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ptive Biotech: 基因測序解碼自適應免疫系統,微軟、羅氏青睞

2020-12-15 動脈網

說起一滴血檢測癌症,很多人可能都會因為Theranos的驚天騙局而對此嗤之以鼻。雖然Theranos的90億估值泡沫破滅,但是一滴血測量疾病這項技術本身的價值不能被磨滅。

在矽谷,還有一家持續看好滴血測癌症的公司:Adaptive Biotechnologies。不同於Theranos高調張揚的作風,Adaptive Biotechnologies更加務實低調。根據史丹福大學的一篇統計調查顯示,在醫療領域的諸多獨角獸發表的論文中,23andMe和 Adaptive Biotechnologies發表論文最多,前者發表了 107 篇論文,後者則是 89 篇。兩家公司發表論文的數量之和,撐起了所有醫療領域獨角獸發文數量的半壁江山。

雖然發表了較多論文,但Adaptive不是一家科研機構,Adaptive Biotechnologies是一家美國西雅圖的測序分析平臺研發商,該公司希望創建通用血液測試和開發新的癌症治療方法,以改善患者病情。

總體來看,Adaptive擁有三大產品線,分別是生命科學研究、臨床診斷、藥物發現,這三大管線中,clonoSEQ已經實現商業化。這三大產品線還獲得包括微軟、羅氏旗下基因泰克、艾伯維等巨頭的認可,達成了長期合作。在今年6月,Adaptive已經在納斯達克IPO。

Adaptive的CEO Chad Robin表示:「我們有兩種商業產品,以及強大的臨床渠道,可以診斷,監測和治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傳染病等疾病。我們的目標是開發和商業化針對每個患者的免疫驅動臨床產品。」

成為一家開發療法的體外診斷公司

Adaptive 成立於2009年,它的目標是開發和商業化針對每個患者的免疫驅動臨床產品。Adaptive擁有專有的T細胞抗原受體(TCR)發現和免疫分析平臺TruTCR。

Apdptive的官網上寫著這樣一段話:「我們認為,適應性免疫系統是自然界中對大多數疾病進行最精細調整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但無法對其進行解碼使醫學界無法充分利用其功能。我們專有的免疫醫學平臺以前所未有的規模,精度和速度揭示並翻譯了適應性免疫系統的大量遺傳學信息,從而開發出了生命科學研究,臨床診斷和藥物發現領域的產品。」

適應性免疫應答(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是指體內抗原特異性T/B淋巴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後,自身活化、增殖、分化為效應細胞,產生一系列生物學效應的全過程。

關於Adaptive,它的核心定義是體外診斷公司,但它的業務已經遠遠打破了傳統體外診斷企業的局限。

在診斷方面,Adaptive希望通過基因測序的方式實現早期的癌症發現,同時,adaptive還希望利用診斷測序平臺開發更多免疫腫瘤治療方法。如今,adaptive每年與超過125個生物製藥合作夥伴合作。

本質上,Adaptive Biotechnologies是將把人體免疫系統本身變成診斷的數據源。因為每次免疫系統對疾病做出反應時,T細胞受體(TCR)蛋白就會被表達出來以識別抗原。

根據微軟和Adaptive postulate的方法,通過簡單的血檢來繪製TCRs圖譜,對一系列疾病的早期診斷大有幫助。

我們的免疫系統知道的所有信息都被編碼成免疫細胞的基因,如T細胞和B細胞,它們漂浮在我們的血液中。

簡單來說,T細胞是人體裡的特種兵,可以實現對病毒的精準打擊。B細胞就像人體裡的飛彈庫,在病毒入侵身體不久,B細胞和T細胞跟他進行信息的交換後,B細胞就會趕緊分解自己,在短時間內複製出大量的B細胞,裝了一肚子飛彈的B細胞,那下一步就是發射了,在一秒鐘內一個B細胞大約可以發射2000發飛彈,發射的這些飛彈,被我們稱為抗體。

