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心梗高發 疑似徵兆莫大意

2020-12-24 大洋網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腦卒中等危及生命的重症、急症更高發。最近城中各大醫院急診、心血管診室都接診了不少急重症患者。

  還有不少病人發病時胸痛腹痛分辨不清,混淆了胃病等其他疾病,險些貽誤救治時機。

  醫生提醒,有胸悶、喘氣、胸骨後壓榨性疼痛,尤其是經休息後疼痛可緩解等類似症狀的,應儘快到醫院排查治療,以免發生嚴重後果。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青梅、周潔瑩 通訊員李小輝、張燦城、蔡林坤、胡琴、宋莉萍

  個案一:買個菜突發心梗 醒來已是半月後

  近日,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成功救治重症心梗一例。患者劉伯曾一度心臟停跳,在當地醫院進行心肺復甦等搶救,隨後轉至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接受外科手術治療,所幸救治及時,得以康復出院。

  據患者劉伯的家人回憶,9月17日,劉伯跟家人在菜市場買菜回家後,突覺呼吸不順暢、胸悶胸痛,隨即到當地醫院就診。經檢查,醫生判斷劉伯這種情況疑似「急性心肌梗死」,隨即進行冠脈造影,結果顯示冠狀動脈血管病變嚴重,難以通過單純的支架植入(PCI術)解決問題。

  「當地沒有條件開展搭橋手術,我們積極聯繫轉診至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聯繫上心血管外科張曉慎主任團隊。」當地主管醫生介紹,「經溝通後決定繼續積極採用藥物治療穩定病情後再轉診,以降低轉運風險。」但2天後劉伯病情突然惡化,很快喪失意識,劉伯談起這段經歷時說道:「當時就感覺胸口一陣絞痛,後面就什麼都記不清了,醒來時發現自己已經躺在病房,身上插滿了管子,也不知道過去了多久(實際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

  重症心梗命懸一線 醫護直面挑戰

  轉診後,真正的困難才剛剛開始。「醫生給出的方案是等待病情平穩再進行手術,以降低手術的風險」,劉伯的家屬回憶道,「醫生們按照術前評估的結果告知我們,父親的手術風險是正常人的十倍以上,死亡率很高,當時我們家屬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只要還有一線希望,我們都願意一搏。」

  張曉慎教授介紹,劉伯的手術難度非常大,平常冠脈搭橋手術大概需要4~5個小時,但劉伯的手術做了近10個小時,其冠狀動脈鈣化非常嚴重,血管管壁僵硬,搭橋難度很大,並且累及了二尖瓣膜,需要在體外循環下同時進行瓣膜置換手術,另外,病人在經受手術及體外循環的打擊後,心臟功能不穩定,需要持續使用特殊裝置(球囊反搏裝置/IABP)的支持,這也是手術時間延長的一個因素。

  手術非常成功,但隨即另一個挑戰出現了。劉伯身體孱弱,難以避免細菌的侵襲,緊跟著與細菌展開了長達一個多月的拉鋸戰。

  劉伯術後的復甦治療難度也很大,一般術前心臟功能較好的病人,術後在監護室的平均治療時長是2~5天,差一點也就是5-10天,劉伯術後在監護室的時長卻超過了6周。他在術前心臟曾一度停跳,各種搶救,加上手術本身非常複雜,手術時間長,一系列的打擊大大增加了術後感染的風險。

  漫長的治療過程,對患者、患者家屬以及醫護人員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在三方堅定不移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下,最終劉伯化險為夷,順利康復出院。

  個案二:腹痛就醫看胃病 查出心梗送進ICU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宋莉萍)60多歲的「老胃病」王叔,有一次腹痛噁心嘔吐,來到醫院複診,卻意外被直接送進了ICU。原來,這一次腹痛的始作俑者並不是胃病,而是兇險的急性心肌梗死。在植入了心臟支架並接受了對症治療之後,王叔終於平安出院了。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生張北平提醒,雖然消化道疾病是最常見的腹痛原因,但如果腹痛是在體力活動、勞累、情緒激動後出現,伴噁心、嘔吐、冷汗、胸悶、氣短甚至暈厥時,則要高度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王叔一年前因腹部脹痛至廣東省中醫院胃鏡檢查後發現胃竇潰瘍,經過門診規範抗潰瘍等治療後症狀好轉,醫生囑其要注意定期複查胃鏡。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王叔錯過了原計劃的複查時間。有一天早晨,王叔像往常一樣正常起床,吃早餐,爬樓梯鍛鍊身體,就當王叔爬第二趟樓梯的時候,突然上腹部疼痛,疼痛持續了二十分鐘左右,還伴有噁心、嘔吐。王叔心想,肯定是潰瘍又犯了,要趕緊複查胃鏡了。於是王叔來到門診要求醫生開單做一次胃鏡檢查。

