並冀幽諸軍事。并州為石勒所陷後,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約為兄弟,慘遭殺害。太興三年(320年),平反昭雪,追贈侍中、太尉,諡號為愍。劉琨善於文學,精通音律,詩歌多描寫邊塞生活。《隋書·經籍志》有《劉琨集》9卷,又有《別集》12卷。明朝張溥輯為《劉中山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魏收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名佛助,鉅鹿郡下曲陽縣(今河北晉州)人 。南北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史學家,北魏驃騎大將軍魏子建之子。 出身巨鹿魏氏,機警敏捷,頗有文採,與溫子升、邢邵並稱「北地三才子」。初仕北魏,拜太常博士。再仕東魏,拜散騎常侍、中書侍郎、修撰國史。北齊建立後,拜中書令、魏尹、秘書監、著作郎,遷特進、尚書右僕射,掌管詔誥,總議監五禮事,參與修定律令。天保八年(557年),加太子少傅。武平三年(572年),去世,享年六十六歲,追贈司空、尚書左僕射,諡號文貞。天保二年(551年),魏收受命撰寫北魏歷史,聯合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乾等人,博總斟酌,撰成《魏書》一百三十篇,書成之後,眾口喧嚷,指為「穢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後人輯有《魏特進集》存世。
蘇味道
蘇味道 (648—705年),字守真,趙州欒城(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南趙村)人。唐代政治家、詩人,漢朝并州刺史蘇章後代,宋朝文學家蘇軾先祖。自幼聰穎, 並文才出名。20歲,舉進士及第,授鹹陽縣尉,跟隨名將裴行儉攻打突厥。武則天時期,歷任中書侍郎、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兩度躋身相位。武后強權當政時,明哲保身,避免得罪各方,處事模稜兩可,時有「蘇模稜」之稱。神龍政變(705年)時,阿附張易之,貶為眉州刺史,卒於任上,歸葬於今欒城縣蘇邱村。蘇味道與杜審言、崔融、李嶠並稱為文章四友,與李嶠並稱蘇李。對唐代律詩發展有推動作用,詩多應制之作,《全唐詩》錄其詩十六首。
李德裕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饒,小字臺郎,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唐代傑出政治家、文學家、戰略家,中書侍郎李吉甫次子。出身於趙郡李氏西祖房,胸懷大志,飽讀經史。以門蔭入仕,起家校書郎,遷監察御史,轉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歷任浙西觀察使、兵部侍郎、鄭滑節度使、西川節度使、兵部尚書、山南西道節度使、中書侍郎、鎮海節度使、淮南節度使等職。經歷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為相,受到牛李黨爭傾軋,多次被排擠出京。唐武宗即位後,入朝為相,執政五年。
外攘回紇、內平澤潞,裁汰冗官、制馭宦官,功績顯赫,拜為太尉,封為趙國公。唐武宗與李德裕的君臣相知,成為晚唐絕唱。唐宣宗繼位後,忌憚位高權重,五貶為崖州司戶。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病逝於崖州。唐懿宗即位,追復官爵,加贈尚書左僕射。歷朝歷代評價甚高,李商隱《會昌一品集》作序時,譽之為「萬古良相」。近代梁啓超將他與管仲、商鞅、諸葛亮、王安石、張居正並列,成為封建時代六大政治家之一。
曹彬
曹彬(931~999年),字國華,真定郡靈壽縣(今河北省靈壽縣)人。北宋開國名將、外戚,宋仁宗曹皇后祖父。後漢乾祐年間,起家成德軍牙將。後周世宗時,奉詔出使吳越,累遷引進使。嚴於治軍,明重軍紀,得到宋太祖趙匡胤信任,為北宋統一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乾德二年(964年),參與滅亡後蜀,遷宣徽南院使。開寶七年(974年),滅南唐、伐北漢、攻遼國,遷樞密使。雍熙三年(986年),作為東路軍主將,跟隨宋太宗攻打遼國,孤軍冒進、兵疲糧乏,導致岐溝關之戰大敗,坐罪降為右驍衛上將軍,起為侍中、武寧軍節度使、魯國公。宋真宗即位後,遷樞密使。鹹平二年(999年),逝世,時年六十九歲,追贈中書令、濟陽郡王,諡號武惠。孫女成為宋仁宗皇后,追贈太師、尚書令、冀王。曾外孫女成為宋英宗皇后,改封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