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力量|侯秀珍家庭,讓南泥灣精神薪火相傳

2021-01-09 秦女子之聲

在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南泥灣鎮南泥灣村侯秀珍家中,2020年底建成的家風館裡,陳列了近百幅南泥灣大生產期間珍貴的老照片,每天在這裡講解南泥灣精神,就是侯秀珍最重要的工作。南泥灣故事和南泥灣精神,在這個家庭已經接力傳承了三代。2020年,侯秀珍家庭入選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第十二屆全國五好家庭。

侯秀珍在家中澆花

一片熱土 一生守護

「花籃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唱一呀唱,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好地呀方……」朗朗上口的歌詞、耳熟能詳的旋律,讓這首經典民歌《南泥灣》家喻戶曉,也讓南泥灣故事被代代傳唱。

上世紀40年代,在「一把鋤頭一支槍、生產自給保衛黨中央」的口號聲中,八路軍120師三五九旅在旅長王震的帶領下駐防南泥灣,一邊扛槍練兵,一邊揮鋤墾荒。「聽我老父親劉寶齋說,戰士們初到南泥灣的時候,沒有吃的、沒有住的,都是在梢林搭草棚安家,砍梢林開荒種地。餓了就用野菜野果代糧充飢,閒暇之餘還編織草鞋,煉鐵自製生產工具……為提高開荒效率,部隊還展開了勞動競賽,每天公布成績。」侯秀珍口中的老父親,指的是她已故的公公。

劉寶齋1897年出生於河南沈丘縣,16歲參加革命,隨紅軍長徵到達陝北,隨後編入三五九旅七一九團九連擔任副連長。部隊進駐時,南泥灣還是「荒山臭水黑泥潭」,戰士們用短短3年時間,將「爛泥灣」變成了「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陝北好江南」,還辦起了肥皂廠、鐵匠鋪、小手工作坊,在烽火連天的歲月中揚起「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旗幟。

出生於1946年的侯秀珍,十幾歲時隨家人從河南老家出發,來到南泥灣投奔老鄉劉寶齋,像她家一樣從河南來到南泥灣的有十幾戶人家。聽到駐留下來的戰士講大生產的故事,侯秀珍深受感動。「雖然沒有親身經歷大生產,但是從小耳濡目染,我很受鼓舞,向他們學習,16歲時我就被選為婦女幹部。」聽著南泥灣的故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在侯秀珍的心裡慢慢紮下了根。

新中國成立後,劉寶齋主動放棄返城工作的機會,選擇留在南泥灣,繼續守護這片土地。除了參加集體勞動,他還給來南泥灣學習的人講述紅色故事,傳承革命精神,直到1984年去世。老人為南泥灣奮鬥了一生,最終長眠於這片熱土,把畢生的精神財富留給了後人。在臨終前,他將講述南泥灣故事、傳承紅色精神的接力棒交給了兒媳侯秀珍。

侯秀珍給外孫講述兩把老钁頭和兩代人的奮鬥故事

兩把鋤頭 一心為民

劉寶齋開荒時用過的老钁頭,一直被侯秀珍當「傳家寶」珍藏著,它見證了波瀾壯闊的南泥灣大生產,也記錄著一個家庭的家風傳承。很多次,看著公公留下的老钁頭,想著公公的一言一行,侯秀珍覺得,老钁頭刨出的不僅僅是土地和糧食,更重要的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和「一心為民、不求回報」的公僕本色。對待百姓,對待工作,她不敢有一絲懈怠,因為她知道父輩交給她的接力棒分量有多重。「要手乾淨、心乾淨,做好事、辦實事,這樣才能守得住父輩們打下的紅色江山。」侯秀珍的話語鏗鏘有力。

從擔任南泥灣村婦女主任、村民小組長到村主任,再到村黨支部書記,侯秀珍把村上的每一件事都當成自己家裡的事來辦,無時無刻不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初心。從修路到建學校,從帶領大家致富到調解矛盾糾紛,侯秀珍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讚許。

過去由於基礎條件落後,村裡的孩子們上小學,都要蹚過一條小河,步行到五裡外的陽灣村。為了解決孩子們的上學問題,侯秀珍動員全體村民,有技術的出技術、有力氣的出力氣,「自力更生」建一所自己的學校。大家被侯秀珍的精神感動了,二話不說就積極上手,磚匠燒磚、石匠箍窯、木匠打課桌……學校建成只用了一個多月。1979年的南泥灣村,終於有了自己的學校。

1999年國家開始實施退耕還林(草)工程,南泥灣的退耕則是在「父輩開荒我造林」的口號中開始的。侯秀珍和南泥灣的黨員幹部帶頭響應國家政策,扛起鐵鍁和钁頭上山種樹。「現在條件好了,國家號召退耕還林,我們這一代人,就要把樹補回來,咱們的生態不能再破壞了。」侯秀珍說。

