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大作家翻譯了堂吉訶德,她還是一位好妻子,說說先生楊絳

2020-12-08 吳關青史

作者:吳關青史

◆本文作者原創,洗稿、抄襲必究

卷首語

大家好,這裡是吳關青史,我是關叔。想了解更多有趣歷史知識,請點擊關注哦

楊絳先生

2016年5月25號,錢鍾書先生的夫人楊絳先生在北京協和醫院與世長辭,享年105歲。那麼當時楊先生過世的消息發出之後,我們看無論是微博啊,還是微信朋友圈啊,到處都是紀念楊先生的文字,讚美楊先生高風亮節呀,優雅平和呀,學問高深吶,與錢鍾書先生這個夫妻情深等等等等。其實我跟大家實事求是說,朋友圈那些朋友,我說你看你這麼敬佩楊絳先生到底怎麼值得你敬佩了,回答不上來。

有很多敬佩楊先生的人,其實對楊先生是一知半解的,那麼楊絳先生到底好在哪兒呢?

她已經離開人世的就1998年就辭世的老伴錢鍾書生前對楊絳先生有一句最精準的評價,他說楊絳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啥意思?賢惠的妻子,最有才華的女人,其實如果了解楊先生的人就知道這真的可以說是知妻莫若夫。

那咱們今天就給大伙兒細說一下楊絳先生是如何成為最賢的妻最才女

中國年齡最大的作家

楊絳先生,一提出來就很奇怪,先生不是說男的,怎麼這女的怎麼能叫先生呢?其實這是你了解得不夠。先生是過去對有能力的人的一種尊稱,這個不分男女,女的也能叫先生。你像在民國時候比方說宋慶齡,冰心,丁玲這些有大學問,有很高社會地位的女人都可以叫宋慶齡先生啊,冰心先生啊,丁玲先生,楊絳毫無疑問配得上。

我們再說學問上,楊絳有一點是別人無法企及的,就是她在高齡的時候依然堅持寫作。她是中國年齡最大的作家。我們看2003年楊絳是93歲,而她當時出了自己的散文集叫《我們仨》。到2006年她96歲,她又出了個散文集叫《走到人生邊上》。她102歲的時候還整理出版了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到103歲的時候,又寫出了她那個著名的作品洗澡的續集叫《洗澡之後》。你想103歲還有新作問世,我們有誰聽說過嗎?沒有

楊絳和錢鍾書

最才的女

其實楊絳最大的成就還不止這些,她還翻譯了一本著名的小說《堂吉訶德》。我們大家都知道《堂吉訶德》是西班牙大作家塞萬提斯的作品。我們中國人對西歐的文學長久以來認可的兩個最光彩奪目的文學形象,一個是堂吉訶德,一個是哈姆雷特,就是堂吉訶德在世界範圍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在中國也不例外,而且中國人翻譯的譯本也挺多,但是楊絳的這一本比較權威,最受歡迎。

她翻譯完是在1978年,結果1978年6月份的時候呢,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帶著王后一起到中國來訪問,當時小平同志接見他了,小平同志就把楊絳翻譯完出版的中文版的《堂吉訶德》,作為一個禮品送給西班牙國王。而且在國宴上,小平同志還專門把楊絳請過來,向胡安卡洛斯介紹說她就是翻譯《堂吉訶德》的中國女作家,而胡安卡洛斯問楊絳用了多長時間翻譯的?楊絳只是回答,今年出版的,對翻譯這本書背後付出的努力避而不談。

那楊絳為了翻譯這部偉大的作品,用了多長時間呢?20年。楊絳剛開始翻譯《堂吉訶德》的時候是1958年,那時候楊絳還不會西班牙語,她為了翻譯《堂吉訶德》等於說是從頭學習西班牙語,所以用了20年時間,注滿了她自己個人的心血。

楊先生在工作

塞萬提斯是個偉大作家,唐吉可德傳遞出了一種精神,你要掌握原著的精神,你必須得把自己理解的原著精神原原本本的把它表達出來。這個需要什麼,需要你翻譯者的思想要跟原著作者的思想進行碰撞交流,所以你至少得達到原著那個高度,你才能跟他平等交流。所以這證明了楊絳先生的文字基本功以及思維能力各方面都非常強,達到了第一流的水準,所以我們說她是最才的女,當之無愧。

陰差陽錯終成眷侶

那麼說最賢的妻,這個怎麼理解呢?

