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家要做中國資管業「領跑者」的公司 今年跑進了亞洲資管前五強
近期,國際權威財經雜誌《機構投資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公布了「2017亞洲百強資產管理機構」榜單(The 2017 Asia 100)。在這份榜單中,中國資管機構強勢上榜,在亞洲前五大資管機構中搶佔了三席。
其中,被譽為中國資管業「領跑者」的平安資產管理公司(下文簡稱「平安資管」)以3720億美元(折合2.4萬億人民幣,數據截止2017年3月末)的資產管理規模,首次躋身為亞洲第五大資產管理機構,中國資產管理機構前三強,位列非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第一名。這是自2009年首次參選以來,平安資管連續第9年上榜。
未來亞洲資管發展還看中國
縱觀今年榜單,我們發現一些讓人欣喜的變化:在Top5的入選機構中,日本地區的資管機構依舊佔據前兩名排位,分別是三井住友信託集團和三菱日聯金融集團。但來自中國的保險、銀行系資管機構瓜分了前五名剩餘的全部席位。
這一變化也同樣體現在了全球資管機構的排名當中。根據最新的全球TOP50資產管理公司榜單,儘管大部分席位仍被歐美國家佔據,亞洲地區僅有2家日本機構上榜,但從目前全球榜單排名第五十位的資管機構AUM(資產管理規模)來看,「中國軍團」的規模數據已非常接近,明年上榜將是大概率事件。
另一組針對全球資管機構區域發展的數據也能佐證我們的判斷。根據普華永道2020年全球資產管理預測報告:到2020年,北美地區的資產管理規模預計將達到49萬億美元,保持5.1%的年複合增長率;歐洲地區將管理27.9萬億美元,複合增長率4.4%;亞太地區將管理16.2萬億美元,複合增長率9.8%。從整體看,全球資產管理行業從2012到2020年的複合增長率在6%,而亞洲市場的增長速度明顯快於歐美,因此未來3年資管的增長極將是亞洲。
而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亞洲資管市場快速增長的背後,是更多中國資產管理機構的迅速發展在助推。根據「亞洲百強資產管理機構」榜單披露的信息,今年入選亞洲十強的中國企業中,一些資管機構的規模增速可見一斑。以平安資管為例,其排名較去年大幅跨升九位,位列此次榜單第五名,資產管理規模更是突破370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長600億美元,充分體現了其穩健經營、快速發展之勢。
從中國市場內生的增長動能來看,隨著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持續深化,投資者結構和交易工具的愈加多元化,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市場需求的大爆發,將催生整體資產管理行業發生天翻地覆的變革。長期來看,中國資管行業的群體突圍將帶動亞洲資管市場的發展,乃至全球資管未來格局的變化。
保險資管突圍中國資管市場
從全球資管榜單來看,保險資管公司算得上是資管業「航母級」的存在,比如排名第5的安聯和排名第13的安盛,分別附屬於全球前兩大的保險公司。
保險業既有保障功能,也有理財功能,是各國居民一項重要的資產配置類型。不光是在中國,在一些發達國家,保險系資管也是最主流的資管類型,比如加拿大資管業,保險資管就屬於第一大陣營。
在大資管爆發的市場背景下,國內保險資管的發展勢頭勇猛。由於保險資管機構管理資金來源日趨多樣化,可以包括關聯方保險資金、非關聯方保險資金、業外機構資金、企業年金、基本養老金、個人資金等。資金配置和投向也比較豐富,涵蓋債券、股票、股權、不動產、跨境等方向,在大資管競爭環境中具備比較競爭優勢,因而越來越受到各類金融機構、國家級基金乃至海外投資者的青睞。
其中,代表機構就是平安資管。自2005年創建以來,平安資管一直以突出的專業能力、穩定的業績、國際標準的服務聞名業界,扮演著中國保險資管業「領跑者」的角色,今年更是首次跑入亞洲資管前五強,並繼續穩坐中國非國有資管機構首位。
中國保險資管的市場化發展樣本
在排名變化的背後,不難發現,保險資管機構在激烈的大資管競爭環境中,正在試圖從單純注重提高投資能力向增強綜合資管能力轉變。與此同時,在受託管理保險資金的傳統業務模式基礎上,越來越多保險資管機構向謀求「綜合資產管理公司」轉型,而增量規模越來越多是來自於外部第三方的委託管理資金。
保監會發布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保險公司預計利潤總額1569.60億元,同比下降35.68%,而同期,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預計利潤總額56億元,同比增長23.68%。第三方資產管理業務的快速發展,成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逆勢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而在保險資管業中,平安資管是最早開始走「獨立第三方」道路的專業資管機構。這一領先戰略為其帶來了連續多年第三方資產管理業務規模的高速增長。截至2017年三季末,平安資管受託管理的第三方資金超過8000億元,佔其總資產管理規模的近三分之一,遙遙領先於同業。平安資管第三方資產管理業務資金來源主要分為幾類:包括保險、銀行、財務公司,以及國家級基金,譬如平安資管是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最大的投資組合管理人;此外平安資管還是某海外知名主權基金和某海外知名大學捐贈基金的唯一中國投資管理人。。
平安資管董事長萬放曾表示,走「獨立第三方」的過程是艱難痛苦的,壓力也很大。因為選擇「獨立第三方」發展模式對平安資管的業績要求更高,只有能夠比市場平均水平更好控制風險的同時帶來比市場平均水平更高的收益,第一方(母公司)和第三方(外部客戶)才會主動委託資金。但從長遠來看,平安資管作為獨立第三方資產管理機構走市場化發展道路,對公司長遠發展更有助益。
「平安資管之所以很早就選擇走『獨立第三方』這條道路,一方面是平安整體的「狼性文化」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基於全球大型資管公司的整體趨勢,獨立資產管理公司已成為一個大的方向。」萬放如此解釋道。未來發展規劃中,平安資管將定位為一家純市場化的大型資產管理機構,目標是成為全球範圍內最領先最值得信賴的資產管理公司。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越來越多的中國資管機構,不再將眼光局限在中國市場,而是以更加全球化的視野籌謀布局。以平安資管為典範,我們相信,未來的全球資管業勢力結構中,中國資管機構將是一股重要的向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