「我還記得我們當年種的第一波就是槐樹。槐樹不僅長得快,還能自己不斷生出新苗。就這樣我們一年接一年地不斷種樹,這裡的林子也就越來越多,再不是我們當年那樣光禿禿的山了。」侯秀珍回憶,「好多人問我,『老侯你栽了多少棵樹?』我說,『那我記不住,要說爬了多少個山頭,從前九龍泉到三臺村山頭,沒有一個我沒爬過的。』」種上了樹,村裡人的日子越過越好了。「山上的洪水不下來了,山青了、水清了。因為國家給的有退耕還林的補助,大家不再廣種薄收,騰出來勞動力了,孩子們都去上學,村裡這幾年不僅出了大學生,還出了研究生、博士生。這種日子過去哪裡敢想?」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的南泥灣,不僅有著連綿起伏的青山和山腳萬畝相綴的花海,還有著波平如鏡的荷塘、魚塘,以及川道裡的一片片稻田,一些已經消失多年的野生動物又重現山林。侯秀珍自家十多畝山地全部退耕,她感慨地說:「過去是為了解決溫飽而開荒,現在是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栽樹,我們和父輩都堅守著共產黨員的初心,不辱不同時期各自的使命。」

從父輩開荒到後輩種樹,南泥灣的每一把老钁頭,都有講不完的感人故事,都激蕩著「守住紅色江山,守住人民幸福,守住革命傳統」的動人旋律。

侯秀珍在家風館裡講述南泥灣故事

接力守望 薪火相傳

「咱們今天的好日子來得不容易,沒有那些革命老前輩,沒有那些流血灑汗,我們就沒有今天的好日子。那些老前輩們雖然去世了,名字刻在紀念碑上,我們活著的人要紀念在心上。」「作為一個南泥灣人,一個老紅軍的兒媳婦,我覺得我很自豪。老父親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艱苦奮鬥、自力更生,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是怎麼來的?就是艱苦奮鬥、自力更生來的。這就是南泥灣精神。」劉寶齋去世後,曾經聽故事的侯秀珍,成了講故事的人。

退休前,侯秀珍在南泥灣當義務宣講員;2001年退休後的第二天,她就到鎮關工委報到,全身心投入南泥灣故事的講述,成為南泥灣精神的傳播者。「老父親去世前一再叮囑我,一定要講好南泥灣故事,把『南泥灣精神』發揚下去,傳家寶不能丟。」侯秀珍說,自己講了三十多年的紅色故事了,可還是沒有講夠。每次女兒女婿勸她到城裡養老,她都會說:「我走了,誰來講述這片土地上的故事呢?」

侯秀珍的女兒和女婿都在延安市內工作,他們都十分孝敬老人。侯秀珍的丈夫患腦梗,半身不遂十多年,女婿張延宏經常為老人刷牙洗臉、擦屎倒尿,從不嫌髒、不嫌累,買藥送藥從不間斷,直至老人去世。

女兒張鳳琴每次回家都會帶著大包小包的東西,外孫張億耀每逢假期回家,也總是給老人帶好吃的和老年人益智玩具。省吃儉用了一輩子的侯秀珍看到這些東西,有時難免會嘮叨幾句,順便講點道理,外孫總是嘻嘻一笑說:「記住了,保證這是最後一次。」

侯秀珍屢次拒絕孩子們進城養老的請求,一直住在老院子裡,是因為在她的心裡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她說,這是上一輩人給她留下的任務。「三五九旅的後代,大部分都去世了,來到南泥灣學習南泥灣精神的人,來南泥灣看望南泥灣的人,就沒有人再給他們講南泥灣精神了。在我身上有一分光,發一分熱,我將來講不成了,叫我的女兒講,叫我的外孫子講,叫我的女婿講。」

如今,專門前來找侯秀珍聽故事的人越來越多,有大學生、小學生、記者、遊客、單位幹部職工……她總是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講著熟稔於心的南泥灣故事。她的深情講述,將人們的思緒帶回到那段火熱的歲月,讓人可以深刻感受到當年革命戰士激情澎湃的戰鬥豪情。不分白天黑夜、不管颳風下雨,只要有人前來,侯秀珍總是熱情接待,直至人們滿意而去。「只要我還有氣力,就要把南泥灣的故事講下去,就要把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傳統傳承下去。」侯秀珍語重心長地說。

「我所理解的為人民服務,就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別人。」劉寶齋生前最常說的這句話,侯秀珍寫進了自己的入黨申請書,也講給每一個來到南泥灣的參觀者。「我對一茬又一茬的年輕人說,現在我們都是新時代的人,但是不要忘了這些都是黨領導人民幹出來的,只有繼承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擼起袖子加油幹,我們的祖國才會更強大。」

