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不需要內向的人?千萬不要小看了安靜的力量

2020-12-07 金碧輝煌姚小六

許多人都將性格內向視為一種缺陷。尤其是在職場中,外向的人會因為口才好,會交際等優勢迅速獲得領導的青睞。似乎職場並不歡迎內向的人。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令人心動的offer2》第三期任務結束,內向的小透明詹秋怡開始逐漸展露鋒芒。從她一次比一次好的表現中,我們不難看出內向的人所展現出的那種雖然潤物無聲,卻不可小覷的力量。

內向者的優勢之一:謹慎

在本期的八位實習生中,極度外向的朱一暄和極度內向的詹秋怡從進公司的第一天起就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實習的第一天,詹秋怡早早來到公司,手足無措地坐在工位上,顯得惶惶不安。而朱一暄則表現得輕鬆自然的多,她每天掐著點來公司,完全不顧忌律所的嚴肅氛圍,堅持打扮的可可愛愛。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正好揭露了外向者和內向者大腦構造的巨大差異。內向的人天生更為敏感,一些輕微的刺激就會引發他們強烈地感受。吵鬧或者陌生的環境會觸發他們敏感的預警系統,讓他們感到威脅和不安。

這樣的特質會賦予內向者「謹慎」的個性。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他們會變得非常小心翼翼。他們仔細地觀察,細緻的分析,不放過任何一個小細節,希望通過迅速掌握有效信息來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和掌控感。在第一期節目實習生互相認識的環節中,只有詹秋怡在第一時間把所有人的人名,學校和專業信息都記在了心裡。

雖然「謹慎」和「慢熱」在競爭的開始階段會顯得吃虧,但是就像梁律師說的,職場是一場馬拉松。那些細心,謹慎的人往往能在這場比賽中走得更遠。

當然,每一種個性都有它「過猶不及」的一面。對內向者來說,過于謹慎就會顯得畏畏縮縮。詹秋怡的第一次任務就因為說話太少,而失去了成為史律師第一實習生的資格。

我們的大腦通常只需要檢查到60%的相符性就會發動警報,所以很多時候,敏感的內向者們在內心深處其實是明白「現在這個情形並不危險」的。他們只是無法消除生理上的恐懼感。想要克服「畏縮」,內向者不需要,也不太可能強迫自己模仿外向者,變得「長袖善舞」。他們要做的是學會有意識地思考恐懼的事情和環境,建立防護罩來對抗生理上的恐懼感。

第一層有效的防護罩是知識。了解那些讓你害怕的東西,學會用更好地方法把風險置於可控範圍內,恐懼感就會大大降低。這就好像在未知的叢林中,有一張地圖傍身,你就不會感到那麼的驚慌失措了。

第二層有效的防護罩是逐步謀劃。內向者最擅長做計劃。如果猛然置身於新環境讓你感到不適,那麼就制定好計劃,一點點的試探,慢慢深入。比如詹秋怡在第一時間選擇和「師哥」李晉曄組隊。在這個相對「安全」的小環境中,她表現得越來越自如,並最終在第三場談判中和「師哥」默契配合,打出了全場最佳表現,也迎來了自己第一次的「高光」時刻。

內向者的優勢之二:專注

性格內向的人天生就對多巴胺高度敏感,即使是在安靜平和的環境中他們也能分泌和接收到足夠多的多巴胺。所以內向的人不太需要來自外部的肯定和讚美,他們更習慣於安靜的在自己的小天地中專注地做事。而專注,堅持等品質往往是和成功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和其他實習生相比,詹秋怡每次任務都完成得非常高效。不論是辯論還是談判,她都能在同樣的時間裡比別人做得更加面面俱到。

「專注」這一特質過猶不及的一面是孤僻。過於深入自己的內心的人會和群體脫離。長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是非常不健康的,哪怕對沒有太多社交需求的內向者來說也是如此。所以內向者要學會把控好獨處和與他人交往的度,在保持自我的同時也不會游離於群體之外。