這個咱得說說她跟錢鍾書先生這幾十年的風風雨雨。

楊絳先生是1911年出生的,她雖然出生在北京呢,但是老家是江蘇無錫的。所以她回到無錫讀書,等17歲那年考大學,這是1928年,她最想考的就是清華大學的這個外文系,可是那時候清華大學不對南方招生,基本就是針對長江以北的,所以對南方沒有名額,沒辦法的楊絳先生就近就到了蘇州的東吳大學讀書,離無錫很近。

結果到了1932年,她都快畢業了,東吳大學學生罷課,沒法上課。於是楊先生跟幾個閨蜜啊,反正都是學習很好的女孩子,商量商量咱們到北京讀書去得了,到北京的燕京大學。結果他們幾個通過考試呢,都上去了,但是到了北京突然間楊絳發生變卦了,說我心裡還有清華情結,我不上清華我難受,我不想傷心,那就這樣吧,你們去吧,我到清華大學,我雖然沒考過去,但我當借讀生我花錢去讀。

就這麼的楊絳先生到清華當借讀生,也就是這陰差陽錯地遇上了錢鍾書。

年輕時的楊絳和錢鍾書

錢鍾書是1910年出生於詩書禮儀家學深厚的無錫錢家,他的父親是有著江南才子之稱的錢基博。錢基博望子成龍,對長子鍾書,是寄予厚望,言傳身教。等到錢鍾書教會中學畢業後,飽讀中西方詩書的錢鍾書以英文第一的成績被清華大學外文系破格錄取。

青年時期的錢鍾書便聞名學界,上世紀30年代末,從英法留學歸國的錢鍾書再次被母校清華破格聘為教授。結果兩個人在清華就見面了,當時錢鍾書穿著平底布鞋,穿長衫,帶平框眼鏡,年紀輕輕跟老學究似的,倆人見了一面就有點印象,錢鍾書就看上楊絳了。

然後錢鍾書給楊絳寫信說,我覺得你挺好,聊得來,咱們再見一面吧。兩人就再見了一面,見一面頭一句話錢鍾書不知道說啥,就說嘿嘿,我沒訂婚呢。楊絳說我也沒男朋友。咱都知道這話意味著什麼,這事兒也就成了。

後來倆人談戀愛,錢鍾書一次回老家,錢鍾書的老家就是江蘇無錫的,兩人是老鄉。錢鍾書爸爸叫錢基博,是有名的大學教授,錢鍾書這次回去了挺長時間才能回來,楊絳在北京啊,抑制不住思念之情,給自己男朋友錢鍾書寫信。

結果這信被錢基博給看見了,那時候也沒說什麼保護孩子隱私啥的,錢基博一看這字體不像男的寫的,挺娟秀,從北京來的,給我兒子寫的,再一看,馬上就明白了,還挺高興。為啥?一看這女孩這筆字兒寫的這個文筆,文化水平錯不了。

於是把錢鍾書叫過來說,我問問你這怎麼回事兒,他說爸爸我談戀愛了,她叫楊絳,她家也是大家,她爸爸叫楊蔭杭,是上海灘有名的大律師。哦,是他們家啊,是好事兒啊。這樣吧,如果你們兩個人有意思,爸爸支持你,你們可以訂婚。就這麼兩人訂婚了。

1935年錢鍾書考取了英國庚子賠款公費留學生,這一年夏天兩人舉行了婚禮,楊絳陪同丈夫前往牛津大學留學但因此中斷了清華的學業。後來又陪著錢鍾書學成回國。

老年的楊絳和錢鍾書

沒有楊絳就沒有《圍城》

只是回國之後很有意思,兩人的生活很清苦,沒錢,日子挺緊。楊絳我得掙點錢補貼家用,我也不會別的了,於是寫了一個話劇劇本,那時候呢管話劇叫文明戲,在民國年間很火。劇本名叫稱心如意,寫完了以後拿到劇團,劇團一看他寫的太好,我就拍了。結果這個劇就火了,話劇一火,編劇肯定就火了,接著就很多人來找楊絳寫劇本。