  醫生詳細詢問了王叔的症狀,留意他有胃脹、胸骨後堵悶感,並且是活動後加重,便讓他先去做個心電圖檢查。兩小時過去了,醫生沒有等來王叔,於是撥通了他的電話。誰知道接電話的竟是王叔的太太,原來王叔做完心電圖,當場就提示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呈急性心肌梗死表現。於是馬上通知急診開通綠色通道收入ICU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 置入心臟支架。

  王叔置入心臟支架後,經過治療,腹痛症狀消失了。王叔病情平穩出院後,有種劫後餘生的感覺,特意前去門診感謝這位醫生的救命之恩,開朗的王叔笑稱:「這簡簡單單的胃病,居然還住進了ICU,差點去了鬼門關走一遭!」

  提醒:發現症狀應儘早處理

  張曉慎介紹,近年來冠心病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趨勢。急性心梗,尤其是致使心臟停跳的重症心梗,發病突然,進展迅速,病死率高。重症心梗雖然病死率高,但是通過及時的搶救,合理的治療手段,患者還是有一線生存的希望的。

  冠心病在早期可表現為無症狀,然而當心臟冠脈血管出現狹窄時,可因血管腔狹窄的程度及部位的不同出現多變的症狀,部分典型的患者活動後可出現胸悶、喘氣、胸骨後壓榨性疼痛,經休息後疼痛可緩解。當心臟冠脈血管進一步狹窄時,患者輕微活動或安靜時即可出現症狀,胸痛可為持續性,並撕裂樣劇痛,部分患者可有瀕死感。

  當心臟冠脈血管完全堵塞時,患者隨時可能發生猝死。張曉慎提醒,冠心病有年輕化趨勢,一旦發現身邊有親友出現類似的症狀,應儘快到醫院排查,爭取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對於已確診的重症心梗的病人,不要輕易放棄,爭取最大限度地搶救,儘早轉診至有經驗的三甲醫院救治。

  急性心梗為何會導致腹痛?

  張北平解釋說,一方面,急性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缺血壞死,臨床上多有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後疼痛,由於心臟所處的位置在胸骨後,靠近劍突,尤其是下壁心肌缺血時劇烈疼痛,容易誤認為是上腹痛。另一方面,在醫學上,心臟神經疼痛屬於內臟痛,它的特點就是定位不精確,很容易出現放射至其他部位的疼痛,例如左肩、左腋下、左上肢、前胸、胸骨後、頸部、後背等部位。

  哪種腹痛需警惕心肌梗死?

  張北平提醒,消化道所致的腹痛,多有飲食不節史,且多伴有消化道症狀,如腹脹、噯氣、反酸、腹瀉等。當腹痛是因為體力活動、勞累、情緒激動後出現,持續時間超過30分鐘,無放射至其他部位的疼痛,伴噁心、嘔吐、冷汗、胸悶、氣短甚至暈厥時,則要高度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必須立即就診,完善心電圖等檢查,否則可能會出現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臟破裂等併發症,從而危及生命。