Adaptive Biotechnologies公司使用稱為下一代測序的技術來讀取這些細胞的基因,並創建了一個由數十億數據點組成的免疫譜。

Adaptive Biotechnologies已經找到對T細胞和B細胞進行測序的方法。對這些受體進行基因組測序是困難的,因為它們的基因會隨著時間重新排列。但Adaptive已經找到了一種方法,利用其強大的ImmunoSEQ平臺,利用計算生物學來對受體進行測序。

Adaptive戰略與合作夥伴

Adaptive如何實現廣泛用途

那麼問題來了,Adaptive的TruTCR和ImmunoSEQ主要用於哪些方面?有哪些成功應用的案例呢?

首先是疾病的早期診斷和個體化的治療。

Adaptive已與Microsoft Healthcare NExT計劃合作,以繪製和解碼人類免疫系統。雙方將一起通過免疫測序、專有計算模型和機器學習將TCR序列映射到它們結合的抗原。

利用這些數據構建一張地圖,將數百萬個T細胞與數百萬個專門針對其攻擊的病原體聯繫起來,從而使疾病的診斷更加有效和準確。最終實現為所有疾病(從癌症到自身免疫性疾病再到傳染性疾病)提供更好的診斷的目的。

和微軟合作主要是獲取微軟的雲計算及機器學習相關業務。從機學習算法的角度來看,Adaptive Biotechnologies與微軟合作的機器學習算法,不同於IBM Waston的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也並非是圖像識別相關算法。微軟正在和合作夥伴開發一種應用於醫療保健的獨特方法。

除了用於精準診斷,Adaptive的產品還可以用於細胞療法開發。

2019年1月,Adaptive與羅氏旗下的Genentech達成合作。Adaptive將使用其研究性TCR發現平臺來確定患者體內最佳的T細胞抗原受體,以便能夠最有效針對每位患者的個性化抗原進行治療。而Genentech則將根據Adaptive提供的信息設計和製造個性化的細胞藥物,以便為每位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服務。

憑藉在TCR平臺的實力,Adaptive Biotechnologies也是TCR-T療法領域的明星公司。其擁有的TruTCR T細胞受體(TCR)篩查平臺可通過免疫測序和其他技術來鑑定和表徵有效結合靶抗原的TCR。

TCR-T療法是一種過繼免疫細胞治療(Adoptive Cell Transfer Therapy,ACT)。過繼免疫細胞治療是指從腫瘤患者體內分離免疫活性細胞,在體外進行擴增和功能鑑定,然後向患者回輸,從而達到直接殺傷腫瘤或激發機體的免疫應答殺傷腫瘤細胞的目的。

TCR-T療法的基本步驟是:首先鑑定出一種或多種腫瘤抗原作為治療靶點,再獲得特異識別腫瘤抗原的的TCR序列;然後採用基因工程技術,將編碼抗原特異的TCR基因序列導入患者自身T細胞中,從而獲得特異識別腫瘤抗原的TCR-T細胞。這些TCR-T細胞通過體外培養進行大量擴增之後,被回輸到患者體內以殺死腫瘤細胞。

Adaptive目前的管線

值得一提的是,Adaptive的野心並不是空談,它已經有多個產品獲得FDA批准。FDA通過de novo 審批通道授予clonoSEQ Assay檢測和商業化許可,clonoSEQ Assay可使用骨髓樣本中的DNA檢測和監測多發性骨髓瘤(MM)和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LL)患者的最小殘留疾病(MRD)。

其旗下ClonoSEQ MRD平臺,對血液中的MRD(微小殘留白血病)極敏感,可以檢測到低至1個細胞的水平。

clonoSEQ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FDA授權的用於MRD測試的體外診斷測定法。同時也是第一個通過免疫測序技術獲得FDA批准的臨床診斷工具。

clonoSEQ利用Adaptive的專有免疫測序平臺來鑑定和定量惡性細胞中發現的特定DNA序列,使臨床醫生可以在治療期間和治療之後評估和監測MRD。

該檢測方法可對MRD進行標準化,準確和靈敏的測量,從而使醫生能夠預測患者的預後,評估隨時間推移對治療的反應,在緩解期間監視患者並檢測潛在的復發。

血液惡性腫瘤的臨床實踐指南認識到,MRD狀態是臨床結果和對治療反應的可靠指標,並且臨床結果與診斷為ALL和MM的患者的clonoSEQ Assay測量的MRD水平密切相關。

