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總是甜美而傷感的,尤其是與過去的自己說再見。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生化危機1重製版》都是屬於恐怖解密版生化的驚豔之作,卻也是最後的閃耀。正如同櫻花一般,伴隨著那一口淡淡的燒酒絢爛綻放之後,轉瞬之間便歸於塵土。
她也是筆者時隔N年之後重溫純正老生化,細細品之,鬼才三上的匠心獨運如同攝魂的酒香,令我不知不覺間如痴如醉。無論氛圍、場景、操作、謎題(甚至包括青澀的吉爾姐姐性感的PP)都是那麼的原汁原味,雖然整體難度堪稱老生化之最,但防狼道具的加入彌補了動作上的缺陷,更體現了三上在細節上的精雕細琢,也讓整個攻關流程體驗更加富有彈性。
特別提一下系列僅此一作出現的「狂暴喪屍」,此設計絕對堪稱神來之筆:尤其是在高難度中,不但令壓迫感和恐怖氛圍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賦予遊戲更多不確定性,對玩家在彈藥與道具的使用、以及闖關路線的取捨上都會有影響。畢竟,狂暴喪屍攻高血厚速度快,不是幾發手槍子彈就能搞定的,遊戲裡的汽油量絕對燒不完全部喪屍,而如果把重武器的子彈都用在狂暴喪屍身上,不少玩家還是會心疼吧?個人覺得這種恐懼與糾結才是恐怖解謎遊戲應有的感覺(當然如果你開修改器的話當我沒說)。
硬要說本作的缺陷,那還是後期趕工跡象太明顯了,最終boss的出場沒有任何鋪墊情節,很突兀就現身的同時兩次交鋒都沒有一句臺詞,讓筆者真的很難相信這貨居然是一款恐怖冒險神作的壓軸boss!不僅僅是最終boss,遊戲流程中的小boss(例如大蛇、麗莎)給筆者的感覺都是過於按部就班地程序化,缺少了2代的威廉、暴君,3代追追那般圓潤、飽滿與印象深刻。當然或許也是系列的起點,為了鋪墊後續情節而不得不以伏筆式的思路設計遊戲,只不過站在一款單獨的作品的角度,筆者還是覺得略為可惜。
細細想來,筆者和《生化危機》系列結緣也將近二十載了,從混跡於遊戲機室裡在ps2上體驗代號維羅妮卡開始,到屬於自己的第一臺psp上圓夢生化危機3;從家裡迎來第一臺pc後爽到飛起的生化危機2、4、5;到3ds上的啟示錄1、僱傭兵3d以及psv上的啟示錄2;從工作後為自己購入的第一臺主機wiiu上的安布雷拉歷代記和0,到ps3的1代高清重製版,再到ps4的2代重製,最後加上即將在switch上補完的6,每當接觸一個新的平臺,沒有《生化危機》的身影似乎總覺得不習慣。
即使她已不是當年讓我怯生生地縮在大表哥背後想看又不敢看的恐怖神作、即使她早已褪去讓我第一次面對舔舔時張牙舞爪的肢體動作把一旁的大媽逗得哈哈大笑的抖S屬性、即使現在的我很難再為了她不顧一切也要購買新的主機或升級配置,但內心深處,還是希望這個忠實的「玩伴」能夠陪伴我繼續走下去,最起碼今後當我再接觸到新的平臺時,腦子裡還是會下意識地想:這個平臺能玩生化危機幾?