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小女生小麗是我的一個老同事,性格極為內向,平時上下班的時候,都低著頭,不敢與生人有眼光接觸。我們是一家地產銷售公司,她應聘的職位是行政助理,雖然內向,但工作還做得不錯,和同事們關係也很好。
後來,我們公司在銷售淡季的時候,為了保持業績,決定進行全員銷售。所有人,包括行政崗位的人都需要做電話營銷。內向的小麗被迫每天打200個銷售電話,可想而知,瀕臨崩潰最後裸辭了。
很多崗位和工作,其實需要對應的性格,那麼如果你性格內向,不善於交際,建議你從事以下工作:
【一】社交內向型:行政、內勤等工作
有一些人,是只喜歡和熟人相處,這是一種常見的內向,他們更願意和熟人在一起。和熟人的社交並不差,有時甚至非常好,也就是所謂的「慢熱」。他們不是不能社交,只是不太喜歡和陌生人打交道而已。
這類內向人,很適合公司的行政、內勤等崗位。比如前面提到的我的前同事小麗,實際上她就是一個社交內向型的女生,非常抗拒與生人打交道。但熟悉了以後,其實在辦公室裡同事之間相處得非常好,而且心思細膩有耐心,聽說她裸辭以後,去了一家新公司還是從事行政內勤工作,幹得還不錯!
【二】思維內向型:設計、開發、寫作等工作
所謂思維內向型,就是那些內心充滿想像力和創意,但懶得社交的人。對了,很多程式設計師就是比較喜歡宅,社交是一種情感訴求,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強烈需要。有一種人他們可以用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來賺錢。
金庸先生就是一個典型思維內向型的人。楊瀾曾經在某訪談節目中說:金庸先生其實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並不強,甚至說話有點支支吾吾。在接受採訪時,她剛坐下來,採訪的提綱就被金庸拿了過去,他要提前想好怎麼回答。金庸在日常工作中,很多時候都是通過寫紙條來下達指令,他從事了一個非常適合他內向性格,但能充分發揮他個人思維優勢的職業。
除了作家這種職業,還有很多設計、開發等工作,大多都是和書本、軟體、機器打交道,只要自己坐得住,反而更能鑽進去。
【三】抗拒型內向:電商、自媒體等網絡工作
有一些人在現實中因為某種原因或特徵被人「嫌棄」,而抗拒現實社交。這類抗拒型內向的人,其實有不錯的溝通能力,就是在現實社交場合不太受歡迎而已。因為受過現實某種「打擊」,他們行事小心謹慎,喜歡不斷思考各種事物發生的可能性,特別會經常想一些負面的事情,所以在現實中會顯得很小心而不敢走出自己的世界。
但很多這樣的人在虛擬網絡世界中,反而有很好的溝通發揮舞臺。隨著網絡時代的快速發展,自媒體、電商客服、網店、工作室等等與網絡相關聯的職業的需求量也不斷激增。
該類網絡職業更多的是坐在電腦前進行辦公,同時進行非現實的虛擬世界社交,他們反而很適應。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種心理補償效應,會更具有工作熱情和自信。
當您將自信建立於自己是誰,而不是您實現了什麼,您就創造了一些沒有人或沒有任何環境能從您那兒拿走的東西。
每日更新、只說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