Adaptive的clonoSEQ還獲得了藥企AbbVie的青睞,將clonoSEQ用於藥物研發中,clonoSEQ作為一種準確可靠的方法來評估對新療法對於患者生活水平的改善。在2019年12月雙方達成了一項多年期合作。雙方的合作是以支持AbbVie的藥物venetoclax在多發性骨髓瘤這一疾病中的臨床試驗。

眾所周知,精準診斷和個性化醫療是疾病治療的未來趨勢。但繪製一個人的基因圖譜,並考慮他們的表觀遺傳學和他們的生活方式等已經足夠複雜,而這對於疾病診斷和治療還遠遠不夠。

如果TCRs可以被繪製出來,從而可以更快地診斷。但目前還不清楚的是,映射的TCRs是否真的能夠為更多種類的疾病提供必要的診斷線索。

然而,它可能與遺傳學、表觀遺傳學和其他健康數據來源一起,補充診斷工作。

兄弟創業,希望打造免疫診斷領域MRI

Adaptive Biotechnologies由Harlan和 Chad Robin兩兄弟共同創立。2009年9月,Robin和他的兄弟創立了這家公司。Chad負責公司管理,尋找商業夥伴。ChadRobin擁有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MBA學位和康奈爾大學的管理經濟學學士學位。

而哈蘭是首席科學官,他在弗雷德·哈欽森(Fred Hutch)癌症研究中心擔任計算生物學項目負責人長達13年。(哈蘭曾在Adaptive和Fred Hutch擔任雙重職位,直到Adaptive申請IPO時離開Fred Hutch)。

除了兩兄弟,Adaptive的總裁Julie Rubinstein曾在輝瑞公司(Pfizer Inc.)的腫瘤學部門擔任全球商業發展職務,主要致力於癌症免疫療法。

有趣的是, Chad Robin曾在採訪中表示,公司的成功歸功於他母親,因為母親常常會耐心地傾聽,同時調停兩人之間的矛盾。

Adaptive的CEO Chad Robins一次採訪中表示:「最終,這將成為『免疫檢查』或年度體檢的其中一部分,它將對人們的生物系統進行檢查。就像用進行核磁共振或x射線對我們的免疫系統進行檢查一樣普遍。」他認為第一次基於免疫系統的檢測將在未來兩年內進行。

