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驛站 紮根鄉土

2020-12-22 央廣網

【人才聚焦】

光明日報記者 任歡

草長鶯飛,生機盎然。

在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復工復產的第一線,活躍著一支特殊的人才隊伍——平和縣青創人才驛站(以下簡稱「驛站」)從大城市引回來的創業青年。

打好引才「四張」牌

這幾天,在南勝鎮南勝村,漳州成鑫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斌鑫正帶領員工,義務幫助村子裡修築水渠。水渠修好後,將可灌溉村裡農業生態體驗園中153畝柚子樹,惠及近100多名果農。

「現在正處於柚子最佳的灌溉期和施肥期。自復工復產的號角吹響後,我便立刻安排公司技術人員前往周邊村鎮,向當地蜜柚種植大戶取經,並及時將技術資料上傳至微信群,方便村裡的果農學習。」陳斌鑫說。

作為村裡不多的大學畢業生,陳斌鑫選擇回鄉創業時,曾遭受親友的不理解和家人的不支持。可他卻說:「家鄉是創業的沃土!」

陳斌鑫的自信源自家鄉對人才的支持。黨的十八大以來,平和縣大力實施「柚都人才回歸工程」,打好政策、親情、服務和項目「四張牌」,吸引一大批平和籍外出人才返鄉創業就業。同時,縣委人才辦、團縣委因勢利導,於2018年建立青創驛站,並採用「一站多點」模式,大力整合政府資源、智力資源和社會資源,為當地實現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組建了一支朝氣蓬勃的生力軍。

在驛站的吸引下,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優秀青年人才匯聚於此。來自浙江溫州的張銘,在平和經營一家環保新型皮革廠。「接到復工復產的號召後,我專門派車到火車站接人,每天給工人按時測量體溫,確保工人身體健康。」張銘說。

思路決定出路。驛站站長阮志軍介紹,為有效凝聚人才,驛站共舉辦交流會50多場,組織外出參觀交流和招才引智10次,為驛站青創企業爭取國家、省市項目4個,扶持資金近500萬元。驛站成員已從最初的20人增加到100多人,驛站成員企業2019年交易量增至2億元。

資源共享是常態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平和縣的餐飲業按下「暫停鍵」,很多傳統老店也紛紛關門。這一切,95後青年、福建省覓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林俊宇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一定要幫助鄉親們渡過難關!」林俊宇和團隊製作了《深夜食者》系列短視頻,香辣烤魚、鹽酥雞……一道道藏在大街小巷的美食,活色生香地推廣到網上。「烤魚店老闆阿銘告訴我,自從他家的烤魚被我們推廣後,最多的時候一晚上接到近百個訂單。」林俊宇說。

2018年加入驛站的周長城,前些日子遇到一個難題:受疫情影響,他創立的黑豬養殖場銷售陷入停滯。了解情況後,驛站成員陳賀通過開設網店、電商配送等渠道幫他開啟線上銷售模式,林俊宇也專門為他拍攝了推廣視頻。「十幾天點擊量超過1000萬,存欄的1600頭豬大部分已銷售了出去。」周長城對未來又燃起了信心。

「驛站成員互幫互促、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是常態。」阮志軍介紹,「如農業種植成員的柚果成熟後,提供給釀造蜜柚白蘭地的隊友,果肉用於釀酒,果皮賣給深加工企業生產果脯,果渣提供給農業養殖隊友,酒、肉和果脯等產品不僅可通過驛站的電商企業銷售到全國各地,也可在驛站成員開辦的鄉村遊景區銷售給遊客。」

反哺社會見初心

近日,平和縣人社局、財政局、工信局聯合出臺意見,支持當地企業項目復工復產。「我們及時宣傳政府的鼓勵政策,認真引導驛站成員企業響應號召,做好復工復產,大家紛紛鼓足了幹勁。」阮志軍說。

漳州市鑫農發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錦林,最近正抓緊時間走訪種植蜜柚的果農。他發現,因為疫情,果農需要的肥料等物資,一時運不進來。他便通過阮志軍創辦的聯合農服種植平臺進行下單,將肥料及時配送至果農手中。

「最近,我與山東的一家外貿公司達成合作,及時了解外國水果的農藥殘留標準,從而安排技術人員指導果農科學使用農藥,確保種出來的蜜柚可以出口至國外。」吳錦林說,「果農的心裡有了底,致富的動力更足了。」

此外,吳錦林還在蘆溪鎮建立收購基地,對於貧困戶的柚子,均以高於市場20%的價格收購。「去年蜜柚整體行情不好,而我卻賣出了高價,真的要感謝吳總。」蘆溪鎮貧困戶葉贊峰高興地說。