相關焦點

  • 25歲女演員心梗離世…此病冬季高發,有這12個徵兆萬萬警惕...
    隨後,其母在微博上透露,女兒的死因為心梗猝死:「之前和你一起看到那些心梗猝死的新聞,並沒有放在心上,誰知道這種事情會發生在自己女兒身上。」數據顯示,我國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數比夏天高41%。入冬之後,各大醫院救治的心梗病人逐漸增多,其中不乏青壯年人群。為何心梗會纏上年輕人?
  • 心梗發作毫無徵兆?急救科醫生:這些部位疼痛,警惕心梗「上門」
    導語: 心肌梗死又被稱為心梗,心臟冠狀動脈由於堵塞導致血液迅速減少甚至中斷,以致於心肌出現缺血性壞死,即為心梗。 經衛生部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的心梗患者認為心梗來臨「無跡可尋」,是突然發生的。
  • 又到心梗「高發期」!啥是心梗?有啥先兆?怎麼救治?來看記者專訪我...
    「心梗」一詞大家並不陌生近日記者採訪時獲悉1月份正值心梗高發期我市油田總醫院一周就接診了10多名心梗患者醫生正在為心梗患者做手術同一單位兩人相繼入院本月(1月)是心梗高發期「正在球館打籃球,打得好好的,剛投完一個球,人突然就坐地上了,手捂著心臟,說不出來話了
  • 翼貓科技:冬季心梗發作高峰季,千萬注意這件事
    每當冬季來臨,氣溫突降,都無一例外是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時候。 醫學研究發現,氣溫每下降1℃,心梗風險就增加2%。75~84歲的冠心病老人更易受影響。
  • 心梗發作的「魔鬼季」,別讓心臟不堪一擊
    冬季來臨,氣溫突降,又到了心梗的高發季節。在心梗高發的「魔鬼季」,別讓心臟不堪一擊,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了解心梗發病的症狀,並掌握相關的急救常識,全面打好心臟的「保衛戰」。
  • 冬季中風的風險更高了,還有這3個冬季高發疾病,需及時預防
    冬天是疾病的高發期,受到寒冷的刺激,除了高發的呼吸系統疾病,還有這3種疾病冬季要謹防,想過一個健康的冬天,需要仔細了解清楚。 對於很多老年人來說,多患有高血壓疾病,一遇上寒冷天氣,老年人的身體就更加適應不了這種急劇的氣候變化,很容易血壓不穩,忽然血壓增高,冬季中風的風險就更高了。因此,冬季老人尤其要注意及早預防,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做好預防就要提前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同時每天留意天氣的變化,一定要注意添衣保暖,不要受涼。冬天的晝夜溫差比較大,對於老年朋友們來說,外出時不妨可以帶條圍巾,或者戴一頂帽子、披個披肩什麼的。
  • 今年冬天有點特殊,心梗怎麼防如何救?
    今年的冬天有點特別,新冠疫情還存在許多不穩定因素,作為易感人群的中老年人,面對天氣變幻的冬季,心梗的危險因素又增添了幾分。心臟好比人體內的發動機,為全身的血液流動提供動力,將血液養分輸送到人體各組織,以滿足人體的生命活動所需。
  • 科普|馬拉度納突發心梗去世!冬天防心梗,一定要做好這件事!
    據阿根廷多家媒體報導,傳奇球星迭戈·馬拉度納25日在家中突發心梗去世,享年60歲。每年冬天都是心肌梗死的高發季節,那麼,身體出現哪些信號,要警惕心梗來襲呢?
  • 秋冬季節心梗高發 醫生提醒:把握好兩個「120」築起救治防線
    秋冬季節心梗高發 醫生提醒:把握好兩個「120「當時病人是一個急性心梗,情況萬分危急,非生必死,我們立即聯繫了麗水市中心醫院急診醫學科ECMO團隊,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上機運行,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縣中醫醫院急診科負責人姚旭東說。  姚旭東告訴記者,秋冬季節正是心梗高發時段,想要構築起固若金湯的心梗防治戰線,一定要把握好兩個「120」。
  • 腦中風冬季高發,可以這樣預防
    腦中風的發病與氣候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尤其在冬季高發,那麼冬季我們應該怎樣預防腦卒中呢,下面跟著顧連專家一起來看看吧。 腦中風 「中風120」口訣: 1:看1張臉,病人是否出現口角歪斜、臉不對稱的情況; 2:看2隻胳膊,兩隻胳臂向前平舉,如果5秒鐘內有一側無力下垂,就可能是中風徵兆
  • 冬季高發,一胸痛可能就要命!這病越來越年輕化,因為高危因素都是你...
    一天5個   這是前段時間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心臟大血管外科   接診的主動脈夾層患者數據   而平時,每周才接診這類患者4、5名左右   今年入冬尤其是近期降溫以來   主動脈夾層又進入一個高發期
  • 25歲「小魔仙」孫僑潞因心梗去世 年輕人出現這6個徵兆需警惕
    資料圖片1月2日,《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孫僑潞(孫圳)的媽媽發微博證實女兒已於1月1日因心梗去世,年僅25歲。網友惋惜的同時,也產生疑問,年紀輕輕為何會突然心梗呢?「不規律的作息時間,例如長時間熬夜玩遊戲,工作;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例如長時間或過多吃高糖高熱高脂肪的食物;抽菸、喝酒等不良嗜好以及長時間高度緊張的娛樂遊戲等都可能增加心梗的發病機率。」汪芳說。