相關焦點

  • 羅氏收購納米孔測序技術開發商Stratos Genomics!
    2020年05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羅氏(Roche)近日宣布,已收購納米孔測序開發商Stratos Genomics以進一步開發用於診斷服務的DNA測序。此次收購金額未披露的。
  • 原發性免疫缺陷人群的全基因組測序
    原發性免疫缺陷人群的全基因組測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7 13:08:38 英國劍橋大學Paul A. Lyons和James E. D. Thaventhiran研究團隊合作取得新進展。
  • 基因測序產業:被低估的生化巨人
    此後幾十年,桑格法不斷改良而成為主流,兩大技術突破在於:(1)1986年,開發了以螢光監測的自動化平臺,代替放射性同位素標記,以螢光信號接收器和計算機信號分析系統代替放射性自顯影的自動測序儀。除了醫用,基因測序的商用也發展迅速,2007年開始,基因解碼(DeCodeGenetics)、23和我(23andMe)兩家基因技術公司已開展商業化的全基因組測序,收費995美元/人次,隨後基因導航(Navigenics)公司也加入,收費2500美元/人次。《顛覆醫療》一書對基因測序結果有形象描述,作者埃裡克·託普披露基因導航公司對其基因測序的結果,得到他患某種病的機率是否高於常人。
  • 【精彩集錦】第三屆基因測序大會視頻回放出爐
    為加強基因測序學術和技術交流,2020年5月14日~5月15日,儀器信息網舉辦了「第三屆基因測序網絡大會」。大會一共邀請到14位國內測序領域頂級專家以及8位企業技術研發專家,參會人數破千人,創歷史新高。本次基因測序大會為期2天,開設「新技術與新方法」、「醫療健康」、 「單細胞測序」和「農業基因組學」4個分會場。
  • 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遺傳|人類基因組計劃|解碼生命|基因組|...
    作為我國第一本系統介紹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書籍,第一版《解碼生命》出版至今,已有20年之久。在過去的年歲裡,後續進展令人眼花繚亂,人類正在認識自我的徵程上大步前進,因此又到了對「解碼生命」進行總結和展望的時候。
  • ...中國之聲 | 遺傳和獲得性血液或免疫系統基因變異對惡性血液病...
    染色體異常和基因變異是影響血液腫瘤患者預後的重要因素。既往研究表明,一些與血液或免疫相關的基因突變可能會對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SCT)後的併發症產生不良影響。本次ASH會議上,北京博仁醫院李智慧教授口頭匯報了探討血液腫瘤患者攜帶的遺傳和獲得性血液或免疫系統基因變異對allo-HSCT結果的影響。
  • 全面基因組測序在乳腺癌診療中的意義
    目前臨床常見的單基因檢測方法,包括IHC、FISH和PCR,臨床上主要用這些方法來檢測ERBB2,還有很多藥物靶點基因或耐藥基因並未常規檢測。隨著越來越多的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藥物的獲批,需要更為精準和便捷的檢測方法,讓乳腺癌患者一次性能檢測到更全的靶向基因和耐藥基因,使醫生對患者的基因突變情況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從而讓患者有更多、更好的治療選擇。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8期:華大基因闢謠「基因編輯58個嬰兒...
    對此,華大基因在官方微博發布闢謠聲明,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公司已經向國家網信辦及司法機關進行舉報和報案。新「基因剪刀」可切除免疫缺陷病毒基因美國科學家已成功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編輯了SIV(猴免疫缺陷病毒,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密切相關,即愛滋病的病因)。
  • 基因測序:一個比肩新能源的新故事
    自1977年誕生第一代測序技術以來,基因測序產業已進行多次技術變革。分子診斷是體外診斷(IVD)中發展速度最快、技術最高的領域,主要技術包括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核酸原位雜交、基因測序和基因晶片等。其中,基因測序是分子診斷的主流技術方向。
  • THP-1基因敲除細胞系——免疫與炎症研究的利器
    THP-1 與CRISPR/Cas9技術相結合,有助於免疫和炎症的疾病研究 THP-1是一種近四倍體的懸浮細胞,常規的基因編輯方法在THP-1中陽性率很低。由於CRISPR/Cas9易於構建、效率較高和在人細胞中的毒性較低,在基因編輯應用中備受青睞。
  • 高質高效,諾禾致源領基因測序行業
    而在生物產業中,基因測序領域又是創新最快、與產業連接最近緊、發展潛力最大的領域之一。諾禾致源作為基因測序領域的佼佼者,憑藉其強大的測序平臺和研發實力,秉承專業、創新、誠信、共贏的價值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保其領先地位。目前諾禾致源的科技服務已覆蓋基因測序、腫瘤和遺傳研究等領域,同時還在不斷的拓展更多的業務領域,力爭為客戶提供更全面更準確的基因測序服務。