楊絳當時有多火呢,別人介紹錢鍾書時都說這是楊絳的丈夫。

這時候錢鍾書有點不舒服,說我也得弄點兒什麼啊,不能讓老婆壓一頭。因為他研究學問他是慢工,不是很快能達到的。

於是有一天錢鍾書就小心翼翼跟楊絳說,我跟你商量點事兒,我看你寫劇本,這活挺好的,我也想寫個長篇小說你同意嗎?楊絳一聽,說好啊,你換一種思路想想,這學問就是給人帶來快樂的,你覺得有意思你就幹吧。於是錢鍾書就全心投入到了小說《圍城》的創作之中。

當時錢鍾書受聘於湘西的藍田師範學院,收入並不高,生活的擔子自然就落在了楊絳身上。楊絳給自己取了個名號,叫灶下婢。意思是我願意給你當使喚丫頭,你趕緊寫你的小說。於是就在楊絳的召喚激勵之下,錢鍾書寫出了名垂千古的小說《圍城》。可以說沒有楊絳,就不可能有《圍城》這小說。

若干年以後,黃蜀芹導演找到這個錢鍾書兩口子說我要把你的圍城啊拍成電視劇,楊絳說可以,你這樣,你劇本拿來我看看。楊絳一看這劇本,說我得給你改,就提筆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看。

圍城劇照

我們都知道圍城裡頭有那麼一句經典旁白,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這是非常有名的道白,反覆被引用圍城這個概念。

那麼這個道白出自誰手的?

不是錢鍾書原著裡,是楊絳給修改的時候加上去的,電視劇裡面這句話也被反覆提到。所以就說沒有楊絳,就沒有圍城這本小說。

楊絳和錢鍾書相濡以沫的夫妻生活

他們兩個人在一塊相濡以沫,這日子過的吧也很有意思。

錢鍾書在生活當中就跟小孩一樣,他在家裡養貓,貓在牆頭上跟野貓打仗了,你想家貓哪裡打得過野貓,錢鍾書拿著根棍子就上去了,不要欺負我家的貓。

但還有一些事如果在生活當中就會讓你頭疼。比如兩個人在英國,楊絳留學的時候生孩子,生完孩子楊絳住院,錢鍾書每天過去看,家裡就剩錢鍾書一個人。有一次錢鍾書沒說幾句話就低頭不吱聲,楊絳說惹禍了?惹禍了,我把墨水瓶打翻了,把床單染黑了,不會洗。楊絳說等我出院我回去洗。過兩天又來看看,沒說兩句話又低頭了,你又惹啥禍了啊?我把檯燈弄壞了,沒事我回去我修。

你看就在生活當中啊,錢鍾書就是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沒有。這個事兒要擱一般女人看呢,就是自個兒丈夫就是個窩囊廢,這都不會,我跟你過日子有什麼意思,嫁漢嫁漢穿衣吃飯,你怎麼可以什麼都指著我。但是楊絳她知道錢鍾書他的心思主要都在學問上,而且自己丈夫正因為這樣就是要自己照顧,所以可以說楊絳滿足了男人對母性的一種基本的需求,楊絳對錢鍾書充滿著包容,所以兩個人在一塊了也沒出現過吵架,紅臉這事兒。

也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再後來錢鍾書寫出了《管錐編》的這樣的一些大學問著作。

相濡以沫幾十載

我們仨

當然兩個人在一起的遠遠不止這些事,人生是會經歷很多風雨。1994年錢鍾書重病一場,病到連吃飯都不成了,只能吃流食。那會條件沒現在好,現在的流質食物都給你準備好了,那時候得自己弄,就把這個蔬菜啊米飯啊弄成泥活上水才能吃,然後那個魚啊,一點小刺兒都不能兒有,而且你還得磨碎一點點喂。

但也就是在照顧錢鍾書的時候,他們的女兒叫錢瑗,也有病了。

錢瑗畢業於北京大學俄語系,後又到英國蘭開斯特大學進修英語及語言學,1980年回國後,被聘為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教授。楊絳稱錢瑗為我平生唯一傑作。