  • 重症心梗命懸一線,醒來已是半個月後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腦卒中等危及生命的重症、急症更高發。近日,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成功救治一例重症心梗病例。患者劉伯曾一度心臟停跳在當地醫院進行心肺復甦等搶救,隨後轉至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接受外科手術治療,所幸救治及時,得以康復出院。
  • 數字解讀 「致命突襲」 —— 心梗年輕化
    眾所周知,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其中以心肌梗死最為致命。「冬天氣溫降低,中青年人群早出晚歸,血管收縮後容易導致血壓增高,這是心梗發生的危險因素之一。」範虞琪分析,「另一方面,由於冬季外出鍛鍊的機會減少,血壓、血脂無法得到有效控制,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中青年人群心梗的發生風險。」隨著心梗年輕化的報導見諸報端,越來越多的中青年人開始惴惴不安並自問——我是否已在心梗的「突襲名單」 中?據範虞琪介紹,心梗主要包括以下8個危險因素:男性、吸菸、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壓、飲酒,腎功能不全、長期熬夜等。
  • ...又被同一「神器」救回……|昏迷不醒|AED|神器|心梗|電擊|-健康界
    這周氣溫驟降寒潮級冷空氣來勢洶洶在這樣的季節中,有一種疾病高發這種疾病來勢洶洶,極為兇險!此外當下秋冬季節也是心梗的高發季節這些人要高度警惕起來!醫生提醒:秋冬季節易引發心梗認清這些徵兆很重要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陳海波介紹,寒冷的秋冬季節是心梗高發期,心梗患者會有所增加,市民一定要多加小心,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心梗發生前有何先兆呢?
  • 冬季這類事故正在高發期!
    冬季這類事故正在高發期!(事發現場)經初步調查,疑似長時間使用燃氣熱水器且通風不暢,導致一氧化碳中毒。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易發期和高發期,根據近五年全國監測數據統計,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發生場所主要為家庭。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泛指公眾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區別於生產場所發生的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 心梗患者無呼吸無心跳!醫生用3分鐘救活了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通訊員 張陽 劉昕晨圖/視覺中國「患者是急性心梗,需要立即進行急診支架植入手術!」於是,按疑似病例做好各項防護措施的同時立即實施救治。胸痛中心團隊一邊立即將林叔轉運至心導管室,同時為他取樣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相關檢測。一到導管室,林叔立即再發心室顫動。當時王景峰教授和聶如瓊教授等協調導管室醫護人員在2分鐘不到的時間內完成術前準備。
  • 「小魔仙」美琪扮演者心梗去世 醫生:警惕心梗年輕化
    孫僑潞的媽媽隨後通過孫僑潞的微博發文證實去世消息,文中透露其女兒因心梗猝死。網友紛紛發文悼念,「我寧願相信你只是去魔法世界執行任務去了……」 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發生急性心梗的患者約100萬人。每18秒到20秒,就有心梗事件發生,每3名心梗患者中就有1人死亡,死亡率超過30%。 此外,心血管疾病也開始呈現年輕化的趨勢,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25歲以上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特別是35 到44 歲人群的發病率上升幅度最大——三年中增加了31.8%。
  • 28歲男子凌晨心梗,3小時後離世,醫生提醒:心梗最愛找上這2類人
    可是近兩天,又有一個20歲的男孩出事故,竟然是心梗。心肌梗死是比較危險的一種突發疾病,可以在短時間內奪走人們的生命,之前這一「殺手」主要針對中老年人,但現在它像血栓一樣,把目標對準了年輕人。同時,心梗患者的年齡也越來越年輕。我們今天聊的這個20歲的小夥子是浙江人,他是在凌晨3點被送到醫院急診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