越內向的人越適合大的社交群體,因為圈子越大,獲得的信息越多,每個人需要承受的社交壓力也越少。內向的人不需要強迫自己站到C位,而應該允許自己以一種舒服的方式在團隊的邊緣打配合。對內向的人來說,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群體,並找準你在群體中的位置。

內向者的優勢之三:善於傾聽

內向的人對他人的情緒更加敏感,他們關心他人,更善於傾聽,也更容易理解其他人的感受。他們不會像外向的人那樣口無遮攔,總是給人一種安靜,無害,容易相處的感覺。因此內向的人反而更容易成為值得信賴的夥伴。

尤其是在競爭與合作關係並存的職場中,關心他人,善於傾聽的人更傾向用互相配合,實現雙贏的方式來開展工作。詹秋怡和李晉曄這一組就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這種優勢。他們之間的溝通始終是理智,溫和和相互促進的。在談判桌上,李晉曄穩穩地把控全場,詹秋怡則仔細傾聽,並在適當的時候直擊要害。這樣的默契配合和相互成就顯然比王驍和劉煜成那一組的表現要高明得多。

「善於傾聽」過猶不及的一面是太過於重視別人的聲音,在群體中容易陷入只聽不說,被人忽視的境地。要知道關注和傾聽是一件非常消耗能量的事情,內向者不能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到別人身上。他們應該學會建立自己的邊界,只對一部分人予以充分關注,而對邊界之外的人保持友好的冷漠。這樣才能有足夠的精力照顧好自己和「自己人」。

同時,內向者還應該學會用低調的方式推廣自己。比如為自己打造安靜的講話環境,或者在集體討論之前,多做準備,多打腹稿。在必要時刻,成為團隊救場的關鍵人物。

內向者的優勢之四:獨立

內向者的自我價值感來源於內部,他們的生活質量往往與他人認可的關係不那麼大。因此他們更容易堅持自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效仿,不盲從,獨立思考,清醒的生活。詹秋怡不顧父母的反對,「叛逆」的來君合面試就是她獨立思考的一種體現。

但有些時候太過於獨立,完全不聽別人的意見可能會變成固執。內向的人在交流時容易鑽牛角尖,尤其是當他受到了過度刺激,感覺自己被攻擊時,會突然進入防禦模式,堅持自己的立場,卡在某個固定的思考模式中。