此次女兒住的醫院和錢鍾書相隔大半個北京城,楊絳就來回奔波在兩個醫院之間,照顧丈夫和女兒,不辭辛勞,那時候她已經80多歲了。

她女兒住院了,在北京南城,錢鍾書先生住院在北城,每一天楊絳得南北城來回跑這邊照顧女兒,那邊照顧自己老公,這個辛苦可想而知。

後來錢鍾書先生總算是痊癒了,可是她女兒的病情持續加重,1997年的時候,錢瑗去世了,楊絳可以說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在1998年年底的時候錢鍾書先生因思女心切,舊病復發,也病逝了。可以說在不到兩年時間,兩個親人走了。

楊絳先生曾回憶錢鍾書說:「或許是心上有太多事情放不下,他走時有一隻眼睛沒有和好,我附他耳邊輕聲說,你放心有我呢。」

你擱一般人扛不住都受不了。但你要說楊絳先生就了不起,她迅速從失去親人的悲痛中擺脫出來,她有寄託的方式就說我有學問,我要寫書,寫這個作品的時候,把我對丈夫和女兒的思念都寫到裡頭了,所以在錢鍾書大臺子上在這天天寫書,最後出來一本名動天下的散文,叫我們仨。

我們仨

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現在我們三個人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

所以這個作品為什麼賣了100多萬冊,那全是真事兒,都是自己的心血注到裡頭,真情實感。所以誰看著都感動,就是任何一個普通人,都也一定會經歷這樣的親情,所以這個散文集感動了無數中國人。當然後來也翻譯成外文的,全世界都賣,包括錢先生的圍城啊。

捐款成就好讀書基金會

他們兩個人其實掙稿費掙的是很多的。照理說這稿費給他們買豪宅過上錦衣玉食,生活很容易。但兩口子沒這麼幹,把這稿費全捐出去了,我該住啥房住啥房。

捐助捐給誰?清華大學。

2001年,楊絳先生在她和丈夫的母校清華大學捐贈了好讀書獎學金。

她說:

在錢鍾書的病床前邊,我們一起就商量好了一件事。就是說將來我們要是有錢,我們要捐助一個獎學金,這個獎學金就叫好讀書獎學金。不用我們個人的名字。好讀書獎學金就是要幫助這些家庭貧困的學生。

楊絳先生把自己所有錢都給捐出去了,自己還是過著平淡的生活,而且基本上是關起門來研究學問,不摻和外頭的事兒。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

