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世民,這是一個正在被越來越多中國人所了解的一個名字。清華大學的蘇世民學院便是他於2013年一手設立的。
Stephen Schwarzman(史蒂芬·施瓦茨曼)給自己取了一個中文名字,叫「蘇世民」。他是全球頂尖投資公司黑石集團的創始人,當年從一名大型交易撮合者,變成了今天的慈善家、投資家、企業家,擁有了成功的多重身份。
黑石集團是華爾街私募股權和資產管理公司,34年前蘇世民與彼得森共同創立了這家公司,目前擁有的淨資產約180億美元,管理著超過5000億美元的資產。
華爾街的一位競爭對手曾這樣評價蘇世民:「他是我認識的最誠實的人之一。大多數人當著你的面撒謊,但他總是會直截了當地告訴你他要耍你。」
一、傳奇的成長經歷
蘇世民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亨廷頓谷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他曾自述,他與他的雙胞胎弟弟不同,他從母親那裡繼承了「正確的基因組合」,而母親是「一個非常強大、堅強的倖存者」。相比之下,他的父親是一個「可愛的、超級聰明但沒有野心的人」,在費城經營著一家亞麻製品商店。
從耶魯大學和哈佛商學院畢業後,他加入了雷曼兄弟,32歲便成為了雷曼最年輕的合伙人。
1985年,他與雷曼前董事長、尼克森時代的美國商務部長彼得森共同創立了黑石。黑石集團2007年公開上市,相關文件披露施瓦茨曼在2006財年收入3.98億美元。
2007年,施瓦茨曼入選《時代周刊》「世界最有影響力100人」。
二、投資的重要技巧:把握市場時機
黑石最初是一家小型諮詢公司,目標是賺到足夠的錢來成立自己的私募股權基金。由於所謂的資產剝離,私募股權引起了爭議。他們的做法通常是:先收購公司,讓它們背上債務(「槓桿」),然後以可觀的利潤、優惠的稅收待遇將它們出售。
蘇世民把自己塑造成一個長期投資者,而不是一個披著羊皮的清道夫。從美國鋼鐵公司的鐵路網絡到華爾道夫酒店等各種大型交易,以及在選擇合適時機買賣資產時所涉及的風險,他都諳熟於心。
他的投資技巧是把握市場時機。黑石集團已經向房地產、對衝基金和其它「另類資產」領域擴張,目前管理著5450億美元資產。黑石基金也是全球最大的房地產所有者。該公司的崛起是「買方」革命的縮影,這場革命偏袒資產管理公司,以犧牲交易流動性證券的傳統銀行為代價。
三、管理公司的卓越能力
蘇世民和合伙人彼得森一起工作了33年,但關係最終破裂。彼得森覺得自己被擠出了擴大業務的公平份額。蘇世民認為自己是「造雨人」,公司僱傭了更多的人,因此必須做出一些讓步。這是他不感情用事的一面,他看起來毫不在乎。
他也一直為自己的投資直覺感到自豪。黑石在2008年大崩盤之前上市,憑藉新資本,完美地為反彈做好了準備。
他還有一項引以為豪的能力——招募和留住高質量高管的能力。比如他有兩位長期副手,Tony James和房地產大亨Jon Gray,兩人都是億萬富翁。
黑石是一個精英管理集團,堅守兩條鐵律:不搞內部政治,不賠錢。
蘇世民說:「任何有才能的人都不想成為軍隊裡的士兵。他們最低的要求是當中校,最好是當將軍。」
四、善於洞察宏觀經濟
對於宏觀經濟,蘇世民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和洞察。
他曾提出過一個說法:每隔一段時間,政府就會做出一些奇怪的事情,或者出現革命性的技術突破,而理性的人卻不知道會發生什麼。這也是他強調的,投資者需要留意」不可預測的風險「。
他認為,西方政府的「調整」是金融危機、全球化以及就業和財富向中國等新興市場大規模轉移的後遺症。那是在科技衝擊之前。這些趨勢擠壓了中產階級和低收入群體。
他的補救措施是將最低工資從個位數提高到15美元左右。他認為,這將破壞一些工作崗位,但將直接使15%至20%的人口受益,並對另外20%的薪酬產生連鎖效應。同時向富人群體提高徵稅。
五、不遺餘力地投身慈善事業
在中國,黑石集團有重要的業務,他試圖成為橋梁建設者。但他也認為,中美關係正處於低谷。
「中國在過去40年裡經歷了世界歷史上最驚人的轉變。它通過各種不符合發達國家規則和條例的機製做到了這一點。」他說。
如今,美國實際上是在要求中國政府採取西方的做法。他承認,這是非常困難的。
蘇世民在慈善事業上的慷慨是讓人敬佩的。近年來,他向紐約公共圖書館捐贈了1億美元,向耶魯大學捐贈了1.5億美元,向牛津大學捐贈了1.5億英鎊,向麻省理工學院捐贈了3.5億美元。
他還創辦了「蘇世民學者」項目,這是一個面向頂尖國際學生的一年制全球事務碩士項目,這些學生將在北京的清華大學學習。
他說,只想為「範式轉變」的事業捐款,比如麻省理工學院的人工智慧實驗室。
六、《我的經驗和教訓》
蘇世民寫了一本書《我的經驗與教訓》,這是一個經典的創業故事,書的一半講述了他創辦、建立和擴張黑石集團的歷程,另一半是由他生活中的故事組成的。此書得到了前美國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谷歌前董事長埃裡克施密特等人的推薦。
書裡有許多富有價值的見解,教讀者「如何發展組織,如何做積極的事情,以及如何幫助他們的事業」。這裡總結其中的幾條建議:
1、對人們來說,沒有什麼比他們的問題更有趣的了。想想其他人正在處理的事情,並試著想出辦法來幫助他們。只要你深思熟慮,幾乎所有人,無論職位高低或地位高低,都能接受好主意。
2、成事的訣竅是「go big」
如果你要致力於某件事,做大事和做小事一樣容易。兩者都將消耗你的時間和精力,所以要確保你的目標值得你去追求。
3、永遠不要停止學習
不斷提高你的知識和思維是極其重要的事。
信息是商業中最重要的資產。你知道的越多,你的視角就越多,你就越有可能在競爭之前發現模式和異常。所以永遠要對新的輸入保持開放的心態,無論是人、經驗還是知識。
4、當你年輕的時候,只接受一份能給你提供陡峭的學習曲線和良好深入培訓的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基礎性的。不要因為一份工作看起來有聲望就接受它。
5、永遠不要自滿。沒有東西是永恆的。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如果你無法不斷尋求自我改造和提高的方法,你的競爭對手就會打敗你。特別是組織,比你想像的更脆弱。
6、「10人」招聘技巧。
只要有可能,就聘用優秀的10個人。他們積極主動地感知問題,設計解決方案,並將業務引向新的方向。他們也會吸引和僱傭其他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