內向者應該訓練自己,在「被攻擊」時保持理智和批判性,不要著急否定別人或者否定自己。花時間認真的分析,在保持初心的同時,尋求積極的改變。

寫在最後

內向和外向性格都各有各的優缺點。在職場中,我們往往過於強調外向,甚至要求內向者盲目的學習外向者的行為模式。然而人的個性是天生的,我們沒有辦法強迫自己變成其他人。

內向者沒有必要強迫自己變得外向,而是應該強化自身的優勢,充分適應和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時,直面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按照自己的步調,有針對性的改正不良的認知模式和行為方式。順應天性,我們才能更充分地享受和收穫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千萬別小看性格內向的人,他們才是真正深藏不露的高手!
    這意味著寂寞與寂靜具有強大的力量,可以使人們放棄一切幹擾和誘惑,使自己沉浸在一件事情中。就抵禦孤獨而言,往往最容易發生在內向者身上。因此,不要小看這些內向的人,他們的身體內有巨大的爆發力,內秀的人們在談論這種人!
  • BBC觀點 - 內向,安靜的力量 The quiet power of introverts
    內向並不是性格上的缺陷,事實上,內向者反而擁有外向者無法比擬的一些優勢,需要內向者去看到它,讓內向成為夯實的動力源泉。I am an introvert and I love it.我是個內向的人,我喜歡這樣的自己。
  • 內向的人真的不適合在職場上生存嗎?
    我們這個崗位需要跨部門溝通,需要比較外向的人來接手。當我第一次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確實是挺驚訝的,一直只認為很活躍的我,突然被說內向,簡直不敢相信。內向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裡內向的人,不喜歡說話,是一種不好的性格,是一種孤僻,是需要被改造,大多數內向的人都會被打上自卑的標籤。
  • 內向的人真的不適合職場嗎?入職一周被辭退,原因:不愛說話
    這令小明非常疑惑,自己是技術人員,公司不大十幾個人,基本的禮貌,團隊交流都沒有問題,只是在生活方面比較慢熱,不太會「閒聊」。這次的經歷讓小明開始懷疑自己:難道自己真的錯了嗎?需要改變嗎?二、內向≠社交焦慮、陰沉不善言辭在很多人眼裡,提起內向就想到那種「當眾說話結巴臉紅,參加活動彆扭不自在」的人。
  •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如果你也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一定深有同感。童年遭遇了很多質疑,也曾經努力改變做一個外向的人,但始終覺得不快樂、不自由。直到看到美國著名作家蘇珊·凱恩的TED演講《內向性格的力量》,繼而又看了她的書籍《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我才開始重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原本的性格。原來這個世界上有1/3的人是內向者。
  • 「內向職場人」如何做好領導者的「配角」?三個策略,向上管理。
    】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內向職場人」為什麼會被低估?「內向職場人」有什麼優勢?「內向職場人」如何做好領導者的「配角」?內向一詞,百科解釋為「謂寡言談,感情不外露」。同理,「內向職場人」指的就是不善言辭、不善社交,性格好靜的職場人。
  • 在職場上,不要小看任何一個不起眼的人,更不要惡語相擊
    職場之上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或許沒有太大的權力和能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地位一定是不重要的,甚至可以說,他們的影響無處不在。甚至有些所謂的「小人物」,他們的資歷比你老,亦或辦公室的風浪經歷比你多,要想在你身上找點毛病、失誤,實在是易如反掌。
  • 內向型性格的人怎樣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在職場獲得更好的發展
    當然短板,你要去你也要去彌補,但是短板只需要彌補到不拖自己後腿就可以了。短板只需要彌補到不拖自己的後腿就可以了。針對內向型性格的人怎樣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在職場獲得更好的發展這個話題,今天主要給大家講四個方面,也許並不全面。
  • 內向的人從何獲得力量
    了解自己的性格會助你改善你的精神健康哦…… 大多數人的性格,都是天生註定的,不外乎內向或外向兩類。但同時,我們也或多或少會有雙重性格的傾向,在不一樣的時間和場合會表現出不一樣的性格特點。舉例來說,當你面對一群陌生人時,你也許是內向的,而當你和家人在一起,你又變得很外向。但總的來說,只有一種性格會佔主導位置,而這也決定了你究竟算是內向的,還是外向的。
