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簡稱「石」,舊稱石門,是河北省省會,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京津冀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截至2019年,全市下轄8個區、11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總面積14464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49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03.12萬人,城鎮人口710.55萬人,城鎮化率64.41%。石家莊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蹟眾多,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座。西柏坡是國家5A級景區,被稱為「晉察冀邊區的烏克蘭」,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革命的領導中心。2019年,當選「中國十大夜經濟影響力城市」。今天我們來聊聊石家莊的十大歷史名人。
趙雲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徵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魏徵主要著作有:《群書治要》總編、《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並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
李德裕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饒,小字臺郎,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唐代傑出政治家、文學家、戰略家,中書侍郎李吉甫次子。歷朝歷代對其評價甚高,李商隱《會昌一品集》作序時,譽之為「萬古良相」;近代梁啓超將他與管仲、商鞅、諸葛亮、王安石、張居正並列,成為封建時代六大政治家之一。
蘇味道
蘇味道(約公元648—公元705年),字味道,趙州欒城(今河北石家莊市欒城區蘇邱村)人,唐代詩人,漢朝并州刺史蘇章後代,宋朝文學家蘇軾先祖。蘇味道自幼聰穎,並以文才出名,20歲舉進士及第,授予鹹陽縣尉,跟隨裴行儉攻打突厥。武后強權當政時,蘇味道明哲保身,避免得罪各方,處事模稜兩可,時有「蘇模稜」之稱。蘇味道代表作品《蘇味道集》、《正月十五日夜》。
甄宓
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史稱甄夫人,中山無極(今河北省無極縣)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軍攻下鄴城,甄氏因為姿貌絕倫,被曹丕所納,甚得寵愛,生下兒子曹叡和女兒曹氏(即東鄉公主)。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繼位魏王,六月率軍南徵,甄氏被留在鄴城。黃初二年(221)年六月,遣使賜死甄氏,葬於鄴城。
趙佗
趙佗(約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即南越武帝,恆山郡真定縣(今河北正定縣)人,秦朝南海龍川令,南越國創建者。趙佗原為秦朝將領,與任囂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亂時,趙佗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漢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南越王趙佗去世,享年約一百餘歲,葬於番禺(今廣州)。
劉琨
劉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縣)人,晉朝政治家、文學家、音樂家和軍事家,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光祿大夫劉蕃之子。劉琨善於文學,精通音律,詩歌多描寫邊塞生活,為魯公二十四友之一。八王之亂時,劉琨效力諸王,累遷并州刺史,封廣武侯;永嘉之亂後,據守晉陽九年,抵禦前趙和後趙;并州為石勒所陷後,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約為兄弟,慘遭殺害。太興三年(320年),劉琨平反昭雪,追贈侍中、太尉,諡號為愍。
李絳
李絳(764年-830年),字深之,趙郡贊皇縣(今河北省贊皇縣)人,唐朝中期政治家、宰相。唐德宗貞元八年(792年),李絳登進士第,又登博學宏詞科,初授校書郎,補渭南縣尉,拜監察御史;唐憲宗元和二年(807年),授翰林學士,任職勤勉,屢有匡補。李絳主要作品有《李相國論事集》和《李深之文集》。
魏收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名佛助,鉅鹿郡曲陽縣(今河北晉州市)人,南北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史學家,北魏驃騎大將軍魏子建之子。天保二年(551年),魏收受命撰寫北魏歷史,聯合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乾等人,博總斟酌,撰成《魏書》一百三十篇,書成之後,眾口喧嚷,指為「穢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後人輯有《魏特進集》存世。
李嶠
李嶠(645~714年),字巨山,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唐朝時期宰相。李嶠生前以文辭著稱,與蘇味道並稱「蘇李」,又與蘇味道、杜審言、崔融合稱「文章四友」,晚年成為「文章宿老」。李嶠先後歷仕五朝,趨炎附勢,史家評價以貶義居多,主要作品有《李嶠集》。
樂毅
樂毅,生卒年不詳,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中山靈壽人,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魏將樂羊後裔,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樂毅後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趙國,被封於觀津,號為望諸君。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
李吉甫
李吉甫(758-814年),字弘憲,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唐朝時期政治家、地理學家,御史大夫李棲筠之子,宰相李德裕父親。李吉甫出身於趙郡李氏西祖房,少好學,能屬文,早年以門蔭入仕,補左司御率府倉曹參軍;貞元初年,遷太常博士,轉戶部屯田員外郎,治理明州、忠州、柳州、饒州,入為吏部考功郎中,遷中書舍人。李吉甫主要作品有《元和郡縣圖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