小結

所以我們把楊絳先生的這一生簡單總結一下,其實也不是說咱們要歌頌楊絳先生多了不起,只不過是楊絳先生身上人生那種睿智以及中國傳統女性的那種美,非常值得我們懷念,也非常值得我們留戀和迷戀。我們一定相信楊先生到了天堂以後依然會那麼高雅,那麼婉約,那麼謙遜,那麼迷人。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繼續關注吳關青史,我是關叔。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讚,關注加轉發哦,咱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享讀|楊絳擔得起「先生」二字
    有人說她的作品暢銷,她說:「那只是太陽曬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暫。」她就是楊絳先生。當然,沒有誰的婚姻生活不是一地雞毛,但楊絳的大智慧卻讓人敬佩。正因為楊絳懂得看到對方的好,所以他們才能把日子過成別人羨慕的樣子。錢鍾書是出了名的生活白痴,這樣的男人特別需要人操心,不少妻子會喋喋不休地抱怨。但楊絳卻從未批評過他,反而覺得他笨拙得可愛,一團痴氣。
  • 楊絳的成名與李健吾先生(1)
    李健吾是法國著名喜劇家莫裡哀的翻譯者和研究者,他翻譯的《莫裡哀喜劇》1982年4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時,錢鍾書先生為之題籤,題的是:「李健吾譯 莫裡哀喜劇 錢鍾書敬署」。李健吾去世後的1983年8月,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健吾文藝評論選》時,楊絳為之題籤:「楊絳敬題」。兩個題籤均分別加蓋個人印章。
  • 懷念楊絳:且以「不爭」過一生
    7月17日,是楊絳先生的誕辰。楊絳,本名楊季康。跨越兩個世紀的人生起伏,她是安靜、優雅、博學的女性;在錢鍾書眼裡,她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學貫中西、淡泊名利,雖然生於亂世,心中卻有一份與世無爭的寧靜。先生之筆,於無聲處見喜悲;先生之風,絢爛至極見真淳。「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 百歲老人楊絳先生,送給年輕人10句人生哲理,年輕人不妨看看
    這便是讀書帶給她的精神食糧。她也用自己的知識,回饋著廣大的年輕人:楊絳先生送給年輕人的10句話,讓你讀懂生活的真諦,重新認識當下的自己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人要成長,必有原因,背後的努力與積累一定數倍於普通人。所以,關鍵還在於自己。把忍受變成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 張治︱楊絳譯《堂吉訶德》功過申辯
    值得商榷的是,楊絳在翻譯法上的「點煩」(採訪者誤作「減繁」)之說,並不是董燕生理解的內容之刪節:「她的譯本比我的少了十幾萬字。少在哪裡?」於慈江先生的著作《楊絳,走在小說邊上》已經注意到董燕生得出的數字直接源於版權頁,出版社因排版不同統計字數會有出入。這能拿來作為論據嗎?對翻譯水平的評判,首先要從所選底本的質量來估衡。
  • 錢鍾書只為她而婚,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這樣回答
    「在遇到她以前,我從未想過結婚的事。和她在一起這麼多年,從未後悔過娶她做妻子。也從未想過娶別的女人。」——錢鍾書楊絳先生回應「我也一樣」。從此,這成為愛情的範本,成了流傳開來的佳話。2016年5月25日凌晨,楊絳病逝,享年105歲。中國最後一位被稱為先生的女士走了,正如周國平先生對她評價:「這位可敬可愛的老人,我分明看見她在細心地為她的靈魂清點行囊,為了讓這顆靈魂帶著全部最寶貴的收穫平靜地上路」。楊絳,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
  • 《走到人生邊上》楊絳先生96歲人生感言,人活著究竟為了什麼?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我們初識楊絳大多始於先生散文隨筆《我們仨》93歲的楊絳在經歷愛女錢瑗和丈夫錢鍾書的逝世後,回首來時路寫下了一家三口曾經的相守相助相聚和相知,楊絳的文字讀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陰晴隱於其中,讀來讓人潸然淚下。
  • 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楊絳,她最後的20年,嘗盡了人間的痛和孤
    對此,楊絳就三個字:「不要緊」。她愛他,願意包容他的所有缺點,從不試圖去改變他。家裡大小麻煩,只要她能解決,絕不拿去「煩」他,她深知,錢鍾書的價值在於著書立說。她曾在文中寫道:「劈柴生火燒飯洗衣等我是外行,經常給煤煙染成花臉,或燻得滿眼是淚,或給滾油燙出泡來,或切破手指。可是我急切要看鍾書寫《圍城》,做灶下婢也心甘情願。」好的婚姻裡,一個人願意付出,一個人懂她的付出,相扶相伴,即便世界兵荒馬亂,內心也依然歲月靜好。
  • 楊絳評價張愛玲:長得難看愛出風頭,看人眼光差,你們都高看她了
    「我覺得你們都過高看待張愛玲了,我對她有偏見,我的外甥女和張同是聖瑪利女校學生,我的外甥女說張愛玲死要出風頭,故意奇裝異服,想吸引人,但她相貌很難看,一臉「花生米」(青春豆),同學都看不起她。我說句平心話,她的文筆不錯。但意境卑下...現在捧她的人,把她美化得和她心目中的自己一樣美了。我沒有見過她。」