吳錦林幫扶貧困戶是驛站反哺社會的一個縮影。驛站成員陳漢章將家鄉青山綠水與「紅色基因」相結合做起生態旅遊,帶動村裡21人就業,旅遊收入超過100萬元;驛站副站長周志忠帶領電商人才到當地職校義務教學,彌補職校電商教師資源不足短板……據不完全統計,驛站成立以來,共組織慰問精準扶貧戶65人次,發放慰問金7.8萬元,為該縣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1000多個,幫助130多戶貧苦戶脫貧致富。

「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這是驛站成員們的共識。

《光明日報》( 2020年03月15日 07版)

相關焦點

  • 用鄉土植物修復秦嶺
    去年11月,秦草科研團隊經過實地調研,利用生態大數據分析,秉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理念,計劃通過人工幹預,啟發秦嶺生態的自愈能力,用秦嶺鄉土植物,修復秦嶺破損山體,將其恢復到原本的自然面貌。
  • 青春力量|紮根靜海 服務地方 不使青春負韶華
    青春力量|紮根靜海 服務地方 不使青春負韶華 2020-05-09 20: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個人才驛站效果圖出爐!12張圖,帶你看外海人才服務工作!
    這個人才驛站效果圖出爐!12張圖,帶你看外海人才服務工作!六踭逼打拳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又有龍溪詩社、書畫研究會、欣來曲藝社等民間社團,還有外海面、花生餅等特色美食,正在培育一批帶領技藝傳承、帶強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的鄉土人才隊伍。
  • 《鄉土中國》:我們所深愛的土地,是融於血脈深處的鄉土之情
    直到我讀到了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對這些疑問才有了豁然開朗、撥雲見日的感覺:為什麼我們對土地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是因為中國社會具有著鄉土性。中國社會的鄉土性及鄉土傳承,決定了我們血脈中對土地的深厚感情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
  • 東營農高區「彩虹驛站」紮根一線服務「樂農家」
    今年以來,農高區供電所黨支部深入落實國網東營供電公司「七彩火炬·電靚東營」紅色黨建示範帶建設部署,與山東大地乳業有限公司結對共建,並設立「彩虹驛站」,精準對接服務客戶需求,切實發揮供電所黨支部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架起黨聯繫群眾的連心橋。「今年夏季,高溫持續,用電負荷連創歷史新高。
  • 彩調劇:紮根鄉土「哪嗬嗨」
    說不清是彩調讓世界認識了歌仙劉三姐,還是《劉三姐》讓世人了解了彩調,這個曾經五進中南海,四進懷仁堂的民間調子,在廣西桂北乃至紅水河流域和左右江地區,都是群眾喜聞樂見的鄉土戲曲。  彩調是清代北方的柳子戲流傳到桂北以後與當地民間俚曲小調緊密結合而形成的地方劇種,因其唱腔中常用「哪嗬咿嗬嗨」為襯詞,故民間又稱之為「哪嗬嗨」或「咿嗬嗨」。
  • 「地評線」齊魯漫評:向下紮根向上生長,綻放奪目青春光彩
    指引人生航向,點燃奮鬥激情,既是凝練而深邃的青春答案之書,更是開啟新時代青年以青春之我成就偉大事業的精神力量之書。連日來,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回信引發熱烈反響。青春時光是人生寶貴的財富,正因其可貴尤需清晰回答青春為誰而閃耀的問題。有人說當下的青年是迷惘的一代,但青年不屑辯白,只用行動堅定寫下「不」。
  • 江蘇鹽城百萬元扶持鄉土人才 「老外」種花成「老土」獲資助
    鹽城舉行首批鄉土人才「三帶」項目資助發放儀式。 近年來,鹽城立足鄉土產業特色,組織實施鄉土人才「百千萬」培育工程,以三年為一個周期,計劃每個周期培養100名「三帶」標兵、1000名「三帶」能手和10000名「三帶」新秀,充分發揮鄉土人才智力牽引和輻射帶動作用,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 鄉土與文學的根性
    在遼遠中紮根,在遼遠中開拓。人字結構只有在蒼茫大地上,才能很好地展開,才會有力與美的投影。「三千六百垧」「地北頭」,這是兩個村莊的名字,無論是從土地的遼闊,還是人與土地的依賴關係上,都可以看出土地是生存的基礎。
  • 平谷區峪口鎮西營村科普驛站開展科普講座