  • 你遲早會明白:性格老實內向的人,根本不需要去改變
    前幾天有一個讀者來找我談心,她說自己最近特別糾結,問我:我需不要需改變自己的性格,她覺得自己太老實內向了,有點兒融入不到這個社會當中。每次大家一起聚會的時候,她總是插不上嘴,經常覺得自己好像是多餘的一樣,特別尷尬。她不知道如何去與別人聊天,只會一個人默默的坐在一邊聽別人講話。
  • 內向的性格容易吃虧,不懂交流的人如何職場謀生?
    許多人說性格決定命運,也有的人說性格決定未來,雖然這些理論不敢說是全對,但至少可以肯定一點,那就是性格可以影響一個人在社會上的表現。尤其是在職場上,不同性格的人,在公司可以不同的待遇。出來工作的人,肯定會遇到一些說話比較小心,性格比較內向,不太喜歡與人交流的同事。他們總是會給人一種較為軟弱的感覺,所以都不太受到同事的重視,因此在工作中經常被佔便宜,甚至容易被人欺負。這是大部分性格內向都會遇到的結果,也是不少剛進入社會的人都會面臨的對待。相信不少遇到類似情況的人,都不希望這種情況繼續存在,但如何改變卻又無從小手。
  • 「你怎麼那麼內向」,孩子內向並非是缺陷,內向也是一種天賦
    外向雖好,但是內向的孩子他們的思考力更強,專注力也會更高,他們在自己的領域更容易發光發熱,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很多藝術家、表演家,很多成功人士,他們的性格就是內向的,牛頓、愛因斯坦、梵谷、貝多芬、愛迪生、周星馳、梁朝偉、馬化騰、比爾蓋茨……他們似乎不太合群,性格不可愛,但是他們安靜、低調、深思熟慮,減少相關的社交活動
  • 千萬不要小看了布歐,他也有厲害的一面
    今天的題目:《千萬不要小看了布歐,他也有厲害的一面。 龍珠的魔人布歐,擁有八種形態。但是在這八種形態當中,卻有強弱之分。而其中最強的形態肯定就是吞噬悟飯之後的形態了。雖然魔人布歐當初吞噬了大界王神。而大界王神在巔峰時期,戰鬥力在超三之上。可在和魔羅戰鬥中,大界王神已經失去了一大半的神力了。因此,胖布歐並不是最強的形態。加上邪惡布歐是存粹的邪惡。
  • 孩子內向不合群?家長不要強制孩子融入集體,內向不一定是壞事
    但是這一種錯誤的判斷方式,美國的著名女性演說家蘇珊,她小的時候就是一名十分內向的孩子,但是她曾經說過一句話:內向的孩子越自由,他們的思維就會越獨特。她還專門為了內向的孩子們寫了一本書,她堅決地拒絕了成人對於外向的追捧。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也不要太專注於糾正孩子的性格特徵,內向就是壞事,外向的人一定會吃香嗎?
  • 內向型性格的職場人真的很難生存嗎?這一親身經歷告訴你
    羅永浩曾說:「外向的人也許會左右這個世界,但是內向的人才會創造世界。」比我小五歲的堂妹李紅受家庭影響,從小就是一個很內向的小姑娘,不喜歡出沒公共場合,更不喜歡在公共場合講話。她給大家的印象就是聽話、安靜,但實際上她一直有一顆不安靜的心。
  • 千萬不要小看了糊塗人,更不要高看了聰明人
    大智若愚者,待人處事心平氣和,遇亂不懼,受寵不驚,受辱不躁,不顯山、不露水,對事看透而不說透,知根而不亮底,而表面上還顯出一副不知不懂的樣子。在生活中,有些人表面上看起來聰明絕頂,整天四處說東道西,想藉此來顯示自己的聰明才智。實際上這些人並不聰明,真正聰明的人是不會用這種愚鑫的方法來證明自己的,他們反而會故意裝愚。
  • 如果你是性格靦腆內向、不善於交際應酬的人,建議你這樣找工作
    每個人從出生到長大,成長的環境不一樣,因此每個人的性格也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性格開朗外向,和別人交流毫無壓力,而有的人性格靦腆,不善於交流。往往外向的人找工作更容易,因為他們善於和別人溝通,在社會上更容易吃得開。那性格靦腆內向、不善於交際應酬的人要怎麼找工作呢?
  • 內向性格者如何在職場正面突破?也許你應該了解4P法
    所以,每個人都有一套與自身天生氣質相符合的行動方式,只有在這種狀態下,效率最高。那為什麼我們還需要做性格以外的事情呢?因為,有一些能創造高價值的區域,有時不一定在我們的舒適範圍內。這時候我們就不得不繃緊鏈條去那些領域尋找突破。
  • 性格老實內向的女人,根本不需要改變
    人與人之間並非因為長相的不同而存在差異,很多時候則是由於他本身的性格差異影響的。心理學家將人們的性格分為九種,劃分的依據則是個體本身的語言、行為、氣質等各方面因素。不同性格的人,他們行為處事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面對同一件事情的情緒反應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
  • 建立良好的職場關係,你需要了解的識人法則
    但同事之間的關係卻很微妙,彼此之間既沒有親情、愛情或深厚的友情作為牽絆,也沒有牢固不破的關係可以深度綁定,一旦遇到與自己不合拍、或品行不良的同事,很可能讓自己的職場之路走的倍加艱辛、痛苦不堪。所以,在職場上和同事相處,一定要懂得「識人」,好的搭檔會成為「風」,讓你平步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