  • 他們把堂吉訶德請到中國來
    後來,抗日的烽火燃起,雜文家唐弢寫出了《吉訶德頌》,慷慨激昂地表示要為被世人認為可笑的堂吉訶德翻案,認為堂吉訶德是一個光榮的名稱,強調堂吉訶德精神的戰鬥鼓舞作用。錢理群進一步指出,「這確實是一個堂吉訶德精神大發揚的時代。許多懷著中國將在這場戰爭中發生根本蛻變的理想,義無反顧地奔赴抗日第一線的熱血青年都自稱為『堂吉訶德』或『吉訶德先生的門徒』。
  • 楊絳:人生在世,為的是什麼?她離世前的感慨,意味深長
    中國傑出的翻譯家、作家、小說家、劇作家,等等光環集中在這位老人身上,她就是楊絳,出身名門,書香門第,寬厚待人,從容優雅,能撐得起這幾個詞語疊加稱讚的女子,世間唯有楊絳先生。她的丈夫是錢鍾書,也是一位享譽文壇的作家,但是楊絳先生並沒有生活在丈夫的光環之下。2016年5月25日,楊絳先生與世長辭,享年105歲,終於如她所願「回家了」。
  • 從楊絳先生身上學到什麼?
    文字原創,圖片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從楊絳先生身上學到什麼?當遇到正確的人的時候,敢於求愛,毫不含糊。楊絳在面對這種情況,她選擇的是成全對方,默默陪伴在身後,無私奉獻。她的選擇既讓人感到意外,也讓人覺得合情合理。楊絳本是一位才女,論學識淵博,並不比錢鍾書遜色。在與楊絳成婚幾個月後,錢鍾書考取了英國牛津大學。
  • 楊絳《我們仨》9句經典語錄,值得細細品味,附手寫圖文
    《我們仨》9句經典語錄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堂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 《圍城》中的唐曉芙是否有楊絳先生的影子?
    2016年的今天,楊絳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5歲。楊絳先生的作品我沒怎麼拜讀過,唯一看過的作品就是《我們仨》,非常感人,不過當初看這本書的目的也是為了了解更多和《圍城》和錢鍾書先生有關的事情。都說作家寫的第一部小說多多少少都會有自己或自己身邊的人物、生活的影子,所以我一直很好奇,那個被錢鍾書先生偏愛的書中人物——唐曉芙,是不是以楊絳先生為原型呢?
  • 楊絳《我們仨》:一個長長的離別夢
    多年前,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在寒冬的燈光下,暖暖地讀完。讀書的時候,仿佛煮著溫酒,微醉,朦朧。恍惚間,我被那些質樸而真摯的文字,惹得滿眼是淚。這是一段生死離別的夢,一段愛與失去的夢。在這個世界上她最愛的兩個人先後離去,只剩下孤獨心碎的老人寫下一行文字: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 楊絳:最好的夫妻關係,有一字足矣(深度好文)
    人民網評論說:讀過《我們仨》的人,應當忘不了裡面漫長而揪心的夢,「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她內心綻出的血泡像一隻又一隻「飽含著熱淚的眼睛」。《我們仨》講述了楊絳先生、錢鍾書先生、錢瑗先生(一家三先生,每個人都無愧於先生這個稱號)一家三口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家庭生活,溫馨浪漫之中充滿了不舍和思念。
  • 讀書筆記: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楊絳先生的翻譯的《堂吉訶德》,幽默中透著睿智與煙火氣,果然名家翻譯不同凡響。本書是西班牙大師塞萬提斯劃時代的巨著,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現實主義巨作,也是世界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主人公堂吉訶德一方面脫離現實,愛幻想,企圖仿效遊俠騎士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心地善良,立志剷除人間邪惡。
  • 【全民閱讀】楊絳:文雅是女人最好的品行
    《東方》第五部第十章:「她穿著有花邊的蔥綠色的裙子,態度十分文雅。所以文雅定彬彬有禮,儀表端莊,不淺陋。 文雅就是,博學多聞、溫文爾雅,講守禮儀、不粗俗、不淺陋。 既是一個女人的氣質,更是她對人生的態度。 楊絳就是這樣一位安靜、優雅、博學多才、知書達禮的女性。
  • 我國最後一位女先生楊絳: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和誰爭我都不屑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這句話來自一百歲的楊絳先生。楊絳從來都是淡淡的像是茉莉花那樣。即使平淡,卻是如此的有韻味擁有著自己的香氣。
  • 楊絳先生告訴我們:要想婚姻幸福,必須要記住這三條
    」錢鍾書先生寫過的這句關於婚姻的名言,被陷在圍城裡的男男女女們奉為經典,但錢鍾書先生自己卻從沒有想過走出婚姻這座「圍城」。錢鍾書與楊絳的愛情被譽為「世間最好的愛情」,門當戶對,志趣相當,被所有憧憬美好愛情、完美婚姻的人所豔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