    2019年,北京市科委農村發展中心發揮專業優勢,探索在北京地區構建紮根農村的新型科技服務載體即鄉村振興科普驛站(簡稱科普驛站),通過科普系列下鄉活動導入專家、技術、信息、市場等科技資源,助力產業升級、農產品品質提升和生態友好協調發展。
  • 武漢江夏:鄉土人才大有用武之地
    2017年,他看重了江夏區的自然環境和營商環境,帶著兒時的農業夢想,選擇在江夏區山坡街光華村試種砂糖橘,砂糖橘項目也成為江夏區「鄉土人才雙百計劃」的首批重點幫扶對象。在他開始試種的第一年,橘園遭遇了罕見的寒冬,受災面積達400畝左右。困難時刻,區鄉土人才幫扶工作組迅速協調華中農業大學果樹系的教授,組成技術保障團隊前往基地,採用多種技術最大限度減少了損失。
  • 洪澤區:鄉土人才富鄉土暢通脫貧康莊路
    為推進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洪澤區近年來創新構建「鄉土人才+」模式,通過組織引領、措施激勵、服務推廣等方式,鼓勵鄉土人才破土飄「香」,蕩起本土人才資源存量的「一湖春水」,著力將鄉土人才資源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 公共文化空間,彰顯鄉土人文之美
    公共文化空間,彰顯鄉土人文之美(鄉村振興 藝術何為?)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是《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重要內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離不開公共文化空間建構。鄉村公共文化空間,對傳承鄉土文化、涵養村民精神生活有著重要意義。
  • 鹽城市資助35個鄉土人才,啟動首屆創新創業大賽
    5月19日下午,在鹽城市鹽都區研創大廈會議室裡,35位鄉土人才走上臺領取總額188萬元的「三帶」資助資金,令臺下觀眾驚奇的是,鄉土人才中竟有一位「白」發碧眼的老外。知情人介紹,這位老外是紮根大豐區農村種植鬱金香的荷蘭人尼可。同時,該市啟動了首屆創新創業大賽。
  • 廣邀青春「合伙人」,這座青春之島陪伴青年一起成長成功!
    「入住過程順利且溫馨,驛站配套齊全、住宿環境乾淨整潔」;「7天的時間看似不長,但更具有普惠性、也很人性化,這為外地來青求職的大學生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緩衝期」;「對於外地求職的學子來說,這裡更像是一個溫暖的家」;……在「市南區青年驛站」的每個房間裡,都有一本名為「青春不散場」的留言本,上面記錄著每一個入住青年學子的心聲,以及對青島這座城市的情感
  • 【鄉土資訊】中國鄉土文學院第一期培訓班正式開課
    中國鄉土文學院由鄉土文學創作研究中心和鄉土文學社創辦。鄉土文學社是一個全國性的專業文學社團,成立後在全國颳起了一股「回歸鄉土,眷戀鄉情」的颶風,吸引了一大批優秀作家詩人加盟。除總社外,還建立了華南和華東分社,有會員3000多人,其中中國作協、中國詩歌協會會員26人,省級作家協會會員186人,市級作家協會會員283人,縣級作家協會1900人。
  • 李興陽:中國鄉土小說理論的百年流變與學術建構
    中國鄉土小說理論的開啟,就能看到的資料而言,始於1910年的《〈黃薔薇〉序》。在這篇具有「創世紀」意義的序言中,周作人將匈牙利作家約卡伊·莫爾的《黃薔薇》推許為「近世鄉土文學之傑作」,(1)中國的新文學話語從此有了「鄉土文學」概念。以此作為歷史起點的中國鄉土小說理論,至今已逾百年。
  • 紮根生活 從心出發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莊建平 張沼婢 文/圖)近日,「四囍發才四人展·泉州站」在洛江區對木美術館舉辦,展出四位青年藝術家紮根生活、出自本心的藝術探索成果。 羅丹曾說:「藝術重要的是被感動、是愛、是希望、是被震動。在做藝術家之前,首先要做一個人!」
  • 新世紀陽光世紀霧都城外鄉土菜新店開業,美味好食等你來
    三餐茶飯,四季輪迴。城外人家,菜香四溢,幸福的滋味,往往也因食物而聚。來到新世紀陽光世紀購物中心的霧都城外鄉土菜餐廳,遠遠就能被他家匠心獨具的裝修風格所吸引,石塊地磚、裝飾的草簾、門口的果樹和木框裡的玉米南瓜,滿滿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讓人有種回到農村,誤入了農家樂的感覺。
  • 江南百景圖蘇州驛站在哪 蘇州驛站位置詳情一覽
    江南百景圖蘇州驛站在哪裡,在遊戲中,蘇州驛站在地圖上很不起眼,許多玩家都找不到,那有什麼方法可以快速的找到這個蘇州驛站呢,下面帶來江南百景圖蘇州驛站位置說明,希望對小夥伴們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