挽留不住的是歲月,傳承下來的是精神。在孩子們的大力支持下,侯秀珍正在完成自己的心願:把老钁頭和大生產的故事講好,把家風館辦好,為建黨100周年獻禮。

「我覺得一個共產黨員要對得起黨,對得起人民,每一件事都要踏踏實實去幹。我們從入黨那一天起,就要給大家起帶頭作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話語樸實無華,初心矢志不渝。在南泥灣這一片熱土上,侯秀珍一家人講述著南泥灣故事,踐行著南泥灣精神,也傳承著紅色家風。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南泥灣 何以又現「好江南」
    「公公是第一批走進南泥灣墾荒的人,後來在這裡待了一輩子。」性格爽朗愛唱歌的侯秀珍站了起來,清了清嗓子,倒先唱起了那時候的歌謠:「南泥灣呀爛泥灣,荒山臭水黑泥潭。方圓百裡呀山連山,只見梢林不見天。狼豹黃羊呀滿山竄,一片荒涼少人煙……」  70多年前的南泥灣,人煙稀少、荊棘遍野。但歷史的長河,將它推向了時代的潮頭。
  • 鹹陽師範學院南江波:新時代大寫的人——對呼秀珍及她的「雷鋒家庭...
    呼秀珍及她的"雷鋒家庭",幾十年如一日,四世薪火相傳,終貞不渝,默默以求,續寫著雷鋒精神的動人篇章,光大著民族精神的永恆輝煌。他們用無疆的大愛和善舉詮釋了人生的真諦,創造了人生的價值。呼秀珍及她的"雷鋒家庭"的生動事實充分地彰顯了她們崇高的人生觀。
  • 中國關工委:讓紅色火種薪火相傳
    編寫5本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諮詢資料、開展「紅領巾大講堂」等1150場次、開設「家長學校」義務傳授「教育經」18年……陝西省鹹陽市道北中學退休語文特級教師呼秀珍今年76歲,2002年從教育崗位退休後,她開始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至今,「讓每一個學生快樂成長」成為呼秀珍的信念。
  • 英雄再登龍王廟 「98抗洪」精神薪火相傳
    英雄城 英雄人開欄的話滔滔長江長,滋養出英雄的城市,哺育出英雄的人民,既以堅韌不拔的意志、眾志成城的力量,奮力走出疫情震中,又以不屈不撓的意志、無懼困難的氣概,投入到抗擊汛情的攻堅戰中。英雄的精神是這座城市的靈魂。
  • 薪火相傳,人民力量鑄時代榮光
    事實證明,在黨的領導下,凝聚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依靠基層的創造精神、奮鬥精神、團結精神,是我國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的底氣。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更是推動各項改革事業不斷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隨著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政府主導的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城鄉社區治理體系不斷健全,基層群眾自治深入發展,社會力量協同作用日益顯現。「村民見到幹部不說話,幹部遇見支書不說話,黨員會上黨員不說話。」山東省聊城市陽穀縣郭屯鎮的楊廟村,以前是一個出了名的「啞巴」村。
  • 薪火相傳 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全球華人漢字書寫倡議八周年紀念...
    2020年12月5日上午, 薪火相傳全球華人漢字書寫倡議八周年紀念活動在京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協會、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活動中心主辦、盛世融源集團有限公司、盛世融源文化產業(北京)有限公司承辦。
  • 百科精神 薪火相傳(中國出版掌門人)
    原標題:百科精神 薪火相傳(中國出版掌門人)此時的中國百科全書事業,同樣對啟迪民智、解放思想,提供銳利的思想武器和科學力量具有重要意義。龔莉為自己能成為3萬餘名專家、600多位編輯組成的浩浩「百科人」中的一員,深感忐忑與驕傲。沒想到,這一幹就是30多年。這個湘妹子的青春歲月、人生華章,都浸潤於百科全書這一恢宏的事業中了。
  • 「薪火相傳•讓繁森精神永放光芒 ——孔繁森事跡巡展」走進聊城...
    為弘揚和傳承孔繁森精神,激發廣大師生學英模、學先進的熱情,2019年5月21日,「薪火相傳•讓繁森精神永放光芒 ——孔繁森事跡巡展」在聊城市技師學院開展,我館支部委員、副館長李光,支部委員、黨建負責人李燕等一行六人受邀參加。
  • 華為啟動南泥灣項目的意義是什麼?南泥灣是什麼樣的精神?
    華為悄悄啟動南泥灣項目的意義是什麼?中國華為被美國批准,去年華為又生產了6000萬部智慧型手機,因此去年華為可能遠遠領先於市場份額第一名。由於受到制裁,華為手機晶片缺貨,因此將非常困難。為了應對美國對華和封鎖的壓力,華為本月悄然啟動了一個名為南泥灣的項目,旨在避免美國技術在終端產品製造過程中的使用,加速供應鏈的去美國化。那為什麼叫他南泥灣?在反對國民黨和日本侵略者的封鎖的情況下,毛主席提出了自給自足的口號,動員根據地的軍隊和人民進行大規模生產運動。
  • 你退休 我來了 | 致敬榮光 薪火相傳
    你退休 我來了 | 致敬榮光 薪火相傳 2020-01-20 14: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警察節專欄|永葆初心 薪火相傳
    警察節專欄|永葆初心 薪火相傳 2021-01-09 19: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薪火相傳」全球華人漢字書寫文化工程八周年系列活動成功舉辦
    「薪火相傳」全球華人漢字書寫文化工程八周年系列活動成功舉辦 2020-09-09 14:40:00來源:消費日報網綜合
  • 【初心閃耀•薪火相傳】磐安公安舉行民警光榮退休暨新警入警儀式
    為迎接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凝聚警心、激勵鬥志,2021年1月8日下午,磐安縣公安局舉行「初心閃耀·薪火相傳」民警退休暨新警入警榮譽儀式。卸任不謝幕,調整生活節奏,保持良好心態,騰出更多的時間照顧家庭,實現自己的興趣和夢想,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同時,希望青年民警堅定理想信念,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不斷提升履職本領,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保持「忠誠、乾淨、擔當」的人民警察本色,在守護山城平安的不懈奮鬥中抒寫人生華章。
  • 《姜子牙》《哪吒》《大聖歸來》齊賀小年,國漫精神薪火相傳
    中國動畫精神薪火相傳 「以自己的方式」助力國漫精彩此番「哪吒」、「大聖」等優質國漫共同助力電影《姜子牙》,望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嘗試探索中國動畫更多可能性。影片導演程騰(前夢工廠聯合導演)表示:作為動畫人應該守住每一個創作動畫的機會,來之不易。
  • 《姜子牙》×《哪吒》×《大聖歸來》齊賀小年 國漫精神薪火相傳
    中國動畫精神薪火相傳 「以自己的方式」助力國漫精彩 此番「哪吒」、「大聖」等優質國漫共同助力電影《姜子牙》,望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嘗試探索中國動畫更多可能性。影片導演程騰(前夢工廠聯合導演)表示:作為動畫人應該守住每一個創作動畫的機會,來之不易。
  • 九成監獄分局:榮退儀式上警旗交接 薪火相傳
    「這面象徵光榮與使命的警旗傳遞給你,請你們一定要踐行訓詞精神,忠誠履職,續寫好九成監獄事業新篇章。」 緊握警旗,青年民警代表莊嚴承諾:「請組織和老同志們放心,我們一定時刻牢記重要訓詞,繼承和發揚九成精神,用實際行動踐行入警誓言。」
  • 南泥灣精神:毛澤東手書「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偉大的事業需要並產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撐和推動著偉大的事業。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我們黨始終高擎理想的大旗走在民族的最前列,創造和培育了「五四」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這些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命機體中不可分割的部分,鑄就了偉大的中華之魂。1941年前後,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的「掃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封鎖包圍及自然災害,抗日根據地出現了極端困難的局面。
  • 薪火相傳——趙峰與「同澤書畫」
    30多年來,中國同澤書畫研究院在歷任院長王盛烈、趙華勝、戴都都的帶領下,不斷發展,影響力日增,「同澤精神」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傳承與豐富。中國同澤書畫研究院是「關東畫派」的大本營和重要基地。「關東畫派」是延安魯藝精神在東北得到傳承的重要一脈,已有60年的發展歷史。「關東畫派」追求雄渾、豪放、博大、質樸的藝術風格。
  • 「作文解析」:禮儀相伴,薪火相傳
    新課標語文課題組: 李鳳成 教育碩士,江蘇省著名特級教師李仁甫生成語文團隊核心成員,為《作文與考試》、《意林作文素材》等多家品牌雜誌特約撰稿教師。近些年專力中高考作文圖書編寫,已參與編寫百部中高考作文圖書。
  • 電影《姜子牙》神仙年夜飯 「哪吒」導演餃子助力國漫薪火相傳!
    原標題:電影《姜子牙》神仙年夜飯 「哪吒」導演餃子助力國漫薪火相傳!   姜子牙接棒哪吒「薪火相傳」 同框賀歲笑料十足   此番姜子牙、哪吒公開聯動的背後,是國漫間的惺惺相惜、薪火相傳。兩部影片也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嘗試開拓中國動畫更多的可能性。短片由「哪吒」導演餃子監製,以最「動畫人」的形式為接棒之作《姜子牙》助力。此次曝光的聯動短片極具喜劇效果,姜子牙哪吒率「神仙陣容」同框賀歲,展現出影片適宜春節檔合家歡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