  • Cell:構建出人類免疫細胞圖譜,可確定遺傳變異對基因表達的影響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LJI)的研究人員分享了大量數據,這些數據對於破譯這種自然遺傳變異如何影響免疫系統保護我們健康的能力至關重要。為了確定遺傳變異對免疫系統的影響,Vijayanand及其同事們產生了15種類型免疫細胞的基因活性譜,其中這15種類型的免疫細胞發表著在91名健康供者中每個人的血液中發現的最為豐富的細胞類型。他們的研究結果揭示了遺傳變異對免疫系統中基因活性的深遠影響。
  • 布局基因大數據!貝瑞基因如何成為基因測序領導者?
    今日開盤起基因測序板塊走強,其概念股貝瑞醫藥終身一躍成為了龍頭股。短短半小時直接漲停板。作為致力於將高通量測序技術實現臨床轉化的行業領導者,貝瑞基因早在2015年8月14日,就宣布與雲計算服務平臺提供商阿里雲達成合作,共同打造以海量的中國人群基因組數據為核心的數據云,以實現對個人基因組數據的精準解讀。該項目由美國貝勒醫學院、現任職貝瑞基因CIO的於福利教授牽頭,帶領由醫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計算機編程等研究領域的博士組成的100多人團隊,共同參與到「神州基因組數據云」項目。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78期:龍頭地位穩固!華大基因上半年營收逾...
    36種血液癌症類型的免疫基因組學研究,揭示表觀基因組等的相互作用近日,芬蘭研究團隊為更好地了解血液癌症的生物學特性以及發現潛在的免疫治療策略,追蹤了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中發生的免疫變化。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4期:1/8癌症患者攜帶遺傳性突變,半數或被...
    羅氏診斷與佰美基因達成合作 共促中西部醫學檢驗水平升級羅氏診斷中國與陝西佰美健康產業集團(佰美基因)於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正式籤署採購意向協議。丹納赫診斷平臺與佰美基因結為戰略合作夥伴丹納赫診斷平臺與陝西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籤署協議,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將在西鹹新區灃東新城共建研發中心,在醫學檢驗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轉化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並為西安區域醫學檢驗中心建設先進的免疫檢測流水線,開發數位化的智能解決方案。
  • 基因測序百家爭鳴諾禾致源勇立潮頭旨在領跑
    目前,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基因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生物醫學向數據密集型科學的逐步轉化,「精準醫療」作為生物和醫學領域的一個新概念應運而生。精準醫療的出現,無疑將為臨床病症更為準確、有效的診斷治療並提供積極的指導作用。基因測序是一種新型基因檢測技術,它能夠從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測定基因全序列,從而預測罹患多種疾病的可能性,個體的行為特徵及行為合理性。
  • 貝瑞基因董事長高揚:基因測序行業將演變為大數據行業
    12月11日,基因測序行業龍頭企業貝瑞基因董事長高揚在證券日報社主辦的第四屆新時代資本論壇上,闡述了公司發展的六字秘訣——主業、戰略、團隊。據了解,貝瑞基因致力於實現基因測序技術向臨床應用的全面轉化。作為全球率先研發並成功在臨床推廣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NIPT)的公司,貝瑞基因的先發優勢和品牌優勢較為明顯。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74期:病毒基因竟會和人類基因融合到一起...
    《Genome Biology》:新型軟體能夠識別癌細胞基因融合近日,《Genome Biology》發表一項研究,St Jude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首次公開了一個新型軟體系統,該軟體系統可以更好地檢測基因融合情況。該系統稱為CICERO,可提供有關癌症的更多信息以及藥物治療的新靶點。
  • Nat Commun:免疫細胞類固醇或能幫助腫瘤抑制宿主免疫系統的活性...
    2020年8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英國桑格學院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腫瘤或能通過告知免疫細胞產生免疫抑制性類固醇的方式來躲避宿主機體免疫系統的攻擊,研究者指出,來自小鼠皮膚和乳腺腫瘤中的免疫T細胞能夠分泌類固醇,而抑制這些類固醇的產生則能減少小鼠機體腫瘤的生長
  • 抗體藥物:精準激發人體免疫系統「小宇宙」
    但是,在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獲得突破之前,科學家們對抗體的結構和抗原抗體識別機理的理解還非常淺顯。在隨後的半個多世紀裡,科學家們逐漸認識到,抗體是一種由B細胞識別抗原後活化、增殖分化為漿細胞,並由漿細胞合成與分泌的、具有特殊胺基酸序列的,能夠與相應的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的免疫球蛋白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