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俗話說月老牽紅線,桂樹纏相思。上乘的姻緣往往是郎才女貌的搭配,才情相通的組合。楊絳和錢鍾書的相遇就是這樣,幾經歲月輪迴的羈絆,在夙願的指引下偶然相見,在平淡中相遇互問安好,緣定今生。
兩個理性與浪漫交織的人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相知那是一種妙不可言的緣分,所以兩人都倍加珍惜,一個縱容,一個寵溺。不過兩者的角色是互換的,簡單點說是楊女士寵著錢先生。錢先生因為是大家少爺,向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慣了,怎麼過日子怎麼料理家事這些個繁瑣的事兒一竅不通。但生活不能總是羅曼蒂克,腳踩實地的那才是生活,生活的的瑣事牽絆都落在了楊絳肩頭。要知道楊絳年輕未嫁人那會兒在家也是位嬌小姐,但是自從嫁給了錢鍾書,生活中的角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了家裡的保姆角色,這就提現出了女性某種程度上的偉大,一種風險和犧牲,我其實不太明白為什麼婚姻家庭中女性那一方,往往都是奉獻的一方,甘於犧牲甘於襯託,一個家庭中的成就人們往往關注創造成就的當事人,而背後瑣事的承擔者往往無人問津。楊絳就在家裡擔任了這樣的角色,她甘於成就自己的丈夫,她十分肯定自己丈夫的價值。其實我認為楊絳的才能絕不在錢鍾書先生之下,試想一個人又要照顧家庭又要管理瑣事還有工作,各方面權衡料理之下,還能在文壇領域有此番成就可見其才華橫溢。
華韻內斂,流光暗藏是對楊絳先生的寫照,楊絳的才華不僅外顯於表,而且深潛於內。內心是一種乾淨的澄澈,似水若冰不但但指一種單純更貼合一種透徹,達然,活的明白。聰明的女人是婚姻生活的掌控者,初戀時是內心悸動的感覺,婚後變化成一種互為依託的情愫,但是當一方對另一方變為完全的依賴時,那就是一種不可割捨的感情。似水與空氣般維持著生命,如果沒有那就會把生命耗為虛無,所以當婚姻家庭中,一方對一方的感情達到愛你勝過愛生命時,這就是巨大的成功。因為對方會表達出絕對的依戀與不舍,一往情深一片赤誠,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但這中間需要莫大的付出……用心經營的婚姻,結果想當然是美好的,這裡必須是強調句式,因為看了楊絳與錢鍾書先生的婚姻生活記事篇,你會想到如果這樣都不能有個好結果那就真的不相信愛情了,一方為另一方做到著一份上真的已經無可填補了。所幸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倆人的感情深厚相通,情誼交融,為自己的婚姻築起一座高高的城牆,婚姻就像圍城,倆個相愛的人會一生一世守著城內的淨土,城外的人面對銅牆鐵壁根本無可接近……因為那座城裡有彼此深愛的人,那城那景因你值得。
人生走過一段路,風景畢竟不相同。世事紛繁,時光終是無言。快樂是永遠快樂的一個片段。人世間,總是命運無常,福禍難測。縱使生命中那些所愛所念之人不能同行到老,也有一份淡然埋於心中,或許愛到深處心中人依舊在哪裡,縱使時光流轉,白駒過隙之間匆匆青絲變為白髮,直到不可觸碰的哀傷。但一份處之淡然的心境,會讓人在無盡喧囂和傷痛中得以平復,就像楊絳先生晚年寫我們仨回憶錄中所寫的那樣晚年喪子喪夫,熱熱鬧鬧的三口之家頃刻間變得無比冷清,經歷過徹骨傷痛的人才會更理解那份痛苦,才會更能釋放自己的心胸。
不面向大海怎得春暖花開?所以她才說我一生嚮往生命的波瀾壯闊,直到後來我才發現生命中最曼妙的風景是心靈的安寧與沉靜。確然,人生有千百種滋味,品嘗到最後只剩下一種滋味,那就是無奈。我們不得不把人生的缺憾和無奈一起接收,就這樣,我們內心才能獲得安寧與沉靜,心中才能釋放那份坦然。珍百年匆匆過,泰然平淡是幸福。多時候聰明的人,他學會的是自我調整,而不是命運的眷顧,不是一種恩賜,而是一種自我釋放的緩和,一種自我心緒的安撫。那真正做到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人間的四時風物陰晴雨雪,處